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陈其泰 《学术研究》2006,(1):97-101
黄遵宪于1902年针对梁启超的保守倾向,鲜明地提出“大开门户,容纳新学”,希望通过大力输入西方新学理,从比较中真正认识中国文化的真精神、真道理,经过与西方文化“科学”与“民主”的精华相结合,为救亡图强寻找正确出路,其文化思想达到了时代的高度。这是由他处在中西文化撞击的环境中,遍历四大洲而锤炼的文化品格所决定的。对于旧学他持极其可贵的批判态度,并以开放的心态对待西方文化。黄遵宪的论著体现出近代文化觉醒的意识,值得我们认真总结。  相似文献   

2.
在毛泽东同志诞辰113周年之际,“网易”邀请到中国人民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专门从事毛泽东研究的萧延中教授,请他从世界革命、西方历史学界和中国当代毛泽东研究三方面对毛泽东进行了政治学的解析。其中穿插了萧教授本人的研究心得和独特见解。  相似文献   

3.
在毛泽东同志诞辰113周年之际,“网易”邀请到中国人民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专门从事毛泽东研究的萧延中教授,请他从世界革命、西方历史学界和中国当代毛泽东研究三方面对毛泽东进行了政治学的解析。其中穿插了萧教授本人的研究心得和独特见解。  相似文献   

4.
在毛泽东同志诞辰113周年之际,"网易"邀请到中国人民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专门从事毛泽东研究的萧延中教授,请他从世界革命、西方历史学界和中国当代毛泽东研究三方面对毛泽东进行了政治学的解析.其中穿插了萧教授本人的研究心得和独特见解.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文学 ,无论在发展过程上还是性质上 ,都不同于西方近代文学。西方近代文学从 1 4世纪文艺复兴 ,到 1 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繁荣 ,经历了充分发展的历史 ,并以其各个阶段不同流派所达到的艺术高度 ,标志着西方资产阶级发生、发展时期文学的成熟和辉煌。然而 ,由于中国近代社会时间的短暂和变化的急剧 ,使得中国文学近代化的步履仓促而艰难 ,当近代社会结束时 ,它还未走完自己的历程 ,因此说中国文学近代化是一个超越时限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结构主义发展经济学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现实作出了比较确切的分析 ,打破了新古典主义一统西方经济学的局面 ,提出了特殊的分析方法和发展理论 ,深深地影响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模式。但是 ,在实践中 ,这种封闭的、以资本积累为中心的、高度计划性的、进口替代型工业化的发展路线有着自身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西方诗学的"希腊化问题",深刻地揭示了"希腊传统"对西方诗学发展的内在影响,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不断继承与挑战古典希腊思想。以浪漫派为中心的西方诗学思潮,将希腊传统与基督教传统有机地综合在一起;以现代派为中心的西方诗学思潮,则通过否定希腊理性传统而选择以个体为中心并关怀自我的路向。未来的西方诗学,将是"艺术精神的希腊化",而不会是"艺术形式的希腊化"。  相似文献   

8.
就整个美国的中国研究来讲,西方中心是延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范式。从美国的中国民族主义研究中可以看出,西方中心范式的内涵包括:西方历史经验的普适化;以西方经验,或是以建立在西方经验基础上的理论思考、解释、评判、预测、规范中国社会;西方中心范式的学理渊源主要的就是近代以来以赫尔德、亚当.斯密/黑格尔、马克斯.韦伯(MaxWeber)等为代表的启蒙思想、现代化思想。  相似文献   

