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位父亲很为他的孩子苦恼。他的孩子都已经十五六岁了,却一点男子气慨都没有。他去拜访一位禅师,请求这位禅师帮他训练孩子。禅师说:“你把孩子留在我这里三个月,这三个月你不能来看他。三个月后,我一定可以把你的孩子训练成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相似文献   

2.
第一天去上学的儿子放学回来。妈妈问:“孩子,今天老师都教你些什么?” 儿子说:“他什么也没有教给我,反倒问我‘一加二是几?’我就教他说:‘是三’。”  相似文献   

3.
付军 《可乐》2007,(12)
天突然下雨。张信好不容易拦到一辆的士,心急火燎往家里赶。半小时前,他接到老婆电话,说晚上加班,不能按时回家,天上老打雷,上小学的儿子在家里害怕,让他快点回家。张信晚上也要加班,只好打的,想把儿子接到单位。到了楼下,张信说:"师傅,麻烦你等一下,我上去接一下孩子。"司机伸出一只手:"你先付钱。万一你上去不下来,几十元钱找谁要去?"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一位亲戚打电话向我诉苦,说她都快让儿子气疯了。她跟我讲,一次,儿子吃饭时掉了不少饭粒在桌子上,吃完饭,竟随手就将饭粒全都掸到了地上。她批评儿子:"你不想收拾就放在那,怎么把饭粒都掸到地上了?"儿子立即朝她瞪眼睛:"不服?不服你把它舔掉!"亲戚说,儿子都已经初  相似文献   

5.
儿子缺钙     
《可乐》2006,(9)
好友小于学过医,爱开玩笑,也喜欢显摆医术。一天他到我家玩,指着我儿子说:"小家伙缺钙!我着急地问:"是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小于—本正经地说:"正常情况下孩子的头都是圆圆的。你看你儿子的头两边高,中间凹,活像  相似文献   

6.
孩子上学了,作为妈妈,哪个不希望听到来自学校的好消息。然而,每次家长会,都令她失望,因为人家都有一个聪明乖顺的孩子,而她的孩子却是一个“愚顽不化”的人。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学前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惟有他表现最差,惟有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他这样告诉了她的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  相似文献   

7.
王大庆 《社区》2015,(10):57-57
寒假期间,在外地高校读书的儿子打电话说回来过节。我和妻子满心欢喜。孩子一进门,我赶忙接过孩子手中的大旅行包,招呼他洗脸、喝茶。妻子一边张罗着晚饭,一边问孩子的旅途情况。就在孩子洗完脸坐下准备吃晚饭时,我突然发现儿子的头发有些异样,仔细一看原来染成了黄毛,心中顿感不快:孩子刚进大学校园才半年,变化怎么这么大?原来在家时老实本分,头发理得规规矩矩,从不敢出格,现在竟然把一头的黑发用药水染得黄不溜秋的,让人看不惯。  相似文献   

8.
选择     
五位丈夫被问到同样一个问题;假设,你和母亲、妻子、儿子同乘一条船,这时船翻了,大家都掉进了水里,而你只能救起一个人来,你选择救谁? 这问题很老套,然而却的的确确很不好回答,于是—— 理智的丈夫说:“我选择救儿子。因为他的年龄最小,今后的人生道路最长,最值得救。” 现实的丈夫说:“我选择救妻子。因为母亲已经经历过人生,至于儿子——有妻子在,我们还会有新的孩子,还会是一个完整的家。” 聪明的丈夫说:“我会救儿子的母亲——至于是指我自己的母亲还是我儿子的母亲,你们去猜好了。”  相似文献   

9.
从朋友家出来,打的回家,下车时发现车费少一元零钱,我把求助的目光转向六岁的儿子。儿子好半天才嘟囔着从兜里掏出一元钱,“妈妈,这钱是冬哥哥放在我这儿的,他没衣兜,让我帮他保管。你用了,下午可得去还他呀!”“好吧,没问题。”我不假思索地答应了。小冬是朋友乡下亲戚的孩子,来城里度暑假。上午领儿子去玩,俩人竟然玩得很投缘。下午,因为临时有事,没再带儿子去朋友家。出门的时候,走出好远了,儿子还追着在后面喊:“妈妈,你一定要记住把钱还给冬哥哥。”“知道了,知道了。”我有点不耐烦。晚上回家,一进门,儿子就问:“妈妈,你把钱给冬哥哥…  相似文献   

10.
今天,我读了《给爸爸打工》这篇文章后,深有感触。文中讲了一位美国父亲让自己的孩子从六岁时便开始在他的小餐馆里做一些杂活,从而磨练他的意志。由于小时候养成吃苦耐劳,严格自律的品质,儿子在参军后表现突出,两年后就被提升为上尉。文章有这样一个片段:当儿子在餐馆里的劳动得到大家赞扬的时候,儿子提出要父亲发些工资给他。但父亲却对他说“:你现在的劳动能够养活你自己吗?”儿子从此再也不提工资的事了,工作得更加认真了。看到这,我不禁想到自己的父母。他们几乎不让我做任何家务事,我每天早上一起床,洗脸刷牙的水都为我准备好了;当我…  相似文献   

