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苗向东 《社区》2011,(3):42-42
严寄洲1917年8月出生,曾导演过《海鹰》、《野火春风斗古城》、《战斗里成长》、《英雄虎胆》等影视剧50多部。他多次被评为健康老人,他的长寿秘诀是什么嘧他的座右铭是“想吃啥就吃啥”。  相似文献   

2.
还记得《大宅门》里的那个无赖韩荣发吗?还有那个《神医喜来乐》里的坏药商孟庆和:张艺谋执导的电影《有话好好说》里那个喊着“安红!我想你想得睡不着觉”的民工,以及热播电视剧《玉碎》里的“臭咧咕”……清一色的反面配角无一例外地让观众记忆深刻。他们的扮演者有一个并不太响亮的名字——杜旭东,别看他长相不济,他可是大校军官,海政文工团演员、剧团团长,而且,有一个漂亮的医生妻子……  相似文献   

3.
《今日南国》2014,(1):23-24
《江山美人》、《独臂刀》,他的邵氏电影曾垄断香港电影工业;《上海滩》、《霍元甲》、《射雕英雄传》,他的TVB仍是屹立不倒的电视巨无霸;逸夫教学楼、图书馆、科技馆,他的名字同慈善事业紧密相连,“逸夫楼”成为中国校园的一大特色;他是一个时代的传奇,他是邵逸夫。  相似文献   

4.
在公众的印象里,袁立就像一朵带刺的玫瑰花,美丽、芬芳、不容靠近。因为《永不瞑目》中骄傲任性为爱不顾一切的欧阳兰兰而一举成名。因为《铁齿铜牙纪晓岚》中单纯可爱的杜小月而红遍大江南北。而《黑洞》、《浮华背后》等电视剧更令袁立在大众的视野里越来越清晰。《大校的女儿》、《上海王》则使他的演技日趋完善.2008年4月,这个一贯低调的女人再度被人议论纷纷,却不是因为某部电视剧的火爆,而是因为她和曾经的老公相互诋毁而被卷入是非的漩涡——  相似文献   

5.
元杂剧《同乐院燕青搏鱼》中的燕青,是一个平民化的英雄人物,燕青形象更多的表现梁山好汉为民除害的侠士义气。《水浒传》里的燕青,是一个忠心耿耿、机智灵巧、了身达命的贤才,性格比元杂剧里复杂,人物形象更为鲜明。《水浒后传》沿袭《水浒传》里燕青的聪明才智,大胆地将他塑造成一个出谋划策、智勇过人的非凡将士,一个出类拔萃的军师。  相似文献   

6.
他演过《宋家皇朝》,演过《荆轲刺秦王》,甚至还演过《漂亮妈妈》,可惜他在《宋家皇朝》里只是张曼玉身边未露脸的士兵;在《荆轲》里是披头散发跪在李雪健对面哭诉"数十年后无赵人"的使节;在《漂亮妈妈》里跟巩俐骂街只有后脑勺出境的大老爷们儿。但他如今是东京电影节影帝,此前只有三位中国男演员夺得过影帝殊荣,分别是张艺谋、牛振华和朱旭,都是前辈。而自从1996年出演《脸谱》的朱旭先生之后,15年来再无中国男演员染指过该奖。另外,这也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次男女演员在国外9大A级电影节上同时赢取影帝影后的奖杯,对东京电影节来说也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7.
圭恰亚迫尼一生亦官亦学,其最著名的历史著作是《佛罗伦萨史》和《意大利史》。他的历史写作受到古典作家和当代人文主义者的影响,但是在确切的细节方面远远超出了一般人文主义者历史著作。在很长时间里,其著作受到后人高度重视,也遭到过强烈批评。其实,若按照科学史学观点来看,圭恰亚迪尼在史料真实性和确切性上是存在着不足的。但是,在文艺复兴时期,他能够把历史写作做到那样实属不易,堪称那时史学家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8.
嫁狗随狗     
徐帆 《可乐》2010,(10):26-27
冯小刚属狗,人也特别狗,嫁给他是我万没料到的。第一次领教他的狗脾气,是刚和他认识时。那是一个冬天,他在姜文执导的《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演戏。那时,我在剧院排《阮玲玉》,中午刚排练完,就接到他的传呼。他说拍戏很冷,想吃点儿热乎的东西,让我送到现场。  相似文献   

9.
爬山     
易中天,一位因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中品读三国历史而一炮走红、名震全国的厦门大学教授。 因为出名也招来了些许骂名。骂他者何许人也?为首者当属某大学中文系教授葛红兵,他在《如此易中天,可以休矣》一文中说易中天品一国实际不是品,是嚼,把《三国演义》和《三国志》混嚼一气。[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陈继儒是明末著名的杂家、戏曲批评家。他的思想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人文主义色采,强烈地呼吁个性解放.他有关《西厢》、《琵琶》、《牡丹亭》三剧的批评,实际上对传统文化,尤其对传统道德是一种有力的冲击.  相似文献   

11.
舒平 《21世纪》2010,(2):50-51
他曾蹲过三年的牢狱,饱尝艰辛;他也当过三年的文化部副部长,叱咤风云。 他曾将莎士比亚的《请君入瓮》、米勒的《推销员之死》等多部剧作名著翻译成中文,达雅传神;他也将中国话剧舞台上的优秀剧作《茶馆》、《王昭君》、《家》等译成英文,推向世界。  相似文献   

