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鉴于工资既是对劳动者生产率贡献的支付同时又是对劳动者承受负面工作条件的补偿这一复杂性,鉴于城镇劳动力市场上城乡两类劳动者在艰苦危险程度不等岗位上分布的显著差异性,依据调查工资的城乡差异来测量劳动力市场上城乡分割的程度可能不尽客观。本文关注岗位的工作条件及其工资补偿,依据两类劳动者的可比工资差异观察城乡分割状态。研究发现:在绝对意义上,无论城镇工还是农民工,艰苦危险的工作条件未能带来显著更高的工资正效应;但相对于城镇工,农民工的工资中包含了更多的基于艰苦危险工作条件的岗位补偿部分;在岗位补偿可比口径下,城乡劳动者的工资差异显著大于调查工资口径下的工资差异。以此判断,我国城镇劳动力市场存在以负面工作条件补偿不足为形式的隐性分割,次级劳动力市场中,尤其是哪些最为艰苦和危险的工作岗位上,城乡劳动者看似基本一致的工资水平并不代表农民工获得了平等的生产率回报。  相似文献   

2.
基于1993—2009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面板数据,建立了农民工和城镇工劳动报酬方程的固定效应模型,并对农民工和城镇工的劳动报酬差异变动进行了分解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1993—2009年期间,虽然针对农民工劳动报酬的户籍歧视不断得以缓解,但农民工和城镇工的受教育水平差异却不断扩大,且城镇劳动力市场中的教育回报率不断上升,导致农民工和城镇工的劳动报酬差异不断扩大。因此,政府设计和实施公平的就业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设计和实施能够大幅提升农村居民人力资本水平的教育制度和培训政策,将有助于抑制农民工和城镇工劳动报酬差异的持续扩大。  相似文献   

3.
丁守海 《统计研究》2010,27(9):65-72
VECM模型分析表明,我国工资与物价间存在明显的螺旋波动关系。将工资进一步分解为城镇劳动力工资和农民工工资后发现,这一螺旋关系是由城镇劳动力工资与物价之间的直接螺旋关系以及农民工工资与物价之间的间接螺旋关系组合而成的。城镇劳动力的工资波动会对物价构成直接压力,而农民工工资波动会通过城镇劳动力工资对物价构成间接压力。文章进一步从二元就业制度下劳动供给机制扭曲的角度分析了两类螺旋关系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研究工资问题的现实意义工资是单位发给本单位职工的劳动报酬。是单位对职工进行按劳分配的主要形式。工资是城镇劳动者收入的主要部分。据调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中,工资收入的比例呈上升趋势,2000年为71.4%,2002年达74.5%。工资在乡村劳动者的收入中也占一定比例。据调查,乡村居民纯收入中,工资性收入也呈上升趋势,2000年为31.2%,2002年达33.9%。工资是企业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据测算,在企业的人工成本中,工资一般占60%左右;工资是反映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工资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即意味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资水平的…  相似文献   

5.
劳动保护、工作福利、社会保障与农民工城镇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程名望  史清华  潘烜 《统计研究》2012,29(10):73-78
 基于上海1446份农民工调查样本所建立的有序Probit模型及实证分析显示,工资收入、工作福利、社会保障、个性特征对农民工城镇就业有显著影响,而劳动保护、权益侵犯的影响并不显著。工资收入等经济因素是影响农民工城镇就业的核心因素,农民工劳动保护和权益保护意识还不强。因此,要应对“民工荒”,关键是要满足农民工的物质需求,给予农民工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特别是企业要提供较高的工资水平和良好的工作福利,城镇相关部门要提供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并关注农民工在城镇的生活支出和成本等。该研究对于揭示“民工荒”的成因,保持农村劳动力有序、平稳、持续地向城镇转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中的户籍歧视客观存在着,而由于户籍歧视,特别是对农业户籍劳动者的歧视所导致分配领域不公平,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不和谐因素.然而关于农民工受到的户籍歧视程度究竟有多大,这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研究文献不多,并且研究结果差异较大.对此,本文将利用相关经验数据对当前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工资的城乡户籍歧视进行具体的研究分析,并探讨造成这种工资歧视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基于S基尼系数的中国行业工资差距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洪兴建 《统计研究》2010,27(5):18-24
针对行业工资数据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一个S基尼系数变化的分解模型,说明了导致S基尼系数变化的三个因素:工资水平变动、行业排序变化以及职工在不同行业之间的流动。实证研究表明,我国行业工资差距的扩大趋势非常明显,其中工资增长的非均衡性与行业排序变化是导致行业间工资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而职工流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行业间工资差距的扩大,但是近期职工流动缓解工资差距的效果逐步减弱。为了有效控制行业间工资差距的扩大,一方面需要着力解决工资水平增长的不合理差异,另一方面要完善劳动力市场,推动劳动力在不同行业之间正常有序流动。  相似文献   

8.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1997年工资水平较高的行业,工资继续保持较高的增幅,而工资水平较低的行业,工资增幅也较低。职工平均工资在9000元以上的金融、电力、房地产及科学技术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工资增幅均超过9%,其中,工资水平居第一位的金融业,其工资增...  相似文献   

