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近代化的基本特征是通过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的封建大门被迫打开以后,经过较长时期的中、西学相互斗争、渗透,逐渐走向近代化的.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天朝上国"的美梦与幻觉;鸦片战争惊醒了部分有识之士开始"睁眼看世界";鸦片战争时期的客观环境和阶级局限制约了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思想的传播和实施进程.  相似文献   

2.
论黄遵宪的教育改革思想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变革封建传统教育是以戊戌变法为高潮的清末改革运动的重要内容之一。甲午战败后,康有为等人提出了以日本为模式的改革方针。值此改革高潮来临之际,黄遵宪以写日本政治、教育近代化的历史来阐发其改革主张,用明治维新成功的经验来指点中国改革变法的道路,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传统教育及洋务教育展开了反思与批判。他的教育改革思想对康有为、梁启超及戊戌变法产生了直接而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康有为的思想和活动,在中国近代化的曲折进程中,是起着开路先锋的作用的。他早期思想中的人道观念,可以看作是中国思想近代化的一个标志。本文清理了康有为早期思想的两部代表作《康子内外篇》和《实理公法全书》中的人道观念,分析了这一观念的四个层次的内涵及其与中西文化的内在联系。以“人道”观念为切入点,对认识中国近代思想主流的科学主义、实证主义、自然主义、功利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自从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步入近代社会。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方向是资本主义,资产阶级是时代的中心。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的近代化就是资本主义的近代化,其主要内容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以及社会心理、价值观念、文化结构的更新等等。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化虽然最终没有成功,但也经历了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戊戌变法是首次全面推进中国近代化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康有为提出的变法方案,是首次全面推进中国近代化的纲领。因此,康有为在中华民族图谋实现近代化的历史长河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他的近代化意识,具有承先启后的历史地位。本文拟对此问题进行粗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的中国近代化思想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是追求实现中国全面近代化的伟大先驱者。他的中国近代化思想丰富而伟大:用民主革命手段推翻清廷封建专制和创立民主共和制度,进而实现中国的政治民主化;通过物质文明建设逐步实现国民经济全面近代化,以变封建农业国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努力进行近代精神文明建设和荡涤封建思想意识污秽,开创社会文明新风尚与提高中华民族的文明素质。这些历史性的构想具有进步意义和巨大影响。他毕生为建立真正民主共和制度的奋斗,及其从事物质与精神两个文明建设的伟大革命实践,集中体现了他要使中国驾乎欧美列强之上的宏伟政治抱负和救国救民的民主主义战斗精神。他的近代化思想与实践超越了同代人,大大推动了中国全面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人走向世界的进步思潮中,康有为是近代中国向西方追求先进文化真理的代表人物之一。戊戌变法之后,他流亡海外十六年,三周大地,游遍四洲,经三十一国,行六十万里,对西方文明有了亲身体验和观察,其近代化思想也得到进一步提升和完善,同时大大促进了中西文化的双向交流。  相似文献   

7.
民主思想是康有为维新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民本思想是其深隐层次,民主是其表显层次.民本的内核,贴上民主的标签,正是康有为苦心孤诣创造的民主大厦.这一思想的形成是近代中国思想发展的必然产物,它加速了中国政治和思想近代化的进程,同时缩短了中国人与近代民主之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为,基于对近代西方侵略和中国民族危机的清醒认识,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一方面在现实中赏西批中,即对近代西方的学术和制度表示高度赞赏,批判现实中国的社会政治弊端;然而,在另一方面,康氏还在理想中崇古抑西,即高扬中国古代圣人的"太平大同"社会政治理想,指出近代西方社会政治制度的局限.在人性一律(一致)论的基础上,康有为主张,人类的基本价值是相通的,可以"暗合".康有为的思想有力地推进了近代的中西会通工作,并使其有关社会政治改革的思想具有巨大的原创性,使他成为中国近代化的重要先驱者.  相似文献   

9.
郑观应是我国近代化历程中的主要代表人物。主要分析了他的医学目的论、医学道德观、医学治疗观、医学预防思想以及医学交流观,从而全面展示了他的医学思想。从医学文化的角度,揭示了他在中国近代化里程中所起到的承前启后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论三十年代初期中国的舆论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0年代初期是中国思想文化界极为活跃的时期,各种社会政治思潮异彩纷,风云际会。而这一切又是在当时特定的舆论环境下展开的。30年代初期中国的舆论环境由两个基本的方面组成:一方面是执政的中国国民党所推行的文化专制主义政策,另一方面是多元化报业结构的普遍存在。前者以中国封建正统思想为基础,后者则是中国近代化演进的必然结果。这两方面相互对立、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由此形成了思想文化界特别是新闻界的冲突与融合。  相似文献   

