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我国的区域发展与区域政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区域问题在中国这样的大国十分突出,对区域问题的政治学研究还有很多空白点。区域发展差距过大会威胁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统一。经济全球化加大了我国国内地区发展的差距,国际环境中也存在分裂势力。区域政治主要研究国内地缘政治、民族地区的政治整合策略、地区政治发展与国家政治发展的关系、行政区与经济区的关系、中央政策与地区差异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如何在平衡区域发展时实现经济持续增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球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下,中国的制造业正在向东部沿海和城市地区集聚,这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也是区域和城乡间发展差距的重要成因.由于收入差距对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不利,近年来中国更加重视通过财政转移的方式平衡区域和城乡的发展,但并未有效地遏制区域和城乡差距的扩大.正确的平衡发展措施是打破区域间市场分割,促进劳动力向沿海地区和城市集聚,同时,对落后地区和农村进行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的投资,以使平衡区域和城乡发展的政策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3.
侯玲 《社会工作》2008,(2):59-62
区域非均衡发展是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共同问题,如果这种不平衡过大,将会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民族团结和政治稳定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中国无论从何种层面衡量,区域差距和区域发展的失衡都是不容乐观的现实。值得注意的是,长期以来各地区一直将发展差距主要是指涉地区间经济综合实力水平的差距,而忽视了地区之间越来越大的社会差距。本文重点比较了东部、中部、西部间的地带性的社会差距,认为要改变当前区域差距失衡严重的状况,政府要改变观念,实现经济政策向社会政策的转型。  相似文献   

4.
莫晨宇 《创新》2013,(4):118-121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是我国西部大开发和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重点地区,它具备发展通道经济的诸多基础因素,还有较大的挖掘潜力。通过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区域通道经济发展的状况进行SWOT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其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5.
陈钊 《学习与探索》2007,(2):124-129
要完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就应该在既有的文献和我们自己有关中国地区间差距和地方政府行为的系列研究的基础上,用一个一以贯之的经济学逻辑在市场整合、工业集聚、地区差距和地方保护主义这些与区域经济发展有关的问题之间建立联系,解释形成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地理、政策和历史因素,展望全球化、市场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未来中国市场整合与工业集聚的趋势,提出区域经济合理布局的政策构想。  相似文献   

6.
区域金融成长差异的现状及改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背后,与之相伴而生的是区域金融发展的不平衡。区域金融发展差距的扩大和非均衡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区域金融成长差异是综合性的不平衡,区域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均呈现空间发展的不平衡。因此,要基于系统的区域思考,通过培育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加快区域金融机构重构、发展良性区际金融关系和深化区域金融体制改革,从而达到整体改善区域金融成长差异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韦继更 《创新》2009,3(10):20-23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是国家设立的第七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目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在区域行政区划体制、产权制度、土地制度以及投融资体制等方面面临诸多约束,据此简要分析这些约束形成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国际竞争力理论具有很强的区域分析能力,从研究对象、区域空间的初始状态、市场结构、国际贸易自由度角度来看,均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国际竞争力理论是分析临空经济形成机理的基础,以此剖析临空经济的内涵,并提出打造临空经济区核心竞争力的途径,可以为中国临空经济区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构建和谐泛北部湾经济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友涛 《创新》2009,3(2):42-45
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和区域、次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加强的大背景下,泛北部湾经济区的合作面临着许多新的历史性机遇。但泛北部湾经济区域的一些不和谐因素有可能妨碍泛北部湾经济区域的稳定与区域各国合作的进一步深入开展。积极主动地构建和推进泛北部湾经济区域的和谐,对于亚太、亚洲、中国,对于泛北部湾经济区各国的发展,对于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乃至于对世界的和平、发展和稳定,都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邓靖李军 《创新》2014,(2):114-116,121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在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以及产业发展等方面都呈现了良好的发展趋势。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区域协调发展水平不高、产业结构失衡、融资渠道单一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文章从这些因素入手,分析了其他经济区的发展特点,提出北部湾经济区应该发挥区位比较优势,注重区域协调发展;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完善金融市场,拓宽融资渠道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京津冀都市圈区域合作与北京的功能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京津冀都市圈的区域合作已经进入高级阶段,产业合作、基础设施合作和区域贸易都有新的进展。但是京津冀都市圈内部的区域差异依然存在,而且还有扩大的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认为北京应当在京津冀都市圈区域合作中发挥要素集散、发展服务、辐射带动和区域创新等四项功能,并创建四大基地来巩固北京的核心城市地位。  相似文献   

