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人文学科与价值中立是一个不太容易谈论的话题,这里面隐含着学术与政治的关系、人文学者的定位、知识分子的责任承担等等子命题,剪不断,理还乱.但由于价值中立的发明者是德国的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Max Weber),为正本清源,显然需要从韦伯谈起.  相似文献   

2.
梳理价值中立思想的思想渊源,总结介绍韦伯的价值中立思想以及人们对于价值中立社会科学方法论原则的争论,发现价值中立与保值关联是一种对举而非对立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原则,目前应提倡学术的纯洁和学者的良知,应强调学术的批判精神和方法论上的价值中立原则。  相似文献   

3.
在方法论问题上,韦伯的观点是相互矛盾的,因此要想理解韦伯价值中立原则的真正内涵,必须深入其理论逻辑内部.韦伯认为,价值合理性与工具合理性是不相容的,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工具合理性取代价值合理性的过程,这一过程虽然消解了价值与意义,但是却为现代社会带来了规范与效率,因而具有其内在合理性.由此出发,虽然韦伯已经看到了在人文社会学科内,完全排斥主观性与价值的维度是不可能的,但他还是试图将在实践领域代表了规范与效率的工具理性引入到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中来.韦伯的价值中立原则与他的工具理性为主要内容的合理性概念具有内在的关联,是韦伯整个社会学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4.
孙晶晶 《理论界》2014,(7):108-110
价值问题,即科学研究者的价值立场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价值立场与研究结果客观性之间的关系问题,一直都是韦伯社会科学研究中最不知所措、也最为关心的问题,作为韦伯方法论范畴的核心,这一问题贯穿着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始终。韦伯认为价值关联是社会科学研究可能的前提,价值中立是社会科学客观性追求,而韦伯将研究者的价值立场分为"科学外"和"科学内"两部分将二者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5.
再论“价值中立”及其应用限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价值中立原则源自孔德以来的实证主义传统,韦伯则划分了研究中“价值关联”和“价值中立”两个阶段,阐明了各自的必要性与有限性。社会科学研究应奉行有限度的价值中立原则,以保证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讨论价值中立原则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限度,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价值阙如比价值无涉、价值中立更吻合韦伯文本的原意.价值阙如强调遵循价值关联,在研究过程中将价值判断悬置起来,存而不论,达成社会科学的客观可能性,做到社会科学的科学性.韦伯主张价值关联、价值阙如、事实判断,反对价值分离、价值判断.但价值阙如思想导致了虚无主义,是乌托邦.建构主义、结构化理论等发展了韦伯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7.
社会科学的"脱价值化"及"价值中立"问题,是一个与社会科学观及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紧密相关的重要问题,同时也是一个迄今仍然众说纷呈且歧义丛生的话题.以自然科学为典范塑造社会科学,否定价值的客观实在性或事实特性,是支撑"脱价值化"主张的基本前提;这个前提并不具有可普遍化的公理意义,在经验主义-实证主义传统之外,虽说拒绝"脱价值化"的具体思路往往不同,但许多思想家都肯定了价值的客观实在性和价值知识的可能性.实证论意义上的"价值中立"与韦伯意义上的"价值中立"并非同一个概念,前者派生于社会科学的"脱价值化",后者立足于社会科学的"价值关联",韦伯并未主张把价值问题从社会科学领域中排除出去,他所说的"价值中立"可解读为"评价中立",意在强调社会科学家应"不作评价"地进行研究,以便遵从科学本身的要求即在事实和理性的引导之下得出客观的结论.问题不在于社会科学是否应该"价值中立",而在于"价值中立"在何种意义上是合理的以及在何种情况下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8.
韦伯的“价值无涉”不同于实证主义的价值中立,而是与价值关联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社会科学研究者进行经验研究的一种策略,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具有相近的合理因素,正确认识和理解“价值无涉”原则对推动当前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本土化、国际化进程具有一定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程敬华 《北方论丛》2016,(5):148-151
韦伯在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自然主义和反自然主义、国家主义和自由主义的紧张和冲突中坚韧探求,这种矛盾和冲突不仅是其精神紧张的人格化体现,更内化于其极富争议又魅力不减的方法论中.一方面韦伯把价值相关作为社会科学研究的先验前提;另一方面,韦伯认为,在研究过程中应做到价值中立而坚决拒斥价值判断.韦伯理想类型的研究方法正是基于以上考量的结晶,是纯粹形态的思想图像和乌托邦.它作为比较和衡量实在的手段,随着实在发生变化又需要建构新的理想类型与之相匹配,理想类型和实在就是在这种张力中不断发展更替.毋庸置疑,正是韦伯方法论内在逻辑中的张力使其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依据作者本人对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理解,针对学术界出现的一些以韦伯的“价值中立”为名,要求在社会科学中消除“道德专制”、强调经验科学的“纯粹技术性”等观点和立场进行分析和批判。作者认为,韦伯不但没有为经济学等经验科学向自然科学靠拢提供任何理论依据,相反,他在《社会科学方法论》中始终强调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在目标上的根本区别,强调社会科学的“客观性”依赖于文化价值而不同于自然科学的客观性。文章通过对韦伯的“理想类型”概念的理解,着重分析了经济学自然主义倾向中实际隐蔽着的“伪道德中立”。  相似文献   

