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社会"和"科学"是我国先后实施的两类综合课程,实践中二者遭遇了不同命运,"社会"取得显著成果,为全国社会人文综合课程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而"科学"几年后重新被分科课程取代,以偃旗息鼓而告终。本文认为只有处理好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的关系,转变教师教育范式,加大综合课程理论本土化研究,才能实现综合课程可持续发展愿景。  相似文献   

2.
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与时俱进,要求我们成为现代公民,党的十七大的号召、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都强调开展现代公民教育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对我国现代公民教育的内涵和现状的分析,深入探讨了现代公民教育课程的发展趋势,指出分科课程和统整课程作为两种不同的课程组织形式,是进行公民教育的两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我国初中历史课程没有质的变化,始终是典型的分科课程;历史课程的教材内容也不尽合理,内容单一化。自70年代末初中恢复历史课程后,经数次较大规模的改革尝试,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历史课程设置呈“螺旋式”排列;历史课时数的分配日趋合理;历史课程纳入国家课程管理;历史学科课程与活动相结合,重视课外活动的重要作用;历史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并存;历史课程的教材内容呈多元化趋势,体现了“一纲多本”或“多纲多本”的要求。所有这些改革体现了课程设置的统一性与多样性原则  相似文献   

4.
对“综合课程”概念的阐释,学术界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文章认为,综合课程是将具有内在逻辑或价值关联的原有分科课程内容以及其他形式的课程内容统整在一起的,旨在消除各类知识之间的界限使学生形成关于世界的整体性认识和全新观念,并养成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各种知识,解决复杂现实问题能力的一种课程模式。  相似文献   

5.
我国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改革20年回顾与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我国普通高中的历史课程是典型的分科课程,由固定单一的以升学为目的的历史必修课程组成;历史课程的教材结构也不尽合理。改革开放20 年来,我国普通高中历史课程设置呈多元化趋势;历史课程的教材内容呈螺旋式排列,编写了合科教材;进行了历史综合课程的研究与实验;历史课程纳入高考和会考考试科目;历史课程实行三级管理。所有这些改革体现了历史课程设置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特点,对21 世纪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建设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6.
比较中、韩两国新颁发的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与《科学和教育过程》,人们会发现,虽然两个课程的模式不同,但是中国的化学与韩国科学课程中的化学部分具有相似的内容和体系。两国的课程既有综合理科的优点,又兼备分科理科的长处,属于"融合式"的课程模式,它符合两国教育体制、教育目标和教育价值标准的实际。所以,中、韩两国具有相近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7.
根据科学系统结构各要素的特点,论述了科学活动结构与课程内容结构要素。科学加速循环机制与课程内容结构的特点和科学系统发展演化与课程模式等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了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功能及其改革策略。最后提出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并举,必修课和选修课结合的课程模式。  相似文献   

8.
教育类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的职业基础课程,是体现小学教师专业特色的核心课程。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师范院校对这类课程是以分科形式设置的,因而也就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彼此脱节盲目重复,理论与实践严重脱离的弊端。一体化的教育类课程打破原来分科课程的学科界限,以小学教育实务为线索,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为目标,突出实践性、师范性、实用性、基础性、层次性的特点,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强化职业技能训练,提高学生从事小学教育的专业能力,奠定专业发展基础并使其具有较为深厚的发展潜能。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高师课程设置,主要由学科专业课程、教育专业课程和公共基础课程组成,属于学科知识型,理论深化型的课程结构.长期以来受传统模式的影响,高师课程在设置、内容和结构上都存在不少的问题.目前,我国继续教育分非学历教育和学历教育,但在有关继续教育课程设置结构、传播手段和观念方面都存在问题.继续教育课程设置,应该注重综合能力提高,紧密联系教育实践,从实际需要出发,以被培训者为主体地位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中小学艺术教育实行的是一种单一的、刻板的、功利的传统分科型艺术课程,其最大的弊端是使艺术教育中的情感和技艺、人文素养和艺术知识的分离,单纯追求某一艺术学科的知识和技艺。分科型艺术课程已不适应当前艺术教育的发展,必须对其进行扬弃与改革。  相似文献   

