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形势与政策”是我国高校“两课”教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 ,由于其教学内容的特殊性 ,使这门课程的教学任务与其他课程相比有着独特的内涵和特点 ,只有认真领会和落实这门课程教学任务 ,才能更加深入、扎实的实现“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目的 ,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相似文献   

2.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课程设计的新方案中,决定以“毛泽东思想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代替“中国革命史”课,是新方案中调整力度最大的一门课程。许多专家、学者已经对这门课程中许多问题展开研究,现仅就我所认识到的两个问题,提出来求教于同行与专家。  相似文献   

3.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不是一门普通的知识课,而是一门理工农医类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公共学位课。它是本科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后续课程,又是博士研究生“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基础课程。它在高等学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清商”最初是专指性的音乐术语。它成为妙曲的代称,完成于汉魏之世。“清商”内涵的这层演变,主要与当时的两个因素有关。一是器乐与人声相结合的歌舞乐开始盛行,二是时代普遍缺乏较为精确的乐律知识。本文的探讨说明,是“清商”而不是“清徵”、“清角”成为妙曲的代称,反映的正是汉魏时期音乐史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其它课程的理论基础,对其它课程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这门课程在高校的设置经历了“分”与“合”的不同形式,带来不同的教学效果.其历史沿革显示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只有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实施整体性教学,才能达到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相似文献   

6.
“市场调查”课程实践性教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调查”课程在许多高校都已开设,它是管理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如何把“市场调查”理论性教学与市场实践相结合,是高校教学中应该探讨的一个问题。本文结合“市场调查”课程的教学内容,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对“市场调查”实践性教学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在中国现代文学的教学中,总有些同学问我:学习中国现代文学有什么用?他们对于学习本门课程,脑子里存在一个“?”。用卖瓜说瓜甜的办法强调本门学科的重要性消除这些同学的“?”往往无济于事。为什么历届学生对学习本门学科都存在一个“?”“?”的起因是多方面的。客观的原因是这门学科受“左”的干扰,至今没有一个  相似文献   

8.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新开设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这门课程应以《中共中央 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的实施方案》有关规 定为依据,深刻领会开设这门课的意义;把握好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脉络和主题;搞好这门 课程的教材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   相似文献   

9.
中文系新设了一个文化管理专业,按照教学计划,在三年级要开设“中国古代文化制度史”课程。我觉得,开设这样一门课程对于拓宽文化管理这门学科,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与改造,特别是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一、“中国古代文化制度史”的范围和重点人类的社会生活有物质领域和精神领域。文化,就是沟通这两个领域的中介性结构。因此,物质领域或精神领域的任何变动,都会使文化受到影响乃至发生新旧更迭。而物质领域  相似文献   

10.
自1984年,原教育部下达《关于在高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几点意见的通知》后,经过13年的实践与探索,我国高校文献检索与利用课教学已基本上步入正轨.但围绕这门课程的建设工作,也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必须认真地总结经验,找出问题,研究对策.一、“文献检索与利用”的学科属性与特点近几年来,围绕着“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课程性质与学科属性,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对于前一个问题,已基本上取得了一致意见,绝大多数的人都认为这是一门“方法课”,而对它的学科属性,却还未能形成共识.有人认为这是一门交叉学科,有人认为这是信息学科,还有人认为是情报技术学科等等.由于学科属性没有确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该课程的发展.就现有教材的内容和目前大多数从事本门课教学的人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看,“文献检索与利用”课,是以各学科发展现状、研究动态、文献资料分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新的学科,它的任  相似文献   

11.
高师院校开设《大学音乐》选修课,旨在提高高师院校学生的音乐素质,陶冶其性情,培养其情操。《大学音乐》选修课教学,必须在教学目标定位、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等方面进行改革,方能取得切实的成效。  相似文献   

12.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内容之一 ,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意义重大。音乐教育不仅能促进学生德育素质和智力因素的发展 ,还能促进学生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发展。因此 ,音乐教育的价值应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试论音乐欣赏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音乐是人的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人的高雅的审美情趣,优化人的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音乐欣赏教学对于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可以促进学生审美素质、德育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和知识面的扩展以及创造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音乐课程标准》的学习 ,认为高师音乐教育缺乏师范性 ,特别是处于西部地区的高师音乐教育更缺乏民族性。高师培养的目标与其教育学科课程 ,特别是音乐教育理论和实践的课程的设置地位 ,内容体系及教学方式都直接影响人材的培养 ,必须进行改革与调整 ,才能适应 2 1世纪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需要 ,培养新型的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综合音乐感教育进行了阐述,并探讨其对我国音乐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音乐教育是培养人的重要手段,通过对音乐教育与人才成长关系的论述,并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阐明了音乐教育对人尤其是对青年学生高尚道德的培养、和谐人的培养、创造力的培养等,具有不可忽视和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音乐作为社会环境存在的一部分,对人们的思想、精神具有一定的影响,20世纪音乐的发展带来了让前人未曾想象的音乐要素。这一些要素是否符合我们社会的需要,本文作了一定的思考。音乐不管在哪一个时期都应该体现那一个时期的精神,而时代精神来自于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8.
音乐与文学都属于艺术,两者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但却归属于不同的艺术形式,在艺术审美活动中,两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分析它们在艺术表现中的相互关系,从而找出两者的渊源与关联的东西。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古代的"乐教"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在培养和完善人格等方面有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儒家经典著作《乐记》正是多角度、多层面映衬出先秦音乐教育形态。本文从《乐记》入手,深入阐释汉代儒家学者眼中的先秦音乐教育形态。  相似文献   

20.
上古东夷民族的图腾乐舞滥觞于传说的少昊时代(大致相当于考古学上的大汶口文化时期).到"五帝"时代(大致相当于考古学上的山东龙山文化时代)后期,乐正夔协助帝舜整理和发展传统乐舞,以东夷乐舞为主体而综合创立<韶>乐,遂成为后世王官乐舞的总源头.春秋战国之际,东夷故地的鲁国和齐国仍然完整地保存着<韶>乐.秦汉以后,<韶>乐古曲始渐次失落,但直到近世,曲阜孔庙祭孔时所用大型乐舞仍存留着<韶>乐和<韶>舞基本模式的痕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