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张春梅 《阴山学刊》2010,23(1):103-107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我国农村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内蒙古农牧区存在着贫困面大、贫困发生率高等区域贫困特点。对贫困人口实施医疗救助有助于提高贫困人口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保障贫困人口最基本人权,减断因病致贫的循环链。当前内蒙古农村医疗救助仍存在一系列制度缺陷,只有建立规范化的医疗救助运作体系并完善其他配套改革才能改善农牧民贫困人口的健康状况,减少因病致贫返贫,促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稳定内蒙古。  相似文献   

2.
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三大支柱。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救助在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是呵护贫困群体的“最后一道防线”,是为贫困群体提供最起码生存需求和最基本生活保障的最基础的救助制度。目前,宁夏已基本建立起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五保供养制度为基础,以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司法援助等单项救助为配套,以优惠政策和社会互助措施为补充,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3.
医疗救助为低收入家庭获得必要的医疗服务和维持基本生活提供了保障。贫困脆弱性是指家庭未来陷入贫困的可能性。运用预期贫困脆弱性测度方法对上海市城乡低收入家庭的贫困脆弱性进行测量,结果表明:医疗救助制度对缓解低收入家庭的贫困脆弱性具有显著作用;相对于城镇低收入家庭而言,农村低收入家庭的贫困脆弱性更高,医疗救助对农村低收入家庭贫困脆弱性的缓解作用更大;医疗救助对不同医疗支出负担的低收入家庭贫困脆弱性缓解程度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理论界》2021,(5):1-7
通过梳理与分析日本医疗救助制度发展历程及经验,我们发现,在制度理念上,日本医疗救助具有发展型社会救助特征,重视受助者人力资本恢复和能力提升,强调疾病预防与保健等"上游干预"措施,最大限度地促进其自立自强;在制度设计上,日本医疗保障体系内嵌多道健康保障防线,减轻了医疗救助压力;在制度实践上,日本医疗救助广泛动员社会各方力量,且重视发挥商业保险对公共医疗体系的减压作用。日本医疗救助对中国的主要启示是,医疗救助制度建设要坚持立法先行,实现由生存型救助向发展型救助转变,公共医疗资源要向贫困弱势群体倾斜,救助实践中要激发社会主体活力,实现医疗救助的多元参与。  相似文献   

5.
运用实证研究方法,以深圳市、长沙市、贵阳市的试点地区为例,考察目前专业社会工作介入贫困救助领域中取得的成效以及实践中的制约因素可以发现:自“试点”以来,社会工作介入贫困救助领域已初见成效,社会工作“叠加式”救助服务和“嵌入式”救助服务相结合的贫困救助体系使以往的“消极性贫困救助”逐渐转变为“积极性贫困救助”,发挥着积极的“助人自助”式的预防、复原和发展功能;社会工作在贫困救助领域中的功能的有效发挥受到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化程度、政府的投入力度、社会认同度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6.
四川藏区牧民定居工程与彝区"三房"改造工程,改善了偏远农牧区农牧民的生活条件,提升了当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促进了偏远农牧区的经济发展,为偏远农牧区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两项工程完成后,还必须加强后续管理与服务,将定居点建设成为偏远地区农牧民生活条件改善的聚居区、转变生产方式的带动区、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区。  相似文献   

7.
社会救助的核心范畴是贫困,目标是克服贫困.在我国社会救助体系因其生存型贫困救助局限,救助资源受益分配瞄准偏差,就业激励机制和就业援助专项制度缺失漏洞,内在地存在着反贫困功能梗塞.必须在技术层面:优化社会救助制度分类设计,防止形成“贫困陷阱”;加强各项救助制度的有效衔接,形成反贫困的制度合力.在制度建设层面:实现生活救助到综合救助转变,减少贫困发生因素;建立、健全就业援助制度,促成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积极劳动自救,并实现社会救助工作法制化、规范化管理,从而确保反贫困目标.  相似文献   

8.
刘群  韩锋 《东岳论丛》2012,33(6):113-116
发展型救助就是在救助理念上将发展注入贫困救助的价值之中,在干预方式上运用多种手段满足贫困者多方面需要,特别是增加有潜能的贫困人口经济参与的机会和能力.社会工作独特的价值、理念和方法在发展型救助中具有突出的专业优势.目前,社会工作介入贫困救助的可能性途径有两种:其一,直接进入政府主导的救助体系参与贫困救助工作,即体制内介入;其二,加入民间慈善组织参与贫困救助工作,即体制外介入.  相似文献   

