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978-2000年中国的儒教研究:学术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东田 《学术界》2003,(2):248-266
1978 -2 0 0 0年中国的儒教研究经历了二个阶段 :1 978年底任继愈先生提出“儒教是教”说至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的第一阶段 ,2 0世纪 80年代来至 2 0 0 0年为第二阶段。二十年间儒教研究涉及的问题很多分歧亦较大 ,最大的分岐是“儒教是否宗教”以及“儒教在当代社会的意义”。本文就上述两个问题的争论情况作一梳理并就儒教研究中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与21世纪”学术研讨会综述马来平由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山东省华夏文化促进会和山东大学联合举办的“中国传统文化与21世纪”学术讨论会8月11-15日在青岛召开,全国50余名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就当前传统文化研究中一系列热点问题进行了...  相似文献   

3.
《学术界》2006,(4)
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学术界杂志社共同主办的“当前哲学研究的问题”学术研讨会于5月12日至17日在安徽省黄山市召开。会议主题是:从全球化和中国的发展现实以及国际学术视野,捕捉、探讨真正的忻学问题,反思当前哲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切实有效地推进新世纪中国哲学研究的深入与创新。  相似文献   

4.
加润国 《文史哲》2001,(4):111-114
2001年2月24-25日,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在北京国家图书馆召开了“儒教问题学术研讨会”。出席这次会议的学者,除了世界宗教研究所的吴云贵、卓新平、曹中建、张新鹰、李申、方广■、任延黎、金正耀、黄夏年、邢东田等人外,还有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历史研究所、研究生院、国家图书馆、国家宗教局研究中心、山东大学。山东社科院儒学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天坛公园等单位的专家学者方克立、张立文、蒙培元、周桂钿、陈来、郑万耕、赖永海、徐远和、蔡德贵、王中江…  相似文献   

5.
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国词学在全球化背景下发展走向,2006年8月21日—24日,由中国韵文学会和江西财经大学联合主办的“2006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江西南昌举行。这是自1986年在上海召开的大型国际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时隔20年之后的又一场词学研究盛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武汉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台湾静宜大学、日本爱知大学大学等有关单位的专家和学者围绕“黄庭坚的词学观”,“晚清四大词家词学倾向”,“传统诗学的嬗变和对立”,“稼轩词派的想象艺术”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会上,中国词学研究会宣布成立,并决定将每两…  相似文献   

6.
在传统中国,儒教作为一种精神性的、制度性的社会存在,嵌入社会的机体之中,具有复杂的形态特征.20世纪,随着中国传统社会的解体,"儒教"经历了痛苦的"转型",逐步退入观念领域,成为文化反思、意识形态批判、哲学建构等思想和学术的"对象".上世纪后期至本世纪的第一个10年,中国思想界出现了"重建儒教"的思潮,力图通过具体的文化实践和制度设计,探求儒教重新回到生活世界和社会领域的道路,引发了广泛的争论.本文将对儒教的传统形态、现代转型和重建问题提出一种思考和建议.关于儒教的"形态",大陆学界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集中讨论"儒教"是否是"宗教"的问题.1980年,任继愈先生首倡"儒教宗教说",将儒教视为封建的意识形态并描述其"宗教"特征.冯友兰、张岱年、李景全等先生主张区分汉代宗教化的儒教与先秦和宋明的儒学传统,将传统儒教定位为思想和哲学.牟钟鉴认为儒家传统还有"宗法性传统宗教"的存在形态.①儒教问题的讨论,客观地推动了关于儒教形态的反思,突破了传统从思想和哲学的视角把握儒教的局限,揭示了儒教与传统封建意识形态和国家制度的密切关联.与大陆学界的讨论不同,在港台中国学界特别是新儒家的研究中,"儒教"基本上是以"儒家的精神性传统"的面相而获得致思的.  相似文献   

7.
1999年 10月 15日至 18日,由武汉大学中国文化研究院、哈佛燕京学社、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国哲学史学会、湖北省哲学史学会共同主办的“郭店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风景秀丽的武汉大学召开。来自美国、德国、日本、新加坡及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等地区的一百多位专家学者应邀出席了会议。这是继美国“郭店《老子》国际研讨会”、北京“《郭店楚墓竹简》学术研讨会”后又一次有关郭店竹书的研讨专会,也是学术界召开的第一次专门、全面、完整地研讨郭店竹书的国际学术会议。本次大会提交论文80余篇。与会的中外学者各抒己见,相…  相似文献   

8.
道家和道教对中国教育的正面效应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往学术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的关系,多看重儒家的作用,忽视佛、道两教的作用。这种看法有片面性。它不能全面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的关系,不能深刻地认识中国教育的根抵。鲁迅先生说:“中国根枪全在道教、”①任继愈先生也说:“我们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整体来看,佛道两教与儒家传统文化同样重要……佛教、道教的影响,其深远程度当不在儒家经史四部Z下。”Z因此,要揭示中国教育的源和流,就决不能忽视道家和道教。道家和道教对中国教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有的是正面影响,有的是负面影响。下面着重就道家与道教对中国教…  相似文献   

9.
学术传真     
“价值哲学与过程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由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与美国过程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价值哲学与过程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2年 6月 1 7— 2 0日在北京举行。来自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日本、韩国等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和大陆内地的 1 60多位中外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大会的主题是研讨价值哲学与过程哲学的重大课题、探讨怀特海哲学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以及二者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可能做出的独特贡献。会议的议题范围广大 ,涵盖了过程哲学、价值哲学、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后现代主义、全球…  相似文献   