11.
马克斯.韦伯研究社会学的方法是理想型的思维模式加上价值中立的评判原则,他强调现代工业资本主义是古代资本主义的合理化;基督教的理性锻造了现代资本主义精神。韦伯认为理想化的资本主义社会是理性化 人文精神=现代资本主义。他否认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未来,这是他片面强调意识决定作用所必然出现的失误。  相似文献   

12.
也谈价值中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价值中立”自 2 0世纪 80年代被引介到我国学术界后便出现了褒贬不一的看法 ,我们认为把“价值中立”作为一种研究立场的主张 ,在韦伯时代是有意义的 ,但从对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所表现的科学性的异同进行分析 ,并以现代科学的研究成果为依据 ,对“价值中立”的论证逻辑和实际操作中存在的困难进行剖析后 ,我们不难发现在现代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 ,在社会科学走向繁荣的中国 ,再谈“价值中立”已是不可取了。  相似文献   

13.
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经济学者常常面临学术研究及其政策建议与价值判断的关系处理难题.本文从上世纪初发生在快速崛起的德国的经济学价值判断之争着手,分析争论的实质及其方法论意涵、价值中立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探讨经济政策研究中的价值判断的处理态度.作者认为,对于恪守韦伯的价值中立的经济学者来说,不应就政策议题作评价性推断;而对于提出政策建议的经济学者来说,应首先阐明其价值判断,对其合理性或合法性进行严格论证,并基于此而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韦伯则在前人的基础上把“价值中立”理论系统化。这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以前在西方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却也有人对它质疑。并且其争论到今天也还没有停止。虽然“价值中立”可能并不完全正确。但其中的合理因素对于我国社会科学研究仍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以科学为业"的讲演里,韦伯虽然阐述了科学研究的价值中立原则,但又在二元对立架构的误导下对它做出了扭曲性的解释:由于把事实与价值当成完全异质的东西割裂开来,没有看到需要将二者联结起来的枢纽作用以及认知需要与非认知需要的复杂关联,他在主张科学保持价值中立、具有祛魅效应的同时,又断言科学知识无法证成价值理念,甚至认为现代科学主要是消解了最高贵的终极价值,缺乏积极的人生意义,结果落入充满逻辑矛盾的自败悖论。  相似文献   

16.
韦伯以世界去魅作为人文科学的基本处境,使得科学活动既要面对科学合法性和真理性问题,又要面对人格自由和价值自由问题。韦伯人文科学学说可分为四个步骤来理解:基于先验前提确立文化现象,基于文化意义和科学兴趣确立研究对象和理想类型,基于范畴整理事实确立科学性,基于价值中立和责任伦理为科学结论的适用立法。对韦伯而言,前两步骤奠定人文科学的"人文性",第三步实现其"科学性",最后一步则保证"科学结论"适用的妥当性。  相似文献   

17.
论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以实证论为代表的主流观点认为,它属于"事实"与"事实"之间的关系,主张要用价值中立的客观态度去理解外在世界活动;而以韦伯为代表的演绎社会研究虽认为在研究选题上有"价值相关性"式的价值介入,但仍然把研究过程看作是不含价值成分的事实与事实之间的关系.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并非是一种事实与事实之间的关系,它在实践中涉入了强烈的社会工作者的价值判断,而社会工作者在实务社会工作中的实践,其实是一种道德上的实践.  相似文献   

18.
科学价值中立之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伯论证的科学价值中立原则是指科学研究者一旦选定课题开始研究,就应该只做事实判断而不做价值判断.该原则提出后,在西方和中国均引出激烈论争.分歧似乎很多,其实误解、误会不少,真正的分歧不过两个,即:科学研究者究竟应不应该做价值判断?科学价值中立原则是否会因反对价值判断而妨碍科学服务于社会?我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对科学的理解.如果把科学视为与人文学相区别的学问,那么在科学研究中,就不是该不该做价值判断的问题,而是根本不能做价值判断.并且这样也不会影响科学服务于社会,因为科学研究只是理论研究的一种而不是全部.  相似文献   

19.
探讨马克斯·韦伯的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所蕴含的哲学意蕴,对于今天深入理解人文社会科学的功能及其限度等重大问题,具有重要启示意义。韦伯关于"终极意义"与"经验认识"相区分的"价值中立"原则,蕴含着他对于现代社会价值秩序及其根据所发生的根本转变的自觉理解,体现着他对于"终极意义"与"经验认识"的统一原则在现代社会潜存风险的忧思。正是在此意义上,韦伯强调,人文社会科学在现代的最重要功能是让人保持"头脑的清明"并以此抵御"先知般的立法者"的妄念。  相似文献   

20.
周尚君  王泳杰  蔡飞 《理论界》2005,(11):75-76
学术的使命原本在于对人的“整体生命”的所有价值给予评估,此评估的前提是人的意义能够得到发现。现代社会中人的意义的丧失和理性化秩序的建构为这个前提的实现蒙上了阴影。韦伯在价值中立的场域中给予的答复一定程度上发掘了现代学术的合法性论证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