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是为广大劳动人民谋幸福的幸福观。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认为幸福就是实践基础上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构建"中国梦"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视阈下的"中国梦"是中国人民的幸福梦。实现"中国梦"必须明确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建设法治国家。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有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幸福观,培养感知幸福、创造幸福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实现个人的幸福梦。  相似文献   

2.
从民生视阈来解析中国梦,不仅可以使我们获得一种新的理论视界,而且更能展现中国梦的完整图景,凸显其蕴藏的深层价值意蕴。其完整图景在于:中国梦既是"强国梦""民族复兴梦""现代化梦"等宏阔大梦,也是普通百姓的"幸福生活梦"。民生梦既是中国梦的重要构成内容,也是实现中国梦的福利基础,其蕴藏的深层价值意蕴在于:中国梦的实质是人民幸福梦,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需要跨越各种"民生陷阱",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指数,从而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现实条件。  相似文献   

3.
何竞  章晓娣 《社区》2013,(24):13-13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成果。笔者认为在社区这个最基层的组织追求和实现中国梦,要把握中国梦的时代背景、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用中国梦提升社区工作者的职责理想,树立信念,昂扬精神。中国梦需要社区工作者强化责任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主要内容的中国梦与社区工作紧密相关。作为社区工作者,要把居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社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4.
实现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梦。大学生实现中国梦,要培养他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教育他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凝聚包括大学生在内中国人民的力量。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使命感和斗志。"中国梦"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通过对"中国梦"深刻内涵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当代大学生责无旁贷的使命感;坚定大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勇于担当,不辱使命。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三个倡导",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战略任务。"三个倡导"从三个层面绘制出了国家的价值内核、社会的共同理想和人民的精神家园。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定义及一系列论述,为国家、民族和人民描绘了共同理想和追求,回答了什么是中国梦,为什么要提出中国梦,怎样实现中国梦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是关于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思想。"三个倡导"与中国梦在内涵、实质、目标和根本要求上是一致的,在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都具有一致性,二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坚守践行"三个倡导"与推动实现中国梦是相融合的,是需要同步推进的,唱响和践行"三个倡导"的过程,正是推动和实现中国梦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实现"中国梦",概括起来就一句话:"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马克思的人民主体观突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毛泽东的人民动力观强调人民是实现梦想的动力、是梦想的受益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人为本"思想要求一切工作都是以人民的利益为本。通过上述三个层面的分析得出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群众观是实现"中国梦"依靠力量的理论依据。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群众观,坚持以人为本,依靠人民群众,这对于我们更好地学习、掌握、运用党的十八大报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颇有意义。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中国梦"这一指导思想,凝聚了13亿中国人的共同力量,点燃了中华民族的奋斗热情。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反抗帝国主义列强压迫的产物,中华民族对中国梦的追寻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经历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寻梦过程,并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这条光明大道。历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道路才是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唯一正确道路。中国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背景,其梦想关系着世界的命运。在美国梦、欧洲梦破灭后,中国梦承载着人民的真正梦想,走文明和平发展之路,它创造的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崭新形态。实现中国梦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体现,它必然影响着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梦是富强梦、人民梦、实干梦,它内在地要求实现国家综合实力的大幅攀升、全体人民的幸福安康,要求全体人民在执政党领导下真抓实干.中国梦要想走进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头脑面临教育环境、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等多方面挑战.要保证中国梦传播的效果,必须做好课前调研,找准中国梦的切入点;创新中国梦教学方式方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党史国史的修养水平;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在大学生中开展中国梦教育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的需要,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大学生人生成长的需要。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阐释中国梦,深刻理解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揭示中国梦提出的必然性和现实意义,增强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责任感;分析"三个必须",坚定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遵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着力引导青年学生树立志气、弘扬正气、富有勇气、勤接地气,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奉献青春和力量。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前后当代中国人幸福观出现破与立、消解与生成的复杂矛盾运动,呈现出单一到多元、稳定到冲突的嬗变特点.探究改革开放前后幸福观特点,归结出嬗变规律,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当前,中国人民幸福观要在传统、本土和现代之间合理整合,在嬗变中发展适合时代特点的科学幸福观.  相似文献   