10.
由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现代文学传统”国际学术研讨会 ,于 2 0 0 1年 7月10日至 14日在南京召开 ,来自日本、韩国、新加坡及中国台湾、香港和大陆等国家和地区的近百名专家参加了这次学术盛会。与会代表们围绕“中国现代文学传统”这一总议题 ,分别就中国现代文学传统的范畴、内涵与形成 ,中国现代文学传统的诸多分支等论题 ,进行了深入而富有建设意义的探讨。中国现代文学迄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 ,它是否已形成自身的传统 ?这是与会学者首先关注的问题。朱寿桐 (南京大学 )在题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传统》的开篇发言…  相似文献   

11.
龙虎山道教文化研讨会观点综述贺绍恩由江西省社会科学院、龙虎山迫教协会等联合发起召开的“中国龙虎山道教文化研讨会”于一九九四年十月二十八──—三十一日在道教圣地龙虎山隆重召开,这是道教研究的一次盛舍。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港台及英国、法国的学者...  相似文献   

12.
最近几年,"儒教"问题又忽然热闹起来.2005年12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儒教研究中心举办的第一届全国儒教学术研讨会在广东从化召开,陈明和蒋庆都在会议上提出了自己的儒教主张.  相似文献   

13.
1997年10月25日,上海市哲学学会、上海市伦理学研究会、学术月刊社和上海财经大学经济人文研究所在上海财经大学联合召开了“当代市场经济中的经济哲学学术研讨会”.复旦大学、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社科院等14所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5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这次研讨会是在上海学术界多次就经济哲学问题进行研讨的基础上,更深入的一次学术讨论.  相似文献   

14.
“全球对话中的中国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2 0 0 1年 6月 2 5日至 2 7日在上海召开。会议由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主办 ,北美中国哲学家协会、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全球文化研究所、上海中西哲学与文化比较研究会等单位协办。来自北美、欧洲、中国香港及中国大陆的 70多位专家学者就全球化视域中的中国文化、全球化视域中的伦理思考及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的省视等议题展开了广泛深入的研讨。一、全球化视域中的中国文化王元化教授认为 ,在全球化背景下研究中国文化 ,有一个方法论问题 ,即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至关重要 ,理解不能…  相似文献   

15.
隋唐 《社会科学论坛》2006,(11):156-156
2006年9月,“社会文化视野下的中国疾病医疗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天津召开,来自美国、日本、韩国以及中国两岸三地的50余位史学界和医学界的学者参加了会议。中国医疗社会文化史研究是国内近年来刚刚兴起的新的研究方向,也是目前国际学术界的前沿研究领域义。  相似文献   

16.
热点一:和谐社会、和谐文化、和谐世界研究交汇互动入选理由:2006年,学术界“和谐思潮”涌动,不同学科、主题各异的“和谐”研讨会频繁召开,“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和谐”冠名的论文多达一万三千余篇,堪称本年度中国第一大学术景观。当下,“和谐社会”建设已经从新一代领导人的执政目标向着更深更广的层次发展,在学术界形成“和谐社会”、“和谐文化”与“和谐世界”三种思潮交汇互动之势。第一,和谐社会研究呈现出多学科并举的局面,和谐的学术涵指/意指不断拓展,主体性、多样性、差异性和异质性研究渐成学术新热点。第二,“和谐文化热”与“国学热”并举,形成“国学热”与“和谐文化热”学术合流的情势。一些学者认为,这种学术合流为“和谐社会”研究提供了精神资源,进而为“复兴国学”提供了时代契机;也有些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和谐文化究竟在什么意义上可以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资源,相关问题值得深究。第三,和谐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和黑龙江大学共同主办的“文学研究、文化政治与人文学科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9年8月3日至4日在黑龙江大学召开。来自国内数十所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美国、新加坡、韩国、葡萄牙、奥地利等国的七十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研讨会就文化研究范式转向的学术语境中文学研究与文化政治所面临的挑战展开讨论,对文艺理论领域中学术政治化的历史经验、现存状态和发展前景进行分析、批判和评估。  相似文献   

18.
陈磊 《社会科学》2005,(11):124-128
2005年6月24至26日,古代内陆欧亚与中国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东亚语言和文明研究系协办。这是“内陆欧亚学”概念确立之后,中国学术界关于古代内陆欧亚研究的第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英国、美国、日本、意大利、奥地利等多个国家和中国大陆、港台等地的专家学者共70余人参加了这次会议,提交学术论文近40篇。会议内容大致分为五大主题,现综述如下:一、考古与文化传播由于内陆欧亚的广阔地域和多元文化,不同背景下的文化传播和彼此的交流…  相似文献   

19.
“中国道学与当代社会”学术研讨会综述阮纪正1996年12月16日—19日,广东老子文化研究会和广东省社会科学院联合发起,召开了“中国道学与当代社会”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和日本、瑞典等国的8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着中国道家文化及其现代意义,进行了热烈...  相似文献   

20.
转型与科学发展是当今学术界关注的重要热点问题。2007年11月31日~12月2日,由浙江省经济学会主办,浙江财经学院承办,台州学院协办的浙江省经济学会2007年年会暨“转型与科学发展”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台州临海召开。出席研讨会的有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会处谢利根处长等领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