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丁尔纲 《阴山学刊》2010,23(2):106-111
《红太阳的陨落——千秋功罪毛泽东》一书用断章取义与曲解等手法,摘引马克思、恩格斯的片言只语,借以杜撰出许多谬说,旨在挖掘颠覆马克思主义的陷阱。针对所谓马、恩晚年"抛弃"了"共产主义伟大目标",皈依所谓民主社会主义之说,将其所摘全部马、恩文句,一一还原到原著之中显现其全貌及语境的本原内涵。引证马、恩论著中完整的论述,从而充分证明该书此举之伪、之谬。以恢复被歪曲了的马、恩形象,及其艰苦创立并为之奋斗终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与共产主义理想之真谛。《陨落》歪曲马、恩颠覆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的是:推行所谓的"民主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
《红太阳的陨落——千秋功罪毛泽东》一书颠覆马克思主义的目的是把水搅浑,把美欧等国为"样板"的资本主义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都曲解为其所兜售的"民主社会主义";旨在把中国引入歧途。根据历史发展态势与趋势,所谓的"民主社会主义"及其认同的美欧资本主义"样板",原本就异态同质。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却秉承了马克思主义精义不断继承与发展,和它们是两股道上跑的车,存在着本质区别。《陨落》一书之所以采用"断章取义"等方法构筑陷阱,是要钻我们学风中不重视读原著、也不求甚解的空子。  相似文献   

3.
丁尔纲 《阴山学刊》2010,23(3):31-37
《红太阳的陨落——千秋功罪毛泽东》一书用断章取义等手法把马、恩关于"股份公司"的论述曲解为"和平过渡"与"民主社会主义"谬论硬塞给晚年的马、恩。从早年《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第一卷到晚年的《资本论》第三卷等一系列代表作中征引马、恩的原话可证明:他们倾毕生之力建构其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核心的严谨、完整、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倾毕生之力与所谓"和平过渡"及"民主社会主义"谬论作绝不妥协的斗争。他们关于股份公司的论述,核心是剖析其"剥夺"剩余价值的资本主义本质;并作出"剥夺者就要被剥夺"的预言。这一切证明:"抛弃"马克思主义,兜售民主社会主义绝对不是晚年的马、恩。这恰恰是《陨落》一书的要害所在。  相似文献   

4.
恩格斯的“政治遗嘱”,指恩格斯《卡尔·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导言》。当代人对其内容的解读主要有三种观点。综合这些观点,“政治遗嘱”实际上是暴力革命路线与议会,改良路线的综合体。恩格斯的“政治遗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在经济基础层面表现为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资本主义扩张能力的肯定上;在上层建筑层面表现为对选举权和议会等民主形式的策略性肯定和有效利用上。  相似文献   

5.
恩格斯一生的最后十年,一般称之为恩格斯晚年.恩格斯晚年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贡献,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是一枝独放异彩的奇葩.今天我们重温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问题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对于我们深入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对社会主义革命道路与策略理论的探索和发展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道路无外乎两条,一是暴力革命,一是和平过渡.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立的初期,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要夺取政权,除了暴力革命之外别无他途,“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6.
在当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象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正确领导,仍有普遍意义;有些在新形势下则要予以补充和发展,如坚持工农联盟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有的还不能断定其是否具有普遍意义,如通过暴力革命打碎旧国家机器。以往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实践证明,暴力革命并不仅对俄国有效。至于当代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最终将通过何种道路走向社会主义,还不能得出明确答案。历史上西方国家的共产党既进行过暴力革命的尝试,也作过议会斗争的努力,都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因而只能说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向社会主义的途径仍在探索之中,认为暴力革命在西方已经过时的观点还缺乏历史和现实的根据。  相似文献   

7.
怎样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的思想,是一个存在着争论的问题。长期以来,在我国占统治地位的观点认为,马克思、恩格斯把暴力革命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的普遍规律,和平过渡只是一种特殊条件下的例外。暴力革命的胜利已被十月革命、中国革命和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所证明,而和平过渡迄今没有得到实证。唯  相似文献   

8.
王静 《学术界》2013,(6):115-123,284
恩格斯通过研究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发展和影响揭示了社会结构以及历史发展的规律,初步形成了社会形态理论。这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所指认的"另一条道路",这条道路既不是机械决定论,也不是对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篡改,相反,正是这条道路所达到的科学见解奠定了马克思与恩格斯合作的基础。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通过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共同合作,社会形态理论诞生。因此,试图从"另一条道路"出发制造任何马克思与恩格斯在社会形态理论上的对立不是阴谋就是偏见。  相似文献   

