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性别文化与两性关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作为两性关系之一,夫妻关系既受已有性别文化的影响,又受当时社会新情况的影响。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夫妻关系由不平等迈向平等。受传统性别文化影响和社会文化发展带来的冲击,现代社会同时并存着平等的夫妻关系与不平等的夫妻关系。先进的、平等的性别文化有助于促进夫妻平等;同时,夫妻平等也有助于构建先进性别文化,最终有助于实现两性平等。  相似文献   

2.
在城镇化背景下,社会融合对农民工社会性别意识具有深刻影响.利用2014年农民工调查数据,分析经济融合、文化融合和心理融合对传统分工、有酬劳动、无酬劳动和生育决策方面社会性别意识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融合和心理融合有利于农民工在生育决策方面形成平等的社会性别意识,心理融合有助于促进传统分工方面的性别平等.但对女性农民工而言,经济融合有助于其在有酬劳动方面形成平等的社会性别意识,文化融合中家乡文化的保持有利于促进传统分工方面的平等性别意识,心理融合则有利于其在无酬劳动方面形成平等的社会性别意识.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回顾分析原始社会平等性别文化、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父权制下男性主导女性从属的性别文化、近世资本主义社会以来渐趋平等的性别文化的历史演变,揭示出平等的两性文化必将是历史潮流和总趋势,并就今后平等性别文化如何重构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4.
性别文化发展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性别文化经历了性别平等文化的产生和偏移、男性主流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男性主流文化的解体和性别平等文化的初步形成几个发展阶段。通过考察性别文化发展的历史。对如何建立新时期的性别平等文化,以及促进妇女的全面发展和解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由农村地区社会性别不平等问题引发了一系列不良社会现象,阻碍了农村社会的发展,因此在农村构建平等的社会性别文化十分必要。通过运用实地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研究农村地区社会性别不平等的现状,并从生理、思想文化观念、教育机制、法律和媒体舆论等多角度分析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提出以下对策:国家应完善性别视角方面的法律法规,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社会组织在农村组织宣传活动,维护女性权益;企业建立公平公正的选拔机制;社会媒体承担社会责任,宣传性别平等等正能量话题;村委会改变固有的传统思想,加强对女性的培训;学校改革教育体制,深化村民教育平等意识;家庭营造性别平等氛围,促进幸福生活;女性自身提高能力,独当一面。  相似文献   

6.
社会性别文化是广义的文化领域中的一个主要范畴。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性别文化的内容在不断地丰富,其表现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在家庭、学校和大众传媒中表现的传统社会性别文化有其历史原因和时代背景.同时也折射出传统的性别角色期待的深刻烙印。先进性别文化是传统的社会性别文化变迁和发展的产物,是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有利于性别平等、公正、和谐发展的文化,是先进文化的主要内容。男女平等是先进性别文化的核心。  相似文献   

7.
文化传统赋予了性别关系诸多复杂而深刻的社会内涵。文化多样性的现实存在,客观上要求生活在一定的文化传统之中的人要秉持文化自觉的基本理念,审慎对待自我与他者的文化传统对于性别平等关系的不同解读与表述,进而建构起符合自身文化特点的和谐的性别关系。  相似文献   

8.
丈夫外出务工、妻子留守家乡的现象使得农村社会性别分工第一次脱离了地域限制,并由性别分工变化引起性别关系变化。以性别主义和家庭策略理论为分析视角,讨论“男工女耕”引起的农村社会性别关系变化,可以发现,在性别资源占有不平等基础上产生的丈夫流动、妻子留守的家庭策略,因地域割裂、妇女行动自主性、夫妻双方的主观评价等原因促进了妇女家庭决策权的提高,农村性别关系趋于平等,并且在日益撼动我国农村传统的性别规范。  相似文献   

9.
由于传统父权文化的根深蒂固及经济体制转型期的社会背景,社会中仍存在大量男女不平等的现象,由此引发的性别歧视、性别矛盾悖逆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严重阻碍和谐社会的建设。在分析我国两性关系不和谐的表现及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指出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实现性别平等,促进两性和谐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追求男女平等应在承认男女两性差异的基础上赋予他们同等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同时提出了实现两性平等的三点建议:以平等、和谐的先进性别文化代替传统性别文化;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完善消除性别歧视的相关政策:女性应提高自身素质,主动赢得家庭和社会的尊重。  相似文献   

10.
用社会性别意识审视中国的女性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社会性别视角出发,透视了我国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教育中存在的性别不平等问题,分析了教育领域性别不公平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只有克服传统社会性别观念的障碍、认清教育中社会性别意识的现状与问题、树立正确的社会性别观念,才能促进社会性别平等、实现两性和谐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