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胡     
我不喜欢老胡。但是,父亲去世一年后,他娶了我妈。 相亲之前,妈妈曾经问过我,是否介意她再给我找个爸爸。我没有办法不介意,但是,父亲去世后我们一直寄居在外婆的房子里,舅妈除了以超常的热情带着母亲去相亲之外,就是以超长的脸给我们昏暗厌弃的脸色。  相似文献   

2.
沉淀的渴望     
那是我孩提时的一件小事。一天,妈妈领我在家门口散步,碰上了上街回来的姑姑。姑姑抚摸着我的头,亲切地说:“这孩子多乖!明天姑姑给买个芝麻烧饼!”姑姑说完走了,她的话我却牢牢记住了。第二天下午,没见姑姑的身影,我便等不及了,偷偷溜出跑到姑姑家,与表妹一起玩“跳房子”的游戏。一边玩一边往屋里张望,盼姑姑出现在我的眼前,塞给我一个烧饼。那烧饼一定是烤得金黄金黄的,上面还有芝麻粒,说不定还是刚出炉的呢!当然啦,这个烧饼虽然姑姑奖给我的,我也一定分给表妹一半…··哦盼明。等啊,“跳房子”总踩线犯规。一直到了…  相似文献   

3.
<正>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解梦师。我为什么会做这个梦?它是不是在提醒我:我经常将儿子丢失?两年前的梦两年前,我做了一个这样的梦:傍晚,带儿子去公园玩,碰到一个朋友。我和她聊天时,儿子在一旁不停打岔,我有些不耐烦,塞给他20元钱:"你去水上乐园玩吧。"儿子一溜烟地跑了。等我们聊完天,发现天色已全黑,而公园恰巧停电,路上一片漆黑。我的心提到嗓子眼:儿子?  相似文献   

4.
我们仨     
我刚从护理学校毕业回家,一家之主的奶奶就召开家庭会议,她让两个儿子出资聘请我照顾吉祥。此言一出,我吓一跳。 吉祥是奶奶的傻闺女。我略懂事,就开始埋怨自己运气差摊上一位傻姑姑,惹得同学整天笑话我。闻言,凶悍的奶奶就会颠着小脚找到学校,站在讲台上吼:“谁敢嘲笑小羽的吉祥姑姑。我就带吉祥住到谁家去。”  相似文献   

5.
谢涛 《当代老年》2006,(12):28-28
邻居中有位70多岁的老妈妈,前不久老伴去世了。 她现在住的房子是已成家多年的三个儿子凑钱给买的。刚刚成家不久的小儿子找到她说:“妈妈,爸爸已经走了,你一个人很孤单,不如把房子卖掉.我也把我们住的旧房子卖掉,这样我们的钱合在一起买新房子,您住到我们家里,我来养着您。”老妈妈同意了,很快卖掉了自己的房子,把钱交给小儿子,住到了小儿子家里。小儿子找三位哥哥开家庭会议,三位哥哥同意了小儿子的意见,老人由他来瞻养,他们一起把给老人—年的生活费交到这位小儿子手里。小儿子还从他妈手中要走了政府给老人每月领取生活费的存折。这位老妈妈才住进去—个多月,新房子还没买,老妈妈就无法忍受小儿子及儿媳对她的无理态度,跑出来住到大儿子家里。  相似文献   

6.
颜浩  杨早 《中外书摘》2007,(7):59-61
“父母相亲”初长成 “父母相亲会”于2004年下半年出现于北京,最早始于崇文区的龙潭公园。2004年9月,《北京晚报》做了一个“为白领婚事支招”的栏目,一位家有大龄未婚子女的汪姓老师,给报社写了篇文章,提议那些和她有相同忧虑的父母们,主动联合起来,  相似文献   

7.
暑假里,我跟随爷爷奶奶去探望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生活的姑姑一家。下了飞机,沿途最吸引眼球的是时常从路边闪过的一座座自行车停车楼,街上也是满眼蜿蜒不绝的自行车流,爷爷不由得感叹道:“这多像十几年前咱们的老北京啊!”姑姑看我新鲜好奇的样子,对我说:“姑姑早就给你备好礼物了,就跟表弟好好疯玩一把吧。”  相似文献   

