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民族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它关系到多民族国家的政治安定、经济发展乃至领土完整、主权独立。冷战结束后,世界民族问题不仅没有消亡,反而成为诱发国际和地区关系紧张的一个重要因素,而由来已久、盘根错节的南斯拉夫民族危机无疑又是整个世界民族问题中的典型个案。虽然波黑战争与科索沃战争的硝烟已过,但人们仍不禁反思,民族主义为何成为威胁与破坏南斯拉夫多民族统一的顽症? 南斯拉夫处理民族问题失策的根源何在? 南斯拉夫民族关系为何在联邦制国家结构的演变中再现危机? 南斯拉夫民族问题国际化与冷战后的国际政治之间又有什么联系? …  相似文献   

2.
河南地处中原,有着象黄河一样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在这块广袤的土地上,居住着93.5万少数民族同胞,其中回族有84万多人,是全国主要的杂散居地区之一。柘城的“文明村”柘城县开展的“民族团结文明村”活动,以慈圣镇白庄村为试点。这个村500余户,回汉杂居,回民占多数。1986年至1987年,发生民族纠纷9件,应该说是民族纠纷的多发区。县、镇、村各级党政领导重视民族工作,建立了指导组,广泛开展民族团结的宣传教育工作,使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1988年与1987年相比,民族纠纷下降80%。1989年试点工作开展一年多来,  相似文献   

3.
采用精确的方法编写详细的南斯拉夫国家危机大事记,是将来的工作。目前,当南斯拉夫各民族共同国家的解体已十分明显的时候,仍不可能精确地罗列决定这一结局的所有重大事件。这在最近的将来,当导致国家终结的事态加速发展的时候,也是做不到的。尤其如“秘密事件”的政治,是决定南斯拉夫各民族未来气候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4.
把和谐稳定的民族关系带入21世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世纪的钟声已经敲响,进一步做好民族关系协调工作,把和谐稳定的民族关系带入二十一世纪,是民族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和使命。 为什么“中国一个很大的特点是没有大的民族纠纷”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们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民族关系问题,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协调民族关系,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团结的问题,不断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关系始终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中国一个很大的特点是没有大的民族纠纷。这是对我国民族关系总体状况的最好概括。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讨论民族与民族主义的概念入手 ,强调民族的想象与族群的想象之差别在于前者以建立民族国家为目的 ;民族主义是一种政治运动 ,而政治现代化的中心特征就是主权与边界国家的发展 ,以期成为相互竞争之国家体系中的一员。无论是生物的基本需求还是民族国家的政治需求都使民族主义与领土问题交织在一起。领土是族群怀有特殊情感的土地 ,国家则在领土范围内行使其基本职能 ,主权是在“民族领土”内部运作的。所谓民族国家就是把“民族”与“国家”这两个概念 ,加上主权的因素结合而成。由于民族主义的目的就在于建立具有主权的民族国家 ,而没有领土 ,主权将丧失意义 ,因此 ,在各种民族冲突中总会涉及领土这一因素  相似文献   

6.
由国家民委主持编制的《民族法制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明确将依法管理民族事务作为我国民族法制建设的一项主要任务,对于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政府”目标的实现,完善民族法制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在当前形势下,健全民族事务管理的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实施立法后评估制度,加强相关制度建设,建立民族纠纷和涉及民族方面群体性、突发性事件的应对机制,强化监督检查和问责制度是推进我国民族事务管理法治化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7.
马俊毅 《民族学刊》2017,8(6):16-22, 100-101
民族政治学的研究越来越引起学界重视,但是这一学科的定位、学科的建设在学界还缺乏明确的界定。民族政治学不应该是将政治学的概念、范畴简单转换并套用于民族学,而是应该将民族理论的既有研究范式、成果与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和内容有机结合,从这个角度,“民族理论与政治”学科的称呼更为确切。民族理论与政治学科从政治哲学角度,应该聚焦于民族政治文明等价值、理念,研究民族政治之“道”;从政治科学角度,应该聚焦于多民族国家的民族事务治理政策、方法,研究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之“路”,总体上,应以“道”为本,“道”“路”结合。本文将以族格、民族政治身份、民族精神共同体等创新性概念做出示例性探讨。  相似文献   

