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元代蒙古族的婚姻习俗有不少与中原汉族传统婚俗不同之处,如多妻、抢婚残余、收继婚等。元朝入主中原之后,蒙古族婚俗对中原汉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在中原汉族伦理道德观念的影响下,蒙古族的婚俗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相似文献   

2.
杜尔伯特蒙古族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区域非遗文化中的一种独特存在形式,无论其产生,亦或是其发展,皆充满了对蒙古族传统文化的叙述与延续.本文以黑龙江流域大庆市杜尔伯特自治区蒙古族音乐类非遗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了音乐类非遗"再研究"的研究法,以可参考的杜尔伯特蒙古族音乐类非遗叙述为起始点,结合游走于杜尔伯特蒙古族民间的代表性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探讨杜尔伯特蒙古族音乐类非遗的变迁与保留,进而对杜尔伯特蒙古族音乐类非遗的未来发展进行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3.
蒙古族舞蹈史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北方地区历史上出现的不同名称的部族其本身并非都是一个单一的族体,而通常是由许多部族组成的北方民族共同体,其文化艺术的广泛传播及彼此影响也大抵都在一个文化圈中。待到元朝立国后,蒙古族统治者又大量地沿袭了宋朝之宫廷音乐。最终形成了蒙古帝国的宫廷乐舞,它体现了蒙古民族开放的胸襟和博大的精神底蕴。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统一国家,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上,统一是历史的主流。而在历史上作为统一时期的执政民族,当然可以是汉族,也可以是少数民族。中国历史上,在蒙古族建立元朝以前,还没有一个少数民族或其建立的王朝能够统一全国。元朝的肇基,元朝的一整套统治方式制度,对后来作为少数民族的满族建立的清朝,在巩固和发展对全国的统一事业方面产生着重大的影响。阐明这一历史现象,除了从元朝本身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等多方面原因来理解外,还应该追溯到元朝建立以前的宋、辽、金时期。这里仅从宋、辽、金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来研讨与元朝统一有关的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蒙古贵族忽必烈于至元八年(1271)建立元朝后,在人才任用及科举考试中实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政策。汉族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与元朝人才政策与科举制度相反,在洪武初年采用了较为明智的蒙古族人才政策。探讨这一现象,有助蒙古族与汉族关系史的进一步研究。一、元朝蒙古贵族的民族人才歧视政策元世祖用暴力征服华夏其它民族后,将国内的人分为四等:第一等蒙古人,主要是原来蒙古各部落的人;第二等色目人,主要指西夏、回回等民族;第三等系汉人,包括契丹、女真和原来金朝统治下的汉人;第四等指南人,即南宋统治下的汉人和西南各少数…  相似文献   

6.
古代蒙古族的宗法统治经历了一个较为明显的转变过程。蒙古族的祖先室韦———达怛西迁至蒙古草原地区并由"古列延"集体游牧方式转变为"阿寅勒"个体游牧方式后,其社会逐渐从氏族制社会过渡到阶级社会;合不勒汗建立起蒙古部的初期国家政权后,蒙古社会进入了游牧民族的宗法奴隶制阶段;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后,蒙古社会由游牧宗法奴隶制过渡到宗法封建制,但这一过程直到元朝建立后才最终完成。  相似文献   

7.
2006年8月,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由乌云毕力格、白拉都格其主编的新著《蒙古史纲要》。这部新出的《蒙古史纲要》全书近25万字,分为4卷,全面系统地叙述了“大蒙古国—元朝时期”、“东西蒙古分立时期”、“清代蒙古”、“民国时期的蒙古民族”等4个不同时期蒙古族的历史发展状况。从全书设立的纲目看,对蒙古族历史的宏观把握既有时间上的纵深感,更有内容方面的广泛涵盖;对蒙古族近千年政治、经济、社会等活动的叙述,简明扼要,脉络清晰,既提纲挈领,重点突出,又布局合理,详略得当,可谓是一部很好的蒙古族简史。《蒙古史纲要》是一部很有特点…  相似文献   

8.
蒙古袍服在蒙古汗国之前为左衽。随着蒙古族与中原地区各族以及周边其他地区的交往,服装的形制也逐步发生变化。元代以后,右衽为蒙古族统治者所借鉴,并被作为官制采纳。右衽逐步在蒙古社会中使用和流行与元朝大统一格局中各民族和睦相处、在习俗方面相互适应和借鉴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9.
蒙古民族自古以游牧为主,其饮食结构中肉类消费占有很大的比重。在蒙古族建立了元朝的统一大国之后,由于其政治经济地位的改变,饮食结构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吸收了某些汉族或其他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内容,但仍在较大程度上保持了本民族的饮食生活习俗与特点;元朝的肉类消费与生产,则突出地显示了南北、汉蒙之间不同的发展方向与风貌。这也说明了元代肉类的消费与生产,作为饮食文化生活的一个方面,它既是物质文化活动的产物,也自觉不自觉地受到了椅神文化生活的限制和民族传统文化心理素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任崇岳 《中州学刊》2005,6(5):168-172
蒙古人入居中原之初,打算把漠北的游牧生产方式照搬到中原来,但遭到了中原百姓的强烈抵制,蒙古族统治者不得不改弦更张,调整政策,实行汉法.元代统治者努力学习汉文化、尊儒重教,提倡理学,促进了蒙汉之间的文化交流,而迁徙、通婚、赐姓名以及对汉文化的认同,则加速了民族融合的进程.元朝末年,契丹人、女真人、西夏人已融入汉族,蒙古族虽未被融合,但语言、服饰、风俗习惯已和汉人无异了.  相似文献   

