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阳节"登高"习俗,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传统民俗核质是祛邪避灾.当代重阳节"登高"习俗的民俗内涵取实践、实用之义.至于"登高"的传统民俗意义在不同的民俗受众那里或强或弱地彰显出来,但是它已经不再那么重要了.  相似文献   

2.
登高是古代重阳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用现代人的眼光看,秋日登高对健康是非常有益的。秋日登高具有显著的心理保健作用。“九九”重阳节正值深秋,此时天高云淡,风轻气爽,丹桂飘香,红叶似火。宜人的气候、多彩的景致,登高远眺,极目回望,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另外,作为一种体  相似文献   

3.
正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菊花节等说法。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因此重阳节又叫"老人节"。国外也有老人节,那么国外是如何过老人节的呢?伊朗的老人节定在每年1月7日,是一年中最早过老人节的国家。在这一天,儿女们要为老人做七道菜,让老人  相似文献   

4.
一.重阳节重阳节是中华民族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据《西京杂记》中贾佩兰讲述九日习俗的记载来看,西汉初年即有此俗。曹丕《与钟繇九日送菊书》日:“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可见三国时的重阳会已颇有声势了。梁·吴均《续齐谐记》中桓景登高避难的传说,既确证也丰富了重阳节俗。至于定名为重阳节,则是在唐代(之前只是泛称作九日,唐及以后备代,则重阳与九日并用,现代的九日已无专指之意)。宰相李泌  相似文献   

5.
重阳节人们与亲友结伴出游、登高、赏菊、饮酒、佩茱萸,节日中充满了浓厚的人伦亲情意味。这也无形中开拓了诗歌表现的题材,从而形成了抒情性浓厚的唐代重阳诗。在重阳节,因亲友常常不在身边,往往会加重诗人对其的思念,唐代重阳诗的艺术特征正在于充盈于其中的浓厚的思亲念友情结。诗人们多用登高、菊花酒、茱萸、授衣等节俗意象去传达自己的思亲感受,但因诗人经历、境遇、才情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情感面貌。  相似文献   

6.
各国老人节     
水边沙外 《新少年》2009,(10):43-43,39
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唐朝大诗人王维在重阳节曾写下感人诗篇:“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莱萸少一人。”在重阳(农历九月初九日)这天,人们除了要登高、插菜萸,还要开展敬老活动,所以重阳节又被称为敬老节、老人节。  相似文献   

7.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②,遍插茱萸少一人③。①九月九日:古代我国习俗,以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山东:此处指地处华山以东的诗人故乡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市)。②登高:登上高处。古代重阳节这天有登高的习俗,以为可以避灾。③茱萸:一名越椒,一种芳气植物。古时习俗重阳节佩带茱萸可以避邪祛病。注释ZHUSHI这是王维17岁时的作品。写这首诗时,诗人正远离家乡,一个人在长安谋取功名。“独在异乡为异客”,正是他当时生活的写照。两个“异”字,把孑然一身、孤独无依的漂泊感抒发得淋漓尽致。“每逢佳节倍思亲”,以最朴…  相似文献   

8.
缪士毅 《山西老年》2014,(10):55-55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重阳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自古撩拨着文人雅士的情愫,留下了不少与重阳有关的趣闻轶事。东晋时,荆州刺史、征西大将军桓温,在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率幕僚到荆州龙山登高饮酒,酒至半酣,一阵山风乱起,吹落了参军孟嘉的帽子,他却浑然不知,还不时地举杯饮酒。  相似文献   

9.
登高,即爬山,是古今中外广为推崇的一项体育活动。在我国古代,登高是文人墨客一种娱情与健身兼顾的高雅之举,并逐渐在民间衍成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相约登高这一极富民族传统特色的风俗习惯。 我国历史上许多诗人、文学家和养生家无不对登高怀有极大兴趣。杜甫诗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登高望远是何等的畅达心胸!苏东坡更是情有独钟,给我们留下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样极富人生哲理的佳句。  相似文献   

