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世文 《老人世界》2013,(10):25-26
“追梦之旅”是我书法作品展的名称,也是我书法作品集的名称。“追梦之旅”这个名字是我起的,“追梦之旅”的内容是我选择的。但追的梦不光是我的,大梦是国家的民族的,小梦有我的,也有书法同道的。因此她既属于我又不属于我,故谓之我与“追梦之旅”。  相似文献   

2.
每天上午9点刚过,家住无锡市崇安区上马墩三村24号的朱全妹、沈鸿祖、高桂娣等几位老人就陆续来到张有兴老人家的“老伙伴客厅”,喝喝茶、聊聊天,跟着“厅长’老张练练书法。如今,像这样的居家养老互助小组,在小小的简新社区已组建了3个,正在筹建的还有12个,有近百位老人成为“客厅”的常客。  相似文献   

3.
旧时有一组掌故叫“二十四悌”,其中之一是“兄弟争死”,说后汉有赵姓兄弟,老二闻知强盗要吃掉被抓的老大,就把自己绑了前去求告:“我哥干瘦,没有我肉多……”强盗一感动把哥儿俩都放了。这很像“二十四孝”里的“割股疗亲”,只是情节更为可惊,连如今的国人也不易想象,对于异文明的洋人就更显得超乎人性而没法理解了。  相似文献   

4.
理解 《当代老年》2007,(10):20-20
老伴爱好广泛,读书、写稿、琴棋书画无一不爱,我常调侃他像个“社会活动家”,他倒能借题发挥,说能称得上“家”的人,身边该有个好“秘书”。  相似文献   

5.
张德普 《老年人》2013,(11):49-49
曾在某刊物上读过这样一个小故事。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同一高僧斗智,最后,高僧问苏:“你看我像什么?”苏调笑道:“你像一堆牛屎。”苏接着反问高僧:“你看我像什么?”高僧答:“像菩萨。”苏东坡非常高兴,回家讲给妹妹听。苏小姝听后说:“其实输的是你,并非高僧。你是‘牛屎心’,才会把别人都看成牛屎。高僧有一颗‘菩萨心’,认为人人皆可成菩萨,所以说你像菩萨。”苏东坡听后,羞愧不已。  相似文献   

6.
施立松 《老年人》2010,(6):36-36
自从儿子出生后,我就成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夹心饼干”,就像风箱里的老鼠,少不得两头受气。但是,自从我当上“夹心饼干”,便不吝啬“放糖”——甜言蜜语;“加胶”——把夹心做成粘和剂。等到孩子稍大点,母亲老了,我也人到不惑。这个时候怎样与老人孩子相处,我学到的防夹绝招是,  相似文献   

7.
生活小窍门     
年逾古稀的父亲,一生勤奋好学,兴趣广泛。但自从得了老年痴呆症,像变了个人似的,书法不练了,太极拳不打了,京剧不唱了,而且变得“六亲不认”,就连见到我这个唯一的女儿,也常常是视同陌路。每逢见到他,我总爱问:“我是谁?叫什么名字?”他却茫然地望着我,摇摇头说:“想不起来了,想不起来了。”我心里不禁一阵悲凉。  相似文献   

8.
“网络礼仪”漫谈李“怎么我的电子信箱总是空的?”“为什么在chat里,没人理我?怎样才能在chat里受欢迎呢?”“IRC里面的人,不像你说的那么友好嘛!”“我刚加入一个新闻组,为什么没人和我讨论呢?”“我写了好多的Mail,怎么收不到回音呢?”“我...  相似文献   

9.
魏和平 《金色年华》2009,(10):24-24
“像我这样的草根创业者,凭个人之力,难以招聘到‘豪华男’合作。我找过天使投资,但没有人帮助我,我没有能力展开我的抱负,我该怎么办?”来自南昌吴先生的一个现场提问,让参加“APEC中小企业峰会”的几位企业家很有共鸣。  相似文献   

10.
老伴吃了30多年的粉笔灰,刚走下三尺讲台,就六神无主,像缺水的庄稼———蔫了,整天靠“气功”(叹气)加“躺功”(睡觉)打发日子。我见老伴落得如此“惨状”,便劝她到外面走走。老伴接受我的建议,茶余饭后与我常到马路边去散步。然而,问题又来了,老伴明为散步,暗地里却对街道上的“人为风景”关注起来。一日,她刚走下楼,就看见路旁有两个窖井,张着圆圆的大口,便不由自主地拣些砖头石块圈起来,以免行人“失足”。又有一回,瞧着马路边刚栽的小树被顽童弄得东倒西歪,她就回家动员全家人去“改斜归正”。后来,老伴的目光集…  相似文献   

