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艮是王阳明门下的一个重要人物。他在继承王学的基础上,创立了有自己特色的泰州学派。参加这个学派的人,“上自师保、公卿,中及疆吏、司道、牧令,下逮士庶、樵陶、农、吏,几无辈无之。”明末清初的学者黄宗羲说:“阳明先生之学,有泰州、龙溪而风行天下。”(龙溪即王畿)这是符合实际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王畿是王学分化、演变过程中的关键人物。他上承王守仁,下启李贽,利用佛、道的思想资料,对王守仁的学说进行了大胆改造和发挥,在学派林立的王门后学中戛戛独造,自成一家。他的思想不仅给明末思想界以较大的震动,而且直接激发了日本阳明学的兴  相似文献   

3.
刘宗周是明代王学的殿军,其哲学思想大致可以归源于王阳明。王阳明曾对意志与理智的关系作了考察。他强调意志的作用,但又肯定了普遍的理智对意志的制约。在王门后学中,泰州学派着重发挥了王阳明注重意志作用的思想,并由此提出了“造命却由我”,“意为心之主宰”的命题,把自我之意的作用夸大到无以复加的地位,从而走向了唯意志论。刘宗周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泰州学派的局限,并试图通过对意(意志)知(理智)等关系的重新规定,以纠泰州学派片面突出意志作用之偏。刘宗周对意的考察,客观上构成了中国哲学(特别是王学)演进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这一点,刘宗周的弟子黄宗羲已注意到了:“先师(刘宗周—引者)所以异于诸儒者,正在于意”。(引自《年谱》卷中)本文试图在这方面作一初步探讨,以期引起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阳明学派分化的思想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阳明学派,又称姚江学派。据余重耀《阳明弟子传纂》、万斯同《儒林宗派》、毛奇龄《王文成传本》和《阳明书牍》,以及钱德洪《阳明年谱》记载,王阳明弟子有姓氏可考者共三百余人。以人数言,虽不及朱熹四百余弟子之众,然阳明学派“鼓动海内”(顾炎武语),声势浩大,则远胜于朱子学派。但是,伴随着阳明学派在明代中叶的兴盛,其内部潜滋暗长的几股背驰的力量也开始崭露头角。到了万历初年,阳明学派分化的阵势逐渐明朗。其后学各执一说,纷争迭起,揭开了有明学术思想“一本而万殊”(黄宗羲语)的精彩篇章。  相似文献   

5.
蒋国保  Wang Keyou 《孔学堂》2023,(3):79-88+183-193
以王艮为旗帜的泰州学派,学术上根本的抱负,就是致力于儒学民间化。泰州学派的儒学民间化,是打着阳明学旗号对传统儒学进行变革。泰州学派以“百姓日用即道”为思想纲领的儒学民间化、儒学世俗化之变革儒学的运动,是在儒学史第一次试图将儒学由“士学”变成“民学”的真正的实践运动。现今推行儒学当代转化,最有必要从泰州学派那里汲取的启迪就是:当代的儒学变革(儒学现代转化),不能循其他路数进行,只能循“化士学为民学”的路数进行。为了以这一路数推行儒学现代转化(儒学现代化),当代儒学从业者(儒学现代化的担当者)须通过“三个转变”以落实“三个改变”。  相似文献   

6.
王阳明先世为山东琅琊人,自东晋王羲之南迁会稽,至南宗迪功郎王寿(阳明十一世祖)迁居余姚。明成化八年九月三十日,王阳明出生于余姚城内的“瑞云楼”。因王阳明出生时有“瑞云送子”的传说,当地群众就称之为“瑞云楼”,以寓仰慕之意。到弘治九年,王阳明的主要学生钱德洪也出生于“瑞云楼”,实为历史之巧合。  相似文献   

7.
刘浩 《求是学刊》2016,(5):124-130
金圣叹的《水浒传》人物论包含着深刻的心学寓意。金圣叹的心性论源于浙中派的王畿和泰州派的王艮。他非常推崇自性呈露的大自在境界,但同时不废礼法,以礼法作为良知天则的补充。金圣叹认为人生而孝弟,故其人物论特别注重对人物孝弟心性的阐发,能否至诚地展现孝弟天性是金圣叹品评人物高下的重要尺度。朝廷奸佞的迫害使梁山好汉心中积聚了"怨毒",遂迷失了本性,走上了反抗的道路。金圣叹通过对《水浒传》人物群像的批改,展现了"人性堕落"的过程。这一主题反映了金圣叹思想保守落后的性质。  相似文献   

