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对霍克海默、阿多诺而言,启蒙的辩证法就是理性历史的辩证法。而对康德而言,人类理性的再次觉醒就是启蒙。可以说,整个近代西方的启蒙运动都是理性再次觉醒的过程。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启蒙辩证法》以深层的文化批判精神为动力对启蒙以来的技术理性主义至上的文化价值观念进行批判和反思,进而得出结论:那就是神话就已是启蒙,而启蒙却倒退成为神话。启蒙精神不仅包含着从野蛮到文明的进步过程。同时也包含着由文明再次进入野蛮的退步过程。这就是神话与启蒙相纠缠、文明与野蛮相伴随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2.
“启蒙辩证法”构成阿多诺、霍克海默启蒙批判的核心内容,尽管有其深刻与独到之处,但他们把对理性的局限性的批判变成了对理性的绝对批判。对启蒙的批判早在启蒙时代即已开始,哈曼与雅各比对启蒙运动的哲学基础的怀疑所显出来的思想深度并不亚于“启蒙辩证法”; 启蒙理性并不完全等于神话,它还具有“综合—分析”的方法论优势,这种优势导致霍布斯与孟德斯鸠的政治自由主义;启蒙理性也并不必然导致工具理性,对工具理性背后的科学主义、资本主义工商逻辑的批判如果依托一个混沌不明的价值立场,将无法预言与建构未来。  相似文献   

3.
哈贝马斯批判《启蒙辩证法》是一种总体性的意识形态批判,它必然会陷入施为性矛盾中。这一解读主导了对《启蒙辩证法》理论成果的讨论。尽管霍耐特指出《启蒙辩证法》是一种开放性的社会批判,但由于他没有正视这一批判与内在性批判的关系,所以仍然无法彻底解决开放性批判所面临的理论困难。《启蒙辩证法》正是以内在性批判为基础才避免了陷入施为性矛盾中。内在性批判体现为有规定的否定,它同时又为《启蒙辩证法》提供了一种规范性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启蒙辩证法》包含着以人与自然关系为主线的生态思想,它既论述了科技进步下人类遇到的现实矛盾,又蕴含着在矛盾背后对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探讨,具体体现在对启蒙精神和工具理性批判的双重维度中。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提上了日程,既回答了时代发展的重要主题,又凸显了人性的真善美。毋庸置疑,《启蒙辩证法》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的思考值得深入挖掘,这对新时代我国坚定不移地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生态目标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哈贝马斯对《启蒙辩证法》的否定性解读,使得该著中的拯救逻辑遭到歪曲。由哈贝马斯的解读所延伸出的对《启蒙辩证法》拯救逻辑的美学化和精神分析化的重构与阿多尔诺的哲学思想相矛盾,由此我们必须重新反思哈贝马斯的解读模式。《启蒙辩证法》并非仅仅局限于工具理性批判,它通过有规定的否定达到了对现代启蒙当中现实权力因素的内在批判,它因此并没有彻底否定启蒙也没有重新树立新的乌托邦。对自然的回忆的拯救逻辑意味着思想必须对自身展开批判,以达到重新正视社会现实中的苦难现象,从而解构抽象主体的优先地位。  相似文献   

6.
哈贝马斯将《启蒙辩证法》理解为把启蒙的自我毁灭过程加以概念化的理论努力。一方面,《启蒙辩证法》遵循的物化批判,仍然企图用概念超越概念,并没有放弃概念化的探讨;另一方面,这一批判仍是“科学的内在性批判”,因而无法破解韦伯所提出的合理化困境。  相似文献   

7.
以(启蒙辩证法)与(否定的辩证法》为主要标志,文化批判理论成为法兰克福学派后期的理论主题。以技术理性批判为核心的文化批判理论,涉及到意识形态批判、大众文化批判、性格结构批判、心理机制批判等诸多内容,力图发现人类文明发展中的支配意识与控制意识。二战中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建立,为文化批判理论提供了现实的主题,随着后来资本主义消费主导型社会的形成,文化批判理论进一步成为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批判现实的主要理论武器。在阿多尔诺的(否定的辩证法冲,这一理论主题直截了当地表现为反对传统文化中由理性产生的总体的同一性思…  相似文献   

