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敖 《现代交际》2014,(1):93-94
近来以电视相亲为噱头的相亲交友类节目日益火爆,其中尤以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节目为甚。伴随着此类节目收视率的节节提升,其所产生的社会反响也越来越大。而其通过节目所体现出的一系列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与主流社会伦理观念相悖的价值观也引发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与质疑。本文就将从伦理学的视角出发,以《非诚勿扰》为例,深入分析其内隐藏的众多伦理问题。并希望通过相对仔细的分析寻求出能够有效促进当前电视相亲节目价值回归的相关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2010年春夏间,中国的电视荧屏上最火爆的电视节目就是电视相亲。这股风气从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开始,迅速蔓延到全国各地的卫视台,几乎国内各主要卫视都推出了类似的电视相亲节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非常男女》、《玫瑰之约》、《我们约会吧》等电视交友节目收视率屡创新高。据央视索福瑞日前发布的一项调查,当下风靡全国的交友节目《非诚勿扰》收视率,已连续三周成为全国卫视综艺节目冠军,最新一期节目收视率最高达到了2.82%。而该节目的日网络搜索量(百度指数)也超过22万,排名第一,是排名第二的节目搜索量的近四倍。  相似文献   

4.
2012年6月,出差到青岛的朱峰为官晶晶发送了如下一则短信:"这里的海很蓝,天很淡,可是,我却没时间欣赏眼前的美景,今天的我只做了两件事情:想你和呼吸!"接到短信,官晶晶羞涩地笑了,心绪也随着蘸满真情的字字句句,不断起伏荡漾起来……几个月前,官晶晶一场谈了5年的恋爱宣告失败,无奈的她登上了江苏卫视大型相亲节目《非诚勿扰》,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电视相亲节目开始在中国电视频幕上出现,直至2010年可谓百花齐放,各家电视台都纷纷推出了以相亲为主题的电视栏目。尤其是2010年1月15日由江苏卫视打造出的电视相亲栏目《非诚勿扰》,以公开谈论一个男孩或一个女孩的内心情感,并用一种直白、自然、真实的变现状态瞬间展示在受众面前,不仅在国内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收视热潮,而且引起国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特别是在我国这样一个还不属于生疏的公民社会形成了一种超传统的文化现象。因此,本文首先将《非诚勿扰》栏目独特的叙事结构进行分析读解,以不同年代的婚恋交际伦理进行阐释对比,从变异的婚恋价值观中探究当代婚恋价值观的变迁,以及在社会文明开放的今天,人的情感、意志、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在不脱离伦理道德和行为准则的原则上朝着更加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我留学哈佛时遇到一个留学生,那名学生在万科做过,当时正在哈佛读博士。有一天,这个学生对我说:"王总,我想上《非诚勿扰》。"我知道《非诚勿扰》是个找对象的节目,我说你想干什么?他说:"我博士快毕业了,要找对象了。"我说那哪是找对象的呀,那是一档娱乐节目,我说你到那儿能找到对象吗?我第一反应是惊讶,哈佛博士生要上《非诚勿扰》找对象。结果他跟我讲了理由,他说他毕业之后准备回国创业。我说你回国创业和上《非诚勿扰》有什么关  相似文献   

7.
贺岁喜剧曾作为标志性品牌,为冯小刚赢得了巨大的声誉。2009年冯小刚又成功地推出了《非诚勿扰》。该片不仅在票房上超越了此前的冯氏贺岁片,再创新高,而且为他赢得了更大的声誉。究其实质,《非诚勿扰》在情节叙事上的“狂欢化”策略功不可没。苏联美学家巴赫金在研究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最杰出的人文主义作家之一拉伯雷的创作时提出了“狂欢化”理论。  相似文献   

8.
<正>进入2010年,各个电视台的相亲节目换了一件马甲轰轰烈烈地卷土重来,遍地开花,在一片质疑声中赚足了收视率。2010年最红的电视节目是什么?"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恋爱向前冲"没错,这些都是电视相亲节目,  相似文献   

9.
作为节目主持人必不可少的幽默艺术,他不仅要求主持人自身有一个丰富的生活阅历、知识积累,还要求能够对有对节目的把握掌控能力;同时还要具备和观众顺利交流沟通,用自己的幽默艺术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文中相亲节目《非诚勿扰》及其主持人孟非为例,探讨了主持人的幽默艺术。  相似文献   

