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通过分析土地供给量与宏观经济诸多变量的互动机理,运用定性分析和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的方法来研究土地供给调控政策的绩效。研究结果显示,土地供给调控政策对宏观经济三个变量的影响均体现出明显的滞后性,其中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滞后期主要表现为一个季度,对物价影响的滞后期主要表现为2年,对就业影响的滞后期主要表现为1年。而土地供给量受三个变量的影响差异很大,其中经济增长对土地供给量起到了正向促进作用,物价水平和就业增长率在第2季度以后均呈现负向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2.
几十年来困扰发展中国家经济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人力资源的利用不充分问题,直接反映出来的就是就业的问题。就业率是反映就业程度的直观数据,是反映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变量,对其进行有效预测可以更好的帮助政府进行宏观控制和微观管理。鉴于经济发展和就业二者关系密切,文章采用Box-Jenkins建模法,将其应用于中国就业增长率变化的预测,以期为经济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3.
文章研究了人均GDP、人口和工资对中国三个产业就业的影响.通过分析中国1978-2010年的经济数据,文章对每个产业构建了一个以就业、人均GDP、人口和工资为内生变量的SVAR模型,并分析了就业对结构冲击的响应.文章的研究认为,人均GDP、人口、工资的整体变动对三个产业的就业均构成了影响;三个产业就业对来自人均GDP、人口和工资的结构冲击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响应.  相似文献   

4.
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历来都是一对不可回避的矛盾,也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国内外大多数学者都在考察人均GDP与环境污染的库兹涅茨曲线,但对于环境与经济增长率的关系却很少有人研究。首先建立环境变量与经济增长率关系的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并将建立的状态空间模型转化成线性规划中的决策方程,之后应用参数区间估计和集合论两种方法,通过约束相应的变量及变量的系数来估计中国现阶段环境约束下的适度经济增长率。  相似文献   

5.
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 在分析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之前,我们先引入就业弹性的概念.所谓就业弹性是指就业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的对比,用公式表示为:就业弹性=就业增长率/经济增长率.由公式可知,就业弹性一定,提高经济增长率,就可以增加就业量;经济增长率一定,提高就业弹性,也可以增加就业量.我们知道,就业与失业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因此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实际上也是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资本投入与就业增长:基于协整和VAR模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我国1978~2006年时间序列数据,对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积累对就业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长期中,物质资本增长率与就业增长率之间呈负相关关系,而人力资本存量的增长率和就业增长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效应;在短期,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水平的变动率对就业规模变动率的影响均呈负效应。由此,推论出若干相应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7.
发展经济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这是世界各国发展进程的所反复证明的道理。在统计分析上,重点是要研究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的数量关系。一般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研究:一、研究就业弹性就业弹性是指经济的增长率与从业人员增长率之间的比率。它的经济意义在于:经济的增...  相似文献   

8.
文章利用1979~2006年的年度数据分析了二元结构下人民币升值与我国就业量及非农就业量的长期关系,发现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对我国就业量及非农业就业量及其增长率都有显著的不利影响:同时还通过实际GDP的变化间接影响就业量及其增长率和非农就业量,但时非农业就业增长率的影响不显著.对此,文章提出加快劳动力(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及第三产业的改革开放是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广州市失业预警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广州失业预警监测系统指标体系 1.先行指标: (1)劳动力供给先行指标:①城镇劳动适龄人口增长率。当该指标大于城镇从业人口增长率时,说明就业压力大,失业人数将增加;反之。说明就业压力小,失业人数将减少。②人口自然增长率。 (2)劳动力需求先行指标:③就业的投资弹性=投资的增长率/就业量的增长率。投资的增加能创造已定的就业机会,当该指标大于1,表示就业弹性大,可以新增就业人  相似文献   

10.
采用2005-2016年中国29个省的制造业就业数据,引用Baker等人公布的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EPU),通过建立贝叶斯正态回归模型,考察宏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下创新驱动战略对中国制造业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抑制了中国制造业就业增长率,而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又进一步降低了中国制造业就业增长率;在国家强调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应谨慎对待国际关于中国经济形势的评估,及时公布相关数据以降低企业和个人的不确定性预期。  相似文献   