8.
随着20世纪全球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20世纪60年代绿色运动的蓬勃发展和法国“五月风暴”运动的政治影响,安德烈·高兹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的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萨特“自在-自为”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和法兰克福学派技术理性批判理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构建了自己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批判是高兹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显著特征,经济理性批判是高兹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核心议题,生态理性构建是高兹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价值指向。经济理性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不断产生而逐渐形成,其实质上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以谋求利润最大化或无限追求最大经济利益为生产动机的工具理性。经济理性具有导致人的虚假需求和异化消费、加剧生态危机以及造成“生活世界殖民化”和“新奴隶主义”出现的危害,而生态理性与经济理性之间存在着本质区别,构建以生态理性为核心的生态社会主义是超越经济理性的有效措施和根本路径。高兹的经济理性批判理论启示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生态理性对经济理性的扬弃,构建遵循生态理性的生态政治观、文化观、消费观和幸福观。  相似文献   

9.
在工业文明时代,长期大规模的工业化发展,使工具理性占据了主导地位并进一步膨胀和异化。工具理性的异化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生态危机的深层思想根源。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对工业文明的反思和超越,旨在解决当前的生态危机,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走出生态危机这一困境,实现真正的生态文明,就必须在意识层面上审视和批判在工业文明占主导地位的工具理性及其异化,保持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在社会形态中必要的张力,最终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摹拟是阿多诺思想中一个有重要地位的概念.在<启蒙辩证法>中可以看出一条关于摹拟能力在文明进步中逐渐变异的人类学意义上的隐含线索.梳理出这条线索,不但可以将<启蒙辩证法>中的文化工业批判、反极权主义和工具理性批判等主题贯穿起来,而且能延伸到阿多诺后期的许多重要著作中去.不过这条线索并非对一种总体历史的构建,而是对当前现实的瓦解.  相似文献   

11.
启蒙理性的宗旨是摆脱恐惧、获得自由;然而,人们不仅没有实现真正的解放,反而又陷入新的奴役之中.而导致这一悖论出现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古希腊以来的理性传统在启蒙时代发生了自我变异,启蒙理性蜕变为以数学化与实用化为主要特征的工具理性,并一跃成为理性崇拜的全部内容.工具理性的自我膨胀必然暗示出价值理性的失落,从而导致严重的伦理后果,即终极实体的缺位、伦理价值的虚无及伦理精神的媚俗.对启蒙理性的不断追问和质疑,凸现现代社会时工具理性权威崇拜的批判和拒斥,从而为彰显和确立人类生存发展的价值基础和意义世界而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2.
哈贝马斯用“总体化”批判来概括霍克海默与阿多诺在《启蒙辩证法》中对启蒙理性进行的反思,将其视作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的极端化。总体化批判本应完成对启蒙的启蒙,但不幸的是,总体化批判不仅摧毁了批判的理性基础,使批判陷入尼采式虚无主义,而且将启蒙反思变成反启蒙,使其在自我指涉的反思中迷失方向。对于哈贝马斯的批评,学术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究其缘由在于,哈贝马斯与霍克海默、阿多诺使用相同的概念,如“理性”、“启蒙”、“现代性”等,但却做出了不同的理解,而研究者出发点的差异又无意识地扩大了理解上的歧见,使得共识更难达成。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批判理论在阿多诺这里体现为一种特殊的形态,他着意于一种批判性的辩证态度而显出其理论上的否定性特色。具体体现为《启蒙辩证法》中的社会批判和《否定的辩证法》中的哲学批判,前者是对总体性社会的否定性辩证,后者是对传统体系哲学的否定性辩证。这种对总体性社会及其体系哲学的批判形成阿多诺独特的思辨方式,呈现为一种非总体的“星丛”模式。  相似文献   

