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家庭科技》2008,(2):37-37
《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根据零食类别与是否有利于健康制作了扇面图,分成十个小部分,代表10类零食,并概括零食的营养价值与特点。每一类零食各有三层,以绿色、橙色和红色分别表示三个推荐级.即“可经常食用”、“适当食用”、“限制食用”。  相似文献   

2.
廖斌 《家庭科技》2013,(6):37-37
炎炎夏日,孩子们特别青睐颜色鲜艳、口味繁多的果冻。但目前市面上的果冻营养价值普遍不高,而且大部分添加了大量香精、色素、甜味剂等,长期食用对健康不利。只需利用榨汁机和新鲜水果等,家长们便可以在家给孩子制作健康营养的果冻,同时又避免摄入过多的食品添加剂。  相似文献   

3.
天然成分的儿童食品最好 这类食品制作材料取自新鲜蔬菜、水果及肉蛋类,不添加人工色素、防腐剂、乳化剂、调味剂及香精等。比如天然果汁,不含香精、食用色素及防腐剂,其中维生素大部分保存尚好,有利于儿童正常生长发育。 少买膨化食品 这类食品富含糖、盐、味精及香昧素,而蛋白质、纤  相似文献   

4.
颜华 《家庭科技》2013,(2):33-33
经常听到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吃饭不长肉”,达不到应有的体重,这是为什么呢?喂养不当或挑食偏食 孩子虽然每天都按时进食,但由于长期营养素摄入不足造成体重不增。常见原因有混合或人工喂养宝宝,喂养的质、量不适当,缺乏蛋白质和脂肪;母乳喂养宝宝不及时、不合理地添加辅食,或骤然断奶。另外,孩子偏食、喜吃冷饮、糖果、零食等也易造成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5.
《家庭科技》2008,(2):36-37
目前,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膳食营养状况还存在诸多问题,努力完善正餐的食物结构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措施:同时,正视儿童青少年吃零食的实际情况,加以正确引导,将有利于合理膳食,减少和改变不良的零食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6.
留守儿童的营养与健康状况会对我国未来劳动力质量产生深远影响,但现有文献关于父母外出异地就业对农村留守儿童营养摄入影响的研究结论争议较大,关键一个原因是以往多数研究在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家庭分组上存在严重缺陷。基于父母异地就业和本地就业家庭分离程度差异和照管儿童父母分工差异,通过对农户家庭科学合理分组,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从收入效应与时间效应两方面深入系统揭示了父亲或母亲异地就业对农村儿童营养的影响及差异。研究结果显示:当父亲本地务农时,母亲异地就业对农村儿童的营养摄入没有显著影响,收入效应会被时间效应抵消;而当母亲本地务农时,父亲异地就业的收入效应高于时间效应,能显著提高儿童蛋白质摄入水平和营养结构。  相似文献   

7.
李李 《家庭科技》2014,(10):24-25
麦芽糖浆、麦芽糊精、增稠剂、乳化剂、着色剂、食用香精……市场上,各种零食外包装上的配料一栏,仅食品添加剂的名称就有好几行。那么,加了这么多添加剂的食品还能吃吗?加工食品基本都含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是用于改善食品品质、延长食品保存期、便于食品加工和增加食品营养成分的一类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  相似文献   

8.
目前市售饮料多种多样,但并不是所有的都适合孩子饮用。给孩子喝饮料不单纯为了解渴,还应从中获得营养,有利于健康。因此,家长在给孩子选择饮料时,要从卫生和是否含有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害的添加剂等多方面考虑。 果汁是用各种水果榨汁制成的,是维生素C的良好来源。孩子吃蔬菜少,维生素C摄入不足,可用果汁  相似文献   

9.
困境儿童是由于儿童自身或家庭原因,父母存在不能监护、不宜监护、无力监护、无心监护,并严重影响儿童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或出现家庭暴力等严重侵害儿童身心健康的行为,又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外界难以干预、监护也难以转移,长期处在困境中的儿童。深入地理解和把握困境儿童概念的内涵,对困境儿童提供有效的福利保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儿童保护强制报告制度,要求特定的人员在发现儿童虐待或忽视行为时向特定机构报告,未能报告的责任主体将承担相应的民事或刑事责任。该制度包括初步审查、启动调查、评估分析、公布结论、服务安置等措施。这项制度对我国儿童保护制度的构建有着重要的启示,包括重视儿童虐待构成的特殊文化、增加儿童免受虐待的具体规定、形成儿童保护救助的完整体系和强调儿童权利保护的社会责任等。  相似文献   

11.
儿童福利提供状况和儿童权益保障程度是国家政治文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在我国重视儿童发展总体政策背景下,制定合适的儿童福利模式和儿童福利政策,不但关乎包括儿童基本生存权、发展权和参与权等社会福利制度建设进程,更关乎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着眼于提升困境儿童福利的可及性,在困境儿童福利需求与可及性阐释基础上,从可用性、可达性、可负担性、可接受性、可适应性等方面分析困境儿童社会福利传递机制,并从明确政府主体责任、强化合作救助机制、构建社区“嵌入式”福利提供机制、提升福利意识等角度提出困境儿童的福利可及性制度构建路径.  相似文献   

