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桑振君传     
<正>河南大学出版社隆重推出豫剧名旦六大家中,只有她和常香玉受组织委派,赴朝慰问志愿军20世纪50年代,她曾与常香玉在《河南日报》公幵"论战"她先后两次为毛泽东等中央领导演出《打金枝》她引荐女婿牛得草,经田汉介绍,拜京剧名丑萧长华为师她执教培养出四位"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  相似文献   

2.
对于豫剧,在行的人想必对“常香玉”的作品耳熟能详,“常香玉”这三个字可是戏曲界的金字招牌,因此她的嫡传弟子“小香玉”也颇受人们关注和宠爱。近闻常香玉在一年前去世时,有个遗嘱:收回给孙女陈百玲取的“小香玉”这个艺名。这一举动引起许多人不解和疑惑。众所周知,常香玉是有名的豫剧艺术家,对豫剧的发展创新有着重大贡献,她与她培养的小孙女更是亲密无间,无话不谈。但为什么要收回自己一手培养的小孙女的艺名呢,又是为什么她的这一举动在自己去世一年后才被公开披露呢?听专业人士说常香玉当初给孙女陈百玲起艺名为小香玉,是希望她把常…  相似文献   

3.
“豫剧皇后”常香玉卯年走过的舞台道路,在豫剧发展史上写下了空前的一笔:13岁即出演全套新编《西厢记》,名震汴梁;一生演出了初0多出豫剧,塑造了众多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流传极广的“红娘、白素贞、花木兰”三个形象被观众爱称为常香玉的“红”、“白”、“花”;1951年  相似文献   

4.
宗和 《山西老年》2010,(10):18-18
提起抗美援朝时期全国人民给志愿军捐献飞机大炮,人们往往会首先想到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那是1951年,在常香玉带领下,香玉剧社在半年时间里巡回演出180场,用全部演出收入捐献了一架战斗机,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为前线的捐赠热情。  相似文献   

5.
在“人民艺术家”常香玉逝世一周年前夕,我们慕名来到河南,寻访这位演绎了传奇人生的戏剧大师的家乡——河南省巩义市,我们将造访常香玉的家乡南河渡镇,刚好市委宣传部的潘新红部长去南河渡镇安排常香玉逝世一周年的纪念活动,我们便随车同行。南河渡镇离市区不远,乘车北行越过洛河大桥,沿邙山脚下的公路东南行二十分钟,来到一个叫南河渡的临河村庄。我们沿着河走,脚下的堤岸是用本地的红色石块垒砌起来的一段堤坝,直至走到堤坝的中间,潘部长才笑着对我们说:“这就是有名的香玉坝!”这是一段约二十丈长,向河里略微突起的石坝,比起今天的许多…  相似文献   

6.
提起北大的焦国标大家都不陌生,他不光是中国“精英”中的一位佼佼者,而且更以忘情地歌颂美国侵伊而名声大噪。如今他果然如愿以偿地“走向世界”了,成了“美国国家基金会访问学者”。近日他在美国撰文批评著名爱国艺术家常香玉,认为她抗美援朝时捐献一架飞机是她“一生中最大的污点”,对于那场美国人提起来就难受的战争, 他痛惜“伟大的美国为何不像满清  相似文献   

7.
最近,有消息说《实话实说》又闹人事地震,主持人阿忆将要离开。对於他离开的原因,既有猜测因为他与节目组不合,也有猜测因为和晶要归队回岗,一时众说纷纭。记者就此事专访了阿忆。“现在我知难而退了”“真的要离开《实话实说》了?什麽时候离开?面对记者的问题,阿忆坦言:“时间上我希望在劳动节之前,但这只是我自己的希望,还要等待央视的认可我现在还在录像,常香玉说过,‘戏比天大’,就算我要走,如果没有人接替录像,我依然会代为主持。至於离开的原因,是如传闻中所说因为和晶要回来一事,阿忆并未给出明确答案,只说,“听说她4月底结束产假,但…  相似文献   