14.
启蒙理性是当代思想领域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启蒙辩证法通过探讨抽象理性对人的统治,揭示了"启蒙倒退为神话"的局面。抽象理性逐渐沦为权力社会统治的意识形态工具,社会大众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进入一种"自我持存"状态,这与启蒙运动以来对人的主体性确立状况相背离,理性最终走向自己的反面。马克思通过政治经济学方法完成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分析,要破除抽象理性对人的统治,就必须对"理性形而上学"进行批判,即从理性形而上学内含的经济学方法和思维方式入手,结合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批判理论,在多元视野中发现理性自我拯救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辩证理性批判》(以下简称《批判》)是法国当代哲学家萨特后期主要著作。萨特把他在该书中所主张的辩证法理论叫做分析性、探索性、客观地研究问题的“批判的辩证法”,标榜这种辩证法是唯一具有可能性和可知性基础的理论,并且用它来纠正所谓被“自然化,概念化和教条化”了的唯物辩证法。本文试图结合《批判》全书的内容和逻辑,通过以下几方面对“批判的辩证法”作较系统的考察。  相似文献   

16.
与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不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主要是在以经济理性为特征的工具理性批判的视域下而不是在以技术理性为特征的工具理性批判的视域下来建构其异化消费理论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发展了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并显示了其对于当代工业社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技术恐惧是现代技术治理的重要内容,关系到科技社会的和谐、健康和持续发展。从启蒙的辩证发展来看,技术恐惧渊源已久并具有内在必然性。《启蒙辩证法》把摆脱恐惧、成就主体性作为其启蒙批判的中心线索。启蒙的辩证发展蕴涵着恐惧的演变逻辑,从自然恐惧到技术恐惧,既是启蒙的必然结果也是启蒙辩证法的生动体现:启蒙精神在使人类摆脱自然恐惧之后陷入技术恐惧,消除神话的同时编织了技术神话,在自然面前彰显的主体性沦为技术的附庸,创造技术帝国把人类导入新野蛮时代。技术恐惧治理需要改变传统启蒙理念下工具理性的技术定位和资本逻辑锁定的技术创新路线,需要再启蒙。不同于传统启蒙精神,其目的不是要根除技术恐惧,而是要正确看待技术恐惧现象,学会在恐惧中前行。  相似文献   

18.
批判的理性观是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的而又往往被人们所忽视的方面。它构成社会批判理论的基础或出发点。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性观是在批判工具理性的基础上形成的。批判理论家们认为,工具理性或技术理性是当代的科学技术发展和理性观念演变的最新结果。现在,工具理性己变成社会的组织原则,是造成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或发达工业社会单面性的根源。因此,他们致力于对工具理性的批判,并在与工具理性的对立中规定批判理性的本质及特征,从而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批判的或辩证的理性观.法兰克福学派宣称这种理性观既保留了传统的辩证理性观强调理性的批判否定精神的一面,又吸收了当代非理性主义思潮重视人的自由的一面。这就使批判理性观具有了调和、折衷的特征,即它徘徊于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之间,或者说处于这两者的交界处。本文拟对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性观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19.
启蒙辩证法对现代性的反思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启蒙辩证法作为对现代性的总体性反思,仍然没有超出现代性的发生场域——商品拜物教。主体性形而上学与传统异化逻辑的二元对立正是启蒙辩证法的精神实质,也是现代性的异化逻辑的表现。启蒙辩证法未必具备自身标榜的总体认知能力,也未必具备对现代性的总体性批判潜力。它仍然没有摆脱现代性的初始矛盾——抽象和具体的矛盾,单纯理性的反思最终必然导向理论的乌托邦形式。  相似文献   

20.
法兰克福学派工具理性批判的三大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具理性批判理论是法兰克福学派在20世纪40年代之后对早期批判理论的发展,这一理论主要体现为三个主题:即技术进步与理性的工具化、工具理性与文化工业的发展、希望的消失与人的存在方式的转变。通过工具理性批判,法兰克福学派揭示出组织化资本主义社会的灰色场景,同时也展示出其自身理论中的悲观情结。但这种悲观还没有达到绝望的地步,对另一种希望的憧憬构成了工具理性批判理论的内在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