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源于对民主实质再思考的协商民主,强调了实质性的民主控制,更多地涵盖了直接民主元素.协商民主重在协商而轻于讨论,其程序性内涵弥补了代议民主的不足,成为了独立于共和民主与自由民主的新型民主方式.协商民主兼有公共与多元的二维属性,“理性对话”是协商民主的先决程序,其特点是公共理性和多元化.协商民主以话语竞争为核心,有效防范了“禀赋效应”.同时,协商民主依赖于公共领域对政治系统的理性批判,对公民参与的要求远高于其它民主形式.虽然协商民主理论在沟通理性的概念层面与公民参与的实践层面都存在着不足,但无论如何,协商民主理论都为现代社会的政治民主实践提供了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2.
当代西方占主导的自由民主理论中公民参与的地位异常低微,公民积极参与政治所具有的内在危险被西方主流的自由民主理论反复强调。当代西方参与式民主理论充分强调“参与”在民主发展中的价值,从民主的本质规定性出发,以大众自发的、直接的参与为核心,强调民主应当通过自我管理过程中大众积极的直接参与才能实现,对西方当代民主实践进行了一系列的反思。我们认为,相对于自由民主政治哲学对公民参与的疑惧乃至反对,参与式民主与中国民主发展有着更强的契合性和说服力,对参与式民主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将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由于民主涵义的复杂性和实际操作中的选择偏好,当前中国高校在民主管理模式上往往重视代议民主,而轻视或忽略协商民主.协商民主是代议民主的必要补充,它有助于解决代议民主在实际运作中存在的不足,对于维护广大师生合法权益、提高高校公共决策质量、培养师生公民人格和精神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当前中国高校的协商民主管理模式建构,可以在参与主体的广泛性、参与事务的公开性、参与问题的价值性、参与过程的论辩性、参与行为的有效性等方面重点展开,从而为和谐校园的创建奠定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民主作为一种政治价值已得到普遍承认,实行民主制度成为世界潮流.民主有两种形式: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或叫代议制民主和自由主义民主).直接民主仅是一种理想,而间接民主则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导形式.但无论何种民主,都将参与作为核心要素.随着代议制民主诸多问题的凸显,研究公民参与如何在现代式的自由主义民主中发挥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审议民主与公民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改善目前的代议民主流于程序性民主、弱民主的流弊,一种强调公民直接参与公共决策的审议民主理论,成为近20年来政治发展的显学,值得吾人重视.这种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丹麦首先发展出来的新兴民主决策模式,逐步地在丹麦、英国、美国等欧美国家进行实验,从实验的经验中显示,它能让公民自由、平等地参与公共决策,并能有效提升公民的公共参与决策的质量,因而相继扩及亚洲的日本、南韩、台湾等地.基于此,本文的重点在讨论审议民主的意涵、优点及限制,并探讨其与公民意识的关系.本文的研究发现,审议民主能够强化公民的参与感,增进公民认同,培养公民德行,参与公民无论在公民认知、公民态度、公民参与各方面均有实质进步.换言之,经由审议民主的公民参与模式能够激励公民意识的整体表现.  相似文献   

6.
参与民主:理论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培军 《理论界》2009,(4):42-43
尽管目前作为国家体制的民主是代议民主,但针对实践中的具体政治和社会问题是不排斥直接民主形式的,而且直接民主是大量存在的,形式也是多样的,这足以引起更多的关注和研究。本文试图对直接民主的一种形式——参与民主的理论加以总结,阐明在现代政治条件下个人权益的实现有赖于参与民主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正如自由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所占的主流意识形态地位,自由主义的民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包括现在仍然是"正统"的民主模式.然而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兴起的协商民主理论认为自由主义民主下的政治是"为了私人利益而从事公共事务的行为".协商民主理论通过对自由主义民主理论上和实践中的反思,以讨论作为主要手段,对自由主义民主进行补充和修正,将公民社会和国家联合起来,形成一种有活力的协商政治以推动民主价值的实现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如自由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所占的主流意识形态地位,自由主义的民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包括现在仍然是“正统”的民主模式。然而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兴起的协商民主理论认为自由主义民主下的政治是“为了私人利益而从事公共事务的行为”。协商民主理论通过对自由主义民主理论上和实践中的反思,以讨论作为主要手段.对自由主义民主进行补充和修正。将公民社会和国家联合起来,形成一种有活力的协商政治以推动民主价值的实现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协商民主对公民参与的多维审视与局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末期,在西方社会自由主义民主和代议制民主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质疑和批判的背景下,以强调公民参与为基础的一种全新的民主范式--协商民主迅速兴起.协商民主从不同的维度对公民参与进行了审视,进而使公民参与的平等性、合法性、责任和理性得到了全新的认知与阐释,协商民主极大地激发了公民参与的热情,推动了公民参与和公民社会的迅速发展,使公民参与成为21世纪民主发展的主流.但与此同时,协商民主在公民参与问题上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的局限,它过度地强调了公民参与的理性,也忽略了资源占有程度对公民参与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强势民主理论是代议制和自由主义民主的一种相关的替代模式,依赖于一种自治的公民共同体的理念,希望设计一系列能够经得起生存能力、实用性以及理论连贯性的考验的制度,使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讨论、判断和公共观察成为可能.强势民主理论对对中国语境中政治参与活动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坚持民主执政与实现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把坚持党的领导、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的有效形式.坚持民主执政必须紧紧围绕实现有序的政治参与这个核心,按照政治参与的要求,定位民主执政的内容,探索民主执政的方式,完善民主执政的体制机制,在民主执政的过程中推进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12.
尽管民主本身意味着参与,但民主和公民参与存在着巨大的张力.在当代西方占主导的自由民主理论中,公民参与的地位异常低微,公民积极参与政治所具有的内在危险被主流的经典民主理论反复强调.反观当代西方参与式民主理论则充分强调了"参与"在民主发展中的价值,从民主的本质规定性出发,带来了民主模式的创新.相对于自由民主政治哲学对公民参与的疑惧乃至反对,参与式民主的政治哲学和中国民主发展有着更强的契合性和说服力,对我国民主发展亦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从参与到协商:当代参与型民主理论之前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民主并不是政治生活的独特现象,而是人类公共生活的内在特征。参与型民主是人类公共生活中的一种自我实践,是公民角色得以形成的基本场所。民主的实质是实现人对自我的真正控制,而这需要在政治生活以外的广阔社会领域中实现全面的参与。人们直接参与公共生活的最重要领域是那些与他们的生活最密切相关的事务;通过对这些事务的参与和决策,才能最终实现对政治生活的参与。近代以来的自由主义民主并未充分实践民主的实质,相反却使得政治生活远离了个人而走向了精英垄断。参与型民主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自由主义民主的缺陷,对于维系一个公共性的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而近年来新兴的协商民主,便利参与型民主从理想变为了现实。  相似文献   

