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环太湖地区不但是一个独特的自然生态区域,也是一个自然生态与社会发展高度融合的特定经济地理空间。这里地域相邻,人缘相亲,文化相通,经济相融,历史上是中国民族工业兴起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摇篮,现在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增长的热土,是“长三角”的核心腹地。近年来,在“长三角”的框架中,环太湖苏、锡、常、嘉、湖五个城市的关系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急剧变化,五市政府协作发展的共识日益强化,相关工作的推进也呈加速趋势,旅游、环保、工商、质监、科技等方面已有合作协议,区域一体化已经取得一系列进展。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尽管环太湖地区各地之间的天然的联系从来没有因为行政的分属而隔断过,但改革开放以来的环太湖地区一体化进程还是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尤其是政府间合作客观上还不尽如人意,影响了环太湖地区一体化的发展。鉴于中国现实的国情,由政府层面推进区域一体化的合作和联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研究环太湖地区政府间合作问题对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具有极为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环太湖地区作为特定的经济地理空间,是长三角的核心腹地。近年来,环太湖苏、锡、常、嘉、湖五市政府的合作呈加速推进趋势,区域一体化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相比还显严重滞后,迫切需要环太湖各地政府勇于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合作的理念、路径、方式,更有效率地推进环太湖区域一体化进  相似文献   

3.
城镇化是指人口向城镇转移和集中,同时农村地区转变为城镇的过程。农村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现在,加快城镇化进程已成为促进我国西部地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解决其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的重要动力,然而在该进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本文经认真调研,通过对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几个问题的剖析,尝试性提出了几点关于如何解决该区城镇化进程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城镇化建设是目前我国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特别是我国内陆欠发达农业地区,城镇化发展速度慢,城镇化水平较低,因此研究这些地区城镇化发展的路径,对加快该地的经济发展,提升我国城镇化总体发展水平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驻马店市为例分析了内地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机遇,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内容,提出了推进内地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两大发展趋势。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整个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国,都要参与到新的国际分工体系中来,中国在新的国际分工中面临的当务之急是如何加快国内统一市场的建设,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尽快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研究区域经济合作发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近年来,中国大地上,先后出现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唐地区等城市群。中西部的成渝地区,长沙湘潭地区以及东北地区也在蕴育组成各有特色的城市群。这么多的城市群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非偶然。因此,有必要研究环太湖地区的苏州、无锡、常州、嘉兴及湖州五个城市的经济联动的方向和路径。  相似文献   

6.
郑泽华 《管理科学》2000,13(6):45-48
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如何人会区不平衡走向平衡,这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世纪交替之际,我国将西部大开发提上了日程。从市场与政府在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出发,回顾了40年来地区经济发展中政府与市场的作用变迁,最后指出政府在西部大开发中应当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分析西部地区现实社会经济条件、医疗状况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背景的基础上,就该地区合作医疗在筹资、管理、补偿以及与农村医疗救助制度衔接等环节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借鉴一些地区的先进经验,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该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财政政策效应的空间差异性与地区经济增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区间经济差距的扩大化问题严重影响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乃至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回顾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效应文献的基础上,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财政政策效应的空间差异性。然后,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数据运用VAR模型分别考察了东、西部地区的政府公共资本支出与地区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关系和动态响应关系,并对东、西部的财政政策效应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财政政策的经济增长效应在空间上存在明显差异,而且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的增长效应大大好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本文的研究为我国制定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提供了一个思路,即在政府财力给定的情况下,旨在缩小地区经济差距的财政政策须适当向西部地区倾斜。  相似文献   

9.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永恒的主题。然而地区差距却是一个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市场经济国家,地区政策的主要任务就是纠正区域经济发展上的“市场失灵”,抑制地区差距的扩大,维持必要的区际公平。以下整理介绍若干市场经济国家在地区发展政策上的做法,以作为我们思考中国地区发展政策问题时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农村改革和发展所面临的四大难题张路雄现在农村经济已经全面实行了市场调节,在市场调节下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四个难于解决又必须解决的难题。这就是土地问题、粮食问题、农民收入问题和地区差别问题。这些问题事关我国社会的稳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民...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地区会计工作是复杂而重要的,它不仅影响着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更影响着我国会计工作的整体发展。因此,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之际,本文特总结和归纳了三十年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的发展,世界正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是材料和能源之后的第三资源。我国各行各业迅速引进了信息化技术,现代信息技术也正向农业渗透,将为我国农业信息化起到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内蒙古东部地区的调查,对农村地区网络普及的现状进行初步探讨,发现目前内蒙古东部地区农村网络普及率偏低,农民利用网络的更少,且大多数以娱乐为主,缺乏电脑知识。探讨电视,手机,网络等三种媒介对于农村地区的普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农村地区网络普及对于农民生活方式所带来的影响,认为农村地区网络普及对于农村生活方式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模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行之路。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农村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研究了发展低碳农村的必要性和制约因素,提出农村地区实现“低碳经济”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决定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不同地区应有不同的发展模式,符合本地区区情的制度创新是新农村建设成功的重要关键。赣州新农村建设主要经验在于,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为切入点,通过融资模式、产业化的经济组织以及政府体制三个层次的创新,由农村经济组织和政府互动共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本文对该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效果与问题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5.
程必定 《决策》2001,(7):13-14
改革开放以来,淮北地区经济发展虽然很快,但仍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已成为全省乃至华东地区的经济"凹地",加快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是全省各界人士的共同认识.加快淮北地区发展的路径可有多种选择,但我以为,关键是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十五"期间,淮北地区必须在解决"三农"问题上有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6.
收入差距是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并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我国的收入差距包括地区收入差距、城镇收入差距、城乡收入差距和农村收入差距.本文拟就这些不同方面收入差距各自对我国总收入差距的贡献程度进行综合分析,并提示我国当前的收入差距问题的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17.
《领导决策信息》2008,(43):15-15
江苏、浙江是我国经济发达省份,但都有一个共同的难题,那就是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江苏的苏北地区经济发展还比较落后,而浙江的浙西南山区和舟山海岛也是欠发达地区。江苏省从  相似文献   

18.
廖松 《决策与信息》2010,(7):191-192
我国经济发展近年已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城乡收入差别却在不断扩大,相对于城市较为健全的保障体系来看,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大大落后,这种情况严重制约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阻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本文通过对我国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的现状进行研究,提出了发展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进程中,县域金融仍然是我国金融体系中的薄弱环节。目前农村地区仍存在金融服务网点不足、缺乏经营自主权、经营绩效较低、不良贷款比率相对较高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导致农村金融成为农村综合改革的短板。因此,解决农村金融的发展问题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0.
韩官雄 《科学咨询》2007,(17):28-28,34
2007年初,巫山县第十二次党代会上响亮地提出了建设“和谐、富足、文化、生态”新巫山的总目标,确立了“1+3”的经济发展思路,明确地将劳务经济作为县域的第一经济。这一定位是充分依据县情做出的科学决策。根据县情,我们认为,为切实落实好“劳务经济第一”的方针,把“劳务经济”做大做强,让农村剩余劳动力无后顾之忧的到经济发达地区创业发展,作为农村初级中学为当地经济服务最有效的措施是整合各方面力量,解决好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