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清代学者编写了数量可观的西夏史籍,洪亮吉的《西夏国志》、王昙的《西夏书》、秦恩复的《西夏书》、陈崑的《西夏事略》等原书均已不传,徐松的《西夏地理考》据称国外有传本,沈垚的文章收入其《落帆楼文集》中,周春的《西夏书》有残本传世。吴广成的《西夏书事》、张鉴的《西夏纪事本末》、张澍的《西夏姓氏录》和《西夏纪年》、王仁俊的《西夏文缀》和《西夏艺文志》、无名氏编纂的《西夏志略》等书均完整传世。这些西夏史籍的问世和流传,丰富了中国历史文献的内容,为研究西夏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史料。  相似文献   

2.
简论西夏文及其辞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西夏古国的产生、西夏文的创立和使用,以及对西夏文献、西夏文辞书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查考,为这一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了翔实的资料和线索,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在西夏史诗中,李继迁被塑造为文殊菩萨和转轮王的化身。克什米尔僧人和吐蕃僧人均称西夏皇帝为法王。西夏皇帝陵台为八角形塔式建筑昭示了西夏皇帝的转轮王身份。拜寺口西塔的影塑表明该塔为西夏时期的转轮王塔,西塔的西夏文题记与西夏权臣任得敬有密切关系,表明该塔乃任得敬利用西夏佛王传统取代夏仁宗仁孝统治的政治产物。在任得敬集团覆灭后,夏仁宗仁孝在西夏宫廷诗集中更是以佛的形象被广为赞颂。  相似文献   

4.
把“西夏”和西夏王国等同起来,这和历史的实际情况有一定出入。首先,指代西夏王国的“西夏”,不是本土之自称,而是异域之他称。其次,在宋代以前,“西夏”不是政权专称,而是地域名称。尽管不同历史时期,“西夏”有着不同的含义,但自晋代以来,以河西走廊为“西夏”的说法是中原社会最为普遍的认知。  相似文献   

5.
《西夏志略》刊谬举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夏志略》是一部汉文西夏史籍,由于诸多原因,它一直未受到应有的关注。《西夏志略》不失为一部有特色、有利用价值的史书,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它最大限度地避免了西夏史料被以讹传讹;第二,它集宋、辽、金三史《夏国传》于一体,便于学者取长补短;第三,用人物生平事迹反映西夏兴衰历史,为编纂西夏史籍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和编写模式;第四,对引用史料注明出处,反映了学者严谨的治学态度。通过以上论述,纠正人们对《西夏志略》思想认识上的偏差。《西夏志略》自身有三种错误:第一种为被征引史书的史料本误,第二种为《古今图书集成》、《续通志》引误,第三种为《西夏志略》抄误。  相似文献   

6.
百年西夏学国内外著作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世纪初迄今百年来,随着国内外学人对黑水城及其他地方出土的西夏文献、文物的研究,西夏学由此形成并逐渐发展成为一门国际性学科。为反映这一历程,本文对这一时期的国内外西夏学界编著出版的西夏研究专著、专集、译著等情况,进行分类列目和概述。内容主要涉及:(一)西夏语言文字与文献整理;(二)西夏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三)西夏社会历史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7.
西夏是公元1038年建立起的王国。西夏能够立国归结于西夏军事的强盛,而西夏的军事体育在西夏史中占有重要地位。西夏的军事体育内容丰富,实际应用性很强,在战斗中发挥出特殊的作用。西夏军事体育是促进西夏军事发展的重要因素。西夏的农业、畜牧业、多种军事器械制造业、冶炼业的发达,使西夏军事力量和国力不断增强。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同时,西夏人广泛学习各族先进技术,应用于军事体育之中,使之不断发展。在西夏历史上,科技成就亦促进了西夏军事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西夏诗歌和与其同时代的宋诗一样 ,都是中国文学的组成部分。尽管西夏诗歌的资料奇缺 ,尚未发现代表性诗人 ,但不难窥见西夏诗歌的特点———寻根探源、劝世扬善、抒描风情、反映历史、想像奇特、朴拙素雅等。同时 ,西夏诗歌有五言和七言 ,多为杂言 ,在形式上深受汉诗的影响 ,但西夏诗歌里浓厚的神话传说、宗教色彩以及强烈的民族意识 ,使西夏诗歌成为中国古典诗歌园圃中一朵独具特色的奇葩  相似文献   