10.
由于游牧文化与农业文明的融汇,骑射活动普遍渗入中土的时令习俗中。上巳节在祓禊洗浴、饮酒吟诗之外增加了骑马射箭的项目,重阳节也在佩茱萸、登高饮菊花酒的基础上安排狩猎活动。中国古代文学对于这两个节令时俗的演变作了艺术的再现,从而使反映上巳和重阳习俗的作品在不同时期呈现出迥然有别的风貌  相似文献   

11.
2013年10月13日(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是共和国历史上第一个法定的老年节。为庆祝这一盛大节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的孝道文化,北京老年宜居文化协会等单位主办的“金色重阳·中国梦”大型文化笔会,在北京现代音乐学院1500人的演播大厅内举行。  相似文献   

12.
"文化空间"的意义、性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具有同一性,它是一种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传统节日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传承作用。节日文化空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为典型、集中、生动的活态表现。社会转型期,传统节日文化空间受到严重冲击,人们的节日情怀日渐淡漠,节日内容变得空洞。这迫切需要社会各界对传统节日文化空间的关注与保护。文章以旧时天津老城玉皇阁重阳节"登高"习俗为例,探讨传统节日文化的精神意义和对"文化空间"的整体性保护。  相似文献   

13.
《老友》2007,(10)
"中秋才过近重阳,又见花糕处处忙"。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古人这天要身佩茱萸,将收获的新粮制成糕点,带在身边到郊外登高一望,领略  相似文献   

14.
九日风光堪落帽 携酒簪菊更登高 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又叫重九节、登高节、菊花节,茱萸节,俗称九月九、九日。此节日、月的数字同为九,故称重九,而名重阳则源于《易经》。《易经》凡阳爻都称九,九月初九,日、月并应阳,所以叫重阳。其他称谓则与本节的习俗有关。  相似文献   

15.
《老友》2003,(10)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流传习俗也多种多样,除了大部分地方流行的登高、赏月、赏菊、饮菊花酒、佩戴茱萸、放飞风筝外,还有一些地方流传一些特殊风俗。  相似文献   

16.
《社区》2008,(20)
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来了,老人们在这一传统节日登高望远,心情也随之轻松起来。但是也有些老人,因为身体和心理的种种问题,不能享受到登高的舒畅,这样的老人其实更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菊花节。近年又把这一天定为老人节。 “九”为阳数。《易经》称“九”为阳爻(音摇),泛指多数,也说至高无上。例如:皇帝称“九五之尊”、“一言九鼎”等。大概  相似文献   

18.
落帽台 湖北江陵县西郊龙山口,有一重点保护古迹,名“落帽台”。源于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外祖父孟嘉登高的故事。有年孟嘉邀友人于重阳节登龙山畅饮菊酒,兴浓过量,在昂头观  相似文献   

19.
重阳节是民众生活实践和文化创造智慧的结晶,呈现出以线性为核心的生活传统的累层,以及多民族、多地域不同身份民众的多元共生、共享的生活.重阳节核心要素是其意义表达、功能实现的主要方式.新时代,以重阳节核心传统为中心的品牌塑造,成为当代人生活的表现.重阳节品牌建设表达者、组织者,成为重阳节重构的推动者、实施者.各地利用重阳节品牌增强区域性凝聚力和扩散力,重阳节品牌建设成为区域社会发展的强大文化力量.  相似文献   

20.
重阳节是民众生活实践和文化创造智慧的结晶,呈现出以线性为核心的生活传统的累层,以及多民族、多地域不同身份民众的多元共生、共享的生活.重阳节核心要素是其意义表达、功能实现的主要方式.新时代,以重阳节核心传统为中心的品牌塑造,成为当代人生活的表现.重阳节品牌建设表达者、组织者,成为重阳节重构的推动者、实施者.各地利用重阳节品牌增强区域性凝聚力和扩散力,重阳节品牌建设成为区域社会发展的强大文化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