11.
以1960年以来的GDP、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及货物出口增长率作为内生变量,用VAR模型对"十二五"期间的经济增长率进行预测,得知新一轮的经济复苏期将会持续到2012年,然后从2013年又开始下降,因此2012年将会成为这一轮周期的波峰.文章还结合当前和今后的形势对经济复苏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关性的SEM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建  周兵 《统计与决策》2008,(11):109-111
文章引入"潜变量"的概念,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考察了中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相关关系。实证结果从统计上说明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关关系的显著性,产业结构对三次产业产值的影响以及就业结构对三次产业就业量的影响都与我国当前的经济特征非常吻合。  相似文献   

13.
我国经济周期测量—基于ICA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采用独立成份分析(简称ICA)方法,利用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等三个主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对我国经济周期进行了测量,发现1978年以来,我国经历了四个完整的周期,从2005年起进入第五个周期。论文还对多变量经济周期测量方法与单变量测量方法进行了比较,发现多变量测量方法优于单变量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14.
我国真实就业弹性的测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似乎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矛盾,即经济增长不能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不能有效带动就业增长.实际上,由于体制转换的原因,我国的经济增长率和就业增长率统计值以及由此计算出的就业弹性值低估了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自1978年至2005年间,江苏经济增长迅速,地区生产总值从249.24亿元增加到18305.66亿元,年均增长率12.5%。其中,三次产业产值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8%、14.2%和14.6%。同时,江苏就业人数由1978年的2777.72万人增长到2005年的4510.12万人,总增长率为62.4%。一、江苏各产业吸纳劳动力就业状况分析  相似文献   

16.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选取货币供应量和金融机构年末贷款余额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变量,以经济增长作为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变量,运用动态计量经济学理论,通过对变量的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因果关系检验,对1978~2004年的数据采用EG两步法建立误差修正模型。研究表明货币政策传导存在明显的时滞,而且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与贷款余额增长率相比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17.
将全球流动性、全球工资水平、美元汇率、国际资源品价格、全球经济增长等因素引入具有微观基础的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模型中,利用状态空间模型实证分析了各变量对全球通货膨胀影响的变动状况,分析了美国和中国CPI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全球流动性是全球通货膨胀产生的最主要驱动因素,其次是美元汇率、全球经济增长和国际资源品价格,三者具有持续且稳定的影响力。中国需求因素影响逐渐增强。全球工资水平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不明显。美国CPI的重要推动因素是居民可支配收入,中国CPI的重要推动因素是经济增长率和国际资源品价格。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上市公司应收账款与利润质量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对我国上市公司应收账款与利润质量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应收账款规模与和利润质量负相关,即应收账款规模越大,上市公司利润质量高的可能性越小;(2)应收账款周转率与利润质量正相关,即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上市公司利润质量高的可能性越大;(3)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与应收账款增长率的差额与利润质量正相关,即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与应收账款增长率的差额越大,上市公司利润质量高的可能性越大.基于上述结论,构建了一个包含应收账款规模、应收账款周转率和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与应收账款增长率的差额三个变量在内的应收账款视角的利润质量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和劳动力供需混合因子三方面选取能影响就业的指标因子.选取年度数据和季度数据,运用逐步回归方法提取出影响就业的长短期因素.利用年度数据建立长期就业协整关系模型.利用季度数据建立城镇就业人口、货币供给量和外贸出口额三个变量滞后二期的VAR模型,并利用该短期就业模型进行短期预测.文章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一系列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高学历劳动力就业困境及其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昊  陈哲 《统计研究》2015,32(4):77-84
本文构建了一个基于有限理性企业试错性筛选的动态微观劳动力市场模型,引入政府就业目标与企业最优化利润路径之间的矛盾,考察它们对高学历劳动力就业的影响。本文模型认为为了达到实现政府就业目标的要求,企业在招聘劳动力时只能偏离最优化路径而选择进行“试错性筛选”,从而降低其对高学历劳动力的招聘力度。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基于自然工具变量法进行的实证研究发现,无论是政府的先验线性目标(与经济增长率成比例的就业目标)还是后验非线性目标(当地国有企业就业规模),都抑制了大专及以上学历劳动力的就业规模,表明政府制定就业目标将会造成高学历劳动力就业萎缩,需要采用更为合理的方式在不损害就业学历公平的前提下,保障劳动力市场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