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5 毫秒
1.
在检测水中目标时,使用水听器采集的声波信号中通常掺杂着大量的噪声。为了达到去除噪声的目的,提出一种基于EMD和提升小波改进阈值函数结合的方法。首先利用EMD将含噪的水听器信号分解成有限个固有模态函数(IMF),再用提升小波改进阈值函数分解对高频IMF进行去噪处理,最后将剩余IMF和去噪后的高频IMF重构实现去噪。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水听器信号去噪方面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摘要:如何预测碳酸盐岩裂缝储层一直是裂缝型油气藏勘探开发关注的重点。针对裂缝储层,目前常用地震反射倾角、相干和最大曲率属性进行裂缝识别。地震反射倾角、相干属性通常用于检测大的断裂,最大曲率属性用于描述微断裂体系。单一地震属性分析具有多解性,裂缝地震相分析技术将三者融合,通过聚类分析计算, 提取出与断裂、裂缝相关的特征,对断裂–裂缝进行识别,并在地质尺度上进行分级,预测裂缝分布规律和发育程度。钻井、成像及动态资料验证分析表明,该方法能识别出中东某油田目的层段 80% 的裂缝带,有效地解决了该油田裂缝型储层预测难题。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基于Hermitian复值小波模和幅角经验正交分解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提取信号奇异性特征。通过在滚动轴承故障诊断应用表明:小波模和幅角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值向量反映了在时间-尺度平面上的分布结构,不受时间平移影响,便于信号的奇异性特征提取;用主成分重构信号小波模和幅角,能更清晰地反映信号的奇异性特征,便于分类识别.  相似文献   

4.
声波曲线是目前进行基于测井约束的波阻抗反演工作所必备的基础资料,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得到的声波资料经常不能很好地反映地下岩性的变化规律,因此有时需要参考其他测井信息进行曲线重构工作。本文在对测井曲线重构方法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能真正反映储层特征的多曲线声波重构技术。这种方法由于是在保持声波曲线特性的基础上,利用自然伽马、自然电位、补偿中子及电阻率曲线(经过标准化和归一化校正)参与重构,故既能保持声波曲线的时深关系和所有频率信息不变,又能充分利用参与重构曲线的特征信息。通过对D 区实际例子进行波阻抗反演和储层预测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简单、实用、有效的曲线重构技术。  相似文献   

5.
小波变换和混沌理论在股市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小波变换和混沌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对股票市场进行预测,即先对股指时序进行小波分解,然后对分解得到的高、低频部分分别进行混沌预测,再将预测的结果进行小波重构,得到原始时序的预测结果。在此基础上应用小波和混沌理论提出进一步提高预测精度的方法,即通过对高频部分再进行小波分解、混沌预测和小波重构而使高频部分的预测精度得以提高,进而提高原始时序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6.
针对相近雷达辐射源信号难以识别的问题,一种新的雷达辐射源信号识别方法被提出.该方法基于小波包分解,用主成分分析法融合含有信号类别特性的小波包重构系数特征,并将融合特征的能量熵和概率熵构成特征向量,基于支持向量机实现信号的分类识别.在较大信噪比(SNR)范围内,使用该方法能获得满意的正确识别率,当SNR为5 dB时,十分近似的线性调频信号正确识别率达到了91%,实验结果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神经网络的曲线重构法是提高声波测井曲线质量的有效方法。该方法通过神经网络技术的非线性算法,在声波曲线与自然电位、电阻率、自然伽马等多条测井曲线之间建立一种非线性关系。运用BP神经网络技术综合了自然电位、电阻率、自然伽马等多条曲线的信息对声波曲线进行重构,以此增加曲线重构的信息量,为曲线重构的准确性提供了保障。通过在准噶尔盆地石南地区的运用,证明该方法能大大提高受井壁垮塌影响的声波测井曲线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基于小波包变换和混沌理论提出了一种股票市场建模及其预测的新方法,既能刻划时间序列的规律,又能捕捉混沌状态的特征。首先,应用小波包变换对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日收益率序列进行三层分解,分别得到第三层从低频到高频八个频率成分的时序,并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股市存在混沌特性;然后,应用混沌理论分别建立从低频到高频八个时序的预测模型,分别对八个时序进行预测;最后,基于小波包理论对混沌模型预测的结果予以重构,实现对原始收益率序列的预测。与现有方法比较,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较大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9.
裂缝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裂缝的张开程度和径向延伸情况,微电阻率成像测井能有效识别裂缝,但它不能对裂缝的径向延伸情况做出判断,采用微电阻率成像测井与方位电阻率相结合的方法可确定裂缝的有效性。对于没有测新技术的井,利用双侧向的差异特征也能确定裂缝的有效性。对于碳酸盐岩中复杂孔隙结构储层、层状地层、孤立孔洞性地层,仅靠常规测井曲线响应特征常常会得出错误的解释结论,必须立足于储层地质特征才能对储层有效性做出可靠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针对齿轮箱故障信号微弱且易受周围噪声影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变分模态分解(VMD)的独立分量(ICA)算法。该方法首先将采集的信号进行MCKD降噪,将降噪后的信号利用VMD算法分解为多个不同的本征模态分量(IMF),然后依据快速谱峭度图和相关系数选取有效的IMF分量进行重构信号,对于重构信号利用FastICA再次进行降噪处理,根据FastICA降噪后得到的故障特征分量,可以有效地识别故障。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更清晰、准确地提取出故障特征频率和找出故障发生的位置。  相似文献   