11.
课程是一个使用广泛而又具有多重涵义的对象,而哲学、心理学、社会学则是人们研究课程的基本理论视角。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课程的研究主要在哲学与心理学基础上进行,社会学视野中的研究相对比较薄弱。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对课程改革的争议此起彼伏,这与人们对学校课程的不同认识有关。论文从社会学视角对课程的来源、课程的决定、课程的落实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希望有助于大家重新省思自己对学校课程的看法,并建构出对学校课程更深层次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从20世纪起,在国内教育家的探索及国际教育界的影响下,我国幼儿园音乐课程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在目前进入了一个全面创新、全面改革的新阶段。但是,受历史及文化传统局限性的影响,我国幼儿园音乐课程的实施中依旧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音乐课程目标、课程内容选择及组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存在着问题,对此,应提出相应的对策,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以求对我国幼儿园音乐课程体系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在汕头大学关于教育"国际化"的改革大局中,外语系参照国外一流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对英专课程体系作了重大改革,采取了改造旧有课程;调整必修与选修课比例;大力增加专业理论课和跨学科理论课;提早开设理论课程等具体措施,打破了传统英专的教学模式,以全新理念重新打造了与国际接轨的英语专业教学模式,其改革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已在六年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证实。  相似文献   

14.
建国以来,我国学者从各个角度对大学课程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和研究.大体来说,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关于课程概念的争论、课程与教学关系的探讨、课程的本土化问题、课程的设置、课程实施的价值取向、课程评价以及课程发展的趋势等几个方面.目前,我国大学课程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关于课程概念的混乱造成课程实践的混乱;课程指导思想的缺失造成课程研究的零散、片面;课程个性的缺失造成课程研究的僵化、单一、盲目趋同.可以说,对大学课程所进行的研究始终是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类知识的增广与分化,分科教学的形式成为学生掌握知识的有效途径。然而由此却带来专业化的知识教学与道德教育的疏离,道德教育似乎成为学校专设德育课的“责任田”,与其他学科教学无涉,而这与人的道德成长的内理机制是不符合的。本文提出诗性的课程,意在追求融学科知识教学与道德教育和谐统一的课程型态。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我国教师教育课程存在着目标僵化、结构失衡、内容陈旧、教学滞后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2011年10月8日,国家正式发布《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提出了明确、统一、规范的教师教育课程目标和要求。师范院校应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进一步明确课程目标,开发课程资源,强化课程实施,改革课程评价,切实提高教师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了解生活、学习生活、确立人生观的时期。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向学生呈现的是“科学世界”的图景,忽视了学生生活世界的需要。因此,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满足学生完满生活的需要,面向生活世界,重建学生生活,是新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这次基础教育课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以来,美国大学的课程改革凸显的是在强调通识教育的同时,重视“探究”与“国际”教育;英国大学强调课程设置中过细专业化的纠正与学群制的创建;日本大学的课程设置体现为注重新型课程和创造性教育的课程;我国大学的课程改革应在通识教育、创新与竞争机制引入的基础上,强调课程设置自主权的下放,以及课程群和跨学科课程的设置。  相似文献   

19.
在研究课程范式问题时,我们有必要认真思考课程研究在当代中国教育中的地位与使命,揭示课程价值与中国教育结构之间的联系。而所谓“课程研究中国化”是指外来课程的合理因素与中国教育实际相结合,提倡课程研究在中国教育中的具体范式与具体运用,确立中国课程研究的主体性,建立中国的课程理论体系与学术风格。为了推动课程研究中国化的进程,应强化课程研究的主体意识、竞争意识、学术规范意识、学科共同体意识、中国问题意识、流派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