14.
西方协商民主作为近年来国内外政治学界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和焦点问题。其一般内涵是指通过引导公民参与立法和决策,尽可能达成普遍的共识。其实质是引导公民在协商的过程中培育出公共生活的美德进而实现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通过对协商民主内涵的考察,可以发现自由主义、共和主义、社会民主主义和社群主义是其理论渊源之所在。另外,由于国情等多方面因素的原因,中西协商民主之间还存在着明显的差别,这也是对协商民主理论进行深入研究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5.
话语民主理论:渊源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方出现了“规范政治哲学”复兴的倾向。而哈贝马斯是推动“规范政治哲学”复兴的重要人物,他以交往理论取代康德的先验实践理性,通过经典共和主义和康德自由主义的相互校正,提出了话语民主理论。90年代,一些学者又基于后现代社会的某些视角,提出要以公共政策中的话语理论取代传统的行政模式。引入话语民主理论,倡导政府管理过程中的对话与协商,公民参与意识与积极的公共精神,可以促进我国政府与公民、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在公共管理过程中的良性互动,从而促进我国话语民主与善治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朱瑾 《理论界》2010,(9):72-74
公民社会是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在我国逐渐兴起的,至此,现代社会在我国也被划分为政治国家和公民社会两部分。按照传统的习惯,政治国家包办所有管理职能的社会管理模式显然不适应当前的国情,并会引发很多社会冲突。作为代议制民主的重要补充理论,协商民主理论被看作是可以弥补传统民主理论中重视自由而相对忽视平等价值的缺陷。我国民主建设中不乏协商式民主的传统,但基于相关体制的不健全和扩大公民民主参与的需要,通过引入和借鉴西方协商民主理论来完善我国的协商民主传统就有其建设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协商民主语境下的公民参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传统民主理想中,公民参与一直居于核心的地位.公民参与的有效性,对于理解民主政治尤其是不可或缺的.20世纪后期兴起的协商民主理论呈现的是一种基于公民实践推理的政治自治的理想.它不仅标志着民主政治理论发展的新方向,而且也使古老的公民参与理想得以复兴,然而它也面临着当代社会理论和现实两个层面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鉴于西方代议民主的官僚主义化弊端严重,生态主义主张一种直接参与性基层民主,它是一种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对将古典直接民主与现代代议民主相结合的民主形式的新探索.其根本特点是诉求一种在不摧毁现有代议民主体制的基础上,加强公民的直接参与性,即为现有代议民主注入更多的直接民主因素,以实现政治自决.它并不完全否定或要求取缔中央政府作为共同体的决策中心的作用和地位,但要求决策形成过程的重心向基层转移,从而达到矫正代议民主的不足、促进合法决策、制约行政权的膨胀、培养公民精神,以实现人类社会自身及其与自然的双重和谐与可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为了应对自由主义民主的危机,卡罗尔.佩特曼提出了旨在复兴古典民主理想的参与式民主理论。她主张扩大参与,强调参与式民主由政治领域向经济领域扩展,以实现一个完全民主化的参与性社会。然而,这些主张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面临着不少困难。  相似文献   

20.
试论健全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命题。协商民主的概念与理论本身源自西方,是西方学者在反思代议民主不足的基础上于20世纪80、90年代提出的一种新的民主理论范式,强调的是普通公民及其代表对于公共政策形成过程的普遍而平等的参与。尽管协商民主在西方还只是一种民主理想,但以公民普遍参与决策过程的充分讨论、努力寻求最大限度的共识、以促进决策的合法性为主旨的协商民主在中国则不仅早已制度化,而且还有了多种表现形式。充分发挥协商民主在中国走向现代化、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必须进一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