8.
阳明洞考     
沈善洪、王凤贤的《王阳明思想评述》(《浙江学刊》1980年第一期)中提到王守仁“曾隐居会稽阳明洞,又创办过阳明书院,人们称他为阳明先生”。马宝树的《浙东重镇——余姚镇》(《浙江日报》1980年4月12日)一文中称:“明代思想家王守仁,曾隐居故乡余姚阳明洞,世称阳明先生。”《辞海》1979年版的“王守仁”条目中,则说他“尝筑室故乡阳明洞中,世称阳明先生。”阳明洞究竟在哪里?这几种说法颇有不同。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查考了有关资料,得知与王阳明有关的阳明洞,全国共有三处,而他“筑室”“隐居”的阳明洞,则在现在的绍兴市境内。  相似文献   

9.
明代中叶产生的泰州学派在很多方面对传统儒学有所突破。作为平民思想家王艮没有一般士大夫在言行上的禁忌,不惮于作出位之思。泰州学派的后学秉承了这一传统,为明代中后期的思想解放打开一条通道。泰州学派的出位之思表现在以匹夫而存尧舜君民之心,热衷于建立宗族和学术共同体的社会试验,光大“处则为天下万世师”的师道自任精神,显示了他们普遍的宁为狂狷、不为乡愿的狂者胸次。在向知识界和士大夫阶层的扩展的过程中,泰州学派的出位之思出现一些变化,派内人物与官场的关系由融洽、疏离到冲突,平民色彩也渐趋淡化,启蒙的重点由平民变成了精英。出现上述变化的社会原因是明代中期以后社会矛盾激化“,道”与“身”由契合走向对立,而启蒙思想在士大夫中的传播也必然导致平民色彩的淡化。这是泰州学派学术发展的内在悖论。此外,泰州学派人物社会地位的分化也是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最近二十年来,在美国史学中形成了一个新的批判流派——“激进学派”。它产生于六十年代“新左派”运动的环境中。“激进”史学受现代资产阶级哲学和社会学各种批判流派(从存在主义和“法兰克福学派”到六十年代左倾激进的反文化派)的影响。某些激进史学家甚至自称是马克思主义者,理由是他们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但这是没有根据的,因为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被激进史学家  相似文献   

11.
试评乾嘉以来学者论清代浙东学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称“文物之邦”的浙江,不仅是我国古代吴越文化的发源地,而且到南宋时期,曾经成了全国政治文化的中心。十六世纪前后,江浙一带又是资本主义萌芽发生较早的地区。这种社会历史条件,使浙江在我国文化和学术发展史上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东汉时期的杰出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就是浙江上虞人。宋明以后,浙江更是人才辈出,学派林立,学术思想异常繁荣活跃。所谓“浙东学派”,从大范围来说,应当包括南宋以来浙东各个学派在内,其中有以吕祖谦为代表的金华学派,以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以陈亮为代表的永康学派,以及明代中叶的王阳明心学(姚江学派)。但历代学者,也有把“浙东学派”理解为以黄宗羲为代表的学派,这实际上指的是清代浙东学派。清朝乾、嘉时代著名学者章学诚  相似文献   

12.
《孔学堂》2015,(2)
宋儒提出的"一体之仁"的命题,是对先秦原始儒家仁学思想的一次新发展,张载、二程、朱子等人对于"一体之仁"的理解并不完全相同,但都认同这一命题,体现了宋儒在仁学思想方面的一致性。宋儒"一体之仁"的思想经过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发展,再经过王门后学的一支"泰州学派"王艮的发展,中经李贽,再穿过清代,到晚清谭嗣同的解释,发展出"仁以通为第一义"的新命题,从而与近现代的人道主义思想发生了内在的关联。这一命题在当代仍然可以与生态主义思想发生联系,并且可以为生态主义提供中国式的哲学根据。  相似文献   

