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在经济文献中关于计划价格矛盾的两面性的论点已经确立。一方面,它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另一方面,它是耗费直接的社会化劳动的计划标准。计划价格的直接的社会内容,要求对价格形成过程进行集中的管理。价格是国民经济计划的指标之一。对价格形成的其他要求是价值规律提出的,价值不反映整个社会和个别经济环节之间的关系,它是相对独立的经济核算的生产者之间相互联系的形式。所以价格的价值内容要求,价格应该由参与商品交换的人自己独立地作出决定。  相似文献   

2.
幅度价格,又称浮动价格。它是以国家统一定价为基准,企业生产的某些商品的价格在国家规定的幅度内,可以灵活变动的价格。幅度价格包括三种类型: 1.最高限价,以国家统一规定的基准价为价格浮动的最高限度,只准向下浮动,并规定向下浮动的幅度。可使消费者避免由于价格过高而带来经济损失。一般适用于技术发展较快,产品成本降低的潜力较大的工业品。2.最低限价,国家统一规定基准价,并规定向上浮动的幅度,不准向下浮动。可看作是对生产者的保护价格。一般适用于生产周期长,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的产品。3.中准价,以国家统一规定的基准价为轴心,既规定向上浮动的价格幅度,也规定向下浮动的价格幅度。兼顾了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利益,适用于花色品种繁多、消费弹性较大的工业品。  相似文献   

3.
所谓宏观价格调控策略,是按国家为实现经济发展总任务和总目标,在各个不同时期和不同条件下对各类不同商品的定价所采取的对策和手段。研究宏观价格调控策略不同于一般地研究价值规律,也不同于一般地研究各种价格关系。研究价格调控策略则是在认识价值规律和各种价格关系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条件与环境,研究对各种定价应采取的对策。正确制定宏观价格调控策略,对于稳定经济,安定人民生活,搞好市场供求平衡,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利用资源,实现按劳分配,促进经济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商品价格是由商品之间的差价、比价关系,市场竞争、国家税收与信贷政策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一、生产价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长期以来,人们只承认价值规律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调节作用,不正视或不太注意生产价格规律的调节作用。其实,在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上,商品的市场价格并不是围绕着商品的价值上下波动,而是以生产价格为轴心上下波动。因此,与其说价值规律调节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交换,不如说生产价格规律调节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交换。 众所周知,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所指出的商品的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和实行等价交换,是对劳动价值理论的科学抽象。在那里舍去部门之间的竞争,以单个商品为例抽象地阐明了社会…  相似文献   

5.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十年时间里,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的价格体系和价格管理体制也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了较全面的改革,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从而进一步重视和发挥价值规律的作用。改变了传统的国家计划价格模式,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统一定价,国家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三种不同形式并存的管价格局。并且做了大量的具体改革工作。这主要有:从农副产品上看,较大幅度地提高了粮、棉、油、鲜蛋、生猪、水产品等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在取消粮棉统购,实行合同定购的基础上,将原统购价和超购加价办法改为按比例  相似文献   

