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徐晶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全国人民越来越认识到,国家的兴旺、民族的振兴关键在教育,而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邓小平同志指出:“一所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举办幼师专业学校有关情况的调查沈建洲实施一科教兴国”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而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培养和培训教师,提高教师群体素质,是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教育质量的战略性措施。因此,我们在新形势下必须坚持办好各级各类师范教育。但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发展至今已有五十年的历史 ,在改革开放的二十年中 ,我国的教育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变化 ,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振兴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是我国对教育改革的又一战略举措。在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的同时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更是新一代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所必须具备的素质 ,作为一个体育教育工作者 ,我意为体育教育工作的好坏 ,关系着一切发展的基础。目前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我国已成为一种“时尚”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学校体育工作者都真正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怎样在未来体育教学中实…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教师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主力军 ,教师的素质是决定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国家教育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 ,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长期以来 ,西北地区的经济、文化的发展相对滞后于全国其他地区 ,这固然与西北地区的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够发达等因素有关 ,但更深层的原因恐怕还是教育的滞后和由此导致的人才数量的匮乏与人才素质的滞后。当前 ,人类已跨入21世纪 ,国家也制定了开发大西北的新世纪的战略 ,这不仅为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也使西北地区的教育面临重大的机遇与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文化与经济一体化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文化与经济一体化的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五大报告,从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民族振兴的高度,用很大篇幅记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个人资源的开发。从本世纪50年代开始,人类生产力发展进入了智能生产力的新阶段。在智能生产力之下,一系列社会文化经济现象都产生出新的性质、面貌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努力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赵曼舒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重视受教育者素质的提高,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又说:“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十分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这就...  相似文献   

7.
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与思想道德教育初探●向留莲处在世纪之交的当代大学生,从一方面看,他们是跨世纪的建设者,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朝气蓬勃、肯于钻研、勤于思考,是有报负、有希望的一代青年。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开放的扩大,将为大学生的精神文明建...  相似文献   

8.
一、浪潮的冲击和文艺的振兴目前在中国,改革的浪潮正在向整个社会涌来,汹涌澎湃,势不可挡,它冲击着企业、金融,冲击着教育,冲击着人们的意识心理。但这不是“文化大革命”式的冲击,而是一种建设性的冲击。因为它是我们民族在经历了巨大的折磨和灾难后看到的唯一希望。它的动力来自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心深处,它将给中国带来生机,带来繁荣和强盛的希望。  相似文献   

9.
仇子木 《生存》2020,(1):0220-0220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教育的本质属性决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立德树人的关键在于教师的人文素养,而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应有之义。本文将从“立德树人”的视角下对提升教师人文素养的内涵、必要性、途径几个部分做出阐释,最终要使各教师主体肩负起新时代立德树人的使命与责任,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的教育发展还处于落后阶段,在基础教育中,国家已投入大量的资金,已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  相似文献   

11.
浙江素有“文物之邦”的誉称,自古以来,文化发达,人才辈出,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研究浙江历代人才的演变及其原因,总结历史经验,开发人才资料,振兴浙江“文物之邦”,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1 浙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河姆渡遗址和良渚文化遗址表明,早在新石器时期,浙江便已出现了当时世界一流的人才,他们曾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史前文明,对祖国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春秋战国时期,越国号称“五霸”之一。吕思勉先生在《中国民族演进史》中说:越国能称霸于时,“其内部必有很大的进步,才能和中原文明之国相敌,是无待于言的”。当时,越国“人才辈山,竟为春秋  相似文献   

12.
建国50年来,我们共和国在诸多的辉煌成就中,振兴教育是最大的成就之一。正是教育的振兴,带来了我国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突飞猛进的发展,使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并逐步走上繁荣昌盛。建国后教育事业的发展走过了一条创业、改革到振兴的发展道路。新中国建立伊始,我们在旧社会的废墟上开始了创业。解放前我国的教育不成系统而且相当落后,高校总数仅207所。经过建国初的民主改革,文化教育事业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到1956年高校发展到227所,而且按着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进行了结构调整和院系调整,开始创建了社会主义的高等…  相似文献   

13.
我们必须从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民族振兴的高度,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加强文化建设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提高人的素质,教育具有培育人、开发人的智力和能力、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功能,发展教育事业,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要达到提高人的素质的目的,就必须加快教育改革,转变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4.
发展文化产业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腾飞 《探求》2000,(1):52-5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把文化事业的发展摆在一个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全党必须从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民族振兴的高度,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其中文化行业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已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重大的现实和理论课题。我们应充分认识到文化行业的发展前景和作用,尽快将其导入产业化发展的轨道上来。 一、文化行业产业化的界定 所谓文化行业,就是指文化教育、休闲娱乐、旅游、体育、报刊出版、影视…  相似文献   

15.
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都有自己的精神文明建设,否则就难以存在和发展。“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方一,中国已有了将近四千年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一个地大人众,历史悠久”的国家,“又是一个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优秀的历史遗产的民族”。(《毛泽东选集》第2卷,586页)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人类社会精神文明的继承和发展,但它同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精神文明又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社会主义这种精神文明是把人类社会全部精神文明的优秀成果由剥削阶级的独占变成全社会的共同财富,从而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因此,在这里便向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提出了一个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十分重要的问题,即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过程中,如何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优良的传统和如何正确对待优秀的历史精神文明遗产的问题。本文试图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在这方面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公立高校教师取消事业编制的改革已经提上议事日程,但由于教师事业编制与高校法律地位直接相关,所以解决教师编制问题的前提是明确高校的法律地位.目前,一般认为高校在法律上属于事业单位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然而随着法治社会的发展,这两种认识都显示出诸多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阻碍公立高校的发展.在新形势下,有必要借鉴境外成熟做法,引入公务法人制度,通过修法等方式确立高校的公务法人地位,这对推动包括取消教师事业编制等在内的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分析了“五四”时期“教育救国”思潮在中国革命史和现代教育史上的历史地位,指出其合理内核以及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借鉴意义,同时也分析了它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教师素质及其时代特征○李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为教育发展提出了“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和“在2000年以前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的任务和目标。教师...  相似文献   

19.
在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学习增强学生的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感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争做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四有”新人.  相似文献   

20.
刘丛如 《探求》2005,(Z1):118-119
在知识经济初露端倪的今天,中国的教育体制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受到强烈的冲击和巨大的震撼.素质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逐渐深入到国民尤其是广大教育者的心中,成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振兴民族的希望之所在.那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将素质教育同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和深入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