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之蜀商,总被人以“吃苦耐劳”而概之。言外之意,蜀商只会使蛮劲,不会动脑子。针对这一说法,蜀商们从来就是保持沉默,也从来没有人站出争辨或质疑。自改革开放以来,蜀商开始变得精明,有文化,务实,有社会责任感……但他们更懂得如何在风雨泥泞中大步向前,用韧性和理智战胜一次次的挫折,用辛勤的付出去换回那累累硕果。所以,“吃苦耐劳”反而成为蜀商们乐于承认的一种精神优势。这不是说蜀商没有智慧,没有远大的抱负,这恰恰是对他们真正的赞赏。在困境中逆转,而后翔于九天,无不体现了蜀商坚韧不拔,艰苦奋斗,追求卓越的精神,把这种精神鲜活到具体的一个人身上,自贡鸿鹤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彭布尔当之无愧。  相似文献   

2.
<正>蜀商的激情岁月有人说,蜀商没有文化。著名管理学者、四川省东西方文化交流促进会会长、几十年致力于企业文化研究的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黎永泰却说,“蜀商的历史就是蜀商文化形  相似文献   

3.
早在秦汉时期,蜀地的商人就以大显身手,富甲一方的姿态表现出了其卓越的经商能力。李白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从李白的这句诗可看出,蜀地应该是地理环境比较差的地方,交通条件的限制使很多交流和贸易都不能实现,但就在这样的情势下,蜀地商人以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把物品带出了四川,带向了国际,将蜀地的商品远销到西亚、印度、东南亚、东北亚等地,向世人展现了四川物资的富饶,同时,蜀商也获得了极高的赞誉和地位,蜀商盛极一时。然而,世间万物总是起起伏伏,蜀商在以后的发展和转变中,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蜀商自身心态使其在盛极一时后开始黯然失色。回顾历史,我们有些遗憾,当徽商、晋商、温商这些代表性的称谓响亮地出现时,蜀商这个曾经辉煌的名号缺席了。值得欣慰的是,当经济的浪潮席卷到蜀地后,蜀商又以迅雷不及之势迅速崛起。2006年,四川民营经济增加值首次突破4000亿元大关,占GDP的比重提高到46.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7.3%。这是一组来自四川省政府部门的一组数据,数据反应了民营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担负的重要作用以及蜀地商人在新一轮竞赛中取得的戍绩,这也标志着蜀商的名号重新被拾起。但这并不意味着蜀商的名号已经辉煌。本期,西华大学区域社会经济研究所陈国先所长以及于代松副所长做客本刊,就蜀商精神和蜀商发展做出了精辟阐述。  相似文献   

4.
<正>蜀商,一个曾经雄踞中国经济史的名字,当我们回看那段历史时仍会被它耀眼的光芒灼伤。然而,在商帮风起云涌的今天,它却不合时宜地隐向了历史的后台。这演化成我们不能承受之轻,“揭竿起义”顺势而发。值得注意的是,找回千年辉煌,重温历史旧梦并不是我们的终极理想;穿针引线,引动蜀商血液里奔腾的商业力量,让蜀商作为一面旗帜重新站到现世的前台才是我们革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魅力蜀商     
<正>也许,他们来自不同的城市;也许,他们有着不同的经历;也许,他们从事不同的行业。但是,他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蜀商”;他们身上都铭刻着同一种的精神:“蜀商精神”:他们都追逐着同一个梦想:复兴蜀  相似文献   

6.
<正>2005年秋,在首个"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开幕式上,吴仪说:"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诚信则是信用经济的基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诚信经营就是生产力,就是竞争力。"这一论断无疑为中国的市场经济定下了调子,也为中国的企业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现代会计是商品经济的产物。会计工作涉及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越重要。“诚信”是市场经济领域中一项基础性的行为规范,是会计工作的“通行证”,是会计工作的命脉和灵魂。近几年,会计行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诚信危机”。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会计工作失去了诚信,本文从诚信含义入手,了解会计不诚信的危害,分析会计不诚信的成因,旨在寻求治理会计不诚信的措施,以重建会 计行业诚信。  相似文献   

8.
《经营管理者》2014,(5):85-85
四川省企业联合会、四川省企业家协会为弘扬企业诚信美德,树立企业诚信形象,提高企业诚信知名度,根据国家商务部、中宣部、中企联等17家部门《商务部17等部门关于开展2013年“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的通知》(商秩函[2013]445号)精神要求,开展了企业信用评价工作。按照企业经营状况、诚信理念、诚信管理、社会责任履行、诚信认知度和公共记录等评选标准,经申报、推荐、初评、专家评审、社会公示、征求意见、接受举报投诉,省商务厅、工商、税务、质监等部门审查等程序,四川省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决定授予通威股份有限公司等9户企业“2013年四川最佳诚信企业”,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25户企业“2013年四川优秀诚信企业”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9.
会计诚信教育的经济学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会计丑闻的迭起又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会计诚信教育的重要性被再次提到了日程上。制度经济学认为作为会计诚信的制度优势范畴是非正式约束。本文以此理论为支撑,讨论会计诚信教育的内容和原则。  相似文献   