9.
《人民日报》一九八○年六月十九日刊登的辛仲勤、薛汉伟二同志论述《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就是宣布不断革命”》的文章,着重论证了马克思、恩格斯说的“不断革命”的特定含义,并分析、批判了一种流行的很值得商榷的观点。我觉得这篇文章很启发人。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原则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不断革命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并非意味着激进,而是代表一种彻底的革命精神和科学的革命态度。马克思、恩格斯并未否定过这个理论,其实际作用还在苏联和中国革命成功的历史事实中得到证明,当今中国改革发展也仍然需要这个理论。对"不断革命论"进行再认识,可以在方法论上提供启示:研究马克思主义既要注重从实际出发去理解,又要结合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去认识。  相似文献   

11.
一百六十多年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消灭私有制。"而今天我国却采取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这与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消灭私有制"的思想是否相矛盾呢?要解决这个疑问就需要我们科学的理解马恩在《宣言》中关于"消灭私有制"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分析《反杜林论·哲学篇》中恩格斯之创见"真正人的道德",主要批判了杜林在"道德与法"问题上所宣扬的"抽象永恒道德论",同时阐明了马克思主义道德论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3.
恩格斯1844年写的、被马克思称为“经济学范畴的天才大纲”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是杰出的人口学的篇章。在其中,恩格斯批判了马尔萨斯的人口论,指出:“对人口过剩的普遍存在的恐惧是毫无根据的”。恩格斯认为,人是社会的存在物,人的本质是社会性,解决人口问题的根本出路是通过革命改变社会制度,即消灭雇佣资本制度,实现社会主义。恩格斯把注意力集中在人的社会性上,从这里寻找解决人口问题的道路,这在当时是正确的。可是这样一来,对人的本性的另一面即自然性,就注意得少了,甚至是比较忽视的。恩格斯这种思想,延续了很长一段时间。这一点,我们从他对达尔文和高尔登的不同态度上可以看出来。  相似文献   

14.
<正> 马克思恩格斯所共同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唯物主义的批判的社会主义”.恩格斯讲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产生的条件时指出;“只有英国和法国所造成的经济和政治的情况受到德国辩证法的批判以后,才能产生真正的结果.”恩格斯和马克思一道正是运用唯物辩证法,批判资本主义,阐发社会主义理论的.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共产主义原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一系列科学社会主义著作,就是这种批判研究的伟大成果.学习恩格斯这一研究方法,对我们今天研究社会主义理论,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其汉译名多且驳杂,全华、张国朝曾列出24个"恩格斯"中译名(《恩格斯中译名考》,《图书馆论坛》1992年第2期),但有些不准确,本文作进一步修正、补充,以窥其译名变迁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全貌。"恩格斯"汉译名在中国报刊上最早出现于1899年5  相似文献   

16.
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怎样进入社会主义,是通过暴力革命的道路,还是和平民主的途径?这是人们正在探索的问题。本文就通过和平民主道路实现社会主义的可能性谈谈个人粗浅的看法。无产阶级革命不是在任何时候、任何环境下都能发生的,革命只有在客观上具备了革命形势的情况下才能发生。当前,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存在革命形势,自然不能通过暴力革命夺取政权,只能选择和平民主的途径,为实现社会主义而斗争。然而,有一种观点认为,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虽然还不存在革命形势,谈不上暴力革命,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战争的引起,而会形成革命形势,爆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我认为,这种观点是值得探讨的。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恩格斯在晚年探索非资本主义道路的过程中,针对俄国等东方社会保存农村公社的特殊国情,提出了这些国家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走上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据此,有研究者认为,后来中国等民族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就是马克思、恩格斯"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思想的具体体现.本文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文本分析认为,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些思想不是所谓"跨越论"旨向的东方社会发展道路,而是其世界历史理论在俄国的具体运用.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历史理论为东方落后国家探索社会发展道路提供了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18.
田子渝 《晋阳学刊》2012,(1):105-110
《民报》是我国最早有组织、有意识宣传社会主义的刊物。《民报》广泛介绍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不同派别的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很多著名的社会主义人物。在《民报》的文章中,包括了中国最早的马克思、恩格斯传记。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坚持认为,以民生主义为核心的平和的社会主义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上,《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作出了新的概括:“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其主要根据就在于,“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所以,正确理解“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不但对于明确改革的性质,而且对于充分发挥改革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作用,都是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首先,从某种意义上说,改革也是一场“革命”,这主要是因为:第一,改革不局限于某一领域,而是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即如《纲要》所言,“改革是全面改革”。邓小平同志曾经多次指出,我国…  相似文献   

20.
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中,马克思与恩格斯论述关于向社会主义转型具体路径问题时,曾出现三种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径——暴力革命过渡、和平过渡、跨越式过渡。用暴力革命手段推翻旧社会建立新社会,以一种新的生产关系代替另一种旧的生产关系,这一过渡路径已经在革命实践中得到了论证。资本主义国家和平过渡(自我扬弃),其含义是资本主义自身在发展过程中,政治制度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地完善,发展出以普选权为核心的"议会制",这一为广大无产阶级自身谋利益的政治制度。跨越式过渡——跨越"卡夫丁"峡谷,这一理论的基本要义是,不发达的国家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过渡到社会主义。这三种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模式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系统和全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