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是以人为主体,以充分利用土地和空间为特点,以获取聚集效益为目的的一个集约人口、集约经济、集约科技文化的空间地域系统。城市的产生与发展是与非农产业的产生、发展分不开的。农业生产活动在空间上的特点是一个人或一些人在一块相对于自身来说十分广阔的土地上进行分散的生产活动。而非农产业摆脱了土地的限制,不直接以土地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宏观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江苏省为例,从区域空间角度,建立了其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江苏省13个地级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测度,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江苏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进行宏观评价分析研究,为江苏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和城市土地储备等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3.
惠特曼歌唱自然,歌唱现代工业文明。在他看来,宇宙涌动着生命,人、自然、城市与世界是相互依存和关联的,他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和谐有机的整体。他崇拜自然、主张万物平等,将城市看作一个具有生命的有机系统。这些思想构成了惠特曼独具特色的人文自然观。在《草叶集》中,惠特曼将这些具有超前意识的内容与别具一格的形式和谐而完美地融为一体,唱响了一曲自然与城市的交响曲。  相似文献   

4.
马捷 《殷都学刊》1998,(5):69-69,72
地理系统是指一定地域空间范围内若干个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地理事物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任何一个地理系统都是地球表层系统这一巨地理系统一定层次上的子系统或分系统。其演化动力来源于四个方面:地球的内营力、大气圈和水圈的外营力、生物作用以及人类活动...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有着极其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从努力方向看,它是一个以实现“四个现代化”为主体的综合性奋斗目标;从内容结构看,它是一项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的系统性社会工程;从空间范围看,它是一个世界文明与中国国情有机结合的开放性可控系统;从时间序列看,它是一个由若干个阶段性目标连锁组成的动态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
生态安全·生态经济·生态城市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城市环境问题的生态学实质在于:资源代谢在时间、空间尺度上的滞留和耗竭,系统耦合在结构、功能关系上的破碎和板结,社会行为在局部和整体关系上的短见和调控机制上的缺损。城市是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生态城市是人们对按生态学规律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的简称。其三个支撑点是生态安全、循环经济、和谐社会。生态安全是对包括人在内的生物与环境关系稳定程度、生存和发展的风险和区域生态系统可持续支撑能力的评价,包括生态风险、生态脆弱性和生态服务功能,用刚性、弹性、开拓进化性和自组织性来测度。和谐社会包括:人和水、土、气、生以及地球化学循环等自然生态因子的自然生态和谐;人的社会生产、流通、消费、还原和调控方式的经济生态和谐;人的温饱、功利、道德、信仰、天地等人类生态境界的和谐,社会的技术、体制、文化在时、空、量、构、序层面的系统生态和谐。和谐的核心是开拓、适应、反馈、整合。  相似文献   

7.
通过新城建设促进城市空间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实现单中心城市向多中心的区域城市的转型,是中国特大城市实现空间拓展的战略选择。北京新城发展在人口聚集和素质、产业选择与功能对接、土地开发与利用、区域统筹协调、公共服务发展等诸多方面面临挑战。新城建设应从区域经济社会联系的角度,研究促进中心城与新城、与外部区域的功能对接,实现区域功能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8.
<正>康熙碑亭位于曲阜周公庙达孝门前甬道东侧。碑亭为木质结构,重檐斗拱,绿瓦覆顶。亭内立巨碑一幢,碑身高3.1米,碑头高1.1米,龟趺高1.3米,总高5.5米。此碑为清康熙二十六年(1678)御制,其内容为对周公的赞颂之词。碑亭与亭内的巨碑、龟趺、水盘形成一个严整的艺术整体。  相似文献   

9.
江苏新一轮城市化形势分析与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城市化矛盾主要体现在资源环境压力、区域与城乡差异、社会经济矛盾、城市问题等方面。为此,在新一轮城市化战略设计中,应加强分类指导,采用不同区域发展模式;加强资源集约利用与生态保护,走集约型城市化道路;围绕政府职能转变,通过市场引导城市化进程;统筹内外关系,将外来动力转化为内生动力;从切实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与就业率入手,逐步缩小城乡差别与社会阶层差别;在加快农村人口城市化集聚的同时,重视中心城市对农村地区的辐射作用,强调城市化是农村文明向城市文明转变以及城市文明向农村地区扩散作用的辩证统一,是城乡融合的双向交流。  相似文献   

10.
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物流中心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是相互依存的统一体.区域物流系统是区域经济系统的重要构成要素,是区域经济系统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力量.建立区域物流中心是促进中心城市和周边区域发展的有效途径,对于城市本身和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具有双重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经营城市的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经营城市是系于经济转型的一种政府行为方式变革 ,其目标是功能导向的城市经营模式 ,以实现城市发展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及城市的可持续集约发展。为了经营好城市 ,必须采取一系列的对策与举措  相似文献   