12.
许树沛  韦华禄 《创新》2009,3(2):46-48
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重点工作之一是必须加快发展海洋经济。海洋专业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广西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广西高校有责任、有义务、有能力承担起培养海洋经济高层次专业人才的任务。广西高校参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海洋经济开发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广西高校要把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作为战略切入点,采取平台战略、柔性战略等战略措施参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海洋经济开发。  相似文献   

13.
陶希东 《创新》2016,(4):104-111
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表现为从普遍各自为政的"行政区域经济"向城郊一体的"大都市区经济",再走向突破城际省际边界的"跨界区域经济"的基本演变过程。跨区域经济共同体具有地理空间的相邻性和跨界性、经济互补共享与社会融合性、城市政府的高地理密度性和共同责任性。跨区域经济共同体建设面临多重体制障碍,建议积极构建多级政府、社会、市场、民众等多元参与的"跨行政区多层—多要素—共同治理"体系,并配套相关政策,包括制定《国家政府间关系法》,改革创新地方官员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政绩考核体系,改革锦标赛式的官员晋升制度,设立公平、公正的跨行政区利益司法调解机制。  相似文献   

14.
Beyond the Nation State: Social Policy in an Age of Globaliza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paper proceeds from the assumption that globalization has placed significant constraints on the autonomy of nation states in the making of social policy. It argues that the post-World War II welfare state represented a social system highly successful in combining economic efficiency and dynamism with equity and solidarity. This historic achievement at the nation-state level is being undermined by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t is both necessary and feasible to recreate and institutionalize this mixed system globally. The paper argues that the concept of social rights, which has served as the basic underpinning of the welfare state, has many weaknesses—logical as well as empirical. While the principles of civil and political rights are being consolidated and extended worldwide the principle of social rights is in decay. The paper presents the case for replacing social rights by social standards as the major concept for buttressing systems of social protection. To be applicable globally a social standard must be conceptualized as a level of social development which corresponds to an appropriat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Finally, the paper considers the problems and prospects of developing social standards transnationally. It reviews, briefly, the nature and extent of transnational social policy-making by inter-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and concludes that despite difficulties of global action advances towards global social standards remain possible.  相似文献   

15.
刘恩专 《创新》2009,3(6):40-41
保税港区作为重点发展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国际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等业务的功能区,其在区域开发开放中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外部效应、示范性和制度创新作用。它不是“政策飞地”,而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通过国际商务活动的拓展,服务和辐射周边区域,创立综合性功能区的“区域品牌”,并通过以对外开放为主的各项制度创新,成为开发开放的前沿。  相似文献   

16.
葛公文 《唐都学刊》2004,20(2):107-111
经济全球化是伴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出现的 ,目前已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和主流趋势。经济全球化是一把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双刃剑”。西部地区社会主体应该认清全球化的利益和代价 ,分析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寻求趋利避害的发展策略 ,以获取最大的发展机会。同时 ,应切实发展西部的开放型经济 ,正确定位优势产业 ,全方位提高创新水平  相似文献   

17.
周英虎 《创新》2009,3(11):27-30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和关中—天水经济区是已经纳入我国发展战略的两个经济区。从未来西部经济发展的前景看,两个经济区的建立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与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最终走势是促成西北和西南板块的融合,进而将形成我国经济增长的第四级。  相似文献   

18.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提出了建设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物流基地的设想,对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通过归纳北部湾经济区与东盟物流运输的方式,分析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北部湾经济区与东盟国家物流产业合作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国际物流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Few would have predicted the rapid progress of the EU in developing common economic institutions 20 or 30 years ago, although many commentators might have foreseen the relatively slow development of convergent social policies. This paper sets the European debate in the context of the path‐breaking work of Polanyi and Schumpeter at the end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It argues that the economic institutions of the EU are at least as important as the social policy institutions in understanding current developments, and suggests that a commitment to a broadly liberal market agenda at the economic level constrains and moulds social policies.  相似文献   

20.
环京区域经济合作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京区域是中国的经济核心区域之一 ,但其总体发展水平已经落后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在环京区域没有形成一个合理的区域经济合作格局。本文从全国区域经济格局变化的角度回顾并分析环京区域经济合作发展过程 ;总结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一般规律与国外区域管理经验 ;在此基础上 ,探讨未来环京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方向与对策。作者认为 ,环京区域经济合作是一个复杂、重要的课题 ,必须从中央、地方与企业三个方面来促进该区域的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