11.
一把苕帚,如果把它解开,你能把枝条一根根折断,要是系好呢,看你折不折得断它。——绥拉菲莫维支:“在夜晚”大家都知道那个七根树枝的古老寓言。有一位老汉,也算颇有点文化的人,他大概也读过这个寓言。他为了使儿子们和睦地一同生活下去,一天,他把儿子和儿媳们都召集起来,把七根树枝束成一束,叫他们折断这束树枝。儿子们一个个地试了一试,都失败了。这时,老汉把这束树枝拿了过来,把它拆散,就很容易地一枝枝地折断了。  相似文献   

12.
回绝的理由     
寒江穆 《社区》2012,(29):63-63
同事小李和我一样,都是从农村出来的。半年前.因为孩子小,他把父母接到城里,一来帮忙照顾孩子,二来可以尽尽孝心。可时间不长,小李就向我诉起苦来。倒不是因为生活上有什么磕绊.而是他父亲太爱“显摆”.经常向小区里刚认识的那些“老哥们儿”炫耀.说自己的儿子在某大机关工作.有什么事尽管找他,为此给小李“揽”了不少事儿。  相似文献   

13.
孝子     
高延萍 《老友》2010,(11):43-43
我患乳腺癌那一年,儿子24岁,已经长大成人了,但在我眼中,他还是个孩子,因为他是独生子,所以处处都要我们呵护和照顾。可这一切一夜之间都变了,儿子得知我患了重病,似乎一夜之间就成熟了。  相似文献   

14.
曾颖 《社区》2005,(18):58-58
孙三不当小偷已经很多年了,但家乡的人们仍然把他当成小偷。他于是便离开了老家,唯一的行李便是刚满5岁的儿子乔乔。这可怜的孩子是在他服刑的第2年来到人间的,孩子的母亲在生下他之后便不知去向了。孙三第一次见到儿子是在儿子4岁生日的前两天,那天他刑满出狱,邻居王大妈把他带到孤老院领儿子。他永远都记得  相似文献   

15.
依然 《社区》2004,(8):52-54
母亲啊,儿子叫您一声“妈妈”,泪如雨下。如果你能听到孩子的呼唤,请你用天下千千万万母亲都有的宽广的胸怀,接受你的儿子,给他一个真正的家。  相似文献   

16.
轻松一刻     
《社区》2014,(10):64-64
够意思 去朋友家做客,给六岁的孩子买了不少好吃的,孩子也够意思,在朋友两口子去厨房的时候小家伙偷偷地给我一把东西神秘地说:“这玩艺儿特好吃,爸爸都合不得给我。”我尝了一个,很腥,味挺怪。过了一会朋友出来了,我问他是什么,他一看回头冲厨房大叫:“老婆,你把我鱼食放哪了,儿子又偷吃了!”  相似文献   

17.
谁错了     
父母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教师。各位父母你可知道错误的教育是一种多么深刻的伤害!一位父亲刚刚买回一块金表,结果不到5分钟就被他5岁的儿子给拆得四分五裂。父亲当然是怒不可遏,狠狠地把他的宝贝儿子揍了一顿。当这位父亲把这件事情告诉大教育学家陶行知时,陶先生诙谐地说:“中国的一个爱迪生被你打了。”  相似文献   

18.
做一个宇航员的儿子真难!人人都希望你出类拔萃与众不同,然而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孩子。我不但学习成绩普通,篮球、足球、棒球的水平也很普通。我常在心中暗想,我的爸爸怎么会有我这么一个儿子?他那么杰出,那么了不起,什么事都做得那么好!他在中学就是足球队的队长、学生会的主席,还是校报的编辑呢!  相似文献   

19.
《北方人》2006,(3)
天落急雨,行人莫不脚步匆匆地奔走。匆忙中我看见:一位母亲骑自行车带着孩子,孩子穿着一件偌大的米黄色雨衣,而母亲却尽着衣服淋雨,头发和衣服都已经湿漉漉了。“喂。你穿上雨衣,让孩子钻你背后不就得了?”骑车超过她时,我忍不住多了句嘴。其实这常识性的做法她一定晓得,我多嘴的原因,也有些是缘于好奇。“儿子喜欢看雨,钻到我后面就  相似文献   

20.
正一位母亲是一座军营,这座军营就一名战士:她的儿子。让人心痛的是,战士常常把母亲当作训练的"靶子",打得母亲鼻青脸肿。儿子曾一直是母亲的骄傲。"保我版图方寸土,是谁青史千秋业",打懂事起,儿子的理想就是做一名守疆护土、保家卫国、能青史留名的热血军人。1968年冬天,他终于如愿以偿入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