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反递句式“不但不A,反而B”属于并列类复句的一种.从认知层面来分析该复句与语境C项之间的认知关系,考察在主观推测层面和客观反映层面中人们对于命题的信赖程度.主观推测层面:0.5<P{A/C}<1,0<P{B/C}<0.5;客观反映层面:P{C/B}=1,P{C/A} =0,P{A}=0.已然为P{C}=1,P{B}=1,未然为P{C}=0,P{B}=0.说话人使用”不但不A,反而B”这一句式,其目的是为了反映大脑思维这两种不同认知层面的不一致关系,体现该句独特的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如果说A,那么B”句式是一类比较有特色的表示假设的复句。本文根据分句A、B之间的语里关系将其分为三大类:并列关系、因果关系、转折关系,从大脑思维中的认知层面分别对其进行分析,考察在主观推测层面和客观反映层面中人们对于命题的信赖程度。主观推测层面:并列关系P{B/A}=0.5,因果关系0.5〈P{B/A}≤1,转折关系0〈P{B/A}〈0.5;在客观反映层面P{B/A)=1。表明了人们在使用这一句式时,大脑思维这两种不同认知层面的不一致关系。  相似文献   

3.
“既A,又B”句式是表示并列关系的复句格式.根据A、B间的关系,可以将这个句式分为三类:A、B具有顺向制约关系;A、B具有非制约关系;A、B具有逆向制约关系.分别讨论了这三种关系在大脑思维中的两种不同认识层面,即主观推测层面和客观反映层面.  相似文献   

4.
"多半"先由述宾短语词汇化为数词,后又进一步语法化为语气副词。由于处于主语这一句法位置、使用频率不断升高,大约在元代述宾短语"多半"由陈述转向指称,被重新分析为数词。在处于状语这一句法位置、较强的主观性、较高的使用频率等诸多因素的推动下,数词"多半"的语义逐渐泛化,由描述客观物理量扩展到表示说话人主观的推测,到明代语法化为表推测的语气副词。隐喻与重新分析是"多半"语法化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B.C.Arnold分别研究了如下两个模型:P{X>x|Y=y}=exp{-x(βγδy+β)},βγδ>0,x>0;(1)P{X>x|Y=y}=exp{-u(y)x}(2)指出在不同条件下模型(1)和(2)的条件生存函数均是指数分布,但失效率及其相关性质却是不同.而上述模型的逆失效率及其相关性质,其可靠性却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6.
"宁可A,也不B"属于容忍性让步复句。关项C项是形成"宁可A,也不B"容忍性让步复句的前提。文章分析了关项C项不能出现在句子表层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从意愿选择层面对该句式进行考察。"宁可A,也不B"容忍性让步复句主体意愿选择层面和客体意愿选择层面的不一致正是该句式的语用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7.
转折句式与转折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有几个代表性转折连词所标志的转折句式,包括常规转折、非常规转折以及二者融合性句式,可分为‘狭义转折’和“广义转折”两个概急。狭义转折主要包括带有“虽然……但是……”“可是”“却”“不过”等转折词的转折复句,这是教学语法所涉及到的常规转折。广义转折主要是结合语洁和逻辑两方面采看,前后分句具有转折关系的复句。它包括常规转折(即狭义转折)和非常现转折。非常规转折句是不含“但、却’类转折词的复句,本文重点计论了非常规转折中的让步转折句和假言转折句等典型句式,分析了它们的特点和归属转折句式的原因。常规与非常规转折融合的句子也属转折句,但还未形成固定的规范句式。  相似文献   

8.
语言的主观性具有跨语言的共性,中日人称代词都是语言中的主观性标示,但二者的用法却不尽相同,这同说话人的认知方式有着内在联系.日语人称代词的用法反映出日本人习惯从主观识解方式出发认识客体对象,而汉语人称代词的用法反映出中国人的识解方式比较灵活多变,时而从主观时而从客观识解方式出发认识客体对象,听话人也要根据具体语境不断作出调整才能正确理解说话人的意图.  相似文献   

9.
"V归V"结构在现代汉语里常用。依据构式语法理论,"V归V"是一个典型的构式,其构式义为"动作并未引起相应的结果/行为主体或他人主观上不希望动作产生相应的结果"。"V归V"格式对"V"的选择条件是进入该格式中的动词必须是前述小句的语义焦点,这种对动词的选择条件加之它特殊的句法位置,使其具有了承接前一小句或对话中先行发话者语义焦点的焦点标记功能和衔接后句或后续说话者话语的话语衔接功能,从而凸显了整体句义的"让步—转折"关系。  相似文献   

