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汉语方言自然话语语料库建设是国家语言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语言教学研究、多语通讯和信息服务、语言识别和说话人识别、口传文化传承和保护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汉语方言自然口语语料库的价值,在于话语语料原生态属性.语料库的建设应以语料的多用途为目的.话语语料应体现体裁和题材的广泛性和多样性,并具备一定的规模量级.探索多快好省的自然话语采录方法,建立规范易行的标注系统,是汉语方言自然口语语语料库建设的保证.汉语方言自然口语语料库,要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更新与发展,用面向广大用户的开放理念研发服务于社会公众的信息平台.  相似文献   

2.
胜利油田工业区因其独特的移民城市背景而呈现普通话和众多方言夹杂的语言使用特点。我们从宏观、微观两个角度调查了胜利油田主体社区东营市西城区的语码选择和语码转换情况,了解到:普通话是胜利油田的通用语码,而方言的使用人群、使用场合则相对有限;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语码转换主要出现在家庭域等私人场合,并呈现不同的类型、动因。胜利油田主体社区体现了中国新兴工业区语言使用情况的一种类型。  相似文献   

3.
会话实际上是一种社会交往,会话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会话所涉及的各个方面。笔者经过观察和访谈发现,“知道吧(bó)”在宁夏方言话语中出现的频率较高。本文通过个案研究,试图从作为话语标记语、作为结束语列以及作为对社会身份构建三个方面对特定语境中的“知道吧(bó)”进行会话分析,帮助受众对宁夏方言中的“知道吧(bó)”话语现象有所了解,从而进一步认识宁夏方言文化。  相似文献   

4.
方言的运用越来越成为我国当下喜剧电影中的一大热点与亮点,方言运用的喜剧效果主要来自于其通俗化的话语表达、陌生化的语言形式及方言表达与影片中小人物身份的深层结合;在喜剧的背后,方言的运用又蕴涵着多重的文化指向:理想主义色彩下的道德指向、地域亚文化背景下的生存幽默以及后现代文化语境下的杂语狂欢。虽然方言的运用给喜剧电影带来了生机,但过度泛滥的方言运用会带来市场局限性忽视影片内容。  相似文献   

5.
运用口头方言是民间叙事生活属性最重要的表现范式,方言是民间场域中广大民众所使用的生活语言,是融于生活情境的可操作层面的实在的言语,亦即说话。理解和研究民间叙事,关键是理解和研究各地民间叙事的话语形式。民间叙事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方言,民间叙事的呈现方式和表现范式是处于"发音"状态的"方言"。对于民间叙事而言,方言绝不仅仅是交流的工具或载体,是方言构建了民间叙事本身及其文化场域并凸显了民间叙事的生活属性。在民间场域和生活情境中考量和研究民间叙事,首要的是熟悉并理解当地的方言和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变体是语言一般概念的具体表达。语言变体在使用中不可避免地折射出文化背景,地域方言具有地理特征和生活方式背景,社会方言反映出阶级地位、教育程度、性别年龄等文化特征,语域里包含着人际关系、称呼、问候等文化习俗。  相似文献   

7.
汉语通语词汇和方言词汇在相互竞争中发展。前者对后者的竞争方式主要是冲击和扩散,而后者对前者的竞争主要是渗透。二者竞争结果主要有三种:通语进入方言、方言转化为通语、通语和方言合璧成词。通语词汇和方言词汇存在表层和深层两个竞争层次。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小说人物对话中的方言使用,指出小说中的人物对话中的方言是一种语域,作者在小说中安排对话除了要构建人物关系,推动情节发展外,还要引导读者进入到文本构建的情形中,在宏观层面上与读者进行"交谈"。  相似文献   