6.
商品社会使用价值与市场价格规律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鲍步云 《学术交流》2003,1(6):54-64
现代经济理论的两大体系 ,都对价格的有关理论做出了说明。有一种说法 ,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与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派的供求论综合起来 ,就应当可以得到较为完美的价格理论。但这是不可能的。解决问题的出路 ,只能是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内在逻辑 ,深入研究商品的使用价值 ,通过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对商品价格做出完整的说明 ,同时破解在供求与价值决定上的相互循环论证 ,发展以劳动价值为基础的价格理论。商品的使用价值 ,具有自然使用价值和社会使用价值两重属性。商品的社会使用价值深刻地反映着商品交换的经济关系 ,由自然使用价值等一系列因素决定。商品社会使用价值 ,在量上最终表现为某一商品的社会需求量与生产供给量的比率 ,在不同的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值。商品的市场价格 ,由商品价值或其转化形式与商品社会使用价值共同决定。社会使用价值比价值或其转化形式更复杂、更多样、更易变 ,是市场价格变化的主导因素。社会使用价值为 1的市场价格 ,即是市场均衡价格。所谓市场价格围绕商品价值或其转化形式上下波动 ,实质上应是围绕市场均衡价格上下波动。调节市场供求关系的根本因素 ,表面上看是商品价格 ,而实质上是市场供求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7.
环顾今日之价格改革论坛,呈席卷之势的观点是:(1)立即取消双轨制,一次到位,价恪全部放开;(2)价格全部放开目前条件还不成熟,双轨制暂时不能取消,经5—6年时间整顿治理,新的市场机制形成,供需矛盾缓解时,由双轨制过渡到市场价格单轨制。这两种观点的方略抉择是:我国价格改革由双轨制向单轨制的转变是势在必行的,实施市场价格(买卖双方议定价恪)单轨制,是价格改革的方向和“理想”的模式。我们认为,这种方略抉择并未吸取1985年以来价格改革失误的沉痛教训,是否定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  相似文献   

8.
目前,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生产价格范畴问题讨论的焦点,集中在社会主义价格形成基础是商品价值,还是生产价格上。我认为,生产价格是发达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商品价值。生产价格范畴的存在既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又是按劳分配规律决定的。生产价格规律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内在自动调节器。研究生产价格的产生的必然性应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方面寻找原因,坚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及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寻求根源。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经济是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价格起着极为特殊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必须深入研究价格。本文拟从理论上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格形成和运行的基本规律,并简要讨论价格规律与市场机制的关系。一、价值规律价格的第一条规律是价值规律,即商品的价格是以商品的社会价值为基础的,在不断的波动中,保持着与价值的一致。这虽是经济学的常识,但也存在很多不明确的问题。其中要特别强调的是这样五点:第一,商品价值的本质是什么?价值的本质反映在价值的规定性中,而价值规定性的核…  相似文献   

10.
一、第三产业价格范畴辨析 我国第三产业价格理论的研究目前还比较薄弱,其主要表现是价格范畴在第三产业统计体系中尚未有一席之位。原因在于第三产业产品形式的非实物性。传统观念认定,非实物=非产品=非商品=无价格,因此,在统计部门的正册中,与“物价”并列的不是服务价格,而是“服务收费”,“非商品收费”。为了确认第三产业价格范畴的成立,需要对以下问题进行辨析。 1.价格与物价在我国价格理论研究中,对价格与物价很少区分,当作同义语混同使用;政府部门中,主管价格的机构被命名为“物价局”。其实,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价格是价值的货币…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与价格周丰滨1.价格是市场经济的核心要素。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是发达阶段的商品经济,是把市场作为社会资源配置基础的经济运行机制或经济体制。其实质是以市场运行为中心环节,通过价格信号和竞争机制使社会资源配置优化,从而...  相似文献   

12.
任何社会都存在众多的不同层次的经济规律,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休系,形成一个大的系统。它是一个客观的存在,不是人们的主观随意想象出来的。但是,“规律是本质的现象”,是一种抽象,离开具体的经济事物运动,经济规律的作用是表现不出来的。换句话说,任何经济规律都必须借助于某些经济机制来表现自身和发挥作用,经济规律体系亦然。价格、税收、信贷、工资和从宏观上来看的国民经济计划等,就属于这种种经济机制。本文拟就社会主义社会经济规律体系与价格改革的关系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3.
价格形式价格形式是指由定价方式不同而形成的价格类型。在传统体制下,占统治地位的价格形式是以国家定价为特征的单一固定价格,其诸多弊端已为实践所表明。价格形式的单一化,既是集权模式的产物,又是集权模式赖以持续不衰的经济原因。因此,以模式转换为其目标的经济改革,必然带动价格形式的革命,反过来,价格形式的革命也会成为实现模式转换的重要条件。 1.划分价格形式作用范围的依据如果国家完全具备相应的人力、物力及技术  相似文献   

