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泰戈尔以他的散文诗集《吉檀迦利》,成为东方国家中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吉檀迦利》是泰戈尔对生命本体的亲证,也是他"生命哲学"与"诗人的宗教"的完美体现。泰戈尔为追求他"生命哲学"中生命的真谛,所表现出的无比激情与爱,至今仍照耀和鼓舞着整个人类的心灵。  相似文献   

2.
该文认为 ,冰心的诗歌受泰戈尔诗歌的影响不仅仅只是停留在诗歌结构的单向模仿上 ,更重要的是 ,冰心的诗歌在宗教精神上接受了泰戈尔的影响并有所发展 ,特别是“泛爱主义”的宗教哲学和“神的万能论”的宗教精神这两个方面 ,冰心受泰戈尔的影响较深。但就其本质而言 ,泰戈尔是把人的本能转移到神的身上 ,而冰心则是把神的特质移位到人的理想世界。泰戈尔注重宗教关怀的终极意义 ,冰心却关注宗教的献身理想和献身精神。  相似文献   

3.
冰心是爱的哲学的典范代表。五四时期儿童的发现 ,赋予了冰心儿童的眼光、儿童的思维模式以及一份稚拙的童心 ,使她能从童年经验、基督教教义和泰戈尔哲学中提炼形成自己的爱的哲学 ,并在母爱、童心、自然这爱的哲学的表达模式中处处浸润着晶莹剔透、天真烂熳的童心 ,透示出单纯明朗、活泼跳动的儿童视角  相似文献   

4.
冰心“爱的哲学”的生成环境可以从社会和个体成长环境两方面分析,前者主要包括五四时期文艺思潮对人道主义的推崇、对童真的发现与崇扬以及泰戈尔哲学思想和艺术风格的影响,后者则主要是指家庭背景和基督教精神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与同时代女性作家相比,冰心的爱广博而丰厚.“爱的皙学”囊括了母爱、童真、自然诸爱却独独不包括男女性爱。文章通过对冰心思想和作品的分析,探讨并剖示了她与众不同的爱情现,指出冰心作品的性爱是一种“宇宙化”、“秘密化”(郁达夫语)了的爱.  相似文献   

6.
冰心是文学研究会中在“五四”时期产生过较大影响的一位作家.一九一九年,即五四运动爆发的那一年,她开始了“问题小说”的创作.她初期的作品《斯人独惟悴》、《超人》等,宣扬了“爱的哲学”,其目的乃为了慰借当时涉世未深而已感到困恼的一般知识青年的悲苦心灵,实际上这只是找到了一个无济于事的灵魂的逋逃薮而已.后来,冰心也认识到自己“退缩逃避到狭窄的家庭圈子里,去描写歌颂那些在阶级社会里不可能实行的‘人类之爱’”(《冰心小说散文选集·自序》)的世界观的局限.冰心在经历  相似文献   

7.
施莱尔马赫早期宗教思想以《论宗教》为代表,"对宇宙的直观"概念是在这一著作中提出的,施莱尔马赫认为这一概念是宗教的本质,与另一概念"情感"紧密相连,而且是理解全书以及早期宗教思想的关键。同时,"对宇宙的直观"也是一种研究神学的方法,开创了宗教现象学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文学史上,冰心以基督式的爱的哲学开创了爱的文学,因此被誉为伟大的讴歌“爱”的作家:她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母爱意识贯穿了整个创作生涯,冰心对母爱宣教似的竭力张扬,意在试图从哲学、宗教的高度对宇宙人生进行整体的把握,建立一个有牢固理论基础的人生观,并期待这种人生哲学能有现实的社会功效,来解读社会,有效地拯救众生,疗救创伤。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纯社会功利性的冰心文学批评提出了质疑,对冰心"爱的哲学"进行了再审视,提出"爱的哲学"是世俗化了的基督宗教爱,是理想化的人格精神。  相似文献   

10.
“泰戈尔热”——五四时期翻译文学研究之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泰戈尔的译介、研究及其影响是五四时期的重要文化现象,“泰戈尔热”之所以形成,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西方与日本思潮的变化有关,但更为深刻的原因还在于五四前后中国内在需求同泰戈尔文学的个性主义与人道主义主题、东方文化底蕴及其人格力量的契合。由于泰戈尔自身的复杂性与接受者视角的不同,对泰戈尔的认识也有一些岐异,使“泰戈尔热”充满了矛盾的张力,五四落潮后时代氛围的变化导致了“泰戈尔热” 的衰歇。  相似文献   