12.
研究发展战略,如果摆脱不了传统的框框,在新的挑战面前则可能违背经济规律发展的要求,使决策坐失良机。本文就开放式经济发展战略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以聆听教正。 一 任何一个区域,都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载体。在这个载体上的经济实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研究经济发展的战略,其本质就是研究区域经济系统的发展战略。因此,有必要对系统进行一些剖析,才好“对症下药”。 1、区域经济系统是开放系统 系统,是指由一组相互依存或彼此间交互影响的事物,为达成共同目的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整体。而开放系统则与外界有着各种联系,并受环境条件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5·12”大地震抗震救灾新模式:政府集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抗震救灾是一个开放复杂巨系统,是"系统工程"。"集成"既是构成系统的一种方式,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思想方法。只有采取集成的方法,厘清政府各部门横向间的关系和纵向间的层次,把政府组织及其所处环境看成一个整体,把各相关要素按照抗震救灾全面胜利的目标集成起来,使集成体的功能最优化,才能圆满完成抗震救灾工作的各项要求。政府集成是"5·12"抗震救灾中政府工作模式的一次伟大创新,也是关于制度创新的一次大胆实践。  相似文献   

14.
试论近代华北的区域城市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投影。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不同类型、不同层序城市的地理分布,不但构成了该区域的城市系统,也是该区域经济制度和经济发展的综合反映(这里述及的区域含两种概念:一是行政管理区划;一是经济活动范围,即“以某个大都市为中心的最大限度的批发、信贷业务网络”。据此,近代华北的区域范围大致应包括直隶[河北]、山东、山西及河南四省。关于后一种概念,可参看施坚雅《城市与地方系统的层次》,载张仲礼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论著选译》第9页,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年版)。  相似文献   

15.
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坤萍 《河北学刊》2007,27(2):168-171
运用区域经济理论与交易理论对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关系,区域物流是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物流的发展会给区域经济提供良好的实体移动平台,而区域经济发展又会促进区域物流的集约性和规模性。  相似文献   

16.
《礼记·月令》作为古代"月令"体裁的经典文献,它以顺时为思想主线,记录了四季的自然及社会现象,并将自然与人类建构成一个有机系统。此有机体不可避免要涉及到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这其中蕴含了丰富的生态思想。《月令》文本中自然规律体现为阴阳五行律,也正是阴阳五行的作用才将人与自然构建成一个有机系统。《月令》以整体性思维为原则,在其构筑的天人阴阳五行的框架中,天与人不仅追求自然生态的和谐统一,而且从生生之道的角度表明天人是一个道德共同体。  相似文献   

17.
南开大学区域经济学博士点由原经济地理和城市经济两个博士点学科的人员和机构合并而成。其中,原经济地理专业,20世纪30年代初由鲍觉民先生创建,为全国第二批博士点之一,是全国综合性大学经济类专业两个经济地理博士点之一,是全国大洋洲经济地理研究中心。目前,该方向在继承经济地理传统的基础上,通过引入现代经济学理论和政治学、社会学理论,实现学科之间的交叉集成,进而在区域经济和区域政策研究领域形成领先优势。原城市经济专业,20世80年代初由蔡孝箴先生创建,1981年招收研究生,1993年获博士点授了权,是全国城市经济学方向第一个硕土点和第一个博士点。该方向一直在理论研究、人才培养、指导实践上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在国际上也具有较高的声誉。出版、发表了一批有影响的专著、论文,并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成果奖20余项。近年来,该方向在继承城市经济学科研究的传统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现代经济学体系之间的联系、汲取政治学(政府管理学)等领域的精华,成为国内城市经济问题研究的主要中心之一。目前,南开大学区域经济学科是三个区域经济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单位之一,是全国唯一“985工程”区域经济哲学社会科学国家创新基地。 南开大学区域经济学科依托的主要实体机构为南开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经过有机的整合,目前南开大学区域经济博士点下辖城市经济与管理研究室、区域经济与经济地理研究室和城市与区域经济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主要招生方向:城市与区域经济学、空间经济、区域经济理论与政策、区域产业分析、房地产经纪、台湾经济等。拥有教学科研人员23人,其中,专职人员15人,兼职人员8人,博十生导师8人。目前,该博士点已经培养博士研究生40多人,硕士研究生近200人。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系统科学的观点,把金融系统看作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来研究,运用系统理论,得出金融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论断,进而研究金融和谐的基本内涵以及和谐金融体系的基本特征,并给出了构建和谐金融的政策建议,即构建金融巨系统内部和谐和外部和谐。  相似文献   

19.
重庆直辖市的成立,为其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但同的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迎接这一挑战,促进新重庆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进而担负起国家中西部发展战略所赋予重庆经济中心的重任,一个应该而且必须抓好的方面,就是实现区域发展的PRED协调。PRED协调的基本含义是指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入口(P)、资源(R)、孙境(E)与发展(D)”的协调。这个概息的提出是基于这样的理由:首先,区域是个由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因素耦台而成的条因素、多层次的动态有机系统。这些因素之间的有机结合,使区域呈现出鲜明的结钢性。…  相似文献   

20.
程馨  张宁 《山东社会科学》2006,(10):106-107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一个新兴的学科,还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单就其研究对象而言,在学术界就没有一个一致的观点。本文结合“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理论,从分析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入手,提出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一个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