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光 《世界民族》2012,(4):57-63
伊斯兰教作为德国的第二大宗教,在德国的穆斯林社区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除了为穆斯林们提供宗教需求之外,伊斯兰教组织还承担了社会保障的责任,这使得穆斯林移民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都日益依赖伊斯兰教组织。伊斯兰教组织大多与穆斯林移民的母国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使得穆斯林社区与德国主流社会相隔离。德国社会的世俗主义倾向与穆斯林社区不断强化的宗教信仰之间产生了诸多矛盾,主要体现在宗教仪式、教育、着装以及清真寺建设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苏联解体与民族宗教问题密切相关。在苏联改革时期,戈尔巴乔夫重视东正教,忽视伊斯兰教,厚此薄彼的做法激活了穆斯林民族对于伊斯兰宗教与文化的向往,导致宗教和民族热情高涨,民族间流血冲突不断,东正教徒和穆斯林矛盾加剧。苏联穆斯林的行为表明,伊斯兰教是穆斯林社会生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他们希望国家保护信仰伊斯兰教的权利,并非要反对国家政权和谋求分离。因此,重新认识苏维埃国家和穆斯林民族的互动关系,对于多民族国家处理好穆斯林民族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宗教教职人员作为国家公民,其自我认知和国家认同必然对信教群众产生影响。作为一名教职人员如何参与社会活动、对国家法律政策的认同度和穆斯林社区中围绕清真寺引发纠纷或矛盾的认知,通过西宁市伊斯兰教教职人员问卷分析,反映作为宗教职业者和学习者的态度,做好多元社会中伊斯兰教教职人员工作,有利于宗教内部和谐,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4.
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形态的国家或民族,都有其不同的道德规范,用以制约人们的道德行为。穆斯林社会的道德规范,充满着浓厚的宗教色彩,它从属于伊斯兰教的信仰。通常情况下,穆斯林社会十分重视伊斯兰信仰,之所以如此,就在于它是一种道德召唤,它来自穆斯林内在的义务和职责感。 (一) 穆斯林个人道德与伊斯兰教道德的关系是怎样的?有的学者认为,个人道德产生于个人的需要,是个人自我实现、自我完善的  相似文献   

5.
本人多年从事穆斯林社会及伊斯兰文化研究,主要利用两种分析模式——知识体系论和社会结构论。这两种理论模式反映了伊斯兰教在中国不同穆斯林社会中的实际融入路径。这种伊斯兰文化论的理论基础是宗教文化类型分析法,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学人类学理论发展过程中演化发展来的理论模式。伊斯兰文化与各信仰民族的社会文化融合,形成具有不同特征的宗教文化复合体,我们可以对其进行客观合理的分类分析。使用宗教文化类型概念,可以对分布在全国各地不同穆斯林社会中伊斯兰教的传播发展方式进行整体特征分析,为比较研究奠定一个合理的学术基础,然后再深入各个地区了解不同穆斯林群体中伊斯兰教的特点,最终形成对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多样模式及其发挥作用的实践形态的有效研究。  相似文献   

6.
马平 《回族研究》2005,(4):107-110
新兴教派门宦问题不是一个新问题,而在中国伊斯兰教历史上层出不穷。近一二十年,在中国各地(尤其是西北甘宁青地区),新兴教派门宦又呈现日趋活跃的态势。宗教内部改革、宗教教义教理方面的分歧、宗教资源的争夺、经济利益驱动和宗教管理工作相应薄弱等是新兴教派门宦产生的深层根源,但是新兴教派门宦不断产生并不是中国伊斯兰教独有的现象,而是世界性宗教普遍发生存在的问题。探索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要议题之一,是如何缓解因新教派门宦的产生而带来的穆斯林民族内部纷争及因此而产生的社会稳定问题。制定相应的对策,加强社会控制。穆斯林民族内部也应寻求一种积极机制,加强宗教自律,减少因频繁发生的教派门宦纷争而造成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7.
穆斯林社会中的非穆斯林主要包括犹太教徒、基督教徒、祆教徒、印度教徒和佛教徒等。他们尽管属于少数族群,但却是整个穆斯林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他们为穆斯林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近现代以来穆斯林社会的非穆斯林与穆斯林也大多能够和睦相处。非穆斯林享有信仰自由和宗教独立、不受外敌侵略和内部黑暗势力的侵害、自由择业等方面的权利。同时,非穆斯林必须遵守伊斯兰教法,缴纳人丁税、土地税和商税。穆斯林与非穆斯林关系和睦的深层原因在于伊斯兰教的宽容性。  相似文献   