9.
西方公共政策的理论发展之路及其对本土化研究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认识、选择与行动,是公共政策研究的特色。因此之故,公共政策的理论研究一直滞后于实践研究。最近20多年来,西方公共政策领域发展了很多理论。本文将介绍西方公共政策的重要理论,分析其理论发展过程,并以IAPP研究为例,说明西方公共政策理论的经验对于我们本土化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迄今为止,有关国家与社会的理论主要是西方的理论.那么,如何构建中国的国家与社会理论?我们的基点必须建立在本土历史经验之上,质言之,即实证研究.从学术史角度来看,不仅需要突破中国传统国家与社会高度一元化模式,也要突破现代西方国家与社会二元对立模式;既要避免国家至上的以国家为中心的倾向,也要避免社会至上的以社会为中心的倾向.明代国家与社会研究在理论上需要关注三个关系:第一,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关系,特别是国家与社会的转型关系;第二,国家与社会具体问题与重要理论问题的关系;第三,明代中国与世界,也就是全球化开端之时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包亚军 《阴山学刊》2004,17(4):55-61
西方民主治理模式下存在着民主决策规则、公民经济社会权利平等、政府权力之限制及多元组织运作等诸多问题。为克服这民主治理模式内在的缺陷,西方学界从宪政制度设计的高度进行了思索。这对于中国当前转型期的治理具有重要启示意义,我们需要从立宪的高度进行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2.
西方民主治理模式下存在着民主决策规则、公民经济社会权利平等、政府权力之限制及多元组织运作等诸多问题。为克服这民主治理模式内在的缺陷 ,西方学界从宪政制度设计的高度进行了思索。这对于中国当前转型期的治理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我们需要从立宪的高度进行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3.
马新  赵睿 《理论界》2008,(12):143-144
后殖民主义是当代西方重要的批评理论,其实质是西方对非西方第三世界国家的一种文化侵入。本文以后殖民主义理论为依据,平行解构《黑暗的中心》和《金刚》中所掩藏的虚伪的西方“文明”。本文作者认为,《黑暗的中心》和《金刚》这两部作品在西方“文明”寻找并探索“野蛮”异域的主题方面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小说《黑暗的中心》和电影《金刚》的旅程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探索,更是西方“逻各斯”中心主义的解构之旅。  相似文献   

14.
由于产生的历史不同,精神不同,中西方体育文化存在着差异。只有认识并理解东西方体育文化的特点,才能促进东西方体育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也才能更好地发展我国的体育文化,并以体育文化推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冷战终结以后的文化和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终结冷战出现在“二战”结束以后,它以东西方为势不两立的两大阵营,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为不可调和的两种意识形态,并以这两种意识形态你死我活的冲突为中心,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和军事上相互遏制和对抗,形成了长达数十年的全面对峙格局。这种对峙格局直到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苏联和东欧各国风云突变,接连爆发意识形态危机而引起社会震荡和制度更迭,华沙条约国组织自行解体,才正式宣告终结。冷战终结以后,世界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东西方的意识形态冲突明显让位于国际性的经济实力竞争和文化较量,…  相似文献   

16.
当代法国著名思想家雅克.德里达批判了以逻各斯中心主义意义观为基础的结构主义传统语言学流派的哲学基础,并以其独特的书写语言学、符号学意义观、延异理论等建构了后现代语言哲学思想体系。其解构性和寄生性成为德里达颠覆以逻各斯中心论、语音中心主义为别名的西方结构主义语言哲学和传统形而上学的锐利武器。德里达语言思想的实践为后现代主义者阐释后现代文化现象提供了新的方法论,并为后现代思维范式的到来和哲学思维的回归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也使得自身成为后现代文化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7.
《琼州学院学报》2016,(6):50-56
马克斯·韦伯在其宗教社会学著作《儒教与道教》一书中,把中国的儒教、道教与西方的清教进行对比,得出西方发展出资本主义的必然性以及中国没有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原因。这些结论是韦伯以西方为中心的立场去考察三种宗教的意识形态作用以及其对社会之影响的基础上得出来的。抛开以西方为中心的立场,从单纯的宗教的意识形态作用出发,来考量宗教意识形态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这在当今社会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回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十年历程,从理论构想到实践生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不仅仅是一个卓越的理念,更是一个伟大的实践方案,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深度。西方“中心—边缘”模式的现代化具有同质化倾向、强权性缺陷,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世界共同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同心圆”模式的现代化路径,走出了西方“中心—边缘”模式的实践困局,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19.
潘桂媚 《理论界》2014,(6):22-24
20世纪中后期,政治营销理论兴起于西方政治学界。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与西方国家政治传统和现代经济领域中的营销理论有着密切的关系,有着独特的内涵。"政治营销"已成为西方国家总统选举、政党竞争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并以其独特的模式在西方国家政治生活中扮演重着要的角色。本文通过分析西方国家政治营销的理论渊源及其内涵,认为政治营销理论为政治学的发展与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为世界民主政治的发展以及公民社会的形成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和民主理念。  相似文献   

20.
社会学是一门起源于欧洲的现代学科,旨在解释现代性带来的巨大社会变革.虽然以欧洲为中心的西方一直都是社会学阐释的重心,但是“非西方”仍为社会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科发展过程中,非西方首先作为历史参照,成为西方现代性的他者形象,被欧洲社会学家用以反衬西方的现代和进步.在随后的发展过程中,非西方的发展和崛起对西方社会学构成了直接挑战,西方社会学需要应对非西方崛起的问题,即对他者的现代性做出社会学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