13.
“华沙学派”曾是当代西方哲学中颇有影响的学派之一。如果说在一般哲学理论上它与“维也纳学派”、“马堡学派”、“牛津学派”等仅仅能平分秋色,那么它在当代分析哲学领域可与维也纳学派“两分天下”,而在逻辑语义学“王国”内可要独占鳌头了。“华沙学派”形成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叶。其前身为原波兰境内利沃夫大学的哲学协会;历经“利沃夫学派”或“特瓦尔多夫  相似文献   

14.
王阳明散佚诗汇编及考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明 《浙江学刊》2002,(6):72-81
《阳明全书》不能称其“全” ,乃学术界之共识。笔者自九十年代初开始收集整理阳明散佚诗文 ,多有所获 ,仅诗作就收集到五十余首。本文所载均为首次发表 ,资料大都来源于地方史志和家族谱牒 ,可为王阳明思想、事迹之研究提供重要的文献依据。  相似文献   

15.
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为他曾隐居绍兴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后来又创办阳明书院,被人称为王阳明。为了维护封建阶级的统治,王阳明特别重视道德理论和道德实践的统一,企图把道德理论、道德规范和道德修养统一起来,用所谓“致良知”的“不假外求、向内寻找”的方法,来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从而为挽救朱明王朝服务。  相似文献   

16.
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集学术、德行、事功于一身的第一流人物。他自涉足仕途,或宦游、或贬谪、或率军出征、或授徒讲学,足迹遍及半个中国。“阳明学说”在明代中晚期就成为一股社会思潮,直到现在,它一直在影响着各个时期的思想家与政治家。它的鼓动思想解放的主体意识和独立精神,对近现代的历次运动都起着促进作用。它  相似文献   

17.
象山心学与阳明心学通常都被视为“孟子学”,但二者却存在较大差异。首先,从陆王接受和进入“孟子学”的进路上来看,象山的进路简易直截,即通过读《孟子》而自得于心;阳明的进路则较为曲折,阳明主要是在与朱子“格物”之学的长期对话中,在龙场引入《孟子》的“良知”重新诠释《大学》“格物致知”之后开始进入“孟子学”的。其次,从陆王对于孟子的态度来看,象山对孟子极为推崇,并态度鲜明地以孟子的继承者自居;阳明则从未自称其学为“孟子学”,并且相较于《孟子》更重视《大学》。  相似文献   

18.
1999年1月9日(公历)是王阳明逝世470周年。为纪念这位历史名人,经中宣部批准,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浙江省会稽山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和绍兴市社会科学院等单位,于1999年3月30日至4月1日在绍兴市联合举办了“纪念王阳明逝世47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出席会议的海内外代表有70余名,其中有来自日本、美国、韩国及我国台湾地区的学者18名。会议还特邀了王阳明第十六世孙王诗棠先生与会。本次会议包括两项内容:1、王阳明墓祭扫仪式和阳明洞天工程奠基仪式;2、学术研讨和阳明遗迹考察。学术研讨会的中心议题是“阳明心学…  相似文献   

19.
在日本,研究中国文化的历史长达一千多年。其中单研究宋学的历史就有八百年左右了。到了江户时代(即德川时代,1603—1867年),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以及这些著作的出版发行已很盛行了。本文想谈一下明治维新以后的研究动向。明治维新以后,在日本,中国文化和中国思想史研究方而产生了不同的流派,逐渐形成三个学派。大致情况如下。一、“汉学派”,或者叫做“支那哲学”派的研究。这个学派以东京大学为中心开展研究。二、“支那学”派,或考证学派的研究。这个学派以京都大学为中心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20.
王阳明湛甘泉合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心学大家,继陈献章之后是王阳明与湛甘泉。“时海内主盟道术,惟吾夫子(指阳明)与甘泉翁。”(《王龙溪先生全集》卷二十《朝列大夫致仕绪山钱君行状》)故全祖望称:“有明正嘉之交,阳明、甘泉之学盛行,二家虽微有不同,然其要归则相近,学者不走姚江(指阳明),即向增城(指甘泉)。”(《鲒埼亭集外篇》卷十六《槎湖书院记》)王湛二人共倡心学,蔚成一代讲学风气。关于王湛的个人交往和学术异同,日本学者智贺一朗、台湾学者陈郁夫等已有详述,本文拟略作补充,以求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