9.
日本作为海外西夏文献的主要收藏地之一,全国共有5所大学和1座博物馆收藏有珍贵的西夏文献藏品,龙谷大学则是其中之一。龙谷大学是日本最古老的一所综合性大学,其大宫图书馆收藏有4页手写体的西夏文残片。其中3页为西夏文行书,其内容尚未解明,被定名为“西夏文不明内容论典”。另外1页为西夏文草书,内容被确认为《六祖坛经》。日本西夏学家西田龙雄博士对龙谷大学所藏西夏文书进行了基础性的研究和译注。“西夏文不明内容论典”的内容被认定与佛教相关。《六祖坛经》则被推定为西夏时期最早的文献之一。  相似文献   

10.
党项与西夏的史料就是党项与西夏国发生、发展、消亡过程中的史迹遗存、文字记录和口碑资料。具体地说就是唐、五代、辽、宋、西夏、金、元时期的汉文党项与西夏史料、西夏文文献和考古发现,亦即唐、五代、宋、辽、金士大夫和西夏人书写的党项和西夏史料,是党项和西夏存续期间同时代的人的历史见证,是故其史料性质对于研究党项与西夏而言是第一手资料。而明清时期的汉文西夏专史,从文献整理上有其独特的价值,但是对研究党项与西夏的历史只有学术上的研究参考价值,而不能作为原始史料征引。  相似文献   

11.
12世纪末(公元1190年),西夏刊出一部由骨勒茂才编撰的西夏文和汉文互译音意的幼学书《番汉合时掌中珠》(以下简称《掌中珠》)。此书按天·地·人三才的体例编排,每条词语分四行:中间两行,右为西夏字,左为该西夏字的汉文意译字,左右两边各一行,其中,右为西夏字的汉文音译音,左为汉字的西夏文音译字。下面以“天”字为例加以说明(为印刷方便,西夏字按先后编号集中附后,文中“□”号代表西夏  相似文献   

12.
公元8世纪中叶到10世纪中叶这200多年间,中国大地上缺少了一个足以号召各民族走向政治大一统的核心力量,这个政治环境给党项族的崛起和西夏王朝的出现提供了时机和舞台。西夏西邻回鹘和吐蕃,皆缺乏集中统一的政权组织,相继被西夏一一击破,西夏将河西走廊全部占去。西夏的北、东和东南面环绕着辽、宋。二者幅员和人口都远过西夏。夏视其强弱为向背,为自己争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辽在北宋建立以前就进入华北平原北部,东段长城在其境内。宋与其对峙,无险可凭;宋夏在陕北以横山为界,从横山岑脊贯通的长城也为夏控制,所以辽、夏对宋都占据着地利。北宋中期以后,西夏势衰,宋开拓熙河路成功,但因河西地形险阻,仍不能制服西夏。夏的北邻蒙古崛起,夏、金、宋鼎立均势被打破,夏立国的外部政治环境恶化。复金为争疆土而构兵,两败俱伤,次第为蒙古所灭。  相似文献   

