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四月的意大利,阳光和煦,春色旖旎。应马契拉塔大学的邀请,4月23日,我随中国驻意大利大使张越同志,来到利玛窦的故乡马契拉塔市,参加纪念利玛窦的讨论会。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1610)于1582年即明朝万历10年,受耶稣会派遣来到中国。在华生活的二十八年间,利玛窦用汉语翻译和撰写了许多著作,传播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的成果,我国明代杰出的学者徐光启、李元藻等都曾得到他的教益;他又悉心研究中国文化,翻译四书五经,著书立说,把中国古老的文明广泛介绍给西方。利玛窦继马可·波罗之后,为中意文化交流和友好关系的发展,作出了宝贵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庞乃明 《求是学刊》2005,32(3):109-116
明末来华的欧洲传教士利玛窦是明代中国人认识欧洲的重要媒介。明人通过利玛窦的中文著译、访谈辩论、书信往来、物品馈赠与展览、修养学识展示以及宗教布道等方式获得欧洲信息,初步形成了不同于以往的新的欧洲认识。但是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利玛窦传递的欧洲信息真实与虚幻同在,在一定程度上又影响甚至误导了明人之对欧认识,对此应该给予一分为二的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3.
闫波桥 《浙江学刊》2023,(6):229-236
利玛窦率先将非洲译为“利未亚”,并在汉文著述中译介了数量可观的非洲知识,开辟了晚明国人认识非洲的新途径。利氏融合各类欧洲文献涉非记载、耶稣会内部非洲信息、东渡时在非亲身经历等,打下扎实的非洲知识基础。他绘制世界地图直观呈现非洲样貌,创制“利未亚”等非洲地名译名,以释文介绍非洲多地风土人情,还在宗教和世俗著作中引用涉非古典人文知识。作为古代中非关系史的重要环节、早期西学东渐的稀见篇章,利玛窦首译的“利未亚”知识反映出欧洲文化输出与殖民活动特征,预示着欧洲崛起后中非相似的历史遭遇。  相似文献   

4.
据意大利汉学家、威尼斯大学汉语教授.L兰乔蒂1978年10月在意大利举行的“中国向西方开放”的大会上介绍:意大利的汉学研究在西方是最早的,第一个欧洲汉学家便是意大利人利玛窦(1552—1610年),但是利玛窦之后却出现了很长一段时期的空白,直到上世纪末,才由卡尔洛·普伊尼在佛罗伦萨开设了一个汉语讲座班。普伊尼于1924年去世。此后直至1966年才在威尼斯开设了另一个汉语讲座班。  相似文献   

5.
2008年是葡萄牙传教士徐日升逝世300周年纪念。徐日升精通天文、音乐,遵守"利玛窦规矩",参与"中俄尼布楚条约"的谈判,深得康熙皇帝的信赖和表彰。他死后葬于"栅栏墓地",但墓碑今已遗失。  相似文献   

6.
王晓葵 《日本学刊》2002,(2):149-152
西学东渐在中日史学界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课题。这不仅因为对于中日两国 来说,来自 西方的学问和挑战直接影响了其现代化的进程,而且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对我们当今如何解决 文明之间的冲突、共存、融和这一历史课题具有借鉴意义。在中国,有对各国的来华传教士 的活动的专题研究,利玛窦、徐光启这样一些关键人物,也都有人物传记出版。而在日 本,则更有像兰学资料研究会这样专门学术组织定期举行学术研讨会、出版论文集。此外, 日本洋学研究的一大特点是不仅在宏观上有整体的把握和分析,对各个乡村地区的洋学家 的活动的实证研究也有…  相似文献   

7.
唐朝时基督教便已传到中国,以后几度兴衰,到明末利玛窦入华时,他发现,这种在华有千余年历史的外来宗教在人们的记忆中正趋消失。为了打开在华传教的局面,他开辟了以科学为敲门砖,与儒家传统调和来宣讲基督福音的一条独特传教之路。十六世纪欧洲兴起的宗教改革运动大大削弱了天主教的力量。为了重振教会,天主教会在殖民主义国家向海外进行扩张时也积极地向海外发展自己的势力,利玛窦是在这种情况下入华的。他来华的任务是:“依照本会(耶稣会)成立的宗旨…来征讨这崇拜偶像的中国。”①按照当时明朝的法律,只有三种人才能进入中  相似文献   

8.
利玛窦在中国长期传教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儒学观。这种儒学观具有宽容性 ,这可从他对偶像崇拜、祭祖尊孔等仪式的态度中窥见一斑。同时 ,他对灵魂不灭和天堂地狱的诠释使其儒学观也极具功利色彩  相似文献   

9.
明末清初西方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艾儒略、卫匡国等人,刻苦学习中文汉语,攻读<四书>、<五经>,在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熏陶下,用中文撰写了<交友论>和<逑友篇>,阐明了怎样交友、如何做人?把中国的儒家学说和西方的名人哲理进行了高度的概括和综合,把友谊和至善至爱提到人类社会相互交往中非常重要的地位.<交友论>和<逑友篇>不但为中西文化的交流铺平了道路,而且它也是17世纪中叶中西友好关系的见证.  相似文献   

