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作为地域相邻的两个强大政权,高句丽与夫余之间随着各自实力的消长而不断发生战争。笔者整理《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中表现二者军事关系的史料,并作具体分析,进而归纳二者军事交往关系的特点及夫余战败、高句丽强盛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利用文献解读高句丽民族起源,需要区分两个问题:第一,文献撰写的角度是民族史还是政权史;第二,民族起源与王族来源的不同.基于此,高句丽民族起源的解读应以《三国志·高句丽传》等民族史文献为依据,而《魏书·高句丽传》等政权史文献与高句丽民族起源无关.  相似文献   

3.
高句丽的民族构成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句丽在历史上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由貊、高句丽、秽、夫余、沸流、沃沮、荇、汉、百济、新罗、契丹、突厥、肃慎、倭等民族构成。  相似文献   

4.
高句丽从公元前三十七年建立政权,至公元六六八年被唐朝所灭,七百余年中,高句丽统治者或受外部势力所迫,或鉴于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曾几易其都。高句丽的几次迁都,均对其生存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据史书记载,前三十七年,高句丽始祖朱蒙从夫余王室逃出,历经艰险,南下至纥升骨城,“观其土壤肥美,山河险  相似文献   

5.
夫余高句丽是殷商末期北上的殷人的一支,居住在夫余(附禺、鲋鱼)山北,因此称为北夫余或者北夫余高句丽。以禺为中心分为四方附禺,北附禺信奉的神祇为禺强,神形和黄帝相似,因此高句丽认为自己出自传说中的黄帝。周穆王北征,对附禺采取怀柔亲和政策,因此高句丽尊为始祖,邹牟王就是周穆王,也叫好大王。所以,从汉代到明代关于高句丽的神话传说始终都是黄帝子孙、出自殷商、成长在周这样的组合方式与表达路径。  相似文献   

6.
先秦古籍中所记肃慎人,即是满族最早先人,据《二十五史》列传中所记,汉、三国时期为挹娄,北朝时为勿吉,隋、唐朝时为靺鞨,辽、宋、元、明时为女真,随其更朝换代,其名称亦随之而异。 北魏孝文帝太和17年(公元493年),“夫余为勿吉所逐”,勿吉人推翻了夫余政权,一部分勿吉人亦南迁至松花江中游夫余故地。公元494年,高句丽文咨明王3年(北魏孝文帝太和18年)2月,夫余王及妻孥,以国来降。夫余降于高句而。据《魏书·勿吉传》,“其国无牛,有马车……”,勿吉至北魏始见,北魏以前大约臣属于夫余,故不见于史籍。  相似文献   

7.
以往的历史地理著作及各种地方史志,在论及东北历代建置沿革时,往往只重视历代中原王朝在东北地区设置的行政区划及地方民族政权沿用汉制所设府州县的研究,对于夫余、高句丽、契丹、女真及满族建国后采用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民族建置问题,却很少问津。这种只重共性、忽视个性的偏见,导致对东北建置沿革的研究出现了许多时间上或地域上的空白。本文仅就古代东北的民族建置作一粗浅探索,希求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弥补以往对东北历代建置研究之不足。  相似文献   

8.
秽与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秽与貊都是族系称谓。秽系民族一直生活在东北东部地区。貊系民族散居蒙古草原,自西周中、后期,部分迁入东北东部,与秽系民族杂居。经过长期的民族融合过程,最终形成高句丽、秽貊、夫余等民族。秽貊一词最初是指居住于秽地的貊族,而后则成为新兴各族的通称。貊系民族受秽系民族影响,由畜牧民族变为农耕民族。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文献和考古材料 ,对六朝政权与朝鲜半岛高句丽、百济和新罗三个国家之间的交往分别进行了阐述 ,揭示了六朝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对朝鲜半岛三国的文明进程产生的影响及其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0.
对于高句丽的研究,有两个问题需要加以探讨:一个是高句丽南迁朝鲜半岛,另一个是隋唐征伐高句丽的性质和原因.高句丽南迁原因有二:一是忽视与公孙氏相互依存的关系,二者互相攻伐,造成双方共同削弱.其结果是公孙氏的灭亡和高句丽的孤立;二是公孙氏灭亡后忽视了与曹魏的关系,使高句丽不得不南下寻求生存空间.隋唐征高句丽的性质,由高句丽政权性质及其所占地域决定.高句丽为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地方政权,所占之地为汉四郡,故战争性质即为统一战争.战争原因,从隋看,是由高句丽侵隋所致;从唐看,是由高句丽侵新罗,新罗求救于唐,唐为制止高句丽的行为和稳定朝鲜半岛和平局面所致.  相似文献   

