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的形成,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中国人民长期探索和奋斗的成果,是中国人民政治经验和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政治发展实际相结合的结果。但是,实行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有一个从拒绝到赞同、从不自觉到自觉、从实行到形成的不断认识、曲折发展、逐步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的形成,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中国人民长期探索和奋斗的成果,是中国人民政治经验和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政治发展实际相结合的结果。但是,实行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有一个从拒绝到赞同、从不自觉到自觉、从实行到形成的不断认识、曲折发展、逐步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的形成,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中国人民长期探索和奋斗的成果,是中国人民政治经验和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政治发展实际相结合的结果。但是,实行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有一个从拒绝到赞同、从不自觉到自觉、从实行到形成的不断认识、曲折发展、逐步完善的过程。一、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对其他政治力量的态度经过辛亥革命、特别是五四运动洗礼的中国先进分子,根据自己的亲身实践,经过审  相似文献   

4.
自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党的领导路线,包括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群众路线和统一战线;同时相应地形成了党的领导力,包括思想引领力、政治领导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从中国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根据形势需要不断地调整、完善党的领导路线,不断地提升党的领导力,不断地自我革命、自我超越,实现了自身的飞跃发展,同时也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可以预期,未来中国共产党会继续坚持完善党的领导路线,继续坚持提升党的领导力,充分利用新科技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向前发展,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飞跃。  相似文献   

5.
孙颖 《管理科学文摘》2010,(28):284-285
近代中国的宪法在不同政党(或政治力量)领导下形成了三条不同的发展路径.晚清政府、北洋军阀和蒋介石南京政府的专制独裁、民主资产阶级的先天不足,使得在其领导下的宪法发展也最终被历史淘汰.惟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党法,始终坚持了人民主权的真实性,形成了不断完善和向前推进的发展路径.历史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宪法发展路径的理性选择.完法,对于我国而言是舶来品.不同于西方民主国家的完法发展进程,中国的宪法发展是在面临巨大外界压力的情形下开始的.因此,始终表现出一种由政党领导的政治革命的特点.纵观近代以来我国宪法的历史,在不同政治力量的领导下,中国宪法形成了截然不同的三条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创造了中国政治发展史上的奇迹,那时的党群关系真正达到了血肉相连、水乳交融的程度。党领导人民向着既定的革命  相似文献   

7.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大法宝之一,是我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重要举措。党外干部参政议政都是党的统一战线的集中体现,都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法宝。调查研究是党外干部参政议政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参政议政是衡量党外干部政治价值、工作绩效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领导,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作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教育和武装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向人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党的主张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思想领导在党的领导方式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发挥着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振奋精神、鼓舞斗志的重要作用.意识形态是政党传播影响的重要工具,也是执政党实现社会控制和社会整合的一个基本手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成就: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深入人心,广大干部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信念更加坚定,形成了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浓厚氛围,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保障、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与此相伴随的是,中国共产党在思想领导上形成并保持了强大的领导力.那么,中国共产党何以形成如此强大的思想领导力?这与中国共产党独特的思想领导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游劝荣 《领导文萃》2008,(14):15-18
(一) 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在国家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形成的.是中国人民选择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广大人民群众在自觉认识、认同中国共产党人的主张的基础上。以前赴后继的牺牲,用生命和鲜血作为“选票”.对中国共产党表达了支持和拥护。构成了中国共产党执政和维持其执政地位的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10.
统一战线是我党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重要法宝和成功的历史经验之一,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由于党在符个历史时期的任务不同,统一战线从名称到任务、范围及由此所决定的性质也各不相同,我们党先后建  相似文献   

11.
从"民主革命"到"民主执政",中国共产党在追求和探索民主政治的道路上奋斗了90年,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民主政治发展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  相似文献   

12.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极具历史自觉和战略前瞻性的主动选择。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式现代化先后经历了萌发、探索、建构3个阶段,完成了“中国式”选择从历史自觉、实践自觉到话语自觉的转型;并在新时代实现了历史性的超越,表现为水平上从低位追赶到高位引领的提升、路径上从“先破后立”的老路到“破立结合”的新路的转变、方法上从局部管理到系统治理的优化。中国式现代化的突出成就得益于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相结合、人民首创和人的现代化本质目标相促进、战略目标和底线思维相统一、独立自主和顺应世界发展大势相融合。未来在实践维度上,应着重把握好长期与短期的张力,推动供给侧和需求侧的有机融合,提升引导和利用资本的能力;在理论维度上,应加强中国式现代化的学术概念、指标度量和话语体系构建,持续开辟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3.
统一战线是党的一个重要法宝,这已经被中国几十年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所证明.江泽民同志在第十九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强调统一战线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时概括为"四个离不开":即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离不开统一战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离不开统一战线,繁荣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离不开统一战线,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离不开统一战线;"三个绝不能":即在新世纪,统一战线作为党的一个重要法宝,绝不能丢掉;作为党的一个政治优势,绝不能削弱;作为党的一项长期方针,绝不能动摇.随着中国加入WTO,社会成分越来越复杂,统战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4.
一、中国共产党历史地位的改变、新治国方略的确立要求党必须依法执政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必然带来执政方式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15.
正习近平强调,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实行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要求我们在治国理政时在人民内部各方面进行广泛商量。中共中央、全国政协在全国政协礼堂隆重举行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人民政协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人民政协要适应推进国家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共产党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西柏坡不仅蕴含着丰富的统战历史资源,而且在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史上具有独一无二的历史地位——新中国统一战线从这里走来。着力打造西柏坡统战文化名片,对于深刻把握统一战线"法宝"作用的由来,对于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在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中的重要法宝作用,都将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只有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基层民主协商,才能保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方向,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只有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基层民主协商,才能保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方向,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张荣臣 《领导之友》2012,(7):55-57,64
党的群众工作,是中国共产党依据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宣传、发动、教育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共同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全局性工作;是中国共产党依据党的性质和党群关系的基本原理,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出发,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  相似文献   

20.
从领导中国人民革命事业到团结带领13亿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国共产党从一个革命党转变成一个执政党。作为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地域和历史、文化大国执政的执政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