8.
张笑溪 《老年世界》2009,(16):14-15
成都市人民公园“保路运动纪念碑”后有一片银杏林小径,那里成了帮儿女相亲的父母们的聚会地。付宏华在这里驻守了5年。  相似文献   

9.
孟迎新 《老年人》2008,(7):11-11
婆婆是个智慧女人。 首先从她关爱自己的宝贝儿子的方式上就可以看出一二。婆婆从不和我争夺对她儿子加林的控制权去显示她做母亲的尊严,而是喜欢和我一起,并通过我的手。把爱的点点滴滴传递给加林。一次,婆婆给加林买了件夹克,加林嫌式样过时.不肯穿。婆婆劝解无效,便来做我的工作:“你看这件夹克是不是还可以?”婆婆这样问我,我当然说好看。  相似文献   

10.
钟玛  刷刷 《现代妇女》2005,(12):44-45
1儿子刚刚上初一时,对男女那方面的感情还是朦朦胧胧的,可班上“情窦初开”又相对大方的女同学,已暗中向男生“眉目传情”了。但这类“青春期动作”常常遭遇儿子等一干男同学的冷嘲热讽。某周末的饭桌上,我正开启着一瓶四川名酒“剑南春”,儿子在一边说话了:“爸爸,我们班有个女同学,外号听着就是这酒的名字。”“叫剑南春?怎么,她喜欢喝酒?”我不解地问。儿子笑道:“不是。她叫杨小莉,特别喜欢和男同学一起玩,所以就给她取了剑南春的谐音外号——见男春。”我心想,这些半大小子也真想得出来。见我无语,儿子又自鸣得意:“一开始男同学背后叫…  相似文献   

11.
为什么说一封推荐信不能让中国学生在国外得到承认?“你的信能改变我的命运。”这是一个中国学生对我说的话,她毕生的梦想就是去美国学习。我在2007年9月遇见了她,恰好是我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当客座教授的那一周。这个学生来参加我的午餐演讲会,我们彼此交谈了一些开心的事情。她随后用电子邮件给我发来一封问候信,  相似文献   

12.
幽默漫画     
没有办法的事图、文/罗樱1.唉!2.老婆,为什么叹气啊?3.没完没了的家务让我头都晕啦!你也不帮我!4.这是没办法的事嘛,我是想帮你的啊,但我又不能再找一个老婆来和你分担。幽默:一毛钱的爱“你有多爱我?”“一毛钱之多。”“只有这么一点么?”“一毛钱不就是‘十分’吗?”健康可爱忙了很久,顺手打开收音机,一个温柔的声音传出“:…如果肤色红润,脸上的绒毛细嫩柔软,那说明很健康…”听到这里,忍不住摸自己的脸,对镜顾盼,再笑一笑,样子健康可爱。这时,又听播音员说道“:听众朋友,这次我们的《养猪知识讲座》就到这里……”相亲漂亮的小姐去相亲…  相似文献   

13.
达芙萝丝&#183;米布萝今年36岁。是一名布隆迪妇女。她和家人住在首都布琼布拉市。11年前,在该国发生的内战冲突中。她的第一个儿子克劳维斯出生了。她为儿子取名“我知道他们憎恨我们”。后来她又先后生下了两个儿子。出于对无休止的战争的厌恶,她为他们分别取名“让我们拥有和平”和“我在上帝的手中”。当内战结束后。米布萝的第4个儿子也于两年前来到了这个世界上。她给他取名为“幸福”。  相似文献   

14.
“他一下子掐住了我的脖子,问我你到底要把我带到哪里去:”安娜告诉记者,儿子当时冰冷的目光让她绝望。  相似文献   

15.
俞晓荷百无聊赖地在公园门口踱着叛心里有些赌气,看看手机,已经过了约定的时间,她拨了介绍人给的电话号码,关机。俞晓荷松了口气,转身往回走。要不是姥姥逼她相亲,她才不会受这罪。她最怕姥姥的眼泪,只要老太太一哭,她立马投降。  相似文献   

