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刘希 《社区》2014,(6):60-60
年少时,觉得这个世界很大很大,便一门心思想着仗剑四海到外面的世界闯荡一番。走上社会后,目不暇接地打量眼中的尘世,恨不得一口气将这个光怪陆离的大干世界吞下肚去。临近中年,却突然间“万丈雄心齐消退”,不再向往繁华喧嚣的都市生活,而是由衷地倾慕起儿时的田园生活来。  相似文献   

2.
把心放轻     
张浩 《淮海文汇》2013,(3):48-48
正大千世界中,阳光与黑暗同在,美好与丑恶并存,我们不仅会看见鲜花,也会遭遇污秽,不仅会感受到真情真爱永远与我们同在,也会感受到虚假欺骗与我们相逢,因此,我们不仅要学会生活在阳光下,也要学会生活在阴暗中。窗外枝上挂着的绿叶,每一片都有差异,没有叶子会长得完全一样,同树之叶尚且如此,何况人类。异彩纷呈的人类社会,生活的差异是社会客观现实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以中西文化和认识论的主流特征而言,西方文化和认识论属于科学文化和自然认识论,中国文化和认识论则属于伦理文化和道德认识论。中西方文化——认识论的不同,和中西方人与世界的不同关系紧密相关且相互作用,从而决定了中西方人们对待世界的不同文化——认知态度。这种不同态度表现在人与世界关系的各个方面,即表现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自身的关系中。在中西方特定的文化——认识活动背景下,人与世界的关系以及人对世界的态度是不同的。在西方,人与世界的关系表现为二分和对立,因而人对自然的态度是“改造自然”、“征服自然”…  相似文献   

4.
语言的本质是社会性的,是人与社会、与世界的联系纽带。人按照自己的思维、意识和无意识,即文化哲理心态来影响语言构造;又按照语言构造来理解世界,从而强化自己的文化哲理。文化哲理和语言构造之间这种水乳交融的关系,在语言的不同层面有不同的反映,呈现出十分复杂...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及其人文精神在人类的社会发展,企业经营与人的成长和发展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人文素质作为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人文学科培育的。人文学科是关注人的精神及其意义世界的学科。它与自然科学乃至社会科学都明显不同。它为人类提供一个意义的世界与精神的家园。文学作为一种人文学科,具有社会历史的认知功能,教育功能或者社会(意识形态)功能和审美功能,并且以语言艺术性构成了与其他艺术种类的不同特征。文学在人文素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建构与守护着人类的人文价值和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立足于社会发展理论,纵观东西方法律发展的历史进程,运用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及其法律发展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基础条件、基本途径和主要动力,确证了不同历史、不同民族的社会及法律发展的共同规律及其不同发展道路,指明了法律发展的世界意义及其演进方向,展示了马克思宽阔的法律视野。  相似文献   

7.
作为心灵对象化的诗歌,必然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坦露和复杂情绪的聚合。年轻的土家族诗人冉冉和冉仲景在自己的诗作中创造了他们深情而忧郁的主观世界,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传达了对自然、社会、时代和生活敏锐的感受。本文从两位诗人在诗作中的情感传达这一角度,来说明他们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理解,剖析他们所构建的诗歌艺术世界,阐释他们的诗学观。  相似文献   

8.
关于世界观和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世界观不同,人生观也不同,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或流芳千古,或遗具万年。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建立在这一世界观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是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指针,是我们共产党的精神支柱。关于价值观,它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与页献,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其中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是人生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对人生意义,人…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传统儒、释、道三家文化思想体系中,都蕴含有古代文化精英对人与世界进行思考的卓越文明成果。他们分别通过中庸、般若与心斋三个关键词,来表述各自在认识世界方面的独特视角和重大发现。然而从方法论角度看,他们虽然话语表达体系迥然不同,但却拥有共同的路径与宗旨:即通过“诚”与“明”的中道不二智慧,提醒人们一方面息妄归真诚实不欺,另一方面通过求知之明认清世界与人生真相,人类只有以“诚明不二”为基础发奋有为,才能共同开创文明理想愿景。  相似文献   

