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出”姓     
方刚 《老年世界》2011,(18):13-13
在福建泉州的某座深山里,隐藏着一支蒙古部族。相传他们是元朝开国名将木华黎的后裔。直到明代,他们的祖先因为避祸,才改为“出”姓,隐居在这里。此后便在这南国的深山里离群索居生活了六百年。  相似文献   

2.
劲草 《当代老年》2009,(12):16-17
著名作家韩少功对省文联主席的“官帽”兴趣不大,对“荷锄劳作的草帽”兴趣不小。从2000年开始,韩少功的手半年在海口“握笔”,尽他海南省文联主席的“本分”;另外半年携妻子在湖南汨罗八景峒大同村“挑粪种菜”,在两千年前屈原行吟之所养鸡、种地,过着晴耕雨读、怡然自乐的隐居生活。56岁的韩少功企盼着能早一天退休,然后安安心心地做个“纯农夫”——  相似文献   

3.
《老年世界》2013,(7):43-43
独贵龙(蒙古语:Duguilang),亦译“多归轮”,在蒙古语中为环形、圆圈之意,指中国清朝末年至中华民国前期,内蒙古伊克昭盟一带兴起的反抗政府剥削的蒙古族群众运动。因参与者常坐成圆圈讨论,并在公文中以圆圈形签名而得名,既表示平等,也不会暴露领导者。  相似文献   

4.
1949年上半年,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内蒙古中、东部地区全部获得解放,绥蒙地区也已解放在即。此时,抗战结束后一直“隐居”北平的德王再次积蓄力量,招集旧部,在阿拉善旗发动“蒙古自治运动”,企图在内蒙古西部地区形成一个“自治”局面。  相似文献   

5.
快乐     
《现代交际》2005,(6):14-14
在莲花佛国九华山下的桥庵村,有一位在此隐居了37年的赵恩语老先生。他自耕自种自食,读书研史制茶,过着逍遥自在,远离亲人,清苦寂寞的另类人生。赵恩语袒上为太湖名门望族,父亲曾是哲学大师罗素的门生。赵恩语1958年考入北京某名牌大学,但在临毕业前,因其父病故而陷入困境,弃学在社会上流浪,先后卖过水果,  相似文献   

6.
躺在病床上,患有脑瘤的马小航不住地说:“我想他,他开飞机来北京了,他开飞机来北京见我们了……”   马小航刚刚度过自己 51岁生日,他念叨的是他从出生时就没有见过的父亲。“ 51年了,他从来没有见到过他爸爸,想了几十年了。”站在病床边,望着儿子凄苦的神情, 71岁的张锐老太太眼中闪着荧荧的泪光。泪光中,一段尘封的乱世情缘,就像发黄的老电影拷贝一样,一幕幕地慢慢放了出来。   张锐祖籍山东,出生在吉林。自她懂事起,她的父母就在不断吵架,最终这个家庭破裂了。想起童年,张锐十分伤心。她说,那是一场噩梦。   为躲…  相似文献   

7.
徐炯权 《老年人》2013,(9):10-12
今年83岁的奉孝同,曾经是中央警卫团的一名神枪手。他的传奇经历还在于,年轻时给毛主席当过5年警卫战士。1958年2月,奉孝同脱掉军装回到湖南新化大山深处的老家于农活。半个世纪以来,他隐居深山,  相似文献   

8.
“人生其实没有太多的选择”他教过书,扛过枪,当过官,又弃官做起了环保志愿者。今年1月20日,44岁的哈希·扎西多杰荣获2006 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公益奖。1992年至2000年的8年里,一小群人和一大群羊的跌宕起伏的命运曾震惊中同,羊是有“可可西里的骄  相似文献   

9.
由于一位热心医生的不经意发现,最近毛主席的警卫战士奉孝同走进了人们的视线。1958年复员回到新化后,奉老隐居深山半个世纪,甘守清贫,保守秘密,生活中无论遇到多大困难,都不曾伸手向组织要过待遇。奉孝同在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被选调到中央警卫团工作,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身边人"。他不居功,不自傲,组织上让他复员回家当农民,他二话不说,背起背包就回家当了农民。如今,他的子孙后代或在家务农或在外打工,是地地道道的"农二代",没有一人因为他的原因而成为"官二代"、"富二代"。大公于他,大德于他,世间能有几人?奉孝同的行为告诉我们,做一个对党忠诚的人,对人民忠诚的人,且是如此安平乐道是多么的不容易。唯其如此,他才被人们无限敬重!  相似文献   

