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5 毫秒
1.
《领导决策信息》2010,(4):18-18
国务院近日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作为首个获批复的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皖江城市带获批是国家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又一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2.
《决策》2011,(4):I0018-I0019
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批准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皖江开发开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安徽省江北产业集中区是安徽省委省政府根据《规划》设立的省直管直建的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区。加快集中区建设。对于大规模、集群式、产业链式承接发达地区产业的转移,打造皖江区域乃至整个长江经济带新的增长极和城市群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决策》2011,(6):I0024-I0025
庐阳区,以合肥老城区为主体,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中心,可谓皖江的“核中之核”。一方面,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实施,为庐阳区加快建设现代化核心城区和全省首善之区带来重大历史机遇;另一方面,庐阳区作为“核中之核”,对于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发挥着举足轻重的龙头作用。  相似文献   

4.
《决策》2010,(6):I0018-I0018
池州地处皖江南岸,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皖南吲际旅游文化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总面积达8272甲方公里,人口160万,辖贵池区、东至县、石台县、青阳县和九华山风景区。伴随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安池铜省直管集中区的大规模开发建设,池州已然成为一块开放的热土、投资的沃土和人居的乐土。  相似文献   

5.
国家级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设立,给作为皖江城市带的桥头堡和排头兵的无为县带来了新的重大契机。在立足无为承接产业转移现状的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工具,全面考量了无为所面临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并提出无为承接产业转移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决策》2011,(5):I0019-I0019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启航不久.芜湖市委、市政府迁至城东,使鸠江区一跃成为皖江“核心”城市的政治中心、东向发展的先锋。示范区成立一周年以来,鸠江区抢抓历史机遇,巧借“东风”乘势而上.把“工业强区、三产富区”作为第一方略,实现“高点起跳”承接产业转移,重点承接并发展汽车及零部件、  相似文献   

7.
《决策》2010,(11):I0020-I0020
安徽打造“实践金融创新平台”,迎接中外资金融机构 随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成立。安徽省经济发展面临重大机遇。安徽省常务副省长孙志刚表示:“安徽要把‘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实施,作为实践金融创新的新平台”。  相似文献   

8.
《决策》2011,(5):I0014-I0015
八百里皖江激越澎湃,2487平方公里宁圈大地春潮涌动。 伴随着时代的节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自此,一片神奇的区域,点燃了人们一份豪迈的信心;  相似文献   

9.
十一五以来,我国中西部地区处于高速发展机遇期,作为国家唯一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域——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更迎来了宝贵的发展机遇,呈现井喷发展态势。其间大江南北最为抢眼的一颗明星,当属区域发展领头羊的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其被台湾《联合报》誉为皖江火车头。  相似文献   

10.
《决策》2010,(5):62-65
在风起潮涌的承接产业转移中,青梅煮酒谁是真英雄?作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核心区,产业转移的浪潮正激荡着2430平方公里的无为县域,为其工业化和城镇化注入一股新的力量。  相似文献   

11.
2010年1月,《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正式被国务院批复,标志着安徽沿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也是我国第一个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地区发展战略。规划批复四年以来,示范区的各项事业正在蓬勃发展,在向着预定目标迈进。文章基于《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和《2013年安徽省统计年鉴》的数据对皖江城市带各城市的区位商进行了实证分析,经计算得出各城市的优势产业组合,并据此提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进一步更好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决策》2011,(5):I0018-I0018
2010年2月2日,全省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动员大会隆重召开,吹响了推进产业承接、加速崛起发展的号角。怀宁县委、县政府迅速贯彻决策部署,精心谋划,周密部署,拉开了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序幕。  相似文献   

13.
王锐 《决策与信息》2010,(12):155-156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国家首个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规划区,是安徽省首个跻身国家战略层面的大型区域规划项目。其相关研究可以促进安徽省及中部地区甚至全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立足于此,介绍区域概况,在分析各方面优势的基础上,探讨本区域的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江山 《决策》2011,(8):I0006-I0007
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这是迄今为止全国唯一的以承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区域发展规划,对于推进安徽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探索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新途径新模式,深入促进中西部崛起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规划》明确提出,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以沿长江一线为发展轴...  相似文献   

15.
《领导决策信息》2011,(6):16-17
2011年1月12日,国务院批准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区规划》一周年。作为迄今全国唯一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区,  相似文献   

16.
王运宝 《决策》2010,(4):14-19
如果把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比做一条巨龙,那么承担着先行先试.创新发展模式的集中区,就是巨龙腾飞的点睛之笔。  相似文献   

17.
《领导决策信息》2010,(23):24-25
2010年初.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全国首个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区域规划。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将打造以长江为轴、合肥和芜湖为双核、宣城和滁州为两翼的产业布局,包括合肥、马鞍山、芜湖、铜陵、安庆、巢湖、池州、宣城、滁州等九个地市以及六安市的舒城县、金安区,共59个县(市、区),辐射安徽全省,对接长三角地区。安徽正举全省之力.把示范区打造成为集聚产业、集聚资本、积聚人气、集聚政策的大平台。  相似文献   

18.
《领导决策信息》2011,(3):27-27
2010年初.安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全国首个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区域规划。为推进示范区建设,相关配套政策接踵而至。  相似文献   

19.
《决策》2010,(11):I0018-I0018
三山区位于芜湖市西南部,是2006年2月成立的新区,芜湖市规划集中区的起步区就在三山经济开发区。三山区正抢抓机遇,争当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排头兵。  相似文献   

20.
示范区脉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把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比做一条巨龙,那么承担着先行先试、创新发展模式的集中区,就是巨龙腾飞的点睛之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