9.
从功能语言学语域视角来看,《论语》的传播和研究有一个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成长性过程。由于情景语境中社交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即话语基调的认知能力、交际目的、社会地位、社会关系、价值观念等不同,孔子、孔门弟子、张禹、郑玄、皇侃、朱熹等分别在不同情境语境中发现和选择了体现时代价值和意识形态的意义,并用语言表征,创建语域,创作《论语》语篇(1),重建语域,阐释《论语》语篇,给《论语》注入新的意义,促使《论语》这个语篇不断成长。《论语》所体现的意义不断从字面伸向语篇背后的含义,即义理,作为语篇的语言就不断向作为系统的语言靠近,体现情景语境的语篇就不断变为体现文化语境的语篇,《论语》最后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本文着重介绍跟普通话不同的、富有方言特色的广州话称呼语,所介绍的称呼语包括对称(对面称呼)、背称(背后称呼)和对各种人物的指称。阐明广州话称呼语的特点,词义内涵和感情色彩以及构词、造词手法、并谈一谈广州话称呼语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1.
话语标记语是言语交际中颇为常见的语言现象,具有十分重要的话语功能。在此以关联论、语用顺应论为认知理据,结合自然口语语料,分析了话语标记语三种主要的语用功能:语篇组织功能、语境顺应功能和人际互动功能,揭示出话语标记语不但是动态言语交际中构建语篇的语言机制,而且是交际主体动态顺应策略的显性依据。同时,其语用功能也显示出交际主体对语篇、语境及交际对象等主要因素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人类表征世界、实现交际最根本的工具.语言的使用形成话语,话语意义以说话人的意图为核心.话语具有行为性,话语行为具有目标性.人类运用其最根本的工具实现其意图、目标,由此产生话语的原动力.话语的表述效果称为"语力"(discower).语力与三项要素相关:语言能力、知识及表达途径.构成语力的这三项要素是相辅相成的:语言能力与知识的获取能力形成正相关的关系,而二者的强弱直接决定了话语平台的准入度.语力的强弱决定了个人话语权的多寡.一般说来,语力强则话语权大,反之亦然.由于语力中的语言能力和知识需要经过长期、系统的学习和训练,因此语力的强弱因人而异.这也必然导致了人们在具体社会中享有的话语权是不均衡的.  相似文献   

13.
我国已有一些学者从定性分析的角度对话语标记国外研究综述进行探讨,结合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说明我国对话语标记国外研究较少。对两种具有代表性的国际学术刊物上近五年发表的37篇话语标记研究论文进行归纳和评述。研究发现:欧美国家在话语标记研究成果方面相对丰富,非洲和南美洲国家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尚属空白,英语话语标记语的研究占据着主导地位,但其它语言的研究正在逐步兴起。话语标记的研究视角呈现多元化态势,研究方法既有共时研究也有历时研究,语料来源既有形式多样的口语也有书面语。该项研究结果对我国话语标记未来的研究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韩礼德的功能语法中,语域被定义为功能变体,包括三个变量:语场、语旨及语式。主要以《孟子》中的《天时不如地利》章节为例,从语场、语旨和语式三维度分别对其四个较具代表性的英语翻译文本进行讨论,较好地验证了语域分析对《孟子》英译研究的指导意义,从而为《孟子》英语翻译实践和翻译研究提供一种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5.
通过构建美剧《纸牌屋》第一、二季的字幕语料库,以《纸牌屋》第一、二季中说话者所使用的话语标记语So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了话语标记语So的语调变化特点及其语用功能对语篇衔接所起的作用.研究发现:在所研究语篇中,说话者在使用话语标记语So的语篇衔接功能时,降调为使用频率最高的语调类型;同时,话语标记语So的语用功能的实现有赖于语调的辅助.  相似文献   

16.
语言在城市发展中是一种颇有价值的资源。洛阳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形成了方言和过渡语对立的语言模式。从优化城市发展的角度看,应该采取"分而治之"的语言规划策略,使洛阳方言和普通话在各自的领域发挥作用。一、划定老城区为方言区,有意识地保留洛阳方言:投资开展与洛阳方言有关的语言研究项目,研究洛阳方言及其发展历史、传统地名等;制定合理的洛阳方言战略规划,学会一种新的语言(普通话或英语)和思维方式来应对城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二、在市区其它地方大力推行普通话,促使过渡语向普通话靠拢:加强学校普通话教学工作;制定行业法规,促进语言规范。  相似文献   

17.
语篇包含一定的意图并涉及一定的后果,完整语篇的建构是在作者与读者的互动中完成的。外宣语篇的语用功能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特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宣传离不开语篇受众的积极回应。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外宣语篇是多模态的。因此,外宣语篇的建构是在多模态、互动中完成的,并且体现着积极话语趋势。结合语域理论,对已有成功外宣案例进行分析,论证了几种互动多模态外宣语篇的建构模式。  相似文献   

18.
语域是指由用途区分的语言变体,它由语场、语旨和语式三变量构成。韩礼德的语域理论为公示语的翻译提供了一个等值尺度。在公示语汉英翻译过程中,为了实现语域等值,译者应根据源语所要达到的功能分析源语的语域,在译语中寻找对等语域,然后在译语中再现这一语域,从而达到理想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19.
按照话语语表意义和语内意义两重意义之间关联的方向性,双重意义修辞主要分为三类:多义类、同义类和反义类。双重意义修辞现象都可以用认知心理学中的心理旋转原理加以解释,当话语出现时,通过心理旋转将话语的语表意义与语内意义进行比较,判断它们是否能够重合,如果能够重合,经过怎样的旋转可以重合,由此可以确定并深入认识双重意义修辞的类型。  相似文献   

20.
《今文尚书》周公的话语中,方言词表明它具有地域方言性,成词表明它具有社会方言性,话语内容表明它具有政论性,而史官的忠实记载则保持了话语的口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