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裴萱 《天府新论》2017,(4):44-59
艺术自律是伴随现代性进程而不断延展的审美文化现象,主要指涉艺术活动逐步获得自身场域伦理的过程。空间理论、空间视角和空间因素构成艺术自律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形式自律的角度而言,现代艺术完成了从古典艺术到现代艺术的“空间革命”,以“视知觉空间”、“并置空间”和“幻梦空间”完成自我指涉的形式自律,而后现代艺术空间的碎片化“分形”空间促使艺术形态呈现出解构与重构的特质;从场域自律的角度而言,艺术场域空间的生成与资本空间的流动、交流和区隔息息相关,正是空间的“不平衡性”和主体感性自由的反思促成空间距离的产生,也走出了一条从“波西米亚”到公共空间的理论谱系;从美学自律的视角而言,审美现代性的美学进程则依托艺术自律,并将自主性的艺术精神转化、拓展为审美革命和审美对抗。从本雅明笔下“游逛者”的现代空间体验到福柯的后现代“另类空间”美学,都体现出空间美学的谱系流变和不断介入现实语境的努力。  相似文献   

2.
作为美学史上的关键术语,“审美无利害”被视作界定审美经验的重要指标.然而,通过考察理论来源和衍变历史,可以发现此概念经历了从审美自律向艺术自律的转变.它始于英国经验主义美学,侧重行为或动机上的无私,继而在康德美学中被用来区分对美、快适、善的愉悦,由此建构出审美自律.18世纪之后,伴随着艺术领域的确立,“审美无利害”被用来建构艺术自律.它同艺术经验的结合虽然溢出了康德美学的限制,但体现出历史选择的必然性,迎合了艺术自主化需求.20世纪以来,当代艺术实践暴露出“审美无利害”的阐释限度,其与审美经验的关系也被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3.
作为美学史上的关键术语,“审美无利害”被视作界定审美经验的重要指标.然而,通过考察理论来源和衍变历史,可以发现此概念经历了从审美自律向艺术自律的转变.它始于英国经验主义美学,侧重行为或动机上的无私,继而在康德美学中被用来区分对美、快适、善的愉悦,由此建构出审美自律.18世纪之后,伴随着艺术领域的确立,“审美无利害”被用来建构艺术自律.它同艺术经验的结合虽然溢出了康德美学的限制,但体现出历史选择的必然性,迎合了艺术自主化需求.20世纪以来,当代艺术实践暴露出“审美无利害”的阐释限度,其与审美经验的关系也被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4.
作为美学史上的关键术语,“审美无利害”被视作界定审美经验的重要指标.然而,通过考察理论来源和衍变历史,可以发现此概念经历了从审美自律向艺术自律的转变.它始于英国经验主义美学,侧重行为或动机上的无私,继而在康德美学中被用来区分对美、快适、善的愉悦,由此建构出审美自律.18世纪之后,伴随着艺术领域的确立,“审美无利害”被用来建构艺术自律.它同艺术经验的结合虽然溢出了康德美学的限制,但体现出历史选择的必然性,迎合了艺术自主化需求.20世纪以来,当代艺术实践暴露出“审美无利害”的阐释限度,其与审美经验的关系也被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5.
周朔 《东岳论丛》2006,27(4):155-158
审美形式是艺术的本体存在,是艺术自律的承担者。艺术自律是指艺术具有一种独立于现实世界必然性的自由自主的特性。在艺术自律的世界中,人和自然摆脱了异化和外在的压迫,呈现出自由自在的本真状态。艺术的革命功能呈现为:否定功能、解放功能、造就新感性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中马尔库塞基于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的目标,移用马克思主义的“异化”概念,运用否定的辩证法,提出了“艺术异化”理论。“艺术异化”理论,其核心是重新拟定艺术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其要义是艺术在本质上是运用现实的形式对现实不合理性的否定与超越,艺术是对异化的存在的升华;其目的是在技术统治的单维度社会中,作为否定性思维的唯一载体,艺术要承载主体“大拒绝”与自由解放的功能。今天,廓清“艺术异化”理论的来龙去脉,要比妄评“艺术异化”理论,更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本雅明的艺术生产理论中,“视觉”是一个并不显见却又至关重要的议题.首先,技术作为本雅明艺术生产论得以展开的内在逻辑起点,在历史语境中的具体生成及其内在价值主要是以视觉的文化再生产方式得以呈现的.在一个关乎技术与文化再生产复杂关系的问题域中,无所不在的“视觉”因素成为本雅明艺术生产理论所关注的重要内容.其次,借助光晕与震惊、膜拜价值与展示价值、政治审美化与艺术政治化等一系列关键概念,本雅明艺术生产论的现实功能指向问题,可以在视觉维度得到充分的揭示.最后,对于本雅明艺术生产论在中国当代文化发展中的理论效应问题,不仅要立足于从现代到后现代的全球语境,更要立足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复杂文化生态,在视觉文化转向的视域中予以审慎考察.  相似文献   