8.
李莉 《山西老年》2010,(8):36-36
《红楼梦》这部书中有许多太太、小姐、丫环,但是通篇中却没有一个"她"字,这是怎么回事?原来,《红楼梦》诞生时,"她"字还没问世呢。《红楼梦》于1791  相似文献   

9.
秦可卿是《红楼梦》中少有的一个"全始全终"的人物。她的一生扑朔迷离,令人难解。《红楼梦》旨在揭示大清王朝社会生活,其正文多侧面地揭示了满族的历史文化,人物设置也往往体现着满族文化意蕴。"金陵十二钗"正册之一秦可卿,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用笔较少而又意义非比寻常的人物。她的美丽,她的智慧,以及她的乱伦情事都是复杂而又矛盾的。分析秦可卿,分析她的悲情人生,也就读懂了她在整个《红楼梦》中所体现的深刻的人物内涵,同时对理解《红楼梦》的思想价值、美学价值,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吴藻是清代著名的女性作家,她的词作被誉为"比肩《漱玉》"、"《断肠》嗣响"。她的戏曲《乔影》曾在广场上公开搬演,这是古代女性戏曲史上的唯一。在《乔影》中,吴藻抒发了对魏晋以来"名士风流"的憧憬与模拟,突出地表现了这位女作家的"才子情结"和才名忧虑。  相似文献   

11.
正她在德黑兰大学留学期间,因偶然机会出演伊朗电视剧《首都》中的女主角"春常",竟奇迹般"火"了,一举成为伊朗家喻户晓的中国"明星"——走进神秘之地为学波斯语今年34岁的张梦晗是河南省栾川县人,2003年从洛阳师范学院毕业后,在一所高中担任英语老师。时间不长,她就觉得这种一成不变的生活十分乏味。2004年,她便在朋友帮助下前往北京,学习波斯语。"2009年时,在北京当波斯语翻译收入很高。我有时也给一些公司做波斯  相似文献   

12.
席越 《今日南国》2014,(12):29-29
从邓文迪嫁给默多克的那一天起,她在媒体上就没得到过什么友善. 1999年她结婚,《北京青年报》用了一整版来报道她的故事,最恶毒的不是曾经怎样当小三拿到美国绿卡,而是她在香港星空办公室喜欢穿紧身牛仔裤,并常到高层办公室里主动聊天。2000年,《华尔街日报》刊登了一篇关于她的4000字的头版报道,不但挖出她的陈年情史,还到中国采访了她的邻居和同学……  相似文献   

13.
植物人生     
董改正 《中华魂》2014,(4):40-40
正"性如竹影疏中日,仁是兰香静处风",这是金岳霖题赠民国名嫒沈性仁的藏头联。沈性仁是浙江嘉兴人,其夫陶孟和是著名社会学家。人如其名,性仁淡雅如菊,亦风韵雅致,让林徽因赞叹、歆羡,让金岳霖倾慕。她去世后,金岳霖写下情深意切的祭文,被称为民国最动人的文章。费正清称她为"我的朋友",徐志摩和她共事翻译。她的人生中往来着当世名流、多情才子,却清雅清洁,没有任何绯闻。金老说她"佛家的居心遇儒家的生活"。她是白话文的先驱,翻译的《遗扇记》,是最早的白话语体文本;她和丈夫翻译的凯恩斯《欧洲和议后的经济》,是在1920年。和徐志摩合译《玛丽玛丽》,震动文化界。而她1921年翻译由商务社出版的房龙名著《人类的故事》,在中国掀起了"房龙热"。曹聚仁先生兴奋地写道:"20年代偶然买到中译本《人类的故事》……我发痴似的,把这本史话读下去。车来了,我在车上读。晚饭吞下后,就靠在床上读,一直到天明……这50年,除了《儒林外史》、《红楼梦》,没有其他什么书这么吸引我了……房龙对我的影响,实在比王船山、章实斋还深远呢!"  相似文献   

