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本文检验了控制权公共收益和控制权私有收益对我国上市公司购并动因的解释能力。结果显示:控股股权转让溢价为28%,而非控股股权转让溢价为5%;与此同时,样本公司经营绩效普遍呈现出非持续性。这意味着,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实施的购并更多的是大股东通过购并谋求控制权私有收益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股份制改组中片面强调公有制主体地位以及股票发行制度的行政审批和额度控制,造成了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控制问题严重.特别是上市公司在控制权转移后,控股股东控制会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研究控制权转移后控股股东与大股东利益侵占之间的关系,我们发现:(1)控制权转移后的董事变更比例、高级管理人员变更比例和控股股东在目标公司董事会中所占的席位比例与大股东利益侵占都显著正相关;(2)控制权转移后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大股东利益侵占呈明显的倒U型关系;(3)在公司终极控制人性质中,地方政府和家族企业控制与大股东利益侵占都显著正相关,而中央政府和其他性质企业控制与大股东利益侵占负相关,但不明显.这为我国今后的产权改革和投资者保护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3.
《江西社会科学》2015,(5):197-202
由于不同股权结构下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控制能力存在着差异性,大股东以及被大股东所控制的管理层会对上市公司交易安排作出不同选择。股权的相对集中会造成股权制衡的困境,中小投资者虽然数量庞大,但是在实际的控股能力和对公司的经营影响力方面完全无法与大股东相抗衡,从而造成股权制衡机制无法发挥作用。在上市企业治理结构中,股东的控制权通过建立有效的股东内部控制机制和竞争的法人控制权市场来实施。要治理我国国有企业大股东利益侵占问题,应通过改变"一股独大"的现状,并重点关注终极控制人与上市公司之间形成的复杂的控制链。  相似文献   

4.
融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散所有权结构下,股东与经营者之问的代理问题是公司治理的核心,融资扮演着解决股东与经营者之间代理问题的角色;集中所有权结构下,公司治理的核心转变为如何防止控制股东对中小股东权益的剥夺,融资则更多地成为控制股东谋取私有收益的一种手段.我国上市公司股权高度集中、控制股东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决策目标,是股权融资偏好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国外大量研究表明,家族上市公司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偏离是导致控制股东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重要原因。本文选取了目前在深市和沪市上市交易的323家民营公司作为样本,通过层层追溯控制链辨认了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最终控制股东,考察了最终控制股东拥有的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及其偏离的程度,分析了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偏离的方式。结果发现在我国民营上市公司中,最终控制股东控制权的集中程度较高,现金流权与控制权存在明显偏离,管理层任命和金字塔结构是偏离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6.
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股票实现全流通,控股股东频繁争夺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且在接管事件中由原来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演变为对上市公司和股票价格的双重控制,从而有可能获取更多私人收益.对于控股股东"隧道行为"产生的控制权私人收益,可以从接管溢价收益、操纵股份收益和经营期间的转移收益三方面进行测度.规范控股股东的接管行为,需要完善所有权结构、法律、法规、媒体监督、产品市场竞争等要素.  相似文献   

7.
控制权私利问题始终是公司治理研究的焦点,大股东为获取私利,把上市公司当成"取款机"和"摇钱树",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已经成为当前国内外资本市场发展的突出问题。本研究从制度、行为和伦理决策视角对控制权私利研究演进脉络做了梳理与分析,提出涵盖"制度—行为—伦理决策"的整合性研究框架,并提出立足行为博弈的实验经济学是识别控制权私利行为的有效工具,将伦理因素涉入决策过程是打开大股东控制权私利行为"黑箱"的视角。本文指出了有效识别、解析与预测控制权私利行为的可行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8.
我们以市净率股票估值理论为基础,在对“资本利得控制权私有收益”概念进行界定后提出了控股股东资本利得控制权私有收益的计算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建立了回归模型对2005-2011年间控股股东二级市场的套利收益率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有控股股东在利用大盘的波动进行高抛低吸的同时还会借助手中所掌握的控制权优势操控上市公司的业绩或利用提前预知业绩的信息优势进行套利,从而达到获取超额的资本利得控制权收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借鉴公司控制权理论关于控制权的可竞争性的研究思路,以民营上市公司国美电器为研究对象,揭示出民营上市公司在进行控制权转移过程中的障碍和解决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国美电器控制权之争是创始大股东与职业经理人之间一场动态的合作与非合作并存的博弈争夺;起因源自创始股东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的信任危机所导致的公司治理机制的缺失;因此,构建创始人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的信任机制,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控制权转移所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控制权收益是控制权作用于公司治理绩效改进所产生的增量收益,属于正当的利益索取权的观点革新了国内外现有文献将控制权收益定性为大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侵害的传统教条。但是,这一观点在理论上还存在着根本性的错误,有必要进行纠正和深化研究。其实,控制权收益的合理性完全基于控制权收益源泉的合理性,而控制权收益的源泉则是大股东的人力资本产权。所以,只有设立与物质资本相匹配的企业内部人力资本股权结构,才能使作为控制权载体的大股东人力资本产权合规地行使企业现金流权,进而参与企业的收益分配。只有如此,控制权收益的正当性才能真正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得到完全解决。  相似文献   