11.
冰心"爱"的哲学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源头基督教教义的影响,对泰戈尔哲学思想的吸收,家庭环境的熏陶.  相似文献   

12.
冰心的文学创作始于“五·四”时期。读冰心的早期作品,我们会感受到一股浓郁的爱的情思,如缕缕的薄雾,在清丽晶莹的话语中升腾。“爱的哲学”是冰心早期作品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思想内容。它体现了作者对丑恶现实的不满和失望,抒发了作者对理想的美好世界的握憬之情。冰心早期作品中“爱的哲学”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对祖国、亲人之爱、母爱、对小朋友和大自然的爱。正是由于这些真挚感人的爱,构成了冰心早期作品中“爱的哲学”。对祖国、故上深切的挚爱,是贯穿冰心早期作品的一个重要思想。以往不少评论家在评论冰心早期作品时大多忽视…  相似文献   

13.
在影响中国现代文学的世界作家中,泰戈尔与易卜生、托尔斯泰、尼采、左拉等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但国内从翻译研究的角度对泰戈尔及其作品在国内的译介和影响十分少见.本文拟对泰戈尔在中国的译介情况做一简单回顾,并分析他对中国两位著名翻译家郭沫若、冰心所起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作品是特定时代的作者生活、思想、情感的结晶。本文循此思路,对《山海经》文本中所特有的原始宗教、神话、语言、文字以及内含逻辑进行深度解剖,再现了该书作者融于作品中的生活轨迹、情感和思想,并以此为依托,辅之以翔实的史料,抽丝剥茧,由图腾而东夷,由东夷而伯益,由伯益而帝鸿……最终确定了《山海经》的作者。  相似文献   

15.
泰戈尔、尼采的"生命哲学"是对宇宙本原的亲证和对生命本身的礼赞;他们所理想的"人格模式"则全无生物学上的意义,而是一种境界、一个流程;他们的宗教意识是一种人道、艺术的宗教,蕴含着对高度的人性解放和审美意义的追求.本文通过对泰戈尔、尼采的生命哲学、人格模式、宗教意识的比较分析,以求文化他者对文化诠释的合理性、科学性,从而寻求两种文化间相互重叠的边界,最终亲证人类自身存在的意义与终极价值的契合.  相似文献   

16.
高尔基的代表作《母亲》运用了与新约《福音书》类似的叙事结构。本文从情节结构、人物两方面对《母亲》与《福音书》进行比较,揭示二者之间的平行象征关系。首先,以巴维尔、耶稣为主人公,运用结构主义"功能"理论、叙事循环讨论二者的共同模式;其次,用行动元理论结合传统人物分析方法解读巴维尔耶稣形象的象征意义。《母亲》的显性叙事是现实主义革命叙事,隐性叙事为《福音书》宗教经典叙事。  相似文献   

17.
许地山与他同时的作家最不同的一点是他对宗教的兴趣,他的诗文充满了空灵、宁静、超脱的气氛,他的小说多为富于教谕的近乎传奇的故事。就文学创作的宗教情感而言,许地山有一种基督式的“爱”的情感,这从他的散文《落花生》,小说《春桃》、《缀网劳蛛》等作品中可以看出来。许地山本人的宗教意识,最强烈地体现为宗教救世主义,他在《英雄造时势与时势造英雄》的演讲中表明了他这种思想,他的中篇小说《玉官》体现了这种思想。爱的哲学与救世主义引发许地山对人生社会的思索,但其消极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  相似文献   

18.
冰心的《往事(二)》、《寄小读者》、《山中杂记》三组散文,作于1923年至1926年,是她留学美国期间的主要作品。三组散文的主要内容,是对亲子之爱手足之情和自然美的歌颂。然而,二十年代的中国正陷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渊,千疮百孔,苦难深重,迫切需要让它翻一个身。那么,冰心这些散文与时代需要是否矛盾?在当时究竟起什么作用?这是比较复杂的问题,需要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9.
短篇小说集《春雨之夜》是王统照早期的作品,它体现了作者"爱"与"美"构筑下的理想人生,更揭示了在"爱"与"美"光环掩饰下的主人公苦味的生命体验.从与冰心"爱的哲学"比较中阐述王统照"爱"与"美"的特质;与郁达夫作品的比较中凸现人物性格.  相似文献   

20.
《尘世情缘》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女作家乔治·爱略特早期的一部作品。她的消费文化思想在这部小说中已初现端倪,主人公的婚姻选择、人际关系等折射出消费文化的倾向。爱略特对这种畸形消费进行了批判,认为"人本宗教"道德是医治人们消费异化的良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