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小东:听说外国人挺吝啬的…… 小西:哦?何以见得? 小东:给你讲个好玩的故事吧。有一个日本GG,给他台湾的女朋友写信,信写好后,他不用信寄,而用明信片。明信片便宜,所以一张明信片写的满满,寄了出去。他还给别人传授经验说,这样可省20个日币。这以后的几封信他还是用明信片,字是越来越小,其中还包括关于结婚的话…… 小西:晕了,够绝啊,然后呢?美眉有什么不良反应吗? 小东:等会儿,更绝的还在后头呢。这样通了几封信后,明信片已写不下了,只得用信写。他不用普通的信封和信纸写,而用一种特殊的信封写。这种信封写信…  相似文献   

2.
小岗的妈妈工作很忙,于是小岗去外地姥姥家上学。他每隔3天就给妈妈写一封信,可过了好久,还是接不到妈妈的回信。小岗正着急时,妈妈终于来信了。信上说,不知道你过得好不好,妈妈一直惦记着你,门口信箱里有几封信,不知道是不是你寄来的。你把信箱钥匙带走了,我无法取信,请把钥匙  相似文献   

3.
流向青春海     
《北方人》2008,(4)
学年快结束前一个月,班上每个人都收到了一封信,一律都是手写信纸装在信封邮寄到系上,是一位老太太寄来的。老太太是中国血统的美国公民,姓刘。我本想把信扔掉,可是看到信里附着老太太的照片,我忍不住多看两眼。照片里就是位中国人脸孔的老太太,穿着平常的衣服,坐  相似文献   

4.
一位英俊潇洒的小伙子爱上了一位美丽的大方的姑娘,小伙子鼓起勇气给姑娘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求爱信。没几天,姑娘就给他写了一封回信。欣喜若狂的小伙子兴奋地拆开信封,却失望地发现里面什么也没有。小伙子挺纳闷,心想这姑娘也真是的,答不答应一句话就明明白白了,何必用一个空信封来故弄玄虚,纳闷归纳闷,小伙子还是信心十足地给姑娘写了一封又一封的信,一年多的时候里他给姑娘写了 99封信,也收到了姑娘寄来的99封信,但他拆开的98封都无只言片语,令他非常伤心失望苦恼。心灰意冷的小伙子再也没有勇气去拆开第 99封信,他以为一定同前面的98封…  相似文献   

5.
百年责任     
宇原 《可乐》2008,(1):33-33
一天,中国一栋百年老屋的主人,突然收到一封国外来信。满怀疑惑,主人小心拆开信,找人翻译。信是用英文写的,从英国一所大学寄来,署名"汤姆"。主人没有外国朋友,更谈不上海外亲戚。这封信是不是寄错了?可是地址没有错,信封上的"收信人"栏里,明明白白写着房屋的主人收。  相似文献   

6.
矫友田 《今日南国》2006,(15):77-77
有位小伙子爱上了一位美丽的姑娘。他壮着胆子给她写了一封求爱信。没几天,她给他回了一封奇怪的信。这封信的封面上署有姑娘的名字,可信封内却空无一物。小伙子鼓足信心,日复一日地给姑娘写信,而姑娘照样寄来一封又一封的无字信。一年之后,小伙子寄出了整整99封信,却收到了98封空回信。面对第99封回信,小伙子没有拆开它,他再也不敢抱任何希望。他心灰意冷地把那第99封回信放在一个精致的木匣中,从此不再给姑娘写信。两年后,小伙子和另外一位姑娘结了婚。新婚不久,妻子在一次清理家什时,偶然翻出了木匣中的那封信,好奇地拆开一看,(?)  相似文献   

7.
张维超 《可乐》2010,(12):38-39
家乡寄来地摊货 在纽约留学的第二年,父亲的公司破产了。那把用了三年多的小提琴不识时务地“罢工”,怎么也修不好,不得已,舒小乐给父母写了一封信。 一个月后,舒小乐收到一个包裹,来自大洋彼岸。白色的包裹上到处都是醒目的黑字:贵重小提琴,请轻拿轻放。  相似文献   

8.
尊重的力量     
一个名叫保罗的乞丐,在一个寒冷的冬天给洛克菲勒写了一封信,要借100美元。虽然洛克菲勒认为这可能是在变相乞讨。但还是给他寄去了100美元。没想到,一周后保罗给他寄来了一张借条,洛克菲勒随意将其扔在了一边。  相似文献   

9.
尊重的力量     
一个名叫保罗的乞丐,在一个寒冷的冬天给洛克菲勒写了一封信,要借100美元。虽然洛克菲勒认为这可能是在变相乞讨,但还是给他寄去了100美元。没想到一周后,保罗给洛克菲勒寄来了一张借条,洛克菲勒随意将其放在了一边。  相似文献   