16.
更正     
刘洁  浏泓 《现代妇女》2005,(12):31-31
我不是城里的孩子,却从小就跟姑姑住在城里。因为我是女孩子,爸爸总想要个儿子,所以我还不记事儿的时候,已经过继给了小城里的表姑。我一直都称姑姑叫妈妈,我的亲生母亲,却叫她大娘。姑姑是很疼爱我的。她膝下没有孩子。她和姑夫都很开明,不曾刻意隐瞒过我的身世,逢到好时节,还送我回乡下玩几日。几乎每年春天我都回乡下。乡下的小弟比我小五岁,嘴儿特甜,一口一个姐姐,对我很亲热。我不记恨父亲,回家来还叫他爸爸,可他很少跟我说话。倒是大娘,时常赶着跟我拉家常,嘘寒问暖,什么都顺着我的意思办。对于这乡下,感情总还是有的,踏上乡间小路,遥…  相似文献   

17.
一枚金戒指     
王芳 《老年人》2005,(5):25-25
儿子结婚那天,热闹非凡,可我这当妈的心里却堵得慌。本来,一个同事相中了我儿子,想把女儿给我做儿媳,可儿子偏偏不乐意。不同意也罢,他却执拗地找了一个乡下女孩子结婚,你说气人不气人。更气人的是婚礼那天,我那个同事故意跑来看新娘子,临走时甩下一句话:我以为你儿媳比我家闺女强,原来还不如我家闺女一半咧!”这话差点让我晕倒。半年后,儿媳有了身孕。家里三代单传,我只盼着她生个男娃,没想到她生的却是个丫头,气得我把给孙儿买的东西全部扔到了楼下。儿子看我没个好脸色,就送他妻子回乡下娘家坐月子去了。我气鼓鼓的,那个同事又来“报喜”…  相似文献   

18.
儿子一家早就去了美国。退休之前因为忙于工作,一直抽不出时间去探亲,去领略一下异域的风情。退休以后,儿子热情相邀,我在作了充分的准备之后,坐上了去美国的飞机。这一呆就是半年多,在我的退休生活中称得上是一段难忘的经历。其间,一次去大西洋捉螃蟹,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夏天的一个周末,儿子宣布第二天去大西洋捉螃蟹。听到这个好消息,在学校里关了一个学期的小孙子欢呼雀跃,我也是打心里分外高兴。我知道儿子、儿媳平时工作很忙,难得放松一次,难得有这么一次“全家游”。第二天,我们全家起了个大早,从亚特兰大出发。…  相似文献   

19.
我爱春天     
杨鹏 《华夏少年》2007,(8):48-49
春天来了,春姑娘悄悄地走来了。 小河姑姑脱掉了冰衣服,换上了新的水衣服,她笑着从远处跑来跟我们和春姑娘见面,她边跑边唱:“叮咚叮咚春天来了!春天已经来到我们的身边了!”小草弟弟从草地里悄悄地钻出来,边钻边唱:“春天来了,我爱的春天终于来了,大地变成了一个活泼的世界!”他钻出来揉揉眼睛,看看这儿,又看看那儿,  相似文献   

20.
今年47岁的吴玉英陪伴“万人坑”的冤魂白骨已经24个年头了。她把青春、美丽、健康和一切都献给了“万人坑”。她每天的工作是给“万人坑”里的死人骨头防腐,目的是不让它们腐烂、风化。而更让她难以随的是惟一的儿子因为她而患有多种先天性疾病。没有人愿意冒着损害健康和生命的危险,整天跟死人骨头打交道,所以,吴玉英成了惟一与“万人坑”死人骨头相伴的人。吴玉英的公公和丈夫都有能力给她换轻松工作的人,可她坚持留下来陪伴着“万人坑”里的死人骨头,她说:“那些冤魂都曾是我父亲的工友,我要让他们的骨永存,这些就是侵略者永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