11.
把一种称为特征序列的二元伪随机序列引入二相编码脉冲压缩雷达信号的设计中。为积累码组和频率分集长短码信号的优化和应用,从而提高信号主副比和改善其多普勒容限创造了条件。文中给出了信号压缩比为400时的设计实例。  相似文献   

12.
通过外场实验获得关于轮式车、履带式车的大量地震动信号,在时-频域应用多种方法对信号进行处理,得到相应的特征矢量。利用改进的BP网络对远距离的地震动信号进行目标识别,基于小波及小波包分解能量分布特征的识别率可达85%以上,这种特征矢量具有较好的可分性。  相似文献   

13.
压制随机噪声是地震数据处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大多数去噪技术都不同程度存在去噪效果差、易损伤有效信号等问题。利用经验模态分解可将信号自适应地分解为不同特征尺度固有模态函数的优点,及小波变换模极大值滤波方法对噪声的依赖性较小且适合于低信噪比信号去噪的优势,构造了一种经验模态分解与小波变换模极大值相结合的新的去噪算法,该算法很好地实现了地震有效信号与随机噪声的分离,有效提高了地震数据信噪比。将该算法应用于仿真实验和实际地震数据处理,结果都表明该方法明显优于常规经验模态分解去噪效果。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传统的信号分解方法中所存在的一旦信号的特性与基函数不完全匹配时,所分解的结果不一定是信号的稀疏表示的问题,在分析传统信号分解方法不足的基础上,从确定性信号与随机信  相似文献   

15.
针对渤海油田辽中北洼锦州A 区东二下段不同类型浊积扇内部反射结构及其地震响应特征认识难度大的问 题,开展了浊积扇地震描述研究。从浊积扇形成机理出发,根据围区钻遇浊积扇体不同部位探井的相应井段的岩性及 组合结构等典型特征,对不同浊积扇沉积亚相的沉积特征、岩性结构、测井和地震响应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描述。 在此基础上,建立不同类型浊积扇模型进行地震正演模拟,并对其地震响应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最后利用地震多属 性预测技术对浊积扇的内幕进行了精细地刻画。预测了辽中北洼锦州A 区东营组浊积扇有利储层发育部位,研究结 果对该区浊积扇岩性油气藏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2.5MHz的压电换能器,测量了超声在三种不同规格的阶梯形变幅杆中的脉冲回波信号,并且利用数字示波器对信号进行采样,得到了数字化超声回波时域信号,结合傅立叶级数理论和FFT计算方法,再利用MATLAB语言对所测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回波信号的波形图和功率谱线图,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回波信号功率谱线面积在仅细端直径不同,其它条件均相同的阶梯形变幅杆中的传播损耗情况与它的外形有关。这一方法可为超声检测实际应用提供很多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17.
针对密集战术通信信号的实时分选问题,提出了采用TMS320C25开发系统为预处理器,BAM/NBAM(双向联想存储器/新型双向联想存储器)为信号分类器的新型分类系统结构,并分析了信号特征及提取方法。对BAM/NBAM作为信号分类器的结构、原理、性能作了探讨。结果表明,基于BAM/NBAM的通信信号分类方法是有效的,其性能优于传统的线性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18.
改进了奇异值分解技术,利用仿真信号验证了改进的奇异值分解技术对齿轮故障信号提取的有效性,并从实测齿轮裂纹信号和齿轮断齿信号中提取出了故障特征信号.研究表明该方法能在强噪声背景下提取出齿轮故障信号,但强噪声对提取效果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用于线性调频连续波(LFM-CW)雷达的信号处理新方法。该方法用带通滤波器在频域內实现差拍信号的距离分段,然后用第一距离段所需采样率对每个距离段进行采样和FFT处理。在距离分辨单元数很大时,这种方法可以大大降低LFN-CW雷达对信号处理器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差分电路在大信号模型下的集电极电流的频谱分析 ,讨论了差分振荡电路的非线性失真、起振条件、输出电压等特性 ,并简要说明了差分振荡电路的调整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