12.
儿童社会学从社会的角度探讨和研究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对儿童产生的生理、心理影响,主张对儿童施以良好的教育,从而促使儿童健康地成长。在本期专题中,我们侧重于儿童福利与儿童保护方面的研究。朱季康与孔祥德(Hsiang Kung)对民国时期学者之于欧美及日本等国儿童保育理念的引介情况进行了研究,涉及幼儿基本养护、幼儿身体素质分析、幼儿生长阶段及生理心理反应、幼儿与周围环境关系及政府相关政策措施等方面。我们认为,这些引介内容至今仍有一定参考价值。范逢春则运用整体性治理理论切入留守儿童这一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伴生社会问题,从留守儿童整体性治理的目标出发,重申国家与政府的责任,经由责任分层、主体整合、制度化和操作化的路径,构建留守儿童问题的整体性治理框架,为治理的主导者提供系统有效的对策建议。行红芳认为,调整现行的儿童福利政策与服务,实现福利供给与需要的平衡是一种必然趋势。从社会福利政策的角度对儿童福利政策及服务进行探讨与分析,对于完善我国现有的儿童福利制度,预防"脆弱儿童"事件的再发生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山楂皮红色素的附加值,开发新的食品色素添加剂.利用超声波辅助酶提取山楂皮红色素,对4种单因素实验分别进行了测试,在单因素的基础上作了正交试验及正交分析,综合以上数据分析,超声时间50 min,添加0.8%纤维素酶,超声波功率为400 w,乙醇浓度为60%,提取效果最佳.研究为山楂皮提取色素提供理论依据,为山楂皮色素作为新的食品色素添加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儿童伤害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本研究以福建省的调查为基础,对沿海发达地区3-14周岁儿童伤害发生率及发生强度、发生类型、发生地点、伤害发生可能性、伤害因素严重性、伤害行为危险性以及对预防儿童伤害的认知等内容进行了分析,并对不同背景的儿童进行了相关的分层比较,进而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和行动倡导,以期更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儿童伤害,为儿童创造一个更有利的和安全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5.
儿童权利是建立儿童福利制度的基础,一般包括儿童作为人的普遍权利和作为处于特殊年龄段的人的特别权利.儿童权利的实现主要倚赖于国家、社会、家庭和监护人等非自身力量的照顾和保护,而这些照顾和保护又主要通过一系列福利制度安排得以落实和加强.因此,儿童权利受损根本上是由福利保护不充分造成的.完善、系统的福利制度可以给予儿童合理、全面的保护,促进其权利较好实现.“全面型”儿童福利制度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方向,也是各国维护和实现儿童权益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儿童权利观念是历史的产物,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儿童的附属化阶段、儿童权利的发现阶段及儿童权利主体资格确立阶段。当下儿童权利之保障遭遇诸如儿童工具主义、家长主义、父爱主义、保守主义、怀疑主义等滞后观念之阻隔,亟须破除。为此,需要大力培育公众的正确儿童权利观,从目标、主体、对象、策略、手段、路径等方面构建儿童权利观培育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7.
儿童的健康全面发展关系社会前途,儿童福利制度则是儿童生存发展的有效保障。由于家庭功能的变迁及乡村社区文化的衰落,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的需求未能得到较好的满足,给留守儿童成长带来困扰。与此同时,由于留守儿童自身的表达能力较低或不懂得如何表达自身的需求,留守儿童的福利诉求能力低,以留守儿童为主体的福利服务的建立迫在眉睫。本文以儿童福利为视角,探讨如何构建多维度的福利体系,为留守儿童提供各方面的支持,保障其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文化学视野下,儿童游戏被看作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儿童早期社会文化学习的基本途径。儿童游戏文化的核心元素是文化特质,这种文化特质体现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及精神文化等之中。游戏是儿童生命存在的基本方式,儿童的文化就是游戏的文化,游戏的文化也是儿童文化的集中体现和最佳诠释。  相似文献   

19.
进口食品在商场或超市已非常多见。如何识别呢?这里教你辨认进口食品的9类标记: Natural(天然型):指食品中不含防腐剂和人工添加剂。 Health(健康型):指食品中含有有机质、天然成分、低热量物质或素食,但不代表其中不含人工成分。 Reduced Calorie(减少热量型):表示食品所含热量  相似文献   

20.
留守儿童问题的建构与研究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留守儿童的研究视角呈现出多元化特点,有乡村教育志视角、社会化视角、社会政策视角、社会支持视角等.本文反思了当今的留守儿童何以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以及既往研究存在的问题.本文指出,留守儿童问题作为一个社会问题,是经过系列的社会建构和学术建构活动才得以"被发现"和形塑的.留守儿童问题之凸显,在很大程度上主要是借助国家政策、大众传媒、学术研究、社会舆论等活动形式而得以表现出来的.当前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在研究对象的界定、操作化路径和分析思路的选取、研究过程中的价值取向等方面,仍然存在若干值得商榷的地方,本文对此提出了质疑与讨论,并展望了今后研究的进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