8.
艺术语言:“生命的形式”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语言是一种有意味的言语形式,是发话主体创造出来的表现情感的形式,它是“生命的形式”表现,它往往是发话主体内在生命体通过特殊的言语形式为载体的感性显现,是发话主体情感表现的自然化。艺术语言对客体的描写,不在外在的感性现实化,而是浸染着发话主体情感内在心象的物态化。它和发话主体生命的形式相对应,它通过虚无的意象,表现发话主体的情和神。  相似文献   

9.
艺术的自律与他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虽然关于“为人生的艺术”和“为艺术而艺术”的争论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由此引发的围绕艺术的“自律”与“他律”的争议也是现代诗学的一个没有定论的话题。但由于其中蕴含着对艺术实践的理论定位,理当重新予以讨论。重要的并不是进行二者择一的宣判,而是如何通过对争论的梳理来进一步认识艺术文化的人文本色。  相似文献   

10.
对艺术的理解离不开它特定的文化与思想语境.对艺术语境化的理解也使得重提“什么是艺术”之问成为必须.随着现代艺术的发展给艺术的定义和分类提出了挑战,一个崭新的概念——“类艺术”应运而生.作为新近出现的艺术术语,“类艺术”与人文学密切相关.价值是人文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事关人类利益.面对价值,人文学采取的方式是分析研究,而艺术则是揭示价值.艺术人文学认为,一件艺术品包含四个紧密结合的维度,即FPCS模式:艺术形式、观者介入、内容和主题,没有揭示某种价值,形式与内容没有合一的艺术品就是“类艺术”.“类艺术”概念的出现进一步落实了艺术人文学,凸显了价值在艺术活动中的核心地位.无疑,基于价值的艺术人文学对剖析当代文艺和“中国艺术人文学”的建设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艺术与政治、审美与革命在马尔库塞这里并不是孤立存在的,重视审美与政治的内在统一,构成了他整个学术思想的重要内容.但马尔库塞对于政治与审美的研究并没有落入庸俗艺术政治学的窠臼之中,他认为,艺术之所以成为艺术,就在于"艺术形式",艺术的政治潜能在于艺术本身,革命的内容在艺术中并不是不可以表现,只是它必须要受到审美形式、艺术自律的制约.如果使艺术直接参与政治斗争实践,那就只能是对艺术的滥用.他反对艺术家走上街头,他认为,艺术家的政治"介入"只能是一个艺术"技巧"的问题.马尔库塞这种独特的艺术政治观可以使他更好地表达对于既有社会的批判.  相似文献   

12.
“反艺术”(anti-art)作为20世纪艺术领域最具争议性的概念之一,以全新的思维颠覆了对传统艺术观念的认知,迫使艺术家、艺术理论家不得不对艺术的概念重新进行审视与反思。阿多诺对“反艺术”多有论述,但阿多诺所谓的“反艺术”(anti-art)与阿瑟·丹托、乔治·迪基、艾尔雅维茨以及蒂埃利·德·迪弗等艺术理论家所提及的“反艺术”(anti-art)又略有不同,区分阿多诺对现代艺术的态度和以先锋派为代表的艺术家对现代艺术的态度便成为解锁“反艺术”的关键之所在。随着世界范围内向“后理论”(post-theoretical)“后艺术”(post-art)转向,在此语境下,厘清“反艺术”(anti-art)的本质特征及其审美特性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关乎艺术的发展,更关乎当下审美观念的重构。  相似文献   

13.
从艺术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艺术产品的形成与发展,批评了在艺术产品方面存在的误区;探讨了艺术产品使用价值的自然形式和社会形式,指出了艺术产品商品化的实现过程和艺术与商业“联姻”的必然趋势;研究了艺术产品自身存在的价值问题,判断和预测了艺术产品的历史、艺术、经济等价值问题。从艺术中寻求经济,从经济中寻求艺术,解读了艺术产品的价值发现。  相似文献   