10.
肖婷 《办公室业务》2014,(19):196-197,199
会计工作是整个宏观经济工作的基础性工作,会计诚信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信息作假日益严峻。本文通过分析会计作假对企业、会计人员自身、投资者及社会经济的危害,论证会计诚信的重要性;并从经济利益、会计人员道德缺失、审计制度不完善及违法成本等方面分析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提出通过健全会计制度、加大处罚力度、完善审计制度、加强诚信教育等方面改善会计诚信危机。  相似文献   

11.
文章旨在分析电子商务诚信缺失的表现与原因,并就此提出一些应对之策,以求为营造良好的电子商务诚信环境服务。  相似文献   

12.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础,诚信经营是企业的立身之道。但电子商务本身具有的虚拟性特点为交易主体进行网络欺诈提供了便利条件。究其原因在于网络交易过程中的诚信缺位,而且其已经成为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13.
正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最重要的道德规范之一。诚信,为政之枢要,立国之根本。人民群众的信心、信仰、信任、信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干部的诚信。因此,领导干部一定要做诚实守信的表率。一、要把诚信作为一种原则来坚持讲诚信,是领导者真理在身、正义在手、坚持党性原则的重要标志。坚持党性原则是维系组织和社  相似文献   

14.
诚实守信般也叫做诚信,诚信是立身之本、处世之道、齐家之要、治国之宝,也是中华民旅的传统美德之一,诚信素质是人最基本的素质,诚信道德是一切社会道德的基础和根本.从荀子的"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到苏轼的"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无不说明诚信是多么重要.离开了诚实,人就会言而无信;而言而无信,往往会践踏道德,漠视文明.  相似文献   

15.
农业企业诚信至关重要,是企业发展的立身之本,生存之源。当前有些农业企业诚信缺失的问题比较严重,市场的缺失,使得企业处境艰难,发展缓慢,最终是企业处于绝境境地,企业需要诚信,更离不开诚信,本文就如何重建诚信,诚信原则和作用及途径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诚信,为政之枢要,政治文明之标志,和谐社会之基石。诚信这一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道德底线一旦崩溃,其后果将是灾难性的。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随着民主意识的逐步普及和不断增强.民不可欺、无信不征的规则更加真切地成为执政之基、为官之本。因此,坚持诚信执政,加强领导下部的诚信建设,巳成为提岛党的执政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徐芳 《领导科学》2020,(7):83-85
在单位管理中,对女性领导而言,情感复杂的生理特质是诱发情感绝缘的内在因素,理性不足的思维固性是诱发情感绝缘的外在因素,束缚心理的狭隘格局是诱发情感绝缘的本质因素。女性领导可通过以下"四计"破解情感绝缘的困境:自我修性之计,逆转思维,仁爱先行;待人接物之计,开诚布公,竭诚以待;纠错整乱之计,巧设"柔道",出奇制胜;巩固关系之计,关注细节,放大优点。  相似文献   

18.
<正> 近几年,国内企业普遍存在忽视和弱化诚信创建与管理,常有“敢借敢用敢不还”的现象。有的企业甚至借改制之名行逃废债务之实,严重恶化了社会信用环境,直接影响着企业及其所在地区经济的发展。因此,加强企业诚信创建与管理就显得迫在眉睫。 诚信是企业立身之本。企业诚信是指获得社会公众信任和赞美的程度,它通常表现在知名度、美誉度和信任度上,它的核心是相互信任。企业如何在公众与企业之间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进而实现诚信创建管理目标? 一、建立并强化诚信创建与管理意识,把诚信创建与管理作为企业的一项  相似文献   

19.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自古以来,人们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就是诚信。在当今社会,检验检疫部门如何创建质量诚信品牌尤为重要。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框架下,出入境检验检疫诚信管理体系建设应紧紧围绕出入境检验检疫行政管理的需要,从提升服务发展水平,提升依法、科学监管的有效性,以及提升自身基础保障水平等方面来建立健全检验检疫诚信体系。  相似文献   

20.
魏延,蜀将也。位在五虎上将黄忠之后,应该说是一员大将。诸葛亮临死前说他“脑后有反骨”,定下计谋除之。诸葛亮死后,魏延果然反蜀,马岱按诸葛亮的计谋在阵前将他杀死。学生时代读《三国演义》至此,深感诸葛亮料事如神。参加工作后再读“三国”。已生出一些异样的感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