10.
若风 《老年人》2007,(1):18-19
身为永州市公安局副局长、“打黑除恶小组”组长的王石宾,恐怕从来就没有想到有一天“打黑除恶”会打到他自己的头上来。在永州这个偏远地区,多少年来他苦心经营着江湖天地,充当着黑恶势力的保护伞,日子过得很是滋润。  相似文献   

11.
“狼牙山五壮士”生还者之一宋学义,1947年回到家乡河南省沁阳市王曲乡北孔村当农民。他虽然先后担任过沁阳县委委员、新乡地区革委会委员、河南省贫协委员等职,但直到1971年因病去世,也没有离开过农村。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拖着因跳崖而严重受伤的身体,带领北孔村群众战盐碱、斗黄沙,使北孔村的耕地由昔日的蛤蟆坑变成了井渠双保险、旱涝保丰收的稳产高产田。可是,他从不以英雄自居,始终保持着普通劳动人民的本色,深受乡亲们的爱戴,至今在沁阳44万人民群众中还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故事。两支“大中华”烟宋学义一生中参加过许多重要会议,195…  相似文献   

12.
正她,今年83岁,8年前,起床意外摔倒,股骨头摔断,再也没有自己起过床,意识渐失。他,也是83岁,8年前,已经75岁的年龄,开始学着做饭洗衣,亲手照顾起了病中老伴。他和她,在校园里相识、相爱。1956年,结婚时,他拉着她的手说:“我会照顾你一辈子。”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批大学生,穿越一个甲子的爱情。她叫杨莹泽,他是刘多成。他说:“她的病还没有好,我还不敢变老。”一句承诺伴随一个甲子  相似文献   

13.
参考消息     
养眼篇NO.1大洋网——透视都市单身女性不婚族日增现象 如今的北京城里流行着一个老“新”词——“北大荒”。诙谐的北京人用这个原本是个地名的词语来称呼都市单身女性这个特定的群体:“北”,生活在北京的;“大”,大龄女青年;“荒”:没有结婚、身边没有固定异性朋友,用北京话说,身边“荒”着的。  相似文献   

14.
老陆走了     
曾石 《老人天地》2013,(7):24-24
我们从来也没有叫过他“陆学艺老师”,因为这个称呼透着生分和距离;我们更是从来没有叫过他“所长”,因为这个称呼弥漫着官气。——陆学艺先生的同事及弟子  相似文献   

15.
朱迅 《中外书摘》2006,(8):16-18
同在中央台我却从没见过他 那是一段特殊的日子,“非典”横行,国难当前,被称为没有硝烟的战争进入到最低谷、最残酷的时期。2003年3月,北京开始恐慌,人们开始抢购,流言四起,乌云密布。工作上我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每天“连轴转”的工作弄得我身心疲惫。  相似文献   

16.
当兵曾是戴鹏智跳“农门”的一条仅次于上大学的路,退伍后“农门”是跳出了,但并没有挤进城里的机关。有人建议用1.5万元“买断”工龄后,请他“下海”。在部队曾立过两次三等功的戴鹏智觉得他的尊严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为在他以前,还没有人吃过这只“螃蟹”  相似文献   

17.
"九一三事件"让林彪葬身蒙古,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海军第一政治委员的李作鹏,从此被押,并最终被判刑。但他至死都没有讲过林彪一句坏话,这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18.
台湾作家李敖1935年生于哈尔滨,1949年随父移居台湾。他特立独行,以笔作枪,争论中西文化,探讨国家大事,没有不敢说的话,自诩“老子天下第一”,从蒋介石到李登辉以及民进党、“台独”分子的老底都敢揭,赢得了“文坛怪杰”的美誉。今年以来,李敖参加台湾“总统”竞选,又以长篇小说《北京法源寺》角逐诺贝尔文学奖,在海内外一时声誉雀起。李敖曾于1972年、1981年被台湾当局两次判刑入狱,但他坐牢、复出、再坐牢、再复出,一直锋芒毕露斗志不减,成果骄人,著作等身。李敖一生曾有过十数位情人,直到五十七岁时遇见温柔贤淑的小屯,他这艘疲惫的生命之舟才驶进温馨的港湾。  相似文献   

19.
早就知道吴玉成老先生在京东河北玉田县一带有着很高的声誉,享有“泥人吴”的称号。他的作品被同内外收藏,并多次参加展演。早在1987年2月,曾在河北电视台现场表演,作品作为文化交流远涉法国、日本等国。1990年第十一届北京亚运会期间,展出了他的作品,受到专家好评。1994年10月,他的代表作《骑毛驴走娘家》入选文化部举办的“中国民间艺术一绝大展”。  相似文献   

20.
被称为“东晋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亭,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后改名为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教育家。浔阳(今江西九江)人,曾入仕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乡隐居。他的《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开创了田园诗体系,使田园古典诗歌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