10.
《南都周刊》6月23日刊文说,《非诚勿扰》之类的电视相亲选秀节目成功地设置了社会议题:中国人今天的婚姻到底值多少钱?在没有理想主义的年代里,什么都可以折算成市场价值。电视相亲沦为“富二代+拜金女”,最能说明中国的现实:中国人爱钱却怕人说。电视相亲节目戳破了阿Q头上的疮。  相似文献   

11.
十年前,如果问最火的电视节目是什么?大家都会答出《玫瑰之约》《非常男女》《相约星期六》。十年后的今天,再问这样一个问题,《非诚勿扰》和《我们约会吧》便会脱口而出。婚恋节目在十年前掀起了一阵阵电视高潮,然而随着收视率降低,各类婚恋节目相继阵亡。然而,十年后的今天各类相亲节目又大规模地卷土重来。我们不禁要问:究竟是有高人指点,还是服用了什么灵丹妙药,竟让婚恋节目起死回生?  相似文献   

12.
2013年10月11日由湖南卫视首次上映的真人秀亲子互动节目《爸爸去哪儿》,自开播以来就压倒《康熙来了》《快乐大本营》《非诚勿扰》等众多大型综艺节目,在CSM全国网中收视率稳居第一,位居综艺风云榜榜首。以美国传播学家拉斯韦尔的"5W模式"为理论基点,对《爸爸去哪儿》的传播过程做传播学视角下的解析才能更好地探究该节目的传播过程。  相似文献   

13.
正孟非,江苏卫视《非诚勿扰》节目主持人。以有别于俊男帅哥的光头形象及温馨亲切的平民化主持风格脱颖而出,一炮走红,跻身最受欢迎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行列。孟非和妻子吴敏,多年来相濡以沫,风雨同舟,堪称爱情典范。在那些追求梦想的  相似文献   

14.
非常男女。我们约会吧。相亲才会赢。非诚勿扰……风潮一般出现的电视相亲节目,在将相亲这个原本私人性质的话题大众化、娱乐化的同时,似乎也对社会婚姻观念的现状和变化做出了某种暗示。为什么要相亲,为什么不相亲?对时下奔波忙碌的年轻人而言,或许还真是个要琢磨—下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非诚勿扰》之所以如此迅速地抓住了民众的注意力,与节目本身的制作品质无关,而是因为它涵盖了目前几乎所有的舆论热点,包括房奴,富二代,贫富差距,剩男剩女等等;此外,人性的自私,贪婪,苛刻,自卑,赤裸裸的交换等等都在节目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因此,它不只是一个相亲的平台,也是一面折射出当前年轻人社会价值观的镜子。  相似文献   

16.
2012年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节目掀起了新一轮的音乐视听盛宴,节目收视率屡创新高,本文将浅析《中国好声音》相比于早期同类节目的一些创新和突破,希望能对我国本土的音乐选秀类节目在今后的创作中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周斌 《职业》2015,(4):15-17
电视相亲节目嘉宾离职的是是非非【案例】一名叫卢和平的网友,在微博上称“本人因参加《非诚勿扰》节目(2014年6月1日5号嘉宾),被所在的华为海洋网络有限公司认为是不安定因素,被单方面解除了劳动合同。”卢和平还在微博上说:“参加电视节目纯属个人私事,对华为这种无视《劳动法》的行为表示抗议。”  相似文献   

18.
电视谈话类节目在中国兴起已十余年,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此类节目在策划和制作中出现了节目内容乏善可陈、同质化严重等问题。深夜零点档娱乐访谈节目《非常静距离》自09年在安徽卫视播出,一直拥有良好的口碑和稳定的收视率。文中从叙事学角度对《非常静距离》进行分析,便于探寻节目在叙事方面的过人之处。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心理学的视角透视《非诚勿扰》节目及其走红背后包含的诸多社会心理根源:当代大众的自我认同焦虑;社会性别刻板印象固着;社会转型时期,“80后”的情感守望;受信息噪声影响的社会人际信任危机。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关联理论被提出后迅速引起语言学界的关注。在会话含义的基础上,关联理论认为交际是认知和互明的过程。本文在关联理论的视角下研究《非诚勿扰》节目中的拒绝语,利用明示推理模式解读节目中拒绝语的发生过程,进一步分析关联性与拒绝言语交际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