11.
海珠 《当代老年》2013,(4):24-25
年近七旬的蒋继林是福建龙岩连城人,他自创的“太极悬空书法”,即用左手写反字,被称为“八闽一绝”。蒋继林从小就喜爱书法艺术,写得一手好字。1991年的一次“书友”笔会上,他看到大伙都在案台上写字,觉得没劲,就想到离了案台试试。有了这种想法,他开始练习“悬空书法”。起初,老蒋搬来两条凳子,  相似文献   

12.
我在山西晋祠做田野调查的时候,曾经遇到这样一件小事:两个老汉争论,中国共产党到底算不算是“朝廷”,一个说既然已经成为国家事实上的领导者,自然应该算做朝廷的;而另一个则认为,毛泽东时代应该算是的,甚至邓小平时代也是的,但之后就不再是了,原因在于,邓小平之后的领导人都没有“出像”。所谓“出像”就是在全国范围内都有最高领导人的塑像或者照片。  相似文献   

13.
近七成女生觉得班上男生不像男子汉 据《今日早报》报道,杭州一所初中和一所小学的两个班,做了一份“男女生印象”调查。“你觉得班上的男生像男子汉吗?”,只有24.1%的女生回答“像”,认为“不像”的女生占69%,还有6.9%的女生觉得“有点像”。在“你觉得班上的女生像女孩子吗?”这个问题中,有77.4%男生觉得“不像”,  相似文献   

14.
“我想学点儿手工纺织技术,听说村里的‘半边天家园’有就业技能培训,我就找到这里来了……”谈起“半边天家园”,东丽区无暇街老袁村的王学会有着说不完的话题。像王学会一样,现在津城广大妇女遇到了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找“半边天家园”来帮忙。  相似文献   

15.
彭山旭《书法》优秀奖程琼珊《书法》优秀奖孙法平《书法》优秀奖黄春芳《学生》三等奖宗明志《山水》优秀奖九江市“爱我九江”书画作品赛选登~~  相似文献   

16.
我家老妈虽然50岁了,却有一颗年轻人的心。假如你说她老了,她一准跟你急:“谁说我老了,我不是才四十多岁吗?”几个儿女常常逗她:“妈,您好了不起!请问您是如何做到年年四十的呀?”老妈听了总是自我们一眼,然后一本正经地说:“你老妈是50岁的年龄40岁的心,哪像你们20岁的人却装着一颗70岁的心?”直噎得我们哑口无言。  相似文献   

17.
“珍珠隶”是当今书法又一独创字体,它以形似“珍珠”而独立于当今书坛。 创作“珍珠隶”绝非偶然。我自幼酷爱书法,尤对隶书情有独钟。通过长期的艺术磨砺,在隶书上有所心得,但终是他人面貌,无自家神形。为此,我决意创新,写出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隶书。我曾求教于刘炳森、王祥之二位大师,受到了二位大师的支持。  相似文献   

18.
王悦 《现代交际》2004,(2):70-71
说自己是“都市短工族”,是顺应了别人的说法,其实我觉得更应该称自己为“临时工”,不过,我是个自由的、快乐的“临时工”。 加入“都市短工族”之前,我有一份不错的工作,所得的收入让很多人羡慕。但随之而来的是时间和空间的被占用,每天要“卖”给老板至少12个小时,每月至少出差3次。我像陀螺一样快速地运转着,想停也停不下。因为有房子要供,还有学要上,有朋友要交,有家人要关照……直到这一天,我觉得自己也可以像小资们一样尽情地享受生活,而且可  相似文献   

19.
记不清在什么地方曾看到过下面这个有趣的故事。一位小学老师要求同学们就“发现”和“发明”这两个动词各造一个句子,以彰显它们之间在含义上的差异。有个机敏的小学生回答道:“我爸爸发现了我妈妈,我爸爸和我妈妈发明了我。”这个出人意料的回答引来了笑声,但仔细一想,它确实别出心裁地道出了这两个动词在含义上的差异:“发现”就是把原来已经存在着的事物对象化,“发明”就是把原来不存在的事物创造出来。从这个有趣的故事联想到“做学问”。实际上,从某种意义上说,做学问也就是像那个小学生一样“找差异”。众所周知,任何一门学问都要使…  相似文献   

20.
余平 《老年人》2007,(8):36-37
前些天我回家,又看见老妈在电视机前津津有味地看《易中天品三国》的光碟。老爸在一旁对我发牢骚,说:“你妈一天到晚都在看易中天,光碟都要看烂了,家务事也不做,真像中了邪!”老妈不以为然,反驳道:“你懂什么?成天就知道在外面打麻将,一点文化素养都没有,你要是有人家易中天百分之一的本事,我就不再数落你了。”我知道他们二老因为易中天又要开始打嘴仗了,连忙把话题岔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