8.
古宛城南阳,为汉时“南都”、“帝乡”,诸葛亮躬耕之地,豫西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又是个典型的少数民族杂散居地区。全市一千多万人口,总面积2.66万平方公里,有36个民族成份、共24万人,占河南省少数民族总人口的1/5强。其中回族14万人,蒙古族6万人,满族3万人,分布在全市13个县市的232个乡(镇、办)里。建国以来,南阳的民族关系总体上讲是团结的,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族关系日益融洽团结,虽也曾发生了一些纠纷事件,不团结苗头,但都得到及时妥善的处理,使南阳保持了几十年未发生大的民族纠纷事件的记录…  相似文献   

9.
当询问南斯拉夫朋友的族籍时,常常听到的回答既不是“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也不是“斯洛文尼亚人”、“马其顿人”,或其他主体民族及非主体民族和民族集团的名称,而是一种不表明族别的称呼——“南斯拉夫人(iугословен)”。不用说,一般都会把这种回答看作是表明他的国籍的。其实不然。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通过实地考察,我们才弄清了这个很少为人所知和尚未得到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赛雅姆”是南斯拉夫语,意为“博览会”。诺维萨德国际博览会不仅在南斯拉夫家喻户晓,在世界上也久负盛名。今年9月,应一年一度的南斯拉夫诺维萨德国际博览会之邀,国家民委派出了以副主任包玉山同志为团长的代表团一行19人赴南参加博览会。去年在诺维萨德“第55届国际农业博览会暨发展中国家第16届为食品而奋斗博览会”上,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名特优产品的试展,盛  相似文献   

11.
在《民族问题与革命》一书中介绍的约瑟普·布罗兹·铁托的思想和言论,是第一次编辑和发表的关于民族问题的专题文选。此书和其他专题文选,同是南斯拉夫联合出版者共同创举的成果。从时间上看,该著作内容丰富地表现和揭示了四十年来铁托在领导南斯拉夫的共产主义运动及其各族人民方面和在整个当代世界的革命创造活动。随着铁托担负重任,民族问题在南斯拉夫共产党内也有了一条基本的战略方针。今天南斯拉夫各民族共同的历史命运和每一个民族的历史命运以及保持南斯拉夫的国家完整性,都同民族问题的解决联系在一起。看到并正确地指出民族问题的重要性和复杂性,这也给党本身增添了革命力量,并把南斯拉夫所有民族提高到历史主人的地位。这一思想政治方针和辩证法,作为列宁原则在多民族南斯拉夫的民族关系中的具体化,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南斯拉夫处在一个“非常复杂的时期”,西方报刊称南斯拉夫“正坐在火药桶上”,这虽然是言过其实,但它的局势确实严峻。其主要表现,一方面是社会经济生活不断恶化,另一方面在政治上也出现了某些危机。在这些危机中,南斯拉夫科索沃的民族问题则已经成为影响政局稳定和民族团结的重大问题。科索沃是塞尔维亚共和国的一个自治省,是南斯拉夫一个主要由阿尔巴尼亚族人聚居的地区。西南与阿尔巴尼亚毗邻,面积10800多  相似文献   

13.
民族认同首先属于文化的范畴,它同时也属于政治的范畴。民族认同的政治表达有多种形式,主权国家、国籍、国语等只是民族认同之政治表达的外壳,具有普世性价值观的民主才是其核心。民族的多样性决定了实现民主的形式也具有多样性,这就是民主的民族性,只有民族性的民主才是民族认同可接受性的政治表达。独联体国家发生的“颜色革命”是美国藉“民主化改造”之名用美国的种族政治手段推行的一种“新帝国范式”。  相似文献   

