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深蕴及其当代警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聚芹 《兰州学刊》2005,19(1):48-51
马克思在生命的黄昏执著于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在完成从"人体解剖"向"猴体解剖"的社会研究方法转向的基石上,实现了从对东方社会落后、停滞的谴责到对之历史绵延原因探源及承继性发展的根本转变,成为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拓荒者,从而步入社会发展研究领域的巅峰.但是,由于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形成贯穿于他一生研究的各个时期,并臻善于晚年,只有将马克思社会研究成果进行总梳理,才能把握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所实现的历史性突破的伟大意义.对马克思晚年研究成果的忽略以及东方社会中普遍的革命激情主义,干扰了人们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深蕴的充分认识.东方社会主义所遭遇的挫折使匡正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认识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恩格斯在晚年探索非资本主义道路的过程中,针对俄国等东方社会保存农村公社的特殊国情,提出了这些国家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走上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据此,有研究者认为,后来中国等民族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就是马克思、恩格斯"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思想的具体体现.本文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文本分析认为,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些思想不是所谓"跨越论"旨向的东方社会发展道路,而是其世界历史理论在俄国的具体运用.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历史理论为东方落后国家探索社会发展道路提供了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3.
试析晚年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哲 《理论界》2008,(11):23-24
19世纪50年代,当马克思完成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后,便把理论研究重点转向东方社会。东方社会理论成为晚年马克思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正确认识晚年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对于全面认识马克思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晚年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进行深入探讨:公私二重性:东方社会土地所有制的形式;亚细亚形态:东方社会生产方式;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东方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晚年从亚细亚生产方式入手,研究了东方社会的历史与现实,提出了俄国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而吸取资本主义文明成果的创新思想,从而形成了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系统地回答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在跨越"卡夫丁峡谷"之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历史性的问题,从而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5.
东方理论与东亚社会主义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鲁慧 《东岳论丛》2005,26(3):75-79
东亚社会主义的理论由来及形成与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和东方社会特殊发展道路密切相关。马克思从世界历史发展的整体高度,对东方社会历史和经济结构进行了系统研究,并且从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的相互关系中,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的两种设想,以及东方社会“跨越峡谷”的特殊发展道路。这一科学的方法论原则,对于我们研究东亚社会主义理论产生的深刻经济根源、政治基础、社会条件,正确认识东方社会历史中的跨越现象,在实践中开创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道路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方法论是马克思“东方社会构想”留给后人的另一重要遗泽。在马克思以俄国为典型考察东方社会的文本中,将东方社会与西方社会、古代社会发展序列和历史遗存纳入到人类发展的整体性历史视野中,具体分析社会发展历史发展阶段的一般性前景和特殊性可能,把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与主体选择统一起来,凸显出马克思研究社会历史的整体的、历史的、辩证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方法论是马克思“东方社会构想”留给后人的另一重要遗泽。在马克思以俄国为典型考察东方社会的文本中,将东方社会与西方社会、古代社会发展序列和历史遗存纳入到人类发展的整体性历史视野中,具体分析社会发展历史发展阶段的一般性前景和特殊性可能,把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与主体选择统一起来,凸显出马克思研究社会历史的整体的、历史的、辩证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方法论特征及其后殖民主义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军 《学术论坛》2006,46(4):40-43
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在方法论上坚持两个统一:在社会发展的评价尺度上,坚持历史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在社会发展的具体道路上,坚持多样性和统一性的辩证统一。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它影响了后殖民主义的研究视角和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讨论了马克思东方社会道路理论研究中论争的几个主要问题,论证了以下几点:1.马克思的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对于时代提出的问题的回答已具有初步的系统性;衡量理论的系统性应坚持历史主义原则;2.马克思晚年创立东方社会道路理论具备充分的条件;3.马克思的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对当代社会主义和后发展国家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认为,马克思晚年的东方落后国家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理解和把握这个伟大发现,才能完整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0.
《东岳论丛》2016,(1):131-135
平田清明是日本战后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重要的代表人物,其注重回归马克思原初语境的研究方法,为日本学界带来了一股重新解读马克思的新风。他主张马克思的历史理论首先是关于资本主义的历史认识,并关注到如"所有、交往、市民社会"等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时极为重要却在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缺失的范畴"。平田从马克思原初语境考察论证的方法,不仅在哲学方法论上具有重要意义,其对亚洲社会的独特性认识,也为中国市民社会问题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