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中国即将“入世”、买方市场业已形成和知识经济席卷全球的大背景下,任何一家企业欲求得生存与发展,都必须进行创新。加入 WTO以后,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以及利率的市场化,银行在存贷业务方面的竞争将日趋激烈,利差将进一步缩小。国有商业银行如何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以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一席之地?当务之急就是要进行金融创新,在创新中求生存,在创新中求完善,在创新中求发展。 一、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业务现状 负债业务方面:( 1)资本金比例偏低。过低的资本充足率直接影响到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国际…  相似文献   

2.
范明  李友华  杨明飞 《学术交流》2003,(10):109-111
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虽然应通过增加股权资本来达到提高资本充足率的目的,但目前银行达不到从资本市场大量融资的条件。应开发一种稳定、低风险的股权方式———存款股权制。既可优化银行的资本结构,又为进入资本市场融资,增强银行实力做准备。  相似文献   

3.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业潜藏着不容忽视的金融风险,这种迅速成长扩散的风险根植于国有商业银行产权的不可分性,非排他性和不可转让性。从上述观点出发,该文分析了产权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潜在的金融风险之间的内在联系,指出以国家控股的资本结构多元化作为国有商业银行产权改革的切入点,并逐渐使国有股份全部退出国有商业银行,方能彻底避免出现“公有地悲剧”式的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4.
王伟 《社科纵横》2006,(10):39-40
资本市场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不仅仅是要在总量规模上把中国资本市场推上一个新台阶,更需要资本市场能够形成一个层次清晰、结构合理的体系。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建设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紧迫要求,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需要,也是提升中国资本市场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现阶段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面临严峻的经营形势 ,外部组织机构设置的不合理已成为阻碍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的重要因素 ,直接导致了国有商业银行缺乏效率与规模经济、无法提供有效的激励、行政干预过多等问题。要不断完善与发展国有商业银行总分行制度 ,必须明确市场定位、对省级分行和地市级分行的管理关系进行重组、以业务流程为主进行结构调整、在组织管理中要实行职责与职权对应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多层次资本市场是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新常态下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当前,首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已具有一定基础.面对“十三五”时期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提出首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新目标:将北京打造成中国最活跃的创新创业资本服务中心、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资本平台和中国资本市场第三极.对实现目标应逐步完成的重点任务和保证措施,提供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国际风险资本进入中国的作用与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风险资本进入中国是九十年代新出现的一种投资行为 ,本文在分析国际风险资本在中国的总体概况基础上 ,探讨了国际风险资本的进入对中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对促进我国中小科技企业发展的技术创新、对我国的资本市场开放与监管、对我国知识产权的威胁等方面的作用与影响 ,以便我们制订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段云  周晓静 《学术交流》2005,(6):111-113
“壳资源”是资本市场上一种非常重要而独特的资源,无论是国外资本市场还是国内资本市场,许多公司通过对壳资源的有效利用,成功地实现了买壳上市或借壳上市。当前,对证券市场已经出现的许多壳公司以及发生的并购重组问题进行研究,无论是对国企改革,还是对中国金融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资本范畴与资本市场属性宋冬林一、中国发展资本市场问题的提出《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当前我国培育市场体系的重点之一是发展和完善以银行融资为主的金融市场。在发展金融市场的过程中,资本市场要积极稳妥地...  相似文献   

10.
国有商业银行应对外资银行的竞争战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红  王培瑛 《社科纵横》2004,19(1):35-36
外资银行从全球的角度出发 ,把中国作为国际市场的一部分 ,凭借他们对国际金融市场的熟悉和多年商业银行经营的经验 ,充分发挥他们的网络优势、规模优势、混业经营的优势和金融产品优势 ,与中资银行在客户、业务领域、金融产品乃至人才等方面展开竞争。本文的重点分析了国有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在竞争中存在的优势和劣势 ,在充分发挥优势的基础上 ,提出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