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超越传统理性主义陈新夏告别传统理性主义是当代哲学一个鲜明的口号。哲学向传统理性主义的全面挑战始于上世纪而盛于本世纪。在西方,无论人本主义还是科学主义思潮,都有相当色彩的非理性甚至反理性特征。近些年来,挑战传统理性在我国亦有了反响。应肯定,这是哲学发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西方哲学思潮对我国青年学生影响颇大,萨特、弗洛伊德和尼采的学说相继受到他们的青睐。对于这一现象该作如何解释呢?对此,我们应从分析以上哲学理论内容的相通性着手,揭示招致青年学生感兴趣的共性因素。就哲学的根本立场而言,尼采等人皆属于非理性主义者,对理性的厌弃和反抗是他们学说最基本的主张,因此,要认识当代西方哲学对我国学生的影响,首先应该对其非理性主义实质有一个明确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现代西方美学中的非理性主义思潮,以现代西方相应的哲学流派作为思想基础和理论依据,是后者在美学领域中的逻辑延伸和审美衍化。这种非理性主义美学思潮具有鲜明的反传统反理性倾向,对于西方现代主义的文艺理论和文学流派的基本思想和总体倾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拟简要地分析十九世纪后期以来现代西方美学中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形态演变和基本特征,以便推进对文艺美学中理性与非理性关系的深入认识。  相似文献   

4.
理性主义发展观批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蒙昧走向文明、从野蛮走向理性,这是人类的进步,是社会的发展。理性地筹划自己的生活、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人类活动的基本特点。但是,如果把理性作为人类活动的唯一根据,把理性工具化,那么理性就会走向自己的反面。启蒙运动以来的理性主义在不同程度上正是从这一侧面来理解、规定和运用理性。一在人类历史上,真正地颂扬理性和崇拜理性是从启蒙运动开始的。启蒙运动时代的思想家们高举“理性”的旗帜,把“理性”作为裁决一切的唯一权威。他们崇拜理性,以理性取代“神性”。理性主义思维方法成为主宰学术研究的最基本方法。一切…  相似文献   

5.
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过去,我们讲哲学上有这样那样的“对子”,诸如: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一元论和二元论,相对主义和绝对主义等等,现在,我看还可以加上一个“对子”,那就是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如果说,别的“对子”,人们已有较多讨论,较多了解的话。那么,对于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这个对子,似乎讨论和了解都还不太够,本文就这个问题谈些看法。一理性主义(Rationalism)在西方哲学中常常有两种不同场合的应用。一种是在同经验主义相对立的意义上的应用,意指人的知识的源泉是先验的理性,理性是真理的标准,在国内学术界通常…  相似文献   

6.
论后非理性主义认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义哲学具有明显的非理性倾向,并延伸和发展了现代西方非理性主义,我们姑且把后现代主义所包含的非理性内容和具有的非理性倾向叫做后非理性主义。后非理性主义认识论朝着新解释主义、新约定主义、新人文主义、无根主义和流浪主义趋向发展。后非理性主义认识论否定和反对传统哲学的本体、对象和基础,这实质上抽掉认识内容,只从认识形式和主体的活动方式来谈认识。这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立足于客观对象,强调认识内容的客观性和对外部世界的依赖性是根本对立的。但后非理性主义认识论从主体维度出发,把认识同具体的人文社会科学紧密结合起来,进而探讨了认识中的文化、交往、解释及认同等一系列问题,这又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又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经济学中的理性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学中的理性主义是经济学思想发展中一条最重要也是最值得关注的思想特征谱系。在摒弃了各种关于“理性”的工具性观念之后,康德意义上的完整理性含义确立了一种理性主义的立场。在这种理性主义立场之下,经济学理性主义体系包含两部分的内容经济学理性假设与经济学理性方法。经济学理性假设的三层含义与其理性方法一起构成了整个经济学理性主义基础,但是这一基础并不完美。理性假设的先验前提解释了种种理性悖论的根由,从而论证了经济学理性主义的合理性。但是,通过对“纽康姆难题”的讨论,必须承认经济学理性主义的深处确实存在着某种局限性。然而这并非表明经济学理性主义就是错误的,也不表明经济学理性主义走到了尽头,相反,在经济学研究中应当坚持一种谨慎的经济学理性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8.
当代西方的理性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世纪西方理性主义受到非理性主义的严重挑战,但非理性主义反对的其实是机械论的唯理主义,真正的理性主义精神仍在继续发展。本文对此从纯粹理性、实践理性、价值理性、工具理性等四个方面作了概括和论述,认为理性与感性都是人类精神不可或缺的方面,我们应努力平衡之。  相似文献   

9.
19世纪黑格尔及性哲学之后兴起的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潮,在人本哲学和科学哲学领域都产生广泛、持久的影响。辩证地分析其存在,批判其不足,在理性和非理性之间发展一种辩证的、互补的关系,是哲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所在。  相似文献   