13.
党项与西夏碑石刻主要由夏州拓跋部家族及其幕僚的墓碑、西夏时期的佛事碑、西夏陵残碑以及西夏遗民的碑石刻等部分组成,它是“中国藏西夏文献”的特色所在,为研究西夏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宗教、国名、纪年、语言文字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4.
朱王礼本来是宋朝灵州前线一个汉族士兵。灵州陷落时,他成了西夏军的俘虏,并参加了西夏军。在战斗争中他成为西夏前军的一个队长。西夏的一贯做法是把俘虏分做两种,身体强壮、善于战斗的汉人都编入前军,体弱不习战斗的一般都派去开荒种地,参加农业生产。这种情况在史籍中是有明确记载的。所谓前军就是替西夏军打头阵,充当矛头和挡箭牌,危险性和牺牲都很大。这种编制明显地带有种族歧视性质。对朱王礼来说,在宋军中受到的待遇并不比他在西夏军中好多少。为汉族统治者战斗和为西夏统治者战斗是差不多的。在当时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甘肃省武威市出土了一批珍贵的西夏木板画,为揭开西夏王国神秘的面纱增添了重要的资料。随着考古发掘报告的相继公布,武威出土的这批西夏木板画引起了学界关注,考古学和西夏学学者纷纷著书立说,从丧葬习俗、绘画艺术、服饰特征等多个方面探究了西夏社会历史,简述了不同的见解。虽然这些研究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但为揭示西夏宗教信仰、民族关系及社会面貌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西夏寺院经济研究是西夏社会经济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独特经济形态,对西夏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西夏寺院经济并非是西夏寺院与社会经济的简单融合。西夏寺院经济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当前研究进行梳理,不免存在些许不足,究其现状及原因,以便更好地把握西夏寺院经济的研究热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7.
西夏文化教育及秘书培养考核制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西夏是以党项族为主体,建立在甘宁地区的一个地方政权。西夏在其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背景下之所以能够立国、发展,并能够与宋、辽鼎立达200年之久,其主要原因之一是西夏重视人才、重视教育,当然,秘书教育也是其中的一部分。从幸存下来的西夏文献资料《天盛改旧新定律令》、《西夏书事》等可知,西夏有关秘书的培养、考核、选拔、派设等在借鉴吸收中原王朝各项制度的基础上,创造出一套符合西夏国民族特色的秘书工作制度,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也逐渐地健全和完善起来,并形成了体系。西夏秘书培养考核制度涉及西夏国建立学校、确定培养的对象和内容、考核西夏国家机构官吏包括秘书官吏在内的机构设置以及考核期限、内容、程序、奖惩。选拔和派设等方面,这些对于西夏国管理体制的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西夏建立后,因信奉佛教,大修寺庙与佛塔。在宁夏贺兰县潘昶乡王澄堡村发现的宏佛塔是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楼阁式建筑形式与喇嘛塔建筑形式相结合的构筑方法,体现了西夏境内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的特点。宏佛塔是夯筑地基,楼阁式塔身和覆钵式塔刹组成,出土了大量的西夏佛经、佛骨、泥塑、小罗汉等文物,被列为"全国十大文物发现"之一。尤其是出土的绘画作品西夏彩绘绢质佛画(唐卡)、彩绘泥塑佛头像、木刻印刷雕版、西夏文字、玉人等珍贵的国家级文物,填补了我国西夏文物的许多空白,为研究西夏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有利的研究价值,成为我国"唯一见证西夏王朝佛教文化的最大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19.
1931年苏联杰出的西夏学者Н.А.聂历山首次对国际西夏学研究的早期历史作了简要回顾,全面介绍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国西夏学研究的重要成果,对西夏文字的创制、构成、发音、推广及其重要辞书、文献,尤其对西夏文释读作出重大贡献的《掌中珠》都作了生动有趣的描述。对我们了解西夏研究历史,总结前辈学人的经验教训,借鉴和完善方法理论,促进西夏研究的繁荣有着重要意义。现据《西夏语文学》译出,希望能为学界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线索。  相似文献   

20.
西夏时期,贺兰山生态环境恶化。西夏陪都东京就是大都督府,西京即西凉府。西夏东、西、北三院治所的方位可能在大都督府、甘州和今内蒙古河套地区。中兴府宫城的主城门为车门,过去认为西夏官署衙门全部在宫城的观点是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