11.
“康有为与中国近代化学术讨论会”简述康有为与中国近代化学术讨论会于1996年7月23至25日在青岛召开。会期三天。会议由青岛市社科联、青岛康有为研究会联合主办,青岛大学《东方论坛》杂志社等单位参与协办。来自全国各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40余人参加...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代化是近代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诸方面资本主义化的过程。中国近代无数仁人志士为此作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其中容闳就是较有代表性的一位。 容闳(1828—1912)是鸦片战争以后到西方接受西学的最早的中国人之一,中国第一个留美毕业生。在他的自传《西学东渐记》里记述了他对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经历。他对中国近代化  相似文献   

13.
洪仁提出的富民强国,从而"与番人并雄"的近代化发展方案代表了当时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近代化思想的最高水平。其思想的形成与其特殊的经历直接相关。洪仁的思想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认同清王朝封建专制体制并在其中谋求发展;2、流浪于封建体制之外,希望把他所接受到的某些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移植到太平天国;3、洪的言行在现实中碰壁后,又回归到封建专制体制内,并最终成为封建专制体制的殉道者。  相似文献   

14.
康有为对中国现代化的贡献──在青岛“康有为与中国近代化”讨论会上的发言吕明灼研究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问题,是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的极其重要的课题。在近代中国,现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现代化。从鸦片战...  相似文献   

15.
康有为的《大同书》是一部重要的哲学思想著作,同样也是一部重要的教育思想著作。在这部著作中,康有为全面系统地发挥了资产阶级的教育思想,展示了一幅美妙动人的乌托邦蓝图。这个教育乌托邦和它所处的时代一样,是一个迅速旋转的万花筒,五光十色,奇异非常。但略加剖析,我们也不难发现,它的构造主干、它的旋转中心,就是教育平等思想。一、对教育不平等现象的抨击强调历史进化,要求改革封建专制政体,是康有为戊戌变法的重要纲领之一。他明确地否定了封建统治阶级“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观点,并依据“公羊三世”说,把社会分为据乱、升平、太平三世,宣布整个封建统治秩序只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阶段,它将必然被资产阶级民主制所代替,这是过去从未有过的。他的这一哲学政治思想推广到教育思想上,就是对“据乱世”教育不平等现象的深深慨叹和愤愤不平:  相似文献   

16.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林则徐、魏源等人提出的探索“夷情”、“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逐渐成了人们议论时政、谋求富强的热门话题。由此而有洋务活动,改良倡议;引进了洋枪炮、洋工匠、洋技术,以及欧美的各种社会学说,从而编织成中国近代化的早期历史。史家们谈论中国近代化,多着眼于封建官僚士大夫的有关言行,而于太平天国中那些被人讥讽为“苦力王”的思想言行及其所产生的影响,则很少顾及。这是一个缺陷。其实,鸦片战争的炮声,不仅震惊了封建士大夫阶层,也给下层社会的某些有志之士以极大震动。太平天国的领导者洪秀全,就是在鸦片战后对封建传统文化产生怀疑,转而向西方借来一个“上帝”,发动一场惊天动地的农民战争的。正是这场战争,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继之是洪仁玕,他以所接触到的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  相似文献   

17.
晚清时期西学传播本身既是中国近代社会蜕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起过复杂的作用。经济领域中生产力的变革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政治领域中维新变法与革命、思想文化领域中对传统伦理价值观念的怀疑,以及新的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都可以说是同西学的传播密切联系在一起.然而在封建守旧势力依然盘根错节的近代社会。梁启超所说的。西洋思想运动”始终不可能奠定一个“健实之基础”。  相似文献   

18.
道咸以降,中国文化危机四伏。为了保存传统,文化保守思潮应声而起,以中体西用论为旗帜,历经康有为的孔教活动、章太炎的国粹主义形成一个明显的思想流派。康有为是晚清文化保守主义的领军人物,他主张珍视传统文化,同时借鉴西方文化,希望藉此使传统文化再焕光辉。文化保守思潮对中西文化关系有深刻的理解,影响了近代中国文化的趋向。  相似文献   

19.
维新变法时期的袁世凯与康有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维新变法时期,袁世凯的思想与康有为的思想有许多相似或相通的地方。袁世凯曾是康有为变法运动的积极支持者,他在变法关键时刻对康有为的背叛,有着种种主观和客观原因。  相似文献   

20.
前言康有为是中国十九世纪末叶的政治活动家和思想家。新中国成立后,学术界对康有为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绩,出版了《康有为》等著作,发表了近二百篇文章。但是,过去在极“左”思潮的影响下,曾把改良主义同修正主义划上等号,一提到康有为,便批判他的改良主义思想,对他的爱国思想和革新精神,则缄口不谈或轻描淡写,对他一生的评价总是就低不就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