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青少年偶像崇拜偏差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偶像崇拜是青少年中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现象.青少年偶像崇拜偏差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崇拜对象的偏差,二是崇拜层次的偏差.青少年崇拜偶像偏差现象与青少年"理想我"和"现实我"的冲突、同侪崇拜的心理、青少年思维品质的表面化与片面化、归属需要引发的从众心理、晕轮效应式的审美心理及大众传媒的舆论及宣传偏向等因素有关.对青少年偶像崇拜进行正确的引导也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社会进步与养成教育--首届全国青少年养成教育论坛综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随着社会进步,青少年发展有了新的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严峻挑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若干意见>的精神,探讨当代青少年养成教育的新途径,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等单位举办了首届全国青少年养成教育论坛.整个论坛围绕"社会进步与养成教育"主题展开了多学科的对话,在"养成教育与青少年健康发展"、"养成教育的人本内涵"及"养成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等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  相似文献   

3.
人行为训练到理性提升——养成教育的阶段性操作试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成教育就是青少年在早期形成好习惯的训练与后期实现理性提升的过程.遵循青少年思维形成的规律,从文化的视角审视青少年养成教育,可以将青少年养成教育分为少年儿童的养成教育与青年的养成教育两个彼此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发展阶段.少年儿童的养成教育重在他律,是以行为训练为切入点的"应该怎么做",体现的是施教者"培养"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青年的养成教育重在自律,是青年以自身道德品质内化为主要特征的"为什么"要这样做,体现的是青年自身"修养"理性提升的过程.这两个阶段相辅相承,前者是后者的必要准备,后者是前者的必然趋势.正确认识、处理这两个阶段的关系,实现他律与自律相互作用,双向运动,以期养成青少年良好道德习惯.  相似文献   

4.
胡维成 《职业》2016,(26):158-159
当今,青少年偶像崇拜已经成为很普遍的现象,而对于大部分青少年来说偶像崇拜的负面影响更为突出.对此,本文通过研究过度偶像崇拜给青少年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提出科学合理的方法引导其走出偶像崇拜误区,在消除、抑制它的负面影响的同时,科学地引导使其转化为正面效应,从而达到促使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家庭、社会和谐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从养成教育看青少年的素质提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少年素质的养成始终是教育的第一要务.由于素质教育目标要通过养成教育来实现,因此,本文界定了养成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概念,以此来看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更具体地从现代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角度谈养成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当前养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新时期养成教育对于青少年发展的迫切性,并提出养成教育要抓住青少年发展关键期、制度建设、强化训练、主体性教育和审美教育等提升青少年素质教育效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自媒体、短视频平台、娱乐选秀节目、低成本网剧层出不穷,致使偶像、明星不断涌现,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越来越普遍。过度偶像崇拜很容易导致一系列问题,如行为偏差,生活幸福感降低,社会不良风气等。在分析青少年偶像崇拜利弊的基础上,思考探寻解决青少年偶像崇拜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本文所说的"现代素质型青少年",主要是指既要具有强烈的政治价值取向、关心国家走势、关心世界发展,又要具有理性科学的头脑、良好的行动行为模式、富有传统--现代文化涵养的复合型青少年群体.他们是具有世界眼光、全球化视野和地方化情结的世界公民,是未来国家发展的潜在人力资本和中坚力量.要想真正培养这样一代青少年,需要突破狭隘的养成教育理念,必须构筑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为一体;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人文精神)为一体;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为一体的"大养成教育"体系,这是真正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型青少年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8.
偶像崇拜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正越来越强地影响着青少年的精神生活和个性发展,并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之一.笔者以社会化理论为基础分析了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原因,提出了引导对策.  相似文献   

9.
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具有极重要的意义.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养成教育符合青少年成长的要求,也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现的内涵,必将促进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而养成教育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工程,培养这种良好习惯,需要遵循相应的科学原则,才能更好更快地达到教育目的并由此促进青少年成才.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多学科的理论视野,把青少年养成现实中的问题研究和养成教育的路径选择、目标定位作为纵向线索,以不同学科互补的观点立场、一般关注与特别关注问题的分析把握以及养成教育的现实性定位、阶段性推进的探讨作为横向线条,点面结合、纵横交错,力图较为全面而重点突出地介绍勾勒会议的研讨内容、关注问题和思考向度,以供关心青少年养成教育的各界人士一阅.  相似文献   

11.
“读屏”成为了越来越多青少年的“常规动作”和“生动表情”,青少年的同伴关系在种种屏幕面前也得以再造。电视屏幕为青少年展示了成人的后台景象,使青少年学习到许多人际交往模式以及相应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在网络虚拟世界中,青少年按照新的规则展开知识的传播、情感的交流、思想的撞击。学习如何同他人交往,并将这些交往技巧迁移到真实的社会情境中。手机作为“流动的现代性”的表征之一,重新结构着青少年的人际交往模式和社会关系网络。然而,青少年的社会需要不可能仅仅从抽象的“人机关系”中得到满足,“人机”关系自然不可能彻底取代“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中外科学教育实践方式和目标不同,学生成才类型也不同。中国学生学习基础扎实,擅长解题答题,学习被动,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国外学生动手能力强,富有创造精神,学习主动,但基础相对较差。比较中外科学教育利弊得失,对深化我国教育改革,加强素质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社团“热”中的“冷”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团文化是大学文化中的亚文化,大学生社团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社团热有利于锻炼、陶冶、提高大学生的基本素质,但其间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须加强管理和引导.  相似文献   

14.
Evidence from scholarly journals, texts, and other sources indicates that the terms "sex" and "gender" continue to be used incorrectly, despite earlier pleas to remedy this and related errors (e.g., the terms sex role, gender role, male/female). I advance the plea again, in the hope of reducing confusion and thereby improving scholarly communication with our students and one another.  相似文献   

15.
工程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类能动性、创造性的最重要、最基本的表现方式之一.现代工程不但深刻地改变着自然的面貌,也塑造了而且还在继续改变着现代社会的面貌,乃至塑造和改变着人本身.人类正是通过"造物"活动创造自己的历史,建造自己的生活世界,从而也创造人本身.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美国兴起了一场关于护理院的"文化变革运动",在其影响下,护理院经历了从"机构化"向"家庭化"发展的演变."文化变革运动"的"家庭化"理念表现在伦理价值观、机构管理、护理服务、环境设计四个方面,其形成的动因在于:代际间服务需求的变化、政府监管以及护理院的利益驱动."家庭化"的理念与美国文化相契合,和福利机构"去机构化"发展相互补充,对美国护理院行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但也在新冠肺炎疫情中暴露出其缺陷."文化变革运动"中的经验做法对中国失能老年人、残疾人的长期护理实践有着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18.
课后"备课"     
课后"备课",是指课后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对教学设计进行再整理、再完善的过程.它是我们搞好校本教研的一个重要环节.搞好这个环节,对后续课程的进行是很有好处的.  相似文献   

19.
画"家"     
张自启,回族,1943年生,四川江油青莲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艺委员会委员,成都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成都人物画会会长.曾执教于四川大学艺术学院,任绘画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  相似文献   

20.
话说"惧内"     
"气管炎"是现代人"惧内"的一种幽默说法.悠悠五千年明史,孕育了民以食为天的"吃文化"、能解千愁的"酒文化"、意韵悠长的"茶文化",如果从戏说的解度,国人也应当拥有一个"惧内文化",国为纵观历史"惧内"的话题与故事是从来没有闻断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