11.
蒙古族在室韦时期与周边少数民族一样皆着左衽式服饰,后来到大蒙国时期和元朝时期,大多服用右衽式服饰,只有少数妇女和侍女等服用左衽式服饰。文章对此衣衽关系进行分析,说明此衣衽关系的变化与当时盛行的尊右卑左习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黄田子 《船山学刊》2004,(1):139-142
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封建王朝,由于蒙古贵族保留着氏族制度末期的狭隘性和强烈的贪暴性,入主中原后,推行种族歧视政策,蒙古贵族恣意横行,夺人财物,抢人妻女,"是非颠倒,曲直不分,民之冤抑,无处申诉."在这个坏人当道,民不聊生的黑暗时期,人民愈益怀念见义勇为,除暴安良的水浒英雄.  相似文献   

13.
元朝是以蒙古族贵族为主体的蒙、汉族统治阶级的联合政权。 蒙古族在中原地区的统治,是从公元一二六○年忽必烈即位并定都大都(今北京)开始的。忽必烈于1271年改国号为元,为了维护蒙古族统治者的统治,他曾向内地一些汉族隐士“问以治天下之大经、养民之良法。”根据刘秉忠等人的建议,元世祖忽必烈在政治制度、经济政策、使用前朝隐士、兴办学校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 首先采取了“重农为本”和“用贤为先,用贤则天下治,重农则百姓足”的治国安民方针。这样的治国方针的实现,必然要有求于教育、科学的发展。因此,元朝“世祖皇帝设官分职,征用儒雅,崇学校为育材之地,议科举为取士之方,规模宏远矣。” 元朝统治者为了加强教育,忽必烈即位后,及时于元统二年十二月甲戍,“诏整治学校”,在建国初期,建立了管理学校的机构——集贤院。集贤院的任务是“掌提  相似文献   

14.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1162~1227年),无论在中国历史上,抑或在世界历史上,都是一位传奇历史人物.对成吉思汗的评价,学术界褒贬不一,毁誉纷纭.科学客观地认识成吉思汗这位中国古代历史上的蒙古族英雄、伟大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无疑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学术工作.而作为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汗国和实现元朝南北大一统的奠基者的历史作用更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5.
喇嘛教之与蒙古族发生关系,始于13世纪初。当时成吉思汗因政治上的需要,曾与西藏萨迦寺大喇嘛贡成宁博有书信往来,但这种关系因为当时的种种原因没有进一步发展。喇嘛教在蒙古开始传播,则在元朝。元宪宗蒙哥于1253年派军队进入西藏,结束西藏四百来年的混乱状态,统一了西藏地区,将其纳入大元帝国的版图。元朝统一中国后,忽必烈为便于统治西藏,封萨迦派八思巴为“国师”,使之掌握西藏地方的最高政教权力,西藏的政教合一制度从此开端。继之,忽必烈又命八思巴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加封“大宝法王”,死后赐  相似文献   

16.
古代蒙古族乐器考辨包丽俊在蒙古族文化艺术殿堂里,蒙古族音乐堪称一颗独放异彩的明珠,它与乐器互为依存,相辅相成,密切配合,千百年来在蒙古族改造自然、改造自身的生产斗争和生活实践中发挥了抒发情感、激励斗志、陶冶情操、反映现实的重要作用。文化艺术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17.
元代治安制度述论任崇岳(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少数民族─—蒙古族统治全国的时代。在这个幅员空前广袤的帝国中,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复杂,稍一不慎,便可能触发动乱,但元代社会秩序却能一直保持比较稳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治安...  相似文献   

18.
元朝是由北方游牧的蒙古民族建立的统治政权 ,儒家传统的独尊地位和它的思想统治力量受到严重削弱 ,造成了意识形态的宽松和礼法秩序的弛懈 ,出现了所谓“思想解放”的局面 ,它为宋代以来汉民族区凝滞文化的新裂变提供了客观的环境和可能 ,人在可以找回自己的同时与社会达成了新的平衡。蒙古族的南下 ,造成宋以来中原汉民族思想文化传统的断裂 ,但并不意味着割弃 ,相反 ,这种传统仍然构成元代社会思想文化的基础 ,并有了新的变异和发展 ,而蒙古族的统治历史即其不断被同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元代舆服制度与前代相比稍显混乱,这与其统治者的执政思想、政治制度中融合了蒙古族的旧俗即"国俗"有关.祭祀和上朝是舆服制度实施的重要场合,通过研究元朝政治文化制度可以发现,元代祭祀制度和御前奏闻制度中具有鲜明的蒙古族游牧特性及其与汉族传统习俗与制度的不完全融合,影响了统治者对舆服的需求与管理.  相似文献   

20.
莫尔色先生用蒙古文还原《元朝秘史》阿尔达扎布我在1986年12月出版的《蒙古秘史一还原注释》①一书的前言部分里,曾经系统的介绍过内蒙古的蒙古族学者用蒙古文研究《蒙古秘史》的概况。当时因为没有得到札木察朗诺在193:1年著、1936年出版的《17世纪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