9.
经济转型以来,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上女性工资与男性工资存在很大差距。文章利用Brown分解方法对中国城镇职工的性别工资差距进行了分解。分解结果显示,职业内工资差异与职业间工资差异分别为19.8%和18.4%,即存在比较严重的纵向和横向性别职业隔离。此外,受教育程度、工作年限等人力资本水平对男女工资差异有显著的影响,职业性别歧视也是导致城镇劳动力市场上男女工资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我国特有的二元户籍制度导致农民工在城市不能同等地享有劳动收入、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这些外部生存障碍是否对农民工的人格特质产生影响值得研究.文章基于广东省制造企业-员工匹配的实证调查,采用BIF大五人格量表,分析同在制造业工作的农民工和城市工的人格差异.研究发现:户籍不同的农民工和城市工在16~25岁群组人格特质相差不大,甚至农民工的尽责性要稍高于城市工;从26~35岁群组起两者之间出现人格距离,农民工五个维度的人格特质开始低于城市工,随着年龄的增长两者人格距离越来越大;56岁以上的群组,两者人格距离最为明显.这说明50后农民工在临近退休时,因各方面保障的缺乏人格特质与城市工有了显著差异.建议改革户籍制度,特别是要破除农民工在享有城市资源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无形墙.  相似文献   

11.
一、我国近几年工资水平分析 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0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和私营单位的年平均工资数据.其中,城镇非私营单位年平均工资为37147元(合每月3096元),同比增长13.5%;城镇私营单位年平均工资为20759元(合每月1730元),同比增长14.1%.而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对全球72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均月收入做了最新统计.结果显示,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人均月收入是1480美元、约合人民币9327元.其中,中国员工的月平均工资为656美元、约合人民币4134元,位列所调查76个国家的第57位. 根据省际收入法GDP构成数据,中国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2000年为51.4%,2007年为39.74%,下降了11.66个百分点.劳动报酬中,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从1980年的17%逐年下降到近年来的11%.而在2007年,美国劳动报酬占比为55.81%,英国为54.5%,瑞士为62.4%,德国为48.8%,南非为68.25%.由于我国对农村劳动力的统计很不足,很多数据没有公布,这里以我国城镇在岗职工的平均工资代表我国的工资水平.  相似文献   

12.
浅析工资地区差异的原因及缩小差距的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现汉化SPSS软件的聚类分析方法对全国各省市的工资水平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工资地区差异的原因,提出了缩小差距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李博文等 《统计研究》2021,38(10):105-120
本文采用2013年和2016年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雇主—雇员”匹配数据库,利用倾向得分匹配和工具变量等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工会会员身份对农民工工资率的影响及其在两代农民工之间的差异,并进行了影响机制的探索和分析。研究发现,将工会会员身份的工资溢价效应分解为覆盖效应和会员效应后,覆盖效应的影响难以发挥,而会员效应的影响则存在代际差异,其只在新生代农民工中显著,而在第一代农民工中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覆盖效应难以发挥主要是由于工会未能有效地开展集体协商,会员效应存在代际差异则是源于两代农民工不同的需求层次所导致的入会行为导向的不同。本文研究,有利于企业工会着力解决农民工的工资问题,建立农民工工资的长效增长机制,同时为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以及实施多元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等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新经济地理学工资空间分布的理论的框架下,运用我国29个省区、直辖市1995~2008年的数据,对地区市场潜能、出口开放对地区工资差异影响做实证研究,其中包括全国样本分析以及东、中、西子样本分析,得出结论认为我国的出口开放与地区市场潜能两者与地区工资水平有正向相关性,并且两者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  相似文献   

15.
研究工资增长是否应该与CPI挂钩,对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1978~2007年时间序列数据,对我国职工平均工资和CPI建立模型,研究CPI变动对工资水平变动的解释程度,同时分析GDP和汇率对工资水平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的职工工资水平增长与CPI之间有很强的相关关系.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工资调整应考虑与CPI联动,但不宜与CPI直接硬性挂钩.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13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调查数据,综合考虑微观个体因素和区域经济因素,文章应用经济计量方法分析了最低工资标准对农民工工资和工作时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最低工资标准对农民工月工资增长产生了积极影响,但导致农民工工作时间延长,进而导致农民工小时工资增长不显著;最低工资标准对低技能农民工月工资增长和工作时间延长的影响明显大于对高技能农民工月工资增长和工作时间延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了向党政领导机关提供决定工资政策、编制工资计划和进一步改革工资制度所需的统计资料,今年下半年全将进行一次工资调查。这次工资调查的内容,大致有下面几个问题:第一,关于如何观察今年工资改革后的工资水平问题  相似文献   

18.
Oaxaca-Blinder分解为两个群组间工资差异的定量分解提供了一个标准范式。在实际应用中,经常会遇到连续群组的情况,现有的Oaxaca-Blinder方法通常需要将连续群组简化为两个群组后才能进行分解。通过一些连续的数学变换,推导了连续群组的分解方法及其估计,拓展了已有的Oaxaca-Blinder分解,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已有文献中的一个案例,研究表明,城镇居民与不同城市化程度的农民工群组都存在工资差异,且其工资结构效应占工资总差距的比例随着城市化程度降低而增加,也就是城市化程度越低的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上越处于劣势。与已有文献比较可知,新的分解方法取得了比标准Oaxaca-Blinder分解更为广泛和深入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2003年,伴随着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城镇单位在岗工资水平再次实现了大幅度增长,拉动了全区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扩大了消费需求,带动了全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但是应该看到我区平均工资仍处于全国中下水平,地区差异和行业差距也进一步扩大。低工资对我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一、我区工资水平现状  相似文献   

20.
能否用统计分组来反映工资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以来,统计部门对外公布工资状况习惯沿用了平均工资这一指标.在计划经济年代,职工的工资水平差距不大,平均工资基本上能够反映大家的工资水平.但是,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正在不断拉大,再仅用平均工资这一指标就难以反映工资状况了,甚至可能掩盖收入差距巨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