11.
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最佳路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对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的研究,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至今越来越活跃。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其内在的动因和外在的依据。本文以此为切入点,重点研究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最佳路径选择。从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实现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最佳路径必须分四步走,即第一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日本———东盟自由贸易区,韩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第二步: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第三步:中日韩+俄罗斯自由贸易区;第四步:东北亚自由贸易区;而其中的必经路径是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这是实现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最关键的一步。  相似文献   

12.
吉林省位于东北地区腹地,是东北地区的老工业基地,近年来国家为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出了一系列规划和战略,还将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通过对长吉图地区对外贸易总体状况和长吉图地区进口和出口状况对吉林省经济总量的回归分析发现,长吉图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有利于吉林省经济总量的增长,尤其是长吉图地区出口总额的增加对吉林省经济总量的增长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13.
跨国统一物流体系的建设是区域经济合作的物质基础。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瓶颈之一是跨国运输和国际物流服务。建立东北亚区域物流统一网络,其核心是通过东北亚各国物流合作机制的建立,加快东北亚区域物流统一网络的建设,促进地区经济合作,实现经济互补,创造区域经济繁荣。  相似文献   

14.
宗教文化不仅是人类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越来越成为当代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长吉图区域作为中国目前唯一一个由国家批准实施的沿边开发开放区域、吉林省最活跃的旅游产业带,宗教文化旅游资源总体数量可观且类型齐全,整体知名度不是很高但品位上乘,宗教文化活动不是很多但影响较大,对其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将对该区域乃至吉林省旅游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东北亚的国际合作时代已经到来,但由于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及各国间的体制差异、利益冲突等诸多原因,使其交流与合作面临许多障碍。因此,应构筑东北亚国际和谐的社会环境,加强各国间的相互沟通和理解,达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之目的。  相似文献   

16.
制度安排与东北亚地区贸易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些年,制度安排对双边贸易关系的作用一直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本文采用贸易引力模型,从实证角度分析验证了制度安排(APEC与图们江经济开发区和东北亚地区开发协商委员会)对东北亚国家对外出口的决定作用,并对地区内各国间的贸易潜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制度安排对东北亚各国的对外出口是有影响的.加快东北亚地区经济贸易一体化,将有利于扩大各国的对外贸易,促进各国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与欧洲、北美及东南亚相比,有着深厚经济合作基础的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步伐却进展缓慢。从深层次文化根源来分析,该区域国家的地区认同意识淡漠无疑是一个重要原因。这使得强调文化和认同的建构主义有了充分的解释空间。建构主义认为,国家之间只有建构集体身份才能保证持续的、真实的合作。集体身份建构与东北亚区域合作呈双向互动关系,集体身份的建构对东北亚区域合作进程有重要的影响,而东北亚区域合作的互动实践能够促进集体身份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在 70年代 ,澳大利亚政府开始推行面向亚洲政策 ,就其原因而言 ,主要是出于经济利益考虑。“面向亚洲”与澳大利亚自身经济特点、国际经济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以及国际经济格局变化密切相关 ,同时也是澳大利亚与东亚、东南亚国家经济贸易往来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动力,促进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是推动东北亚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政府和民间的科技交流与合作是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的两翼,两者互相补充,缺一不可。为此,应充分发挥大学的主导作用,巩固辽宁省在东北亚地区科技交流与合作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图们江地区国际合作开发已进入稳步发展时期初步实现"开边通海";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招商引资出现良好趋势;旅游、对外贸易发展势头良好.为早日实现图们江地区"东北亚物流中心"这一目标,我们还要采取与之相适应的行之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