14.
赵威 《天府新论》2021,(4):136-143
艺术乡建旨在将艺术与美丽乡村建设关联起来,是近年中国乡村建设的新模式与重要实践。艺术介入乡村建设是一个正在发生的美学事件,它不仅是乡村建设问题,也是艺术介入社会和生活的美学问题。由于这是一种尚未完型的存在,艺术乡建包含着它的理论限度与现实困境。在当代审美转向的语境中,对艺术介入的意义与限度进行厘清,探讨艺术介入的审美重构之维,重新审视艺术如何介入乡村建设以及村民如何参与其中的问题,并呈现这些问题的复杂性与矛盾性,是在当代语境中发掘和阐释艺术自律与他律辩证法的有益尝试,同时也是现实提出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形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学具有对现实的超越性,这种超越性依赖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艺术形式对于实际生活的相对自律;二是艺术形式与艺术内容的相融相济.但是在当代市场权力和技术理性主宰下这两大因素正在被消解,形成以割裂艺术、弃绝所指为特征的反艺术反形式的当代艺术,艺术的发展更新之路在于守住自己的本性.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形态,元宇宙以数据的方式建构起现实世界的平行宇宙,实现全沉浸式呈现和对感知信号的全摹仿。元宇宙是“虚”在形式、“实”在感知。然而,元宇宙与艺术何干?元宇宙作为一种媒介,既与传统艺术媒介的发展具有高度的连贯性,自身发展又伴随着感知的进阶。从柏拉图的摹仿观来看,传统艺术摹仿的是事物的“某小部分”外观,当代电影艺术的影像呈现则是对“某小部分”的巨大突破,而元宇宙却实现了全摹仿。由此可见,以元宇宙为媒介的艺术形式似乎也会成为必然。元宇宙艺术对现实物质世界形式的突破,不仅是在摹仿感知,还将重塑我们的感知与经验。  相似文献   

17.
马王堆艺术用神秘浪漫的风情,展现雄豪的气魄,在传统文化中散发出灿烂的光辉,形成湖湘文化审美的“根”和“魂”,其艺术语言在历史发展中不断地被传承和创新,蕴藏着博采众家的开放精神.马王堆艺术语言的现代转换可从艺术的审美情感、对称均衡的二元造型艺术形式、灵活机动的线条和风韵多姿的色彩等形式中表现.  相似文献   

18.
本文概要论述了海德格尔通过“争辩”的方式,在肯定尼采反对理性专制传统和现代社会“享乐艺术”的前提下,又针对后者的感性主义的片面性和不良后果,阐发了艺术审美的几个基本问题。具体说是,要从历史学而非心理学的角度看待艺术准备加以反拨的虚无主义,从而找到真正的克服途径;要以身心统一和超越主客体二分的高度把握审美状态,把“陶醉”领会为生命力的圆满;要将遵从艺术形式视为“强力意志”的力量与信心的体现,不允许感情或感官的恣肆破坏艺术形式,甚或冒充艺术。上述“争辩”对当下有关“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争论也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艺术之所以是艺术,其本质就在“形式”里.“形式”是所有艺术向外部世界敞开的媒介,是艺术创作过程的终点,形式一旦生成即进入独立的艺术“形式王国”.而艺术形式具有“形相、功能、结构、意义”四个维度,且“结构、功能与意义”这三个“隐没的维度”如同“冰山”下的巨大冰体,它们是主导“形相”这一“呈现的维度”生成的本源性力量.  相似文献   

20.
现代艺术作为美学现代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担当着自我救赎与反叛启蒙现代性弊病的重任。现代艺术的发展存在于分裂的现代性视野中,展示了两种现代性之间相互对立却又交错影响的复杂场景。自律艺术在现代化进程中获得了自律地位,承载了祛魅后世俗人生的救赎渴望,是反抗启蒙现代性的第一个产物,但它却与生活发生了抵牾。先锋艺术不满自律艺术对现实的妥协,以美学上的极端主义和实验精神继续着革命性审美反叛,却无法逃脱体制的收编。媚俗艺术在置换了艺术的精神价值后,以虚假的幻想满足和享乐主义本质,开启了文化消费的时代。从自律到先锋再到媚俗,艺术的现代发展逻辑凸显出艺术与生活、体制、精神、消费之间的悖谬关系。在当前喧嚣的文化语境下,人们必须学会正视艺术体制的两面性,透过生活聆听真正的艺术之声,最终肯定艺术的超越、批判与精神性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