9.
新型农民合作社是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形成的互助合作的经济和技术组织,对于解决西北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后带来的问题、农牧业经营中"分有余而统不足"的问题、农牧民增收难的问题和保障农牧民权益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甘肃藏区的发展实际,兼顾影响新型农民合作社发展的两方面因素,自觉处理好"五对关系",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农业现代化之路是西北民族地区发展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0.
医疗救助制度作为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受各种因素制约而没有能力享受基本医疗服务的贫弱群体提供健康保障。作为切断"贫困—疾病—贫困"这一恶性循环链条的制度安排,它是解决这部分群体疾病之忧、帮助他们获得基本健康权的"最后一道安全网"。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国医疗救助制度日益完善,医疗救助支出和保障人数逐年递增。但是,受医疗费用上涨、个人支出比例较高与受助受益人较少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现行医疗救助制度在管理实施中仍面临着诸多问题,需要加以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 ,民族地区贫困面大、贫困发生率高、贫困程度深 ,是扶贫攻坚的“硬骨头”。其原因既包括深刻的社会历史与群体意识、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等固有因素 ,也有基础设施落后、产业结构单一、农牧业投入不足、整体文化素质低等社会因素。而在目前 ,民族地区反复返贫的现象较为普遍 ,也就是说 ,已经解决温饱的一部分农牧民 ,一遇自然灾害或其他家庭变故 ,就会饱而复饥 ,再度贫困 ,许多农牧民长时间处在“贫困——扶持 (脱贫 )——再贫困”的怪圈中。一、青海农牧民返贫现象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 ,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 ,少数民族人口占全…  相似文献   

12.
我国贫困人口医疗救助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利用已有的文献资料,从贫困人口医疗救助的理论、救助制度的规范化和运行效果,以及医疗救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等方面,对已有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评述,以期对我国贫困人口医疗救助制度的进一步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3.
就业援助和激励是政府对弱势群体就业实行专项援助和激发鼓励的社会政策或制度安排.促进有劳动能力的穷人就业历来是贫困救助的基本方案;引入和推进工作福利制是当代贫困救助制度体系改革的重点.在我国现行的贫困救助制度体系中,因就业激励和援助制度缺失,有劳动能力者依靠生活救助的现象突出.面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群建立就业援助制度,建立生存保障与就业激励有效衔接机制,为其劳动就业给予必要的手段、机会和能力性援助,应是我国贫困救助制度优化的基本取向.  相似文献   

14.
从2003年开始,我国政府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救助制度已三年多,两制度结合实施效果如何,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呢?本文以江西省婺源县农村为研究现场,通过调查,对婺源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特困人口医疗救助的产出效果做出评价,分析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建议和思考,积极为政府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惠及全体贫困农民的医疗保障制度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经济新常态下社会救助政策的改革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财政收入增速降低导致社会救助资金增量约束增大,经济下行和结构调整导致中低收入群体失业和陷入贫困的风险加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增加贫困人口人力资本投入、扩大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我国绝对贫困减轻,但支出型贫困凸显,社会救助体系亟待转型升级;社会救助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较高,但存在投入结构不平衡以及救助人口增长效应递减等问题;各项社会救助政策的执行与低保捆绑,造成救助项目叠加和福利依赖等问题.要坚持救助前移的政策取向,增强社会救助的风险预防功能;积极探索社会救助服务,健全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加快引入政府购买服务,推动社会救助管理服务方式创新;完善救助对象认定和需求评估体系,增强救助精准性;理顺社会救助事权与财政支出关系,调整资金使用结构,建立以救助需求为导向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  相似文献   

16.
文化贫困是贫困的重要特征和主要诱因,研究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蒙古族聚居区贫困问题的形成原因必须考虑文化因素的影响.经济发展的低水平导致农牧民接受教育的低程度,教育公平缺失导致贫困;科学素养传播途径的缺陷弱化了农牧民运用科学、摆脱贫困的能力,科学技术匮乏导致贫困;消极、落后的观念束缚着干部、农牧民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精神贫困导致经济贫困;非经济和反积累的消费文化导致扩大再生产投入的不足,畸形消费导致贫困.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解决贫困的方式和方法重点转向以提高贫困地区农民的素质为目的的智力扶贫.历史和经验表明,任何一种扶贫方式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优势和劣势,作为贫困地区脱贫的一种"造血"机制,智力扶贫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障碍性因素,这就是综合成本问题.如何突破智力扶贫的综合成本制约,建立高效低廉的贫困救助体系,就成为扶贫政策实践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8.
从长春某高校的两位患病女大学生的事例入手,通过访谈调查、文献分析等方法,对大学生病患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剖析,发现大学生重病医疗救助中存在的问题:政府的医疗救助不够及时、高校的学生重病医疗保障不完善、资金筹集的过程不规范、大学生面临重病时家族整体因病而返贫等.针对发现的问题,通过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联接政府、社会、高校、受助学生四者之间的关系,整合资源,系统地建立贫困大学生大病医疗的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19.
论贫困大学生伦理救助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大学生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救助.其中伦理救助是对贫困大学生救助的重要方式之一,它与物质救助、心理救助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对贫困大学生进行伦理救助,是符合构建和谐社会之需要,符合道义论之原则,体现人人平等的伦理思想,等等.要对贫困大学生进行伦理救助,需要建立公平、公正的伦理制度,实现救助的人文关怀,实现贫困大学生的"内源"发展等多种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两宋时期,江南地区逐渐形成了面向城市的社会救助体系.其中,官方救助主要有预防性、补救性、补偿性三种,救助对象包括普遍贫困居民和特殊穷困群体,救助方式有赈济、赈贷、收养、放免、资助等.民间救助主要有社区救助和同业救助,施行救助主体包括士人、工商富室和僧道人员,救助内容主要集中于饥寒救济.相对传统荒政和乡村救助,宋代江南城市的社会救助有着诸多新特点,呈现朝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