8.
凤凰寺,是我国东南沿海伊斯兰教四大古寺之一,在国际上,特别在东南亚伊斯兰国家和穆斯林中享有盛誉。凤凰寺作为杭州唯一的清真寺,是杭州4000多名本地穆斯林与大量外来穆斯林的宗教活动场所,是杭州市伊斯兰教的中心。而凤凰寺寺院经济作为杭州市伊斯兰经济的重要载体,其有序运营不仅关系到伊斯兰教在杭州的承载与传播、在杭穆斯林群众宗教生活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伊斯兰教在美国的传播、美国穆斯林人口与社会网络、宗教对话与社会关系重建等问题的叙述和分析,获得了以下初步认识:第一,伊斯兰教在美洲大陆的早期传播几乎与哥伦布横跨大西洋的航海活动同步,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演变。第二,伊斯兰教是当今美国发展最快的宗教之一,较高的生育率、移民和宗教皈依等将会使美国穆斯林人口继续保持增长态势。第三,美国穆斯林人口以青壮年为主,他们的受教育程度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接近,已成为本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力量。第四,美国穆斯林温和包容,他们以清真寺和社团组织为平台,致力于宗教对话和各种社会服务活动,努力重塑穆斯林的公共形象。第五,受各种复杂因素的持续影响,美国社会对穆斯林的偏见很难在短期内消除。如何实现穆斯林与主流社会的良性互动,不仅取决于穆斯林群体的自我调适,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他群体特别是主流社会对他们的态度。  相似文献   

10.
伊斯兰教西道堂是清朝末年由卓越的宗教思想家和实践大师马启西先生在经训思想启发指导下,结合中国西北穆斯林的实际情况所创建的一个伊斯兰“乌玛”宗教社团组织。其特点是利用宗教维系人心,凝聚情感,弘扬伊斯兰文化道德精神,兴办社会事业,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1.
彭慧 《世界民族》2007,(6):35-41
二战后兴起的菲律宾穆斯林分离运动与伊斯兰复兴运动下相关国家及组织的支持和干预密不可分。"9.11"事件后,随着恐怖主义在全世界的蔓延,菲律宾南部地区的穆斯林分离主义与恐怖主义合流,其已成为东南亚乃至世界恐怖组织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菲律宾穆斯林分离运动与伊斯兰世界关系的发展,经历了从冷战时期的相对明晰向后冷战时期的混沌状态之转化。菲律宾南部已成为世界上民族、宗教矛盾和恐怖主义汇聚的热点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12.
在西方基督教文化和中东伊斯兰文化中,都包含着构成民主观念的本质要素.这两种宗教强调的一神论信仰,都奠定了平等这个民主思想核心价值观的逻辑基础.同时,伊斯兰教强调的"协商"、"公议"、"尽力而为"等观念,是培养公民社会和建立民主制度所必须的因素.近代以来,尽管民主在西方国家和穆斯林国家有着截然不同的发展,但并不能因此否认伊斯兰文化中同样包含着民主的成分,更不能以伊斯兰文化缺乏民主因素作为西方国家改造穆斯林国家的借口.  相似文献   