10.
意大利的中国研究,在欧洲可以说最古老又最年轻.说它最古老,是因为三个多世纪以前开始的欧洲中国学应归功于意大利耶稣会的传教士,特别应归功于利玛窦的研究、翻译和辞书编纂的功绩,而且欧洲第一中国语言研究中心就是二百五十年前建立的那不勒斯中国学院(现为东方学院).说它最年轻,是因为尽管从十九世纪末到本世纪初的十年,意大利也有学者在从事中国研究,但大学没有中国学这门学科.意大利的中国学研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才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1.
利玛窦在中国改换儒服通常被视为传教士“合儒”政策的表现之一 ,但利氏此举并非其个人独创 ,早在半个世纪前 ,耶稣会远东传教事业的开创者沙勿略及其同事就在日本采取了同样的行动 ,并随即引发了日本版的“礼仪之争”。无独有偶 ,印度的耶稣会士也面临同样的选择与争议。对这一普遍现象的探讨不仅可以揭示出历史事件本身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而且会对今天日趋严重的文化或文明冲突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 在上古时代,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是各自独立发展的。约在十五世纪,中国的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传入西方,英国哲学家培根(1561—1626)论述“印刷、火药和磁石”的作用说:“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第一种是在学术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方面,第三种是在航行方面”。(见培根所著《新工具》,转引自《世界名人论中国文化》)这说明了中因的技术发明传到欧洲之后起了促进西方近代文明发展的重要作用。十六世纪后期,即明代万历年间,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1552—1610)到中国传教,在宣传耶教的同时也介绍了西方古代的天文学、数学等科学知识,更向西方介绍了中国  相似文献   

13.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两国之间友好往来,源远流长。古代中国悠久而灿烂的文化曾使日本钦羡不已,处处仿效。正如日本学者实藤惠秀所言:“千多年来,日本在思想、文学、制度,以及衣、食、住等日常生活上,都深受中国影响。日本人因而对中国敬仰有加,直到德川时代(1600—1867)末年,崇尚中华文物的风尚依然热烈。”①随着西学东渐的潮流,西学在十六世纪下半期已先后不同程度地传入了中国和日本,从利玛窦1581年来华至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中国与日本相比,在接受西学方面走在前列,中国人和汉译西学著作对日本人了解西学曾起过重要的中介作用。十九世纪中期,中日两国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为了抵抗强悍的西方侵略者,就必须学习先进的西方,学习西方已成为两国的当务之急。这时魏源的《海国图志》及  相似文献   

14.
陈福滨 《唐都学刊》2014,(4):127-128
13世纪,马可波罗(Marco Polo 1254-1324)于元朝随父、叔通过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回意大利后因参加威尼斯、热那亚战役被俘,在狱中口述见闻,由鲁斯蒂谦(Rustichello da Pisa-?)执笔写成《马可波罗游记》,该游记使得众多的欧洲人得以了解中亚和中国.16世纪耶稣会士利玛窦(马泰奥·里奇Matteo Ricci 1552-1610)在明神宗万历十一年(1583)来到中国,对中国典籍进行钻研以会通西学,传播天主教教义及西方天文、数学、地理等科学知识技术,带给了朝臣士大夫们的启迪.17至18世纪由于“中国礼仪之争”,导致清康熙(1654-1722)晚年至道光的禁教政策,闭关自守的结果致使昧于对西方的认知;直到鸦片战争,西方挟着船坚炮利的威势打开中国门户以后,中国面临了数千年未有之变局,被迫加入了世界体系,使得中国开始对列强的束缚加以反省,亟思从列强的压迫、宰制中解放出来.在受到“西方的冲击”与“传统的冲击”双重压力下,遂对中国现代化产生了“全盘性的转换”。  相似文献   

15.
足球发展到今天,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体育运动,最能统摄足球实质的判断应该是:足球是当代市民的狂欢节。生活中的狂欢节是一种节庆庆典,而在学术研究中狂欢节已变成艺术体。它是一种没有中心舞台、不分演员和观众的综合性游艺。这个形式非常复杂多样,虽说有共同的狂欢节基础,却随着时代、民族和庆典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形态和色彩。足球作为一种狂欢节,周期最长、规模最大的是四年一度的世界杯足球赛,周期最短而规模可观的有一周一次的意、德。西、英等国的甲级(超级)联赛。狂欢式充分外化在足球比赛的时空之中,作为球迷,我们对此…  相似文献   

16.
睡眠照料     
一、睡眠照料的基本知识 (一)睡眠的重要性 睡眠是伴随我们一生的生理活动,它是周期性的可逆性的静息现象,是一种完全静止、无活动的状态,在睡眠时人对周围环境反应持续下降,睡眠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休息形式,睡眠和休息一样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如果睡眠不好必然休息不好,但休息不能代替睡眠。  相似文献   

17.
由案例教学引发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求成功教学模式,追求教学成功,是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通过教改实践,我们感到:案例教学是成功教学的一种模式,只要将教育科学的理和教学艺术的情结合起来,认真贯彻到教学的实践中,就可以真正实现教学的成功,走出一条提高党校干部教育质量和教改的新路子。一、案例教学是现代教学理论、模式和评价的有机结合案例教学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它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选择带有启发性的典型实例,通过提供一定的情境,让学员去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提高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一种教学方法。由于它具有教学思维的开放性、教学沟通的双向性、…  相似文献   

18.
爱国主义是人们忠诚、热爱、报效祖国的一种集情感、思想和意识行为于一体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在人类社会历史前进程中形成、发展、巩固起来的一种团结凝聚国家和民族,推动历史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调节个人与国家、民族关系的基本政治、道德和人生价值规范。目前,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动力,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也是整个高等教育的目的之一。高等院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发展和深入,既给高等教育提供了新的发…  相似文献   

19.
嘻哈是美国当代城市青年的一种主流文化,与摇滚、布鲁斯以及爵士乐一样,最初也是一种音乐形式。嘻哈所传递的内容也很丰富,比如愿望和挫折、团结和挑衅、创造性和街头现实、内容和形式等等……  相似文献   

20.
最近,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这是新形势下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一项重大举措,是邓小平党风廉政建设理论的具体运用和体现。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及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执行。一、充分认识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重要意义建立和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是新形势下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现实需要和必然要求,是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纳入法制轨道的重要保证,是“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的支持和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