10.
古希腊罗马时期和中世纪时期,相对于以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标志的西方近代来说,属于古代时期。本文试就这一时期古典美学情理观的形态演变和美学取向进行勾勒和评析,以期更好地总结西方美学对于情感与理性关系的历时性认识,这对于推动文学中的理性、非理性(包括情感)、非理性主义等基本理论问题(也是理论热点)的深入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文臣 《理论界》2007,20(12):120-121
哲学从米利都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是理性主义的。理性便被历代哲学家所关注、探索,成为西方哲学发展的奠基石。而不同时代的不同哲学家对理性主义的理解和阐释又各有差异、形成了各种流派和观点。今天,我们从源头上再一次弄清楚理性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对于我们以理性的哲学方式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实现社会进步的现实活动中,人类也历史地建构着关于社会进步的思想观念。但在不同历史时代,进步观念表现为不同的理论形态。作为进步观念的第一个历史形态,理性主义进步观取得了很大的理论成就,但因思想基础的非科学性与思维方式的片面性,它在社会历史发展中逐步陷入了理论困境。马克思主义进步观,正是通过对理性主义进步观的批判性继承、原则性否定与创造性超越,而实现了进步观念史上的伟大变革,实现了对人类树立进步信念的精神追求的理论提升。这种理论提升的基本内容包括:从理性决定论到活动创造论,从抽象还原论到历史生成论,从财富累积论到人文关怀论,从至善目标论到辩证进步论。  相似文献   

13.
否定和克服非理性主义必须注意区分四种界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西方非理性主义热在我国的产生,给人们的理论和实际生活都带来了许多消极影响,给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和研究也披上了一层阴影。现在,人们在反思中认识到只有消除这种非理性主义的阴影,才能使社会走上正常轨道,才能使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教学和研究深入下去。然而,如何消除非理性主义的阴影?人们意见尚不完全一致。我以为,要真正在理论和实践上克服非理性主义,首先就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注意区分四种界限(即正确区分人类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的界限;正确区分非理性因素中的积极因  相似文献   

14.
一、认识过程是理性和非理性的统一从哲学史上看,人们往往把认识过程与理性、非理性结合起来加以考虑,但是,认识过程中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问题,长期以来却未能得到正确解决。有关这一问题的争论,直接导致了现代西方哲学中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的尖锐对立。  相似文献   

15.
现代西方思想的两大主流——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可以分别追溯到两位思想家身上,一位是德国哲学家黑格尔,一位是丹麦宗教思想家索伦·克尔凯戈尔(Soren Kierkegaard)。由于这一原因,探讨克尔凯戈尔和黑格尔的关系,在当今西方成了非常热门的课题。在欧洲思想史上,克尔凯戈尔最早站在非理性主义的立场上批判黑格尔,在这一批判中,克尔凯戈尔否定黑格尔的哲学体系,断言人的存在是唯一真实的存在,并断言人的存在的荒谬性;他否定黑格尔所强调的以必然性为基础的客观理性,高扬建立在可能性基础之上的人的自由选择,并提出自己的非理性的自由观和辩证法;他企图把“畏惧”等个人心理状态作为存在的基本范畴,取代黑格尔的客观范畴和概念,并以主观思想家取代理性哲学家。克尔凯戈尔所强调的人的存在的绝对性和荒谬性、人的自由选择以及对个人心理状态的表现,实质上也正是本世纪非理性主义的基本特征。承认不承认理性的普遍意义,承认不承认个人行为的理性规范,承认不承认科学的真理性,是现代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的本质区别,因此,可以说,克尔凯戈尔对黑格尔的批判是现代非理性主义的先声。  相似文献   

16.
吴童立 《东岳论丛》2003,24(1):109-112
西方近代理性主义传统中存在着两种理性 ,一种是启蒙理性 ,一种是实践理性。作为形成于这两种理性深刻张力之中的一种反叛 ,伽达默尔相信一种“历史的理性” ,即传统通过一种连续性实现自身。这种理性克服了启蒙理性和实践理性对人的异化 ,为人类生存提供了一种更为合理的范式 ,解释学就是以这种理性为起点构筑的哲学体系。解释学当然不是完美无缺的理论体系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 ,其解释学呈现出某些理性主义倾向 ,而通过一种建设性的批判则可以揭示出解释学理论发展的某种可能向度。  相似文献   

17.
理性主义、非理性主义与反理性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哲学自文艺复兴以来 ,呈现出三个发展阶段 ,即近代哲学、现代哲学和后现代哲学。理性主义、非理性主义与反理性主义是这三个哲学发展阶段的重要表征。由理性主义向非理性主义的演变及其向反理性主义的演进 ,有其内在的理论逻辑。本文对这种演化的逻辑进行了分析和揭示。  相似文献   

18.
非理性因素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主观心理形式与作为社会思潮的非理性主义是相互区别的。但人们往往不能对二者作出严格的区分,从而造成二者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混乱。因此有必要弄清非理性因素与非理性主义的关系,弄清非理性因素与非理性主义的实质,以便在肯定非理性因素作用的同时,提高对非理性主义思潮的鉴别力。  相似文献   

19.
<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理性主义思潮席卷西方。随着人们对科学反思的深入,科学哲学中也出现了非理性主义。科学哲学中的非理性主义,假借科学的历史发展做基础,以科学的逻辑分析为前提,具有很大的欺骗性。揭露和批判科学哲学中的非理性主义,对于我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科学哲学中的非理性主义的理论根源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一、观察渗透理论。二、理论不可证实。三、理论不可证伪。四、理论选择非理性。下面我们逐一介绍、分析这四个理论根源。  相似文献   

20.
列奥·施特劳斯立足于《圣经》和古典政治哲学传统,从哲学、宗教和古典政治哲学三方面对现代性展开了全面的批判。从哲学的角度看,现代理性主义颠覆了知性与理性的关系,从而无法理解超理性事物。从宗教的角度看,现代理性主义因为无法理解自然和启示,进而只是拒斥而没有驳倒宗教传统和启示信仰。从古典政治哲学的角度看,现代理性主义使得理性成为意识形态、工具理性和教条主义。总之,现代理性主义终于导致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使得政治生活和道德生活不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