12.
建明 《北京纪事》2014,(3):59-61
提起许镜清,估计在街上问十个人,有十个人都不知道他是谁,但是,如果听到别人的电话响或者在KTV里,他的作品却是无处不在的。 他,就是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的作曲!那些耳熟能详的《敢问路在何方》《天竺少女》《女儿情》《猪八戒之歌》……这些已经被传唱了二十多年的歌,均出自许老师之手! 许老师之所以能有这样的成就,跟他小时候就具备的性格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3.
陈琴,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语文教师。十余年推广“素读”经典的理念,她变革一本教材教到底的常态,将大量的经典读本引入课堂,率先在小学课堂里开设了“素读”经典课程。她的学生六年里基本实现这个目标:背下十万字,读破百部书,写下千万句。她的学生都能熟练地通背《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大学》《中庸》《论语》《老子》《孟子》和《声律启蒙》等经典读本,六年里,她的学生平均阅读300册书,优秀的孩子每年的阅读量突破1000万字。  相似文献   

14.
《野草》有很明显的现实指向性,但那只是“表”而不是“里”。《野草》深受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但那只是“流”,而不是“源”。《野草》的根深扎在我们民族的文化土壤中,尤其是华夏远古的神话里。《野草》和《山海经》在结构、人物形象、意象等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野草》受《山海经》的影响不仅有据可查,而且有其现实的土壤。正是借助华夏远古神话原型,《野草》穿越了历史幽深的隧道,重新把我们带回到那荆天棘地的远古世界,把沉埋在我们民族心灵底层无数世代的悲欢哀乐重新打捞上来。也正是借助神话原型,鲁迅将个人的命运纳入到民族的命运,并成为20世纪中华民族灵魂最伟大的守夜人。  相似文献   

15.
无论是《暗算》里真诚、真挚、真我的黄依依,《新上海滩》中摇曳着风情的交际花方艳芸,《倾城之恋》里温婉动人的白流苏,还是《相思树》中疯狂痴缠的尚洁,陈数端庄脱俗的气质和精湛的演技,无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曹禺的经典话剧《日出》里,陈数出演的“陈白露”更是颠倒众生。  相似文献   

16.
《文心雕龙》在《隋志》及以后的目录里多归在集部。尽管也有认为《文心》是子书的,但这种说法影响甚微,不足以改变《隋志》影响所致而形成的普遍看法。由《序志》和《诸子》两篇的对照可见,两文对作者著述用心和《文心》著作性质的表述高度一致,这就证明,刘勰本人是将《文心》当作子书来写的。了解这一点,有助于我们认识刘勰撰写《文心》的态度,也有助于理解该书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陈浩民,一个熟悉的名字。第一次看见他,印象并不深刻,只依稀记得他在《天龙八部》时饰演文弱书生段誉这一角色。再次看见他,是在《聊斋贰之鬼母痴儿》,他在里面饰演与鬼母同蹈火海的儿子石天生。鬼母和天生的母子同心,让我落下感动的泪水。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饰演《西游记贰》的齐天大圣孙悟空。在众人的舆论 ,他的用心良苦把孙悟空的每个神情、每个动作都演绎得淋漓尽致。第一次听他的歌,是《西游记贰》的主题曲—取一念,清晰动人的嗓音深深地吸引了我,久久地在脑海里,挥之不去。也许是情窦初开的少女情怀作祟,也许是他的魅力非凡,那时候的我,对他有种莫名的感觉。  相似文献   

18.
仲达明 《社区》2010,(32):12-12
四岁的时候。我还在幼儿园,父亲便决定带我看书。他从家里的老书橱里抽出两本书,一本是红封皮的泰戈尔的《飞鸟集》,一本是黑封皮的孔子的《论语》,然后放进他的公文包里.带到他任教的学校宿舍。两本书,一红一黑,构成了童年的我对文学世界的最初印象。  相似文献   

19.
一位年仅17岁,移民加拿大才两年的花季少年,不因身居异国被林林总总的西洋景片所迷惑,而是专心承传以孔孟之道为中心的华夏民族文化。他在号称"加拿大纽约"的多伦多这样一个花花世界里,竟自得其乐且乐而不倦地研读《弟子规》、《孝经》、《诗经》、《论语》,并向他人积极传授孔子孟子、  相似文献   

20.
《社区》2008,(5):4-5
蓝天野并不是出生在书香门弟,家里的大人大多不看书,最早的文学方面的熏陶来自他的祖父和父亲,“祖父念过书,他每天晚上给我讲,讲的多是《西游记》,还有一些公案,但是讲得多了,就不知道再讲什么了。”于是,蓝天野上小学后不久,有一次书店拉了一车书去学校卖,蓝天野的祖父就吩咐孙子买几套书回去,“他看完给我讲,当时买了《水浒》,还有一些民间的说部,都是说书人传下来的书,有《三侠五义》、《小五义》等。”除了祖父,蓝天野的父亲也识字,“我印象中他很聪明,家里很多东西都是他自己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