13.
马平 《回族研究》2004,(3):100-103
波斯伊斯兰文明和阿拉伯伊斯兰文明一样,与中国伊斯兰文明的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时至今日主要信奉逊尼派的中国穆斯林社会中,仍然可以发现许多伊朗什叶派的痕迹。波斯籍的传教士、波斯语的伊斯兰宗教经籍,对于中国穆斯林恪守宗教信仰、保存民族文化,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以波斯—阿拉伯伊斯兰文明为内核的中国伊斯兰文明,对中国穆斯林的未来发展走向,必将继续起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伊斯兰教传入日本较晚,在明治中后期,穆斯林人数少,还没有形成其独特的宗派传承、宗教理论和文化传统。因此,日本穆斯林社会与文化形成及现状还没有成为历史学、社会学及宗教学的研究对象。本文从几个方面,论述了日本穆斯林的历史发展、现实社会状况及文化民俗等,对日本社会国际化关系中的伊斯兰发展也作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作者旁征博引、深刻精辟、富于逻辑性地探讨了伊斯兰的永恒性与变化性的辩证关系,认为伊斯兰的永恒性体现在构成其原有特质的最基本的结构和最终的精神基础的永恒性之上,但对于这些原则在不同的时间、地点的实践却要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知识的增长、社会科学技术的变化进行相应的变化.作者指出,必须在新的生活状况下,重新理解伊斯兰,将伊斯兰文明的理论框架转化为一种可操作的形式来适应变化,否则就意味着倒退.首先,作者回顾了以往的未来学说,指出穆斯林哲学家们花费了过多的智慧和过大的精力来进行有关自由意志和决定论的辩论,没能提供穆斯林乌玛(ummah,穆斯林公社)需要的理性的指导和方向,使得穆斯林乌玛逐步变得失去活力并明显地停滞不前.接着,作者用图示模式反映出穆斯林衰落的现状及未来发展的可能性选择,指出穆斯林乌玛不得不作出明智的决定,不能在一种实际上生活在过去、可表面上又处于通过外在的接纳西方的价值观和实践方式与当代社会相妥协的持续紧张的尴尬状态之中保全自身,而是要改变衰落的现状,选择一种理想之路,努力实现未来的麦地那境界,走上正确发展的道路.然后,作者探讨了穆斯林价值观,强调要向麦地那境界前进,就需要穆斯林社会将自身的伊斯兰自觉意识水平提升到先知时代的人们所成就的水准.最后,作者指出穆斯林乌玛的腾飞是一个充满艰辛、失败和挫折的进程.它不仅需要构建一个完美的伊斯兰社会的可操作的模式,还需要目标、视野、梦想家和理想主义者以及穆斯林自身的努力实践,包括深思熟虑的政治行为.同时强调,在伊斯兰社会向麦地那理想境界迈进发展的进程中,所有穆斯林个体和集体都要付出资源、力量、意志和努力,尤其是穆斯林大众,因为他们在穆斯林地区现存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秩序的重塑和重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6.
随着广东穆斯林的逐年增长,经宗教部门批准的合法宗教活动场所满足了穆斯林宗教活动的需求,也为社会的和谐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宗教活动场所的建设与使用也成为困扰穆斯林和政府有关部门的难题。本文就广东省伊斯兰教活动场所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在牛津伊斯兰研究中心的演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斯兰教———被误解的宗教我要感谢牛津伊斯兰研究中心邀请我就伊斯兰问题发表演讲。我演讲的题目是:“伊斯兰教———被误解的宗教”。我称不上是专家,也称不上是乌理玛———伊斯兰教学者,但我要是说我没有资格就这个问题发表演讲,那将是大错特错。事实上,许多自称为乌理玛并在伊斯兰问题上夸夸其谈的人才真正没有资格呢。与其他许多就伊斯兰问题发表讲话的人一样,我确实有资格就这一题目发表看法。在今天的世界中,实际上在整个历史上,受到误解最深的一种宗教或许就是伊斯兰教。不仅非穆斯林误解了它,而且穆斯林本身也误解了它。为什么…  相似文献   

18.
李福泉 《世界民族》2007,18(5):18-27
近代以前,科普特人作为"被保护民",与埃及主体居民穆斯林和睦相处。进入现代社会后,在埃及传统伊斯兰政治观与现代政治观相冲突的过程中,科普特人问题由此产生。科普特人不仅在宗教等领域受到限制和歧视,还频频受到穆斯林极端分子的攻击。由于伊斯兰力量的强大、埃及政府在一定程度上的漠视和科普特人自身的消极反应,科普特人问题不可能在短期内获得解决。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符合穆斯林的宗教信仰和根本利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和谐是人类普遍的追求,是历史发展的永恒主题。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是世界上各民族、各宗教孜孜以求的共同社会理想。现在党和国家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那么中国穆斯林这样一个信仰伊斯兰教的中华民族的组成群体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作用,作出应有的贡献?本文以宗教和社会主义相适应,各民族携手共建和谐社会这个角度,从对和谐社会的理解和认识、伊斯兰教的和谐观、中国穆斯林应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共同目标而不懈努力三个方面探讨了伊斯兰教和穆斯林群众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有的认识、态度及实践。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对西北回族聚居区的清真寺和道堂经济进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伊斯兰教内部教派与门宦的组织模式及穆斯林民间社会的经济整合机制.历史上在民族、宗教上层(包括政治、经济、宗教、知识各界精英)的大力支持下,西北地区的各大清真寺和道堂都拥有包括土地、房屋在内的雄厚的"瓦克夫"(宗教寺产)以维持清真寺的各项开支,并开展相应的公益事业.1949年以后由于国家政治制度的改造及社会领域的科层化发展,当前西北地区的各大清真寺和道堂举办宗教活动和建筑维修等各项开支主要依靠在市场经济中崛起的民族工商业者的支持和广大信教群众的自愿奉献.由于西部社会工业化、城市化总体发展水平较低,穆斯林经济收入有限,一部分穆斯林尚未摆脱贫困,加之政治精英、知识精英的缺位,导致当代西部回族聚居区的清真寺经济和道堂经济总体水平较低、经济基础薄弱、依赖性强,普遍缺乏开展社会慈善福利事业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