10.
介绍东方社会、希腊社会、罗马社会以及日耳曼社会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不同阶段,以及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并对黑格尔世界历史思想进行学理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传统与现代范式的转换,中西文化的冲突与交融,青少年的思想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特别在我国现阶段,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资产阶级腐朽思想逐渐渗入,青少年易受西方价值观的影响.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加强无产阶级的“三观”教育、主流意识形态的建构与文化认同感宣传有其内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提出的一个重要理论论断,它不仅是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有效凝聚和统一社会各阶层、各利益群体思想、化解矛盾的有力武器,而且反映了人类社会普遍的需求,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揭示了人类共存的价值。而要真正实现和谐文化理念对世界文化秩序构建的指导性作用,其正确选择就是积极参与世界文化的角逐,在承认差异性、多样性中实现不同文化的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13.
论儒家的生活趣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哲学的主流思想,蕴涵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体现了中国人的价值追求与生存方式。儒家以人的实际生活为起点,以人的本性和精神为中心,构建了自己独特的以注重现实生活和精神享受为特色的人生哲学,整个思想体系充满了具有中国气息的浓郁的生活趣味,在人类哲学史上写下了灿烂的篇章。研究儒家学说的生活趣味,对于认识和分析当下面临的经济与文化问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网络一社会行动模式的宏观结构是:网络的发展导致人们生活方式转变的“变迁”;中国社会仍然是伦理社会的“结构”;网络世界建立起的意识形态“话语”。“话语”包括简单的道德二元论划分逻辑和民粹主义。社会中层组织缺乏,及以工具理性、情感型为基础的思维方式,是社会行动非理性化的直接原因。网络——社会行动的破坏性对我国的法律建设提出了挑战,这就需要制度化社会行动。中层组织的广泛建立,有助于习俗的建立。在习俗基础上起草与施行的法律,更具有合理性与合法性。这就为法治社会建设找到了一个切人点。  相似文献   

15.
中国哲学在两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4种传统:自然意识、民本意识、忧患意识、天下主义。自然意识是指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人与自然为一体;民本意识是指注重人民的生存与发展,把民意看成是政权合法性的基础;忧患意识是指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以及个体自觉承担淑人拯世之责任;天下主义是指破除宗教、国家的界限,针对全天下而发表思想文化原理,以建立普适天下的世界和平与秩序、提高全人类的文明教养为自己的责任。这4个传统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能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哲学基础和文化支撑,必将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持续发挥积极作用,而且这4种传统本身也将在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中创新转化,有助于当代中国自身话语体系建设,有助于形成中国精神与中国力量,为当代中国价值观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中国社会转型、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低潮、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网络传播的发展构成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当代境遇的总体特征。它使当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面临诸多严峻挑战,主要表现为:文化敌国主义的入侵、社会意识多元化及其意识形态淡化的影响;“数字鸿沟”与信息化不对称造成的文化“失语”;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等等。我们必须积极主动地回应挑战,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说服力、战斗力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17.
当今社会,由于科学的广泛应用和极大成功,人们对科学不自觉的推崇和盲目接受,使得科学成为了一种意识形态,这表现在机械自然观和科学主义的盛行;但同时,民众与科学的距离也日益扩大,构成了文明社会的深层文化危机。这又使得科学是如何成为意识形态的这一问题凸显出来。究其原因,除科学的广泛应用和极大成功这一主要原因之外,还在于:首先,它来自于人们的一种普遍心态,即对于稳定性的渴望和对于理解的追求;其次,科学自身也对上述的心态起到一定的强化作用;第三,科学哲学对此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最后,科学教育和普及的简单化、通俗化也促进了科学向意识形态的转化。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根本特色的"天人合一"思想,长期以来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并体现着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模式。仅将在中国文化史上长期占主导地位的"天人合一"思想理解为儒家一家之言,显然有失偏颇。因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为主干的,以"道"、"佛"为两翼的三维结构。三维结构的形成与发展也使中国人特有的整体性、适度与执中、对立与统一、直觉与体悟、认识世界与认识自我相统一的思维方式逐渐稳固并传承下来。同样,理解"天人合一"思想的现代价值也不能局限于仅仅将其视为解决生态危机的救世哲学,而还应该立足于时代,思考其对现代理性思辨、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关联性。  相似文献   

19.
五四时期傅斯年出于以思想改造社会、以社会改造政治的目的,畅谈造社会与社会改革。他批判了中国固有社会的病疾与国民性的弱点,剖析了这些病疾与弱点存在的原因,向青年们发出了"造社会"与"改造社会"的号召,勾勒出了心目中的理想社会,设想了达致理想社会的方式与途径。其中,他推崇无产劳动者的社会地位,批判宗法社会家庭、名教对人个性的扼杀与束缚,倡导建立符合社会发展与人情的新社会道德规范与人生观,希望构建起一个监督、限制、影响政府的市民社会,呼吁个体自由意识的觉醒,但又重视个体的社会性及个体在重建社会中的能动性,这些都表明,与中国古代社会思想相比,五四时期的社会思想在许多方面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中国梦"这一指导思想,凝聚了13亿中国人的共同力量,点燃了中华民族的奋斗热情。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反抗帝国主义列强压迫的产物,中华民族对中国梦的追寻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经历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寻梦过程,并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这条光明大道。历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道路才是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唯一正确道路。中国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背景,其梦想关系着世界的命运。在美国梦、欧洲梦破灭后,中国梦承载着人民的真正梦想,走文明和平发展之路,它创造的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崭新形态。实现中国梦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体现,它必然影响着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