10.
论让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让步的特征可概括为:1.从语义层面看,让步隐含预期"如果非p,很可能q",非p和q之间存在顺关联,p和q之间存在逆关联,让步就是从顺关联退步到逆关联。2.从语用层面看,让步句是对预期"如果非p,很可能q"的修正。  相似文献   

11.
汉语有“无论A还是B”和“A也好,B也好”两种选项让步条件句,还有普适的让步条件句,形式为“无论+WH(疑问代词)”。这三种标记方式亦见于其他语言,体现了让步条件句标记方式的跨语言共性。“无论”等无条件连词是一种既能用于选项句,也能用于普适句的“无关义前置词”。选项句的A、B具有典型例示功能,而普适句的“无论+WH”必须与某个划界词语搭配使用。“反正”等并列式复合词是选项句词汇化的结果,“无论如何”则是普适句习语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A什么B"结构式初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A什么B"是一种结构式,该结构式主要表示消极的意义,但其消极意义不是由"什么"单独带来的,而是结构式的整体意义.在言谈交际中,结构式中的"什么"具有强调功能."A什么B"结构式具有标记性,"什么"的强调功能"放大"了消极意义,从而表达了说话人轻视、不满、否定的态度."A什么B"结构式实际上是主观化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3.
略说汉语主观量--以副词"才"、"就"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了认知意义上的"量"概念,把"主观量"分化成"主观量1"和"主观量2",并指出"主观量2"是说话人主观意识中预先设定的,并被认为是合乎情理的一个理想之量,它是"主观量1"存在的必要前提,亦即"才/就+数量短语"结构出现句中的必备语用条件.  相似文献   

14.
王文格 《南都学坛》2010,30(3):135-136
一、形谓旬的认知基础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的结构特别是语法结构跟人们对客观世界(包括对人自身)的认识有着相当程度的对应或"相似(iconicity)"关系,或者说语法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的经验结构(即人认识客观世界而在头脑中形成的概念结构)的模型.王寅、王德春等学者认为"相似性"不是指语言形式像镜子一样反映客观外界的事物,而是反映了人们对世界的体验和认知方式;"相似性"应当被看作一种理据、一种解释语言的认知动因.同样的道理,形谓句就体现了人们对外部世界认识的反映,因此形谓句的语义与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观察和认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以英语still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作为语用标记语的语用特征和语用功能。从语料分析中发现,still作为语用标记语在话语中的位置并不总是位于句首,经常出现在句子中间;still不具有命题的真值条件意义,没有概念意义,而具有程序性意义;still不仅具有表对照的语用功能,还具有转折和让步的功能,表说话人的主观态度,以及表时间和情状的持续和增量等功能。  相似文献   

16.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让步连词"即使"由假设让步连词"即"和"使"同义复合而成,而假设让步连词"即"与"使"是由与之同形的假设连词进一步语法化而成的,语法化过程中语义上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从[±转折]到[+转折]和[-让步]到[+让步]的转变,语法化发生所依赖的句法环境是转折假设复句。  相似文献   

17.
"为X而X"格式是一种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格式,表达由客观语义上存在的目的的层级性而产生的主观评价.其格式义的褒贬取决于说话人对于某种动作行为上位目的的主观看法."为X而X"格式义大多含贬义色彩,可称其为"准贬义格式".  相似文献   

18.
让步句建构的核心动因是前后小句在语义上发生偏离甚至违逆,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它们的主观量存在一定的级差。就主观量级差表达的特点而言,英汉让步句的共性是主观量级差具有普遍性,各个次类之间存在主观量级差的递增趋势,有显性主观量级差和隐性主观量级差的区分以及采用词汇、语法、语音和组合手段等来表达主观量级差。此外,两者的差异是汉语的主观量级差表达手段更加丰富而英语相对简单。  相似文献   

19.
美是客观的,美的规律寓于客体之中;美感是美的反映。客观地存在着丰富美,反映到人的感觉,才形成各种各样的美感。 心理是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人就是凭藉自己的大脑,在劳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认识世界,并且有目的地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由此可见,客观存在的美与认识客观现实的心理活动是非常密切的。没有审美对象,审美意识是不能产生的。正如美学家王朝闻所说的“人对客观世界的美的主观反映,即审美意  相似文献   

20.
推测范畴的本质并不是通常认为的“不确定性”,而是“主观性”,推测表达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认识,是对事件命题是否成真做出的主观判断。推测属于情态系统,而不属于语气系统,是“情态”这个大系统中“认识情态”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