14.
1 对10年价格改革的估计历经十年的价格改革,确实取得了显著成绩,其主要表现是使价格开始进入了市场体系,并通过现实的商品交换促进价格的形成,与改革前的计划价格比较,在交换关系中形成的商品价格,更符合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更富有弹性,概言之,更象是商品价格。这是我们在摸索中的一个重要前进。尽管目前的价格体系尚未走向合  相似文献   

15.
一、十二年价格改革的回顾与反思回顾这十几年的价格改革,大体上经历了以调、放、控为基本特征的三个阶段。1979至1984年,主要是通过国家有计划的调整,解决工农产品中一些多年遗留下来的不合理的价格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在这期间,大幅度地提高了粮食收购价,相应地提高了生猪、禽蛋、水果、水产品等18种农副产品价格和8种副食品销售价格,还调整了煤炭和纺织品等个别工业品价格。这一段突出以“调”为主,而且是从农产品价格入手,集中解决吃饭穿衣问题。这一段全省物价指数上升了20%,而同期城镇职工增收3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51.1%。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增加,市场供应明显改观,生活质量提高,广大群众对价格改革是拥护和欢迎的。可以说,这一段价格改革是比较成功的。1985年至1988年,这一期间,国家总的经济形势出现了过热现象。体现在价格改革上,“闯关”、“到位”曾一度成为人们设计价格改革方案的指导思想。而在实际操作上,也走的是“调放结合,以放为主”  相似文献   

16.
农产品价格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利益和农业再生产的条件,而且也广泛涉及到消费者以及国家各方面的利益,因而在价格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是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在资本主义国家里,农产品价格是按照价值规律和市场供求关系自发形成的。但是在日本,由于农产品价格的特殊性以及国家对农业的扶植,政府对农产品价格进行了广泛的干预。据统计,日本政府的农产品价格政策所包括的农产品占  相似文献   

17.
价格改革的实质是要排除价格形成过程中的一切行政干预,使价格真正成为市场供求状况的晴雨表和指示器。而“价格是国家实行间接控制的手段”这一命题,意味着衡量价格合理化的标准是主观的,所谓“间接控制”本质上是一种直接控制方式,其结果,价格改革的方向只能是调整价格。推进价格改革必须逐步放弃对价格的直接控制。应把市场主体的塑造作为价格改革的中心环节,这不仅是价格体系合理化的必要条件,也是为价格机制正常运行创造宽松经济环境的治本之道。  相似文献   

18.
经济体制转形时期,价格机制可以分为双轨价格机制、重合价格机制。前者适用于改革初期,后者适用于改革稍后期。后者是由前者发展而来的。重合价格机制是双轨价格机制转变为目标价格机制的必经途径,它可能“自然过渡”到目标价格机制。在持续通货膨胀环境下,“过渡”可能以超常规的形式实现。因为目标价格机制的有效运行需要良好的宏观条件和环境,而这只有借助于国家规定的诸调节措施才能形成。试图把价格机制的运行同国家必要干预对立起来的观点是不切实际的。问题不在于国家干预本身,而在于干预的范围和方式。  相似文献   

19.
论资产价格变化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福春 《学术交流》2006,(5):101-106
资产价格影响货币需求的机理可以概括为交易效应、财富效应、资产组合效应和替代效应。货币政策通过资产价格影响实体经济有三个主要渠道:一是股票市场价格;二是房地产价格;三是汇率。资产价格的变化对货币供求,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发展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商品价格是直接以价值为基础,还是以价值的转化形式——生产价格为基础?这是许多年来理论界争论的一个问题。我认为,只要承认我国现在实行的是商品制度,价值规律还发生作用,就要承认生产价格是客观存在的。不这样认识,就很难讲理论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