14.
创办《中国》是晚年丁玲最重要的文学活动,办刊的种种艰难以及与作协党组的紧张关系,折射出她在新时期文学的"边缘"位置。晚年丁玲的"边缘"位置反而促成了《中国》的"先锋"姿态,她企图在新时期恢复延安文学传统,但最后拉开了先锋文学的序幕,她以特殊的方式参与了新时期文学的转型。  相似文献   

15.
正夫家偶遇,"粉丝"爱上偶像她对他的感情是从单纯的"追星"开始的。1933年,刚满15岁的她正上儒励女中,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了他发表在《文学》杂志上的《虞姬》一文,顿时着迷了。一字不落地读完后,她牢牢记住了那个让古人喊出"爱情万岁"的名字———陈白尘。  相似文献   

16.
我退休后订了一份《老友》杂志,老伴看到我读《老友》读得那么津津有味,总是说:"老头子,也念给我听听啰。"这时我就不得不给她念。经我一念,老伴学习《老友》也感兴趣了。她认为《老友》有学头。每期《老友》一到,老伴总要催  相似文献   

17.
《可乐》2006,(7)
最近,"华纳"唱片公司花7位数打造了一位新人,并开始了新一轮内地宣传攻势。据说,因为"华纳"高层的缘故,她已取代天后萧亚轩的位置。这位幸运儿就是郭美美。她演唱了本来属于萧亚轩的歌曲《不怕不怕》,并因此而走红台湾。就当她在内地大举宣传新专辑《不怕不怕》时,萧亚轩在杭州幽怨地说:自己的新专辑遭9次延期,新人千万不要轻信经纪公司的花言巧语。郭美美毕业于新加坡理工学院电子系。中学毕业填报学校的时候,"小天后"对哥哥说:"除了唱歌,我什么也不喜欢,你帮我报个学校好了。"哥哥帮她报了电子系,原因是哥哥也是这个系的。毕业之后,表妹帮她找到一个财务顾问助理的职务。为了有足够的时间唱歌,她自己做了财务顾问,据说,除了能养活自己,还能给些钱让妈妈零花。她不断参加歌唱比赛。终于,在参加完《全民偶像星登场》节目后,她的人生发生了转折。翻唱口水歌《老鼠爱大米》让她在新加坡一夜成名。随后,她又继续翻唱罗马尼亚流行金曲《麦阿喜》,也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不怕不怕》,这让她在新加坡红得发紫。让这位新加坡红人"出口"台湾的,正是《全民偶像星登场》,"华纳"通过该节目组找到了她。版权的问题让郭美美进军内地的脚步一度受阻,但在这个关口,萧亚轩放弃了《不怕不怕》的翻唱权,觉得由郭美美来唱更合适。这个决定让郭美美迅速红透台湾。郭美美多次参加歌唱比赛,几乎每次都唱孙燕姿的歌。有人说,她的声线与孙燕姿极其相似,郭美美也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孙燕姿是她的偶像。作为天后孙燕姿的老乡,有人认为她有极大的嫌疑取代孙燕姿,成为"华纳"的新天后。这位来势汹汹的"小天后"真的能取代萧亚轩,并赶超孙燕姿吗?  相似文献   

18.
从1953年7月27日签署停战协定算起,已经过去了60个年头,直到今天,一提起捐飞机,我们第一个想到的仍然是常香玉……回望那个充满激情的年代,我们今天仍然有很多值得自豪的回忆。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作者塑造了秦可卿这个理想的女性形象,把她作为"情"的化身,她的毁灭奠定了全书的悲剧色彩。因此,秦可卿是作者创作意图与主旨的集中体现,是《红楼梦》中的纲领性人物。  相似文献   

20.
《常啼菩萨求法故事》是抄写于蒙元时期的重要回鹘文佛教文献之一。玄奘法师翻译的六百卷《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大正220)之"初分常啼菩萨品"及"初分法涌菩萨品"是回鹘文《常啼菩萨求法故事》的底本,但回鹘文故事不是汉文版的逐字翻译,译者用押头韵的诗歌形式叙述该故事,并在佛教教义和人物风景刻画上添加不少内容或删去汉文译文中的重复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