11.
《江西社会科学》2017,(3):84-90
基于犯罪心理学的风险规避理论,融合信息不对称的分析框架,以我国2010—2015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媒体报道对控制权私有收益的影响,以及在会计稳健程度不同的公司媒体报道对控制权私有收益影响程度的差异。研究发现:媒体报道越多,公司控制权私有收益越小;且媒体报道能有效改善公司的会计稳健性。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会计稳健性较强的上市公司,媒体报道与控制权私有收益关系不显著,而在会计稳健性较弱的上市公司,媒体报道能有效缓解公司的控制权私有收益。  相似文献   

12.
作为现代公司制度演进的产物,公司控制权已经逐渐类型化为绝对控制权、相对控制权和实质上的控制权这三种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的权利.随着公司治理研究的重点逐步转向平衡控制股东与非控制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控制权私人利益受到了更多关注.控制权私人利益是控制性股东通过行使控制权而获得的中小股东不能分享的私人的利益,对控制权溢价的实证分析证明了控制权私人利益的客观存在和经济价值.控制权私人利益包括非正当性利益和部分正当所得,其中非正当性利益主要通过关联交易、自我交易、内幕交易、溢价出售等方式实现.对控制权私人利益的法律规制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13.
民营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优于上市公司总体 ,具有更高的公司治理效率 ,但其存在“一股独大”、非良性派现、大股东侵犯中小股东利益的现象。民营上市公司治理最关键的问题是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14.
不同股权结构下的委托代理问题:理论与中国的现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在不同股权结构下的委托代理问题。在分散型股权结构下,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的利益冲突是代理问题的主要内容,而在集中型股权结构下,控制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矛盾更加突出。我国上市公司由于股权分置及股权的高度集中,使得股东与经理人之间,控制股东与外部股东之间均存在严重的利益冲突,因而需通过不断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整合内部控制系统与外部控制系统来减轻代理问题。  相似文献   

15.
徐伟 《中州学刊》2005,(4):46-49
在集团公司内、外治理监督机制弱化的背景下,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过度背离,将导致控股股东更偏好于获取控制权收益,从而产生公司治理风险.目前,我国集团母公司控制型治理模式,制约着我国集团公司的发展.应该通过完善和强化公司内外治理,形成均衡、协调的"利益平衡"治理机制,降低集团母公司与各控股子公司之间的代理成本和公司治理风险,提高我国集团公司的治理效率.  相似文献   

16.
尽管中小股东保护制度框架研究逐渐兴起,但对控股股东的治理研究却没有足够深入.控制权收益是指控股股东应该得到的,它是对投资风险的补偿与激励,控制权额外收益是指控股股东应该得到之外的额外收益,它不是对投资风险的补偿,应该受到约束.控股股东侵害(如有的甚至利用停牌退市接管来操纵,有的金融机构通过精巧财务处理实施)限制了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必要的监督则是捍卫公司治理制度所不可缺少的一种机制和手段.文章对控制权收益和控制权额外收益,包括中小股东保护和控股股东激励、约束的关系进行研究,以期达到强化公司治理来保护中小股东.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现有文献中的控制权收益概念作出修正,认为控制权收益的实质是对控制权成本的正常补偿,而额外控制权收益才是非正常收益;通过建立一个模型,解释大股东侵害的作用机制在于其通过较少的现金流权实现对公司的绝对控制.最后表明理论界及实物界必须澄清错误认识,才能推动我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论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利益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市公司大股东常常利用控制权侵占中小股东利益,他们之间因存在一种事实上的委托代理关系而产生了较严重的利益冲突,这种冲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在选举董监事时的冲突、股利分配上的冲突和公司并购中的冲突。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利益冲突将导致公司价值下降、投资决策非效率、企业规模非效率以及控制权转移非效率等后果。  相似文献   

19.
张慕濒 《社会科学》2008,73(6):76-81
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从根本上建立了我国资本市场的运行基础,其本质是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通过协商方式重新分配上市公司控制权的过程,并由此引发上市公司控制权的竞争行为,给后股权分置改革时期我国公司控制权市场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为此,有必要从公司控制权市场治理效力的角度分析后股改时期我国公司控制权市场发展面临的问题,并对未来公司控制权市场的培育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控制权溢价是指用来购买公司控股股权而支付的超过非控股股权转让价格以上的价格部分,其存在已为经济学的实证研究所证实。控股股权交易(协议转让)原则上不需公司有权机关批准,包含控制权溢价在内的转让价格由交易双方商定,对公司和其他股东的权益产生重大影响。控股股权协议转让中控股股东的诚信义务可具体化为调查义务、信息披露义务,以及特定情形下的忠实义务,义务的违反直接导致与控制权溢价归属相关的法律后果。我国应针对控制权溢价存在的事实,对上市公司协议收购中的控股股东课以具体的诚信义务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