10.
人称,用通俗话说,就是“口气”.比如,你受一家军属的委托,要代笔写信,让这位军人给他的妻子买一双鞋子.在动笔前,首先就碰到人称即口气问题.假若这封信用大嫂的口气写,就应该在信上说:“你给我买一双鞋子来.”假若用婆婆对儿子的口气写,就应该在信上写:“你给她(即你的妻子)买一双鞋子来.”信中的“我”与“你”、与、“她”,构成不同的称谓关系,这就是人称.执笔者如果掌握不准人称关系,那么军人就不明白是母亲要鞋子还是妻子要鞋子,弄不巧会把鞋子买错,闹出笑话.人称问题本来是容易理解的,对一个思维正常人来说,也是容易掌握的.但是,我国的语  相似文献   

11.
娱乐世界     
明朝人沈石田收到朋友一盒礼物及一封信。信上说:“送上琵琶请笑纳。”沈石田打开盒子一看,却是水果枇杷。他笑了笑,赶紧写了封回信:“承惠琵琶,开奁视之,听之无声,食之无味”  相似文献   

12.
开心一刻     
《百姓生活》2012,(12):66-66
谜语信 李老太听人说她在外地的老头感情不专一,立即写信一封给她老头,信纸上只有一个“怂”字。没几天,她便收到老头的回信,信上只写了一个字“您”。见到回信,李老太心头一块石头落了地。  相似文献   

13.
编读往来     
《新少年》2010,(1):88-88
孩子的态度感染了我 我是小读者索振洋的母亲。当孩子很神秘地把一封信让我寄给你们时,我知道这封信对他是很重要的。我暗地打开看了看,知道了他这是在和你们探讨“涉猎”和“涉及”的用法。他的认真态度感染了我,我原封不动地把信寄了出去。谢谢你们给予了解答,  相似文献   

14.
来信照登     
编辑同志:您好,我是贵刊的一个新读者,今天借贵刊的“曝光台”讲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供大家参考。今年春天,看到贵刊第三期六十二页中的“免费供种,联合种植中药材”的广告,由于刚刚接触广告,不问真假就写信联系,一月后,卢氏健民中药材种植研究所给我寄来了一张中药种植小报,广告中写免费,小报中却要四十八元的手续费。。今红花药材产出后,写信去联系,写了两封信,没有回信,今忽然寄来一封河南卢氏县社会科学经济发展公司的小报,说是在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积极协作下知道我地址的。由于种植药材,使我家少收一  相似文献   

15.
一天清晨,阳光明媚,我睁开迷糊的双眼,来到客厅,发现餐桌上有一封信。拆开信封,突然从里面悄然滑落出一张熟悉的枫叶书签,我惊讶极了,那不是……我赶忙看了一下信的落款。“是他!”我更加惊讶了。  相似文献   

16.
立即就做     
这情景是否让你觉得熟悉—— 你到了办公室,坐下来,扫一眼桌上散布的文件,从中拿起一份看了起来。那是玛丽寄来的。“哦,我得打电话给玛丽。”你边说边把这份文件放到“即将处理”的文件夹里面。你拿起另外一份文件,一看是消费者的投诉信。你想:“我得回这封信。”于是它也被归到了“即将处理”的文件夹中。第三份文件是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概述。  相似文献   

17.
黄进琪 《老友》2008,(2):11-11
2007年国庆节前,北京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朱介元交给笔者一封信,打开一看,是温家宝总理给新四军老战士、解放军艺术学院原教务长晓河同志的一封亲笔信的复印件。这封两页的信,用荣宝斋的竖格信纸,毛笔书写,字体端正,笔锋遒劲有力,笔法洗  相似文献   

18.
立即就做     
在这个纷忙而快速变化的时代,你发现自己工作紧张,但常常忙而无功,倍感压力重重。你力求掌握自己的时间,掌控自己的命运,你试图寻找立竿见影的方法,却发现自己束手无策,无所适从。如何提高工作效率,成了你缺失的一环。下面的情景是否让你觉得熟悉?你到了办公室,坐下来,扫一眼桌上散布的文件,从中拿起一份看了起来。那是玛丽寄来的。“哦,我得打电话给玛丽。”你说。你把这份文件放到“即将处理”的文件里面。你拿起另外一张纸,是一封消膏者的投诉信。你想:“我得回这封信。”于是它也被归到了“即将处理”的文件央中。第三张纸是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的概述。“我得艰老板谈谈这个问题。”你咕哝着。于是,它也被放到了“即将处理”的文件中。  相似文献   

19.
九年前,我突然接到中联部寄来的一封信,打开一看是李一氓同志逝世的讣告,既未讲追悼会的日期,也没有让我去北京送别的意思,实际上就是一张通告,但我继续往后看,在另一张纸上印着他感人肺腑的遗言:“我的后事从简。只称一个老共产党人,不要任何其他称谓。不开告别会和追悼会。火化后我的骨灰撒在淮阴平原的大地上。”我最崇敬的一位老共产党人、师长、导师,就这样永远地、平平静静地离开了人间!  相似文献   

20.
一封求助信     
几天前,一封写有“寻求帮助”字样的读者来信摆放在了编辑的案头,这是本刊一位忠实读者寄来的“求助信”。读完来信,编辑的心不禁为之一紧,透过那满满的三张信纸,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位迷茫、困苦的女孩。为了帮助这位读者走出迷津,本刊邀请了几位专业咨询师来为其回信,首位登场的是可锐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的首席顾问卞秉彬先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