14.
如何协调处理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把两者之间的张力控制在适当范围之内,是当今世界每个民旋国家都要应对的重大课题.通过对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这两个概念的比对可以发现,它们之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共同存在于民族国家的政治架构之内.纵观近年来学界对两者关系问题的研究,可以按对两者关系性质的不同理解和把握而将其研究取向分为“对立冲突”和“共存共生”两种.分析表明,承认两者间的共存共生关系,要远比强调两者间的对立冲突更有利于两者关系的协调.只有在承认两者共存共生的前提下,对两者关系协调的讨论才是现实的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编辑同志: 前一段时间报纸和电视报道的苏联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的民族纠纷是怎么一回事,其具体情况如何?希望能给介绍一下。湖南读者:伊人伊人同志: 你所问的苏联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两个加盟共和国的民族纠纷问题,其矛盾主要是围绕“纳戈尔诺——卡拉巴赫”自治州(以下简称为“纳——卡州”)的领土归属问题而引起的。“纳——卡州”位于苏联南部的高加索山区,现属阿塞拜疆共和国管辖,面积约4400平方公里,居民17.7万人。此地远离中央,聚居  相似文献   

16.
民族问题在东欧各国中,属南斯拉夫最为复杂。本文以南斯拉夫民族问题为议题,概览南斯拉夫的民族构成,叙述多民族的南斯拉夫的联邦制,并列举其国内现存的民族问题。南斯拉夫的民族构成现在以1981年的国情调查来说明南斯拉夫的民族构成。由于民族和少数民族有所区别,首先谈谈民族。南斯拉夫可概括为7个国境、6个共和国、5个民族、4种语言、3种宗教、2种文字及1个国家。然而,虽说是5个民族,但更为确切地说,现有6个民族。表1所示的民族分类中包括穆斯林人,这也许给人一种异样感觉。由于伊斯兰教徒生活在南斯拉夫,故穆斯林也被认作一个民族。可见,南斯拉夫有6个民族,他们分别建立了共和国。参照地图就很清楚,数量上最多的民族是塞尔维亚人,它占总人口的36.3%。其余依次为克罗  相似文献   

17.
王连芳民族工作回忆(之五)我们怎样消除民族隔阂解放初期的云南,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隔阂、民族对立现象依然随处可见;旧社会沿用下来的民族语言歧视现象还相当普遍。少数民族的称谓达102种,其中“卡瓦”、“子”、“窝泥”等许多他称,带有明显的侮辱性质。像...  相似文献   

18.
南斯拉夫王国为什么灭亡 南斯拉夫是世界上民族法比较完备的国家之一。这种情况是不奇怪的,因为正确地解决民族问题,实现全国各民族的团结,始终是南斯拉夫国家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 只要翻开世界地图,我们就可以看到,国土面积仅相当于我国一个中等省份的南斯拉夫,是巴尔干半岛上的一个重要国家。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对南斯拉夫各民族的历史影响非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郝时远研究员的新著《帝国霸权与巴尔干“火药桶”———从南斯拉夫的历史解读科索沃的现实》(以下简称《火药桶》)一书于1999年10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后,迅即在学术界引起热烈反响。1999年11月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世界民族和民族理论两个研究室的研究人员特就此书举行了座谈。大家一致认为,这本书不论现实意义、理论建树还是研究方法都堪称上乘,值得称道。与会者指出,由科索沃危机引发的北约对南斯拉夫的侵略是冷战结束后国际新秩序建立过程中一次重要事件。它虽是国际政治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但这…  相似文献   

20.
国际舆论已多次关注到南斯拉夫经济、政治形势的恶化。1988年1月20日,欧洲议会在斯特拉斯堡召开听证会,专题讨论南斯拉夫危机问题。最近,欧洲共同体各国外长又在康斯坦茨召开会议。会上,有人警告说,南斯拉夫也许“到了经济崩溃的边缘”。科索沃的局势就是其中的一个主要问题。科索沃是塞尔维亚共和国的一个“自治省”,科索沃问题基本上是民族问题。阿尔巴尼亚人在该省占绝对多数,人口超过150万。塞尔维亚人、黑山人只是少数,约占12%。阿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