11.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百年夙愿。实现中国梦,必须充分发挥意识形态工作的思想引领、舆论推动、精神激励和文化支撑作用。新形势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并实施的系列治国理政方略赢得了全党全国人民高度赞誉和衷心拥护,意识形态工作的主流态势有利于实现中国梦,但意识形态工作也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阻碍了中国梦的实现。为了顺利实现中国梦,必须创新意识形态工作方式方法,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时代主旋律,筑牢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幸福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目标是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习近平幸福观是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的幸福观,是以个人的、社会的和生态的全面进步为主旨的幸福观,是以新的发展理念解决中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幸福观,是借鉴各国人类文明、着眼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幸福观。弘扬习近平幸福观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对新时代青年成长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化的复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梦"是"中国梦"的现实蕴含。"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梦"的战略地位,决定了"中国梦"的真正实现有赖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梦"的追寻。因此,当前,我们要从明确战略地位、加快社会发展、推进文化创新、提高文化国际影响力等方面入手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梦"的实现,从而为"中国梦"的实现增添力量。  相似文献   

14.
中国梦的主体是谁?当前存在着中国梦被“个人化”“庸俗化”的倾向。其实,中国梦的主体是群众个体与人民群体的辩证统一。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共同期盼”,但归根到底又是人民的梦。中国梦的个体性与人民性是辩证统一的。中国梦的个体性是人民性的前提和基础,人民梦形成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的共性升华;中国梦的人民性体现其显著特质,对中国梦的个体性、特别是对个人梦的选择具有引导和规范意义;中国梦的个体性和人民性是相互作用的,要努力创造条件实现二者的良性相动。  相似文献   

15.
中国梦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是理论界探讨的前沿问题,中国梦的提出为新时期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研究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分析中国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契合性,并从中国梦理论研究、中国梦生活化、中国梦宣传教育科学化等三维视角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从中国古代体育溯源、中国近现代体育发展特色、中国梦体育维度的内核与驱动,以及中国体育的迫切需求等四个方面论述了"还体于民,依需配置"的中国梦体育维度内涵;阐述了"以民为本,体制改革"的中国梦体育维度实现路径与关键;提出中国梦体育维度实现的三点保障;旨在丰富中国梦体育维度理论。  相似文献   

17.
中央提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全中国56个民族共同的"中国梦",但是每个民族的"中国梦"各有不同的特殊追求。新疆哈萨克民族的"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中国梦"的有机组成部分。融入中华民族团结大家庭,是新疆哈萨克民族古近代"中国梦"的早期意识;建立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是新疆哈萨克民族民主革命时期"中国梦"的渴望;到2020年实现新疆哈萨克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牧民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生活质量,是当代新疆哈萨克民族实现"中国梦"的迫切愿望。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近代以来追寻实现中国梦,渊源于中华先人追求进步的复兴梦想,先人梦想犹如绵延泉源,后人梦想则是汹涌奔流,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贯穿中华民族近代以来追寻实现中国梦历程的主题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中国共产党在继承以往几代先进中国人努力的基础上,紧紧依靠人民完成和推进"三件大事",彻底争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开始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这条道路上追寻实现中国梦,必然体现为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依归的伟大实践,不仅有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而且有着走中国道路、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中国梦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特质,是中国共产党关于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思想,是党的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经过宣传报道后引起世界人民的广泛关注。文章以框架理论研究方法,对《纽约时报》的"中国梦"报道进行分析,揭示《纽约时报》重点选择了"中国梦"与中国政府的关系、"中国梦"与美国的关系、"中国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三个维度进行报道,由此提出我国在进行"中国梦"对外宣传和传播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个策略。  相似文献   

20.
国外专家学者关于"中国梦是什么梦"的回答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中国梦"是中国人的"教育梦"、"住房梦"、"就业梦"、"环保梦"等;"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也是"民族主义梦";"中国梦"是"强国梦"、"大国梦",也是"超级大国梦"、"霸权梦";"中国梦"不是世界的"威胁梦",而是世界的"机遇梦",是"和平梦"、"发展梦"、"合作梦"和"共赢梦"。这些观点为深入研究和阐释"中国梦"提供了思想资源和方向,但也存在片面理解、误解甚至歪曲"中国梦"的现象。我们应辩证对待国外专家学者关于"中国梦"的解读,合理分析、积极回应关于"中国梦"的建议和批评,澄清、消除关于"中国梦"